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024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使用黑色签字笔认真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并规范答题的格式与序号!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 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 碳14测定年代为公

2、元前3000年左右【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制,产生了贫富分化,从而出现了阶级分化,而在当时精美的玉器和陶器的随葬品就是权贵阶层的生活表现,故答案为B;A只能表明当时开始种植水稻,不能说明贫富分化,A错误;C表明当时城市建造的水平,错误;D表明古遗址距今的时间,不能表示贫富分化,错误。2. 殷墟中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为商王祭祀的官吏向上帝和祖先进行占卜而在龟甲和兽骨上留下的卜辞。商王根据卜兆行事,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帝之子”商王做出决定。由此可见,商代占卜A. 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B. 强化了王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 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代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商王根据卜兆行事,且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帝之子”商王作出决定,这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强化了商王王权的合法性与政治权威性,故选B项;专制集权体制在秦朝建立,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贵族世袭特权”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项;商代占卜与民族文化认同无关,故排除D项。3. 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图表明当时的青铜铸造( )A 青铜工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B. 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C. 主要集中于黄河与长江流域D. 随着商朝灭亡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图片显示代表性青铜

4、器出土区域集中于商、周统治的中心区域,这表明表明当时的青铜铸造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不会到市场流通,故B正确;商和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A排除;图片只涉及黄河流域,未涉及长江流域,C排除;青铜铸造没有随着商朝灭亡走向衰落,D排除。4.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

5、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反映的是主体情感上的好恶,同样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认识活动, 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因此 “人的认识应当力避”,要排除私心干扰,吸收其他思想家的长处,故C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排除。点睛: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考查。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

6、,如称谓、官职、人名等。(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5. 秦朝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县对郡、郡对中央,每年一次上计,其中包括基层调查的人口、垦田、刑狱、赋役等数字。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控制 监督农业生产 保证赋役征派 举荐地方人才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的上计制度包括基层调查的人口、垦田、刑狱、赋役等。由此可知,上计制度对加强基层控制、监督农业生产、保证赋役征派起到了积极作用,故正确;汉代的察举制举荐地方人才,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6. 刘邦一入关中便

7、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A. 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B.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C. 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D.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答案】C【解析】【详解】西汉初期“废除秦朝苛法”、“驰商贾之律”、“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等休养生息的措施,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治国之道,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适应了时代需要,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黄老“无为”思想,不是儒家“仁爱”思想,A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无关,B项错误;汉初没有废弃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7.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

8、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各行业的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体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且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材料反映的是富人影响力较大,不能得出其控制郡县的结论,故D不正确。8.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 )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 汉代庄园经济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

9、】【详解】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犁、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的状态,B正确;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A排除;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不是汉代庄园经济,D排除。9. 下表是关于汉代社会情况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 土地买卖开始合法化B. 豪强地主操纵政局C. 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D. 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买田宅”“卖田宅”“多

10、买田至四百顷”等信息可知,这是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允许土地买卖,故D正确;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土地买卖的情况,而早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允许土地买卖,A说法违背史实;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上土地买卖,没有涉及政治的内容,B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买卖的情况,没有体现自耕农经济衰退,C错误。10. 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有实力的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材料可用于论证A. 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C. 坊市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D. 货币流通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唐代后期,金融业

11、得到发展,出现了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这些金融领域的新变化意味着当时商业信用良好,因此材料可以论证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A正确;社会分化与金融领域的发展无关,排除B;题干内容与坊市界限无关,排除C;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依然是金属货币,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11. 宋初,内侍侯莫陈犯事,宰相赵普要诛杀之,宋太宗想庇护,认为“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由于赵普坚持履法,结果“帝不得已,命诛之。”材料反映了宋初A. 宰相助国君理性治国B. 宰相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C. 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D. 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宰相赵普的坚持下,最终成功的诛杀了犯事的内

12、侍侯莫陈,这说明的是宰相助国君理性治国,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12. 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实行均输法 兴建水利工程 鼓励百姓养马 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兴修水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有利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这都与救荒思想有关,故D项正确;项涉及商品交换以及养马,与主旨无关,排除ABC项。13.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13、单位:万两),由此可知,当时( )租税(正赋)收入征榷收入商税收入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997)240811167140060:40天禧末(1021)2641226700120440:60熙宁十年(1077)2021342484868828:72A. 传统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下降B. 重税制约了商品经济发展C. 财政收入的倚重出现一定变化D. 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中反映的数据可知,租税和农业税的收入整体下降,征榷和商税等非农业税的收入整体上升,增长十分明显,由此可知,当时财政收入的倚重出现一定变化,故选C项;北宋租税和农业税收入的整体下降与人口

14、的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密切相关,不能直接说明传统农业的生产有了一定的下降,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商业税的增长,没有反映重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14. 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明中后期,江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以他种以图利”。据此可知明代江浙地区A. 农业生产无利可图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 区域经济较大差异D. 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以他种以图利”体现的是当时经济作物在江浙地区进行种植,说明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进行调整,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

15、,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B排除;材料与区域经济差异无关,C排除。故选D。15. 明代法规中对民间手工业有诸多规定,如“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真实,及絹布之属紕薄短狹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这反映出政府A. 保护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 严刑酷法的冶国理念C. 对商业活动秩序的维护D.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明代的经济立法,惩治民营手工业中假劣伪冒现象,有利于商业秩序的维护,C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民间手工业而非官营手工业,排除A;严刑峻法和规范市场秩序不是同一范畴,排除B;规范市场秩序是为了手工业有序发展,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16. (清)沈廷瑞在东畲

16、杂记中关于清朝前期江浙省濮院镇农家这样描述道:“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扈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日种跨脚田。”由此可见,濮院镇A. 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人地矛盾异常尖锐C. 农家经营重心发生变化D.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清朝前期濮院镇农家的经营重心从农业转移到手工业,且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因忙于手工业而无暇顾及,不得不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故选C项;濮院镇农民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说明当时确实存在资本主义萌芽,但仅凭材料信息

17、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这一结论,故排除A项;材料中“人地矛盾”严重是指石门、桐乡地区,濮院镇没有体现这一现象,故排除B项;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D项。17. 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这一时期是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成长的市民阶层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政治上设置了繁琐的行政机构层级,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市民

18、阶层开始出现,而且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所以这一时期是两宋时期,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AB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18. 如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 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C.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 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铁铲”都江堰”“牛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故选C项;A项表述与题干要求的“共同主题”不符,故排除A项;B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是否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故排除D项。19. 有学者

19、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工业革命的影响B. 传统农业的发展C.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D.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的传播带来了”餐桌革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商品和物种交流,全球的联系初步建立,故选C;”餐桌革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传统农业发展的结果,排除AB;人们生活方

20、式的改变是”餐桌革命“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故选C。20. 晚清一位留美幼童回忆被招选时的情景,说:“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问哪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后来当地有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有些报名的人撤销了申请”。这主要说明当时A. 旧有陋俗仍有一定社会土壤B. 政府一直重视儿童留学教育C. 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D.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流言的影响,有些报名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的人撤销了申请,这说明时人对西方不了解,仍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束

21、缚,西方文明对中国影响有限,故选D;A项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B项不符合清末的史实,排除B;政府招募幼童赴美留学,说明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排除C。21. 下表为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开办的部分企业。据此可知,当时( )名称开办年份创办人地点经营方式淮军行营制造局187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天津官办云南枪炮局1872年云贵总督王文韶昆明官办轮船招商局1873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上海官督商办台湾基隆煤矿1876年台湾巡抚沈葆桢基隆官办四川机器局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成都官办开平煤矿1878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唐山官督商办A. 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均衡B. 中体西用思想有所调整C. 官

22、办经营方式较为合理D. 经济近代化的特征突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中所列举部分企业的名称可知,在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所创办的企业中,既有军事工业如淮军行营制造局、云南枪炮局,也有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这说明其经济的近代化特征比较明显,故选D项;题干中仅是述及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所创办的一些近代化企业,如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但是不能据此扩大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一直坚守“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出现变化,排除B项;题干表格中所列举诸多企业的经营方式中有带有一个“官”字,说明这些企业的运营要受到清政府的控制,从而说明这样的经营方式具

23、有很大的弊端,而不是较为合理,排除C项。22. 1873-1892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两家轮船公可四次签订航线营业份额合同,轮船招商局在长江航线份额为38%-55%,北洋航线为37%-60%,上海至宁波、上海至福州航线为50%-55%。这反映了A.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 政府寻求自强求富之路C. 中外不断加深技术合作D.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洋务运动后期,李鸿章主持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轮船公司签订合同,分割长江航线营业份额,反映了政府利用民用企业,寻求自强“求富”之路,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当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

24、外“技术合作”,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D项错误。23. 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A. 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B. 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C. 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D. 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角度和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微生物”、“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体现的是近代科学卫生观念在清末瘟疫防治中得到了传播,

25、B正确;A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4. 1920年,湖南长沙出现霍乱传染事件,长沙卫生局与当地商会、妇女会、青年会、学生联合会的志愿者联手,沿街张贴标语,挨家发放传单。这些标语和传单上的文字都很接地气:“没烧开的水不要喝”“不要吃生冷水果”“杀老鼠的赏他长生不老”“我们不杀苍蝇,苍蝇就杀我们”由上述材料可知A. 民族资本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B.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抗疫主要手段C. 北伐前夕各地割据势力控制地方D. 疫情促使当地民众改善生活习惯【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霍乱传染事件的出现,长沙开始注重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善以减少疫病传染,说明疫情促使当地民众改善生活习惯

26、,故选D;发动群众改善生活习惯的包括长沙卫生局、当地商会、妇女会、青年会、学生联合会的志愿者,并不仅仅是民族资本家,排除A;长沙卫生局与当地商会、妇女会、青年会、学生联合会的志愿者是通过标语和传单进行宣传,没有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排除B;1920年并非是北伐前夕,排除C。故选D。25. 如图是对19111919年申报上所刊登的文化教育出版类广告的数量统计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A. 中国的文化环境相对宽松B. 中国的文化教育摆脱了列强控制C. 中国报刊业得到迅速发展D. 民主政治的完善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

27、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19111919年申报刊登的文化教育出版类广告数量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迅猛,而外国在华文化教育出版类广告则是体现出一种长期而“稳定”的低迷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的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更是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文化环境,推动了这一时期中国文教事业的较快发展,故选A项;近代前期,列强并没有控制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无法说明中国报刊业发展的态势,故排除C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虽然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实质上是推行专制统治,民主政治在当时名存实亡,故排除D项。26. 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后

28、,设置了领导农民运动的专门机构并规定其职能和任务。从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国民党还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开办了四期农民讲习所,为广东提供了一批开展农民运动所急需的指导和宣传人才。国民党的上述做法旨在A. 践行“扶助农工”的政策B. 提高农民的革命意识C. 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D. 推动国民大革命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农民的培养及宣传的行为,有利于为大革命培养群众基础,因此D正确;ABC属于行为,并不属于目的,排除。故选D。27. 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彻到史学研究中,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分

29、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创造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构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传播B. 历史研究成为民国时期的显学C. 各行各业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D. 学术研究与国际前沿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史学,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创造出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传播,A项正确;郭沫若个人的史学研究成果不能说明历史研究成为民国时期的“显学”,B项错误;郭沫若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史,不能说明“各行各业”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30、,C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中国古代文化体系”的构建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的学术研究与“国际前沿紧密结合”,D项错误。28. 如图是张文新创作的宜传画入社去,我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这一宣传画宣传的主题是A. 一五计划B. 三大改造C. 人民公社D. 大跃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合作化,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及信息可知是三大改造,B正确;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A排除;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的时间是在1958年开始的,CD排除。故选B。29. 对于当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西方有评论家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

31、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有人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这里的“它”最可能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草根政治家”等,可知该项制度应该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故D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不符合“草根”政治家这种表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选派代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C项都错误。30. 被誉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第一人”的陈光说:“十年改革,改来改去企业还是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从今天开始,咱两家的关系变了,变成你注

32、册我登记,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高兴,你违法我查处,你破产我同情”。他的这段话旨在A. 强调国企改革应加快推进政企分开B. 主张改革要发挥政府监管职能C. 推动改革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D. 促进国有资产稳定健康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咱两家的关系变了,变成你注册我登记,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高兴,你违法我查处,你破产我同情”可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要发生变化,政府不应该再对企业进行计划和干预,由此可知这段话旨在强调国企改革应该加快推进政企改革,故选A,排除B;这段话的主旨是强调政企分开,不是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排除C;D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31. 中世纪到16世纪末,

33、欧洲的自然哲学家若非神职人员,就是在教会主导的大学工作。至17世纪,科学研究的主力转移到新成立的各种研究院和学会。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批评说:大学是知识疾病的孕育场所。16到18世纪,欧洲大学没有成为科学知识发展的园地,应归咎于( )A. 固守神学论辩和经院哲学的研究传统B. 缺乏科学实验所需的研究经费和人力C. 受宗教改革影响陷入新旧教派冲突中D. 与新兴专制政府连手打压新科学研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618世纪的欧洲大学受到神学束缚,没有成为科学的园地,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经费、人力缺乏、宗教改革及政府打压问题,故B、C、D排除。32. 甘蔗种植需要强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

34、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8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7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B.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C.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D.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黑人奴隶被贬卖到美洲甘蔗种植园进行劳作,使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因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故C正确;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题干信息无关,A排除;从材料中的“89世纪

35、初”来看,这一变化不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B排除;由题干时间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D排除。33. 某个时期,欧洲社会流行“中国风”,仰慕中国文明。当时,欧洲的画家绘有两幅画作,题名为“中国皇帝春耕”(图1)和“中国皇后采桑”(图2)。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两幅画的主要意涵( )A. 马可波罗到中国,描绘皇室生活简朴,并耕而食B. 启蒙时期,欧洲哲士赞赏中国皇室亲民恤农精神C. 工业革命初期,欧洲人怀念中国传统的农村生活D. 帝国主义的偏见,讽刺中国社会结构的保守落后【答案】B【解析】【详解】题中两幅画体现了中国皇室劝课农桑的内容,体现了体恤民众的精神,故B符合题意;马可波罗描绘的是富丽堂皇的皇室

36、生活而非生活简朴,故A说法错误;题目中两幅绘画是皇室图,而不是农村生活,故C错误;题意是“仰慕中国文明”而不是讽刺中国,故D与题意不符,排除。34. 它是向英国的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它要改变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就意味着贵族、大地主不得不做出让步,最终26个有两个议员席位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材料中“公开挑战”指的是A. 光荣革命成功,限制国王权力B. 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君主立宪C. 建立责任内阁,君主立宪完善D. 1832年议会改革,打击新贵族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变陈旧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迫使贵族、大地主让步,使26个有两个议员席位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

37、业城市”,这一公开挑战旧制度斗争,指的是1832年议会改革,打击新贵族势力,D项正确;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限制国王权力与“改变选举议员的做法”不符,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君主立宪与“新兴工业城市”的胜利不符,B项错误;建立责任内阁,君主立宪完善与“改变选举议员的做法”不符,C项错误。35. 1856年英国棉纺织业资本家爱德华斯特拉特被封为贝尔珀男爵,成为“第一个工业贵族”。当时被封为贵族的金融家、大商人不过数人,而且都是贵族的亲戚,一些银行家、工业家在得到爵位前后,总是尽力购置地产,以求名实相符。这表明英国A. 贵族的成分发生了异变B. 工业革命颠覆了传统观念C. 世袭贵

38、族退出政治舞台D. 工商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权【答案】A【解析】【详解】由1856年可以判断,材料中论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由“棉纺织业资本家”变为“男爵”可以看出贵族中有了新的成分,故答案为A项;由材料中的“尽力购置地产,以求名实相符”,可以判断传统观念仍然发挥作用,排除B项;由材料中的“不过数人”“以求名实相符”可以看出工业贵族的人员很少,政治力量有限,原有的世袭贵族在政治上仍然有很大优势,并未退出政治舞台,排除C项;D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6. 19世纪70年代开始,俾斯麦制定政策,统一铁路管理,提高关税,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和俄国廉价谷物的输入,得到大地主、大

39、工业家的一致支持。德国的政策从“铁和血”转变为“铁和谷”。这一变化体现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有利于德国工业化的推进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的经济战略 结束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传统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俾斯麦制定政策,统一铁路管理,提高关税,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和俄国廉价谷物的输入”体现的是德国政府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其中这一措施是有利于德国工业化的发展的,正确,A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BD排除;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A。37.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了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40、上述材料讲述的时代A. 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 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D. 荷兰已经成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等信息,可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而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就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故B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致使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同时,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排除AC两项;荷兰成为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在17世纪,与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

41、项。38. 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推行以工代振,缓解社会压力B. 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C. 建立社保机制,稳定社会秩序D. 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了福利国家,都有利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从而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以工代赈、保护劳工权利,排除AB;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国家干预,都没有实行

42、计划经济,排除D。39. 以下是有关1950-60年代欧美女性的两则资料。资料甲:学者观察说:战后随着人口成长,女性的传统角色不断受到鼓吹。在电视节目、杂志和广告中,女性总是待在家内,操作不断增多的家用机器,好像这些机器可以减轻她们的家务负担,找回作为母亲的愉悦。资料乙:1967年披头四的摇滚歌曲她正离家:“星期三早晨五点她轻轻带上卧室的门走出门外,她自由了。她(我们把大半辈子交给她)正在离开(牺牲了自己大半辈子)家,在孤单地生活这许多年之后。她内在的某些东西这么多年来都被否定她正离家。”对照这两则数据,资料乙中的“她”追求的是 ( )A. 摆脱家庭束缚,迎向自主生活B. 使用家用机器,重拾母

43、性愉悦C. 追求男女平权,同工同酬待遇D. 倡议管理夫妻共同财产之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据资料甲可以看到,女性传统居家角色受到推崇,而资料乙中“1967年”的女性“星期三早晨五点她轻轻带上卧室的门走出门外,她自由了。内在的某些东西这么多年来都被否定她正离家。”可以看出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摆脱家庭束缚,女性居家传统角色被否定,并迎向自主生活,故A正确;B是资料甲的表述,B不符题意;C、D与材料无关。40. 下表是1951-1980年,世界上四个主要经济体的GNP(单位:10亿美元。GNP是国民生产毛额的简称,系指:一年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统计。从这段期间世界

44、经济发展的情势判断,甲国最可能是( )国家 年份美国甲国乙国丙国1951328.414.235.141.41960503.839.160.071.91970992.7203.1145.5124.019802633.11040.1657.1525.5A. 日本B. 中国C. 英国D. 法国【答案】A【解析】【详解】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借助于内外的政策和国际环境等迅猛增长。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总体发展迅猛,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第II卷(共3个主观题,共40分)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45、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田制、贡赋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先后推行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等一整套军事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摘

46、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阐述:自古以来,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持续发展、变革,呈现出成熟化、体系化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商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宗法制等早期管理制度,使后世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宗法社会国家,等级秩序和家国同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的显著特点。而后历经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元朝行省制等演变,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政治格局逐渐确立并走向成熟。同时,历代政府在基层社会管

47、理和赋税制度上不断创新发展,编户齐民、三长制、租庸调制、一条鞭法等制度的推行,极大地增强了古代政权的国家治理能力,成就了数个盛世王朝,使古代中国创造出辉煌的农耕文明,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成就显著,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延续奠定了历史基础,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中罗列的古代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

48、理方面的史实可以得出观点: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阐述:采取总分总的论证模式。首先根据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概括出自古以来,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持续发展、变革,呈现出成熟化、体系化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然后罗列古代中国在地方行政管理、赋税制度变化等方面的举措。如商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宗法制等早期管理制度,使后世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宗法社会国家,等级秩序和家国同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的显著特点。而后历经秦朝郡县制、

49、汉初郡国并行、元朝行省制等演变,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政治格局逐渐确立并走向成熟。同时,历代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和赋税制度上不断创新发展,编户齐民、三长制、租庸调制、一条鞭法等制度的推行,极大地增强了古代政权的国家治理能力,成就了数个盛世王朝,使古代中国创造出辉煌的农耕文明,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成就显著,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延续奠定了历史基础,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2. 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它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的扩展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下三幅图反映的是三个历史时

50、期(新航路开辟初期、新航路开辟后1516世纪、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三角贸易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图1:欧洲殖民者将廉价工业品运往非洲,然后从非洲掠夺黑人贩卖到美洲做奴隶。再将美洲的金银原料运回到欧洲。这与新航路开辟后1516世纪的黑奴贸易相符。 因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美洲印第安人锐减,为开发美洲而兴起黑奴贸易。这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且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故图1为新航路开辟后1516世纪的黑奴贸易。图2:英国殖民者将在印度种植鸦片走私到中国,然后从中国进口茶、丝等原料、半成品,再将工业品

51、出口到印度和中国。这与19世纪前中期的贸易状况相符。此时英国殖民者将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走私到中国,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故閣2为19世纪前中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图3: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金银,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然后以金银换取亚洲的丝绸、香料,而美洲的玉米。甘薯也传入中国。这与新航路开辟初期的状况相符。此时美洲技发现,世界市场的形开始出现:欧洲的商品在亚洲缺乏竞争力,故用白银购买亚洲商品,白银流入亚洲。故图3为新航路开辟初期的三角贸易。【解析】【详解】本题要求根据图示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历史阶段,因此必须从图示内容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判断。图1中涉及非洲、美洲和欧洲,根据“廉价工业

52、品”、“黑人奴隶”、“金银、原料”等信息可判断涉及的是奴隶贸易,由此判断图1为新航路开辟后1516世纪的黑奴贸易。图2宗涉及中国、英国和印度,根据“丝织品、鸦片”等信息判断涉及的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由此判断图2是19世纪前中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图3涉及亚洲、美洲和欧洲,根据“玉米”判断此时应该是新航路开辟后初期,美洲的玉米等特色农作物向世界扩散,由此可判断图3是故图3为新航路开辟初期的三角贸易。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国以前,并无乡村卫生组织及相关制度,20世纪20、30年代,在借鉴美英经验的基础上,乡村卫生建设才有所起色,但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多流于

53、形式,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在部分地区组织了有限工作共产党对乡村医疗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与西药管制,中国共产党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中医,推行以中医为主,融合中西医的乡村公共卫生模式。红军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摘编自刘洁民国时期乡村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等材料二 据1964年统计,用于830万享受公费医疗人员的经费,比用于5亿多农民的还多,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毛泽东十分震怒并发表“六二六指示”:“医疗体制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医学教育用不着高中、初中毕业,高小毕业就够了,主要在实

54、践中学习提高”。在“六二六指示”精神指导下,短时间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百万计以上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卫生员3282481人。到1975年,全国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摘编自李德成毛泽东与计划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乡村卫生医疗体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答案】(1)医疗体制形成时间较晚、体制不健全;覆盖面较窄;借鉴西方的乡村医疗体制;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但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共产党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2)述:获得

55、国家领导人的强力支持;将农村医疗改革作为改革重点;不重视医生教育水平,强调在实践中培养。评:时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经济水平较低;城乡医疗水平差距大、医学教育落后;培养了大批农村医护人员,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为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提供经验;带有浓厚的政治运动色彩,存在一些不足。【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20 世纪 20、 30 年代, 在借鉴美英经验的基础上, 乡村卫生建设才有所起色,但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多流于形式” 可知, 医疗体制形成时间较晚,体制不健全;由材料一“乡村建设运动在部分地区组织了有限工作”可知, 覆盖面较窄;据材料一“融合中西医的乡村公共卫生模式”可知, 借鉴西方的

56、乡村医疗体制;据材料一“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多流于形式”说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据材料一“共产党对乡村医疗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可知, 共产党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综合乡村卫生医疗体制创建的过程可知, 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2)据材料二“毛泽东十分震怒并发表六二六指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60 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获得国家领导人的强力支持;从材料二“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可见 , 将农村医疗改革作为改革重点;由材料二“医学教育用不着高中、初中毕业, 高小毕业就够了, 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可知, 不重视医生教育水平, 强调在实践中培养。据所学可知, 20 世

57、纪 60 年代初,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经济水平较低; 由材料二“据1964年统计,用于830万享受公费医疗人员的经费,比用于5亿多农民的还多,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可见新中国城乡医疗水平差距大;由材料二 “短时间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百万计以上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 结合所学知识可推出, 医学教育落后, 短时间内培养了大批农村医护人员;据材料二“全国 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可知, 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从材料二“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再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措施和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同时带有浓厚的政治运动色彩。- 2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