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8KB ,
资源ID:75877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587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常州金坛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九 江城子 教学设计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常州金坛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九 江城子 教学设计 .doc

1、江城子已卯年二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读鉴赏,学习词作虚实相生的手法及用客观场景抒情的构思。2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凄婉的思念之情。教学过程:一、导语1杨过与小龙女金庸武侠巨著神雕侠侣已经拍了若干个版本,但影视均用及光电声色效果,虽有演员的真情表演,仍削减了原作的艺术魅力,所以,仍要走进文字本身,去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的种种情怀。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用十六年等待换来今生的携手让人动容,在小说第三十八回中,杨过在十六年后等待小龙女而不得,有这样一段描述:眼见太阳缓缓落山,杨过的心也跟着太阳不断的向下沉。再过多时,半轮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这一天已经过去,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小龙女始

2、终没有来。他犹如行尸走肉般踉跄下山,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时三十六岁,向来头上一根银丝也无,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霎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这首词即为苏轼的江城已卯年二月二十日夜记梦,子苏轼感动过金庸,金庸把这份情怀放在杨过身上,于是有了这样让人读之欲落泪的传奇故事。今天,我希望苏轼

3、也能感动我们。2苏轼与王弗岷江河畔的中岩寺有座书院,青神乡贡进士王方执教时,好友苏洵把儿子苏轼送到中岩书院读书。苏轼聪明好学,王方喜爱在心,欲选为乘龙快婿。中岩风景绝佳,寺下有一绿潭。每有人在池边击掌,鱼儿便从岩下游出。当时王方邀文人雅士为绿潭题名。或曰“戏鱼池”,或曰“观鱼塘”。不是过雅,就是太俗。苏轼最后展出他的题名“唤鱼池”,众人叫绝。苏轼正得意之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使丫鬟从瑞草桥家中送来题名。红纸上,秀美的字迹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众人惊叹,真是“不谋而合,韵成双璧”!后来,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苏轼。至和元年(1054),19岁的苏轼娶16岁的王弗。这就是“唤鱼联姻”的千古佳话。

4、婚后,王弗随苏东坡去京城相伴,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王弗常伴苏轼书房陪读,“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王弗能从旁提示。有时苏轼问其典籍故事,她也能“皆略知之”。连苏轼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夫人到底有多么深的学识。苏轼本性善良,固守着“世间无恶人”的信条。而王弗则时时不忘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26岁的苏轼担任凤翔府签判时,家中常有客人来访。王弗躲在屏风后听察苏轼和客人谈话,帮助苏轼辨别哪些人可推心置腹,交为朋友;哪些人口蜜腹剑,须提高警惕,以免受其害。这就是“屏后听语”的故事。王弗每每能从一个人的谈话中看出这个人的目的和品质,帮助丈夫鉴别好坏,几乎无一例外。“忽如一夜风云变,惊起鸳鸯生死隔”

5、。治平二年(1065)五月,王弗不幸病逝京师,时年27岁。苏轼依父亲之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从京城护送妻子灵柩回到老家,并在山坡上栽下三万棵青松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景啊?又要植多长时间?每种一棵又是什么心情呢?今人动辄送上玫瑰,即使999朵玫瑰吧,又怎能胜过这三万棵苍翠的青松呢?玫瑰易凋,青松长翠啊!二、诵读全词,初步体会。1学生诵读,学生点评,教师点评2教师范读3学生集体诵读三、品读全词,感同身受。师生讨论,交流。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生死”相隔,岁月流逝,生活变迁,不会冲淡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思痛,反愈久弥深。“茫茫”见空寂、凄冷。“两”指生者与死者,一样情思,一

6、样哀绪,虚实结合,凄婉哀痛。“不思量,自难忘。”哀思万缕,纠结于心,解拂不去,不想,实又难以忘怀,“不”和“自”的矛盾则见旧情难忘,相思甚苦。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从密州(今山东东南)到眉州(今四川西南),词人与亡妻之坟遥隔千里。“孤坟”则为词人想象妻子独卧泉下,何等凄寂。而词人又无法向其倾诉自己的种种遭遇的悲苦,这种“凄凉”更加难耐。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死生异路,必不能相逢,已尽哀痛,若可相逢却又相逢不识,比不能相逢更使人不堪。为什么会“相逢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当时苏轼40岁未到,不至于“尘满面,鬓如霜。”补充“十年”经历:宋英宗冶平二年(1065年

7、),父苏洵去世,苏轼、苏辙扶柩还乡,守孝3年,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还朝,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自请出任,熙宁四年七年(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秋调任密州知州(10741077年)。此“十年”中,既有与妻、父死别的痛苦,又有备受排挤,转徙外地,备尝艰辛的苦痛,“十年”来,内心“凄凉”又无人理解、倾诉,满怀的悲愁似已使苏轼风尘满面,两鬓如霜,华发早生。4“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因思成梦,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打破冥冥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幽隔。多少日思夜想不得而今转眼成真,是喜是悲,复杂难言。“忽”如梦归乡之快,可见感情沉重,相思深久。词人抓住具有典型

8、特征的生活片段,“小轩窗,正梳妆。”见往日幸福,给寂寞灵魂以温暖慰藉,而有以乐衬哀,见十年沉痛。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之后,一旦相见,千种哀愁,万种相思,要向对方倾诉,竟一时语塞,只泪流满面,无言胜过千言,四目相对,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观看视频神雕侠侣片段)6“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醒后,一切化为乌有,又将生死相隔,渺茫不见,想象妻子长眠之处,冷月清光,松柏环绕,冷寂凄凉,相思之痛,十年断肠,又将年年断肠,虚实结合,又承前“十年生死两茫茫”。词又以景结句,以客观场景作为结尾比直抒胸臆表达情感更为丰

9、富,貌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言有尽而意无穷。四、品评词句,拓展鉴赏。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段抒发深挚的情感。以客观场景作为结尾比直抒胸臆表达情感更为丰富。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回忆与亡妻的往事,仅用寥寥数语,一提夫妻二人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却以巨大空间再现了妻子的音容笑貌,夫妻二人的幸福生活和深挚感情。他怀念自己的妻子,

10、结尾却只写了一棵枇杷树,是妻子死的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长得很高大了。移情于物,抒强烈物是人非,真情难忘感慨,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不言情而情无限。歇斯底里的喊叫和矫揉造作的呻吟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小丑,真正感动、震撼读者的文字都是最平实的,要能让读者与你一起同欢同笑同悲同泣。五、课堂总结,再次感悟。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方方喜欢苏东坡中国有个女作家方方曾说 “我希望嫁给苏轼”。这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男性,因

11、为我们都看到了苏轼在豪迈率性之后的柔情。梦前死别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无语凝噎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泪尽肠断此恨绵绵无绝期。让我们再一次怀着苏轼对于亡妻的深情,再一次来诵读一遍江城子。学生集体诵读。观看名家诵读视频。六、课外拓展,1课后继续查找苏轼悼念王弗诗词,诵读感悟。(有人发现,其悼亡作品正巧都写于正月二十日,且都以记梦的形式完成,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乙卯正月二十日,也许苏轼在梦中和他的妻子曾经进行了一场充满悲酸与深情的灵魂的对话,以至于苏轼在那么多年后,依然希望能够在每一年的这一天可以再一次梦到她。)21068年,在王弗逝后3年,苏轼续娶了其堂妹王闰之,请查找有关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12、或许是从王闰之身上去找王弗的影子吗?这对王闰之公平吗?苏轼到底待王闰之怎样?)资料: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熙宁元年(1068),即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苏轼。王闰之是进士王介之之女,能以11岁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苏轼人品和文采的仰慕。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她对姐姐所生的儿子苏迈和自己后来所生的苏迨、苏过,“三子如一”,视同己出。王闰之陪伴苏轼前后共25年。其间,苏轼受到革新派的排挤,远离京城,从杭州通判到密州、徐州、湖州三地知州,怀才不遇,漂泊不定;侍妾王朝云还比较年幼,王闰之便成了支撑家庭生活的贤内助。更使人感动的是,她陪伴苏轼度过“乌台诗案”这段最难熬的日子和

13、被贬黄州后的最艰苦的生活。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闰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便把苏轼的诗稿焚毁了。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苏轼被贬黄州时,从知州降为团练副使,从“从五品”降为“从八品”,仅有很少的4500文薪俸。王闰之便把它分成30串挂在房梁上,每天取1串以供家用。如有结余,放在大竹筒里,用以买酒招待客人。苏轼在后赤壁赋写道:“有客无酒,有酒无肴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这个“妇”不是别人,正是王闰之。陈季常七次到黄州造访苏轼,也都靠王闰之操办吃住。她还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

14、轼解闷。有时,孩子在苏轼面前牵衣哭闹,苏轼就像找到了“出气筒”一样,倾刻暴发出来,大骂孩子“傻”!闰之便开导说:“你怎么比小孩还痴,为什么不开心点呢?我弄点菜给您飲酒解闷就好了!”苏轼听后有所感愧,就把这件事写进诗里。患难夫妻,相濡以沫,何其感人!王闰之虽然没有王弗那么具有政治才能,也没有王朝云那么聪明,在苏轼的熏陶下,也能触景生情,说一些含有诗情画意的话来。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开,月色如洗,苏轼与朋友在花下饮酒。她脱口而出:“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苏轼大喜:“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于是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

15、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被贬黄州是苏轼一生创作的丰收期。当今人们常说,“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位贤内助”!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有这样的贤内助,对苏轼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元佑八年(1093)8月,苏轼再度启用的第八年,46岁的王闰之在陪伴苏轼25年之后染病去世。苏轼哀伤至极,写下了感天动地的祭亡妻文:“呜呼!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这里,苏轼再次提到“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无奈天不

16、假年,闰之竟然先他而去。“谁在家门里等我归来?谁往田亩里给我送饭?一切都已无法兑现,我的泪水已经流干!”哭诉之后,依照旧例,东坡将老妻的灵柩寄在国门之外的僧舍之内,并立誓:“将来惟有与你同穴而葬,才能履行一同归去的诺言!” 死后百日,他请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献给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3查找其他伉俪情深的故事。(如李清照与赵明诚)4课后作业。(1)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17、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 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晞:晒干。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 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18、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被酒:醉酒。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喜欢苏东坡(节选)方方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

19、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

20、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由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品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

21、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

22、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1作者分哪两个方面来诉说她对苏东坡的倾慕?请简要概括。(4分) 2仔细品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展现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的。(4分) 3文章写的是“我”对苏东坡的喜爱,但是文章中画横线的内容却是在说别人对苏东坡的喜爱,有读者认为这有些偏离文意,你如何理解?(4分) 4苏东坡是作者心中的那颗“星”,她对这颗“星”从认识到仰慕应该给了我们一些启迪。读完此文,说说选择好心中的那颗“星”,要经历哪些过程?(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