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871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4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历史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限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山东适用)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通史线索历史特征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2)生产工具不断革新,如耒耜、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不断进步,如“千耦其耘”等(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2)以个体农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小农经济(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制度古代手工业(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2)冶金、制瓷、丝织业发达,技术不断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历史悠久,技术精湛,长期领先世界(2)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3)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的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古代商业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

2、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艰难(3)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古代的经济政策(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2)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1)“重农抑商”与小农经济密切结合,导致商业发展艰难(2)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禁私而不禁官,是严格限制而非禁绝第16课时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山东考纲】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

3、课标提示】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的农业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2)生产工具的革新(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时间农耕方式商周时期千耦其耘条件生产工具简陋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式的集体耕作评价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形式春秋战国以来个体农耕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评价自给自足,生活稳定,有较高生产积极性;规模小,性别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

4、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过度压迫和剥削自耕农,易破产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封建社会(2)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原因:土地兼并。发展:战国时期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趋势: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中国古代的手工业1.主要成就冶金业青铜铸造:商周时期是其繁盛时期冶铁炼钢: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燃料变化:从汉代开始使用煤,北宋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使用焦炭冶铁,明朝时流行开来纺织业丝纺织上古时代:人们便学会了养蚕缫丝西周以后:丝织工艺发展迅速汉

5、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艺棉纺织元朝时期: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陶瓷业烧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成就制瓷东汉晚期烧出了青瓷南北朝时期烧出了白瓷隋唐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1中国古代的农业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模式: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两大阶段: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三大土地制度: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四大特点:独立发展、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封闭分

6、散。2小农经济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地位: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两个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三个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1正确认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2区分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两个概念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对,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只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还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 3土地兼并与土地私有土地兼并是地主土地私有

7、制发展的直接因素,而豪强地主力量的壮大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一种结果,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才是根源。 1.古代手工业归纳为三个“三”三大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多种经营模式并存、长期领先世界。三大生产部门: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2家庭手工业归纳为“一、二、三”一个社会地位:农户的家庭副业。两大作用:稳定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市场发育。三大用途:供自己消费、交纳赋税和少量销售。2.经营状况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特点发展情况作用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职业世袭,从征役制到雇募制产品由政府制定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西周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至明代前期,官营一直居

8、主导地位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私营手工业独立经营,明清时期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从事商品生产,生产范围日益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家庭手工业个体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1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私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中

9、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向西方一样出现技术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一、近五年高考命题角度12011年第10题考查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2010年第10题考查明代山东农业的特点二、山东历史1.2山东地区农业发达,农书是当时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反映,中国古代三大著名农书都出自山东人之手。这三部农书是:西汉时曹县人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时青州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东平人王祯的农书。重难点一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特点及评价1条件(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原始阶段的刀耕火种(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个体农耕

10、)的变化。(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及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等特点。【史料印证】3评价(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

11、政权安危;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重难点二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1)沿革:氏族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贵族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奴隶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2)规律: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形式;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制度的调整和变革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史料印证】2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2)影响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

12、少,社会的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产品;封建地租重,获利的手工业者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成长。重难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影响 1南移的过程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 导读:史料表明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南方经济不发达,也表明了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史料二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

13、游集导读:史料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2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

14、,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史料印证】重难点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特点及私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 1手工业经营形态、特点形 态特 点官营手工业政府经营、大作坊生产;满足封建贵族需要;明朝前期以前占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出售;明朝中期后居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史料印证】2私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

15、(1)市场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小。(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加之规模大、技术精,冲击了私营手工业。(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地位低下,封建政府课以重税。(4)社会环境:私营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很大。1识图图1思考1:图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提示:古代农业的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图2思考2:图2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提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读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

16、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劳动者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统治者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发明思考3:你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特点? 提示:(1)手工业的保守性、封闭性。手工业市场狭小,行业之间相互隔绝,具有保守性,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采取的这种方法是防止技术竞争的自卫措施;(2

17、)受宗法观念及封建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古代手工业技术一般不传外姓。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5)严重的自然灾害。热点材料: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

18、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思考:当今国家重农政策与古代重农政策相比,有何新特点? 提示:(1)重农与发展农业科技相结合,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2)重农与重视商业发展相结合;(3)重视农业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相统一;(4)重农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建立和谐社会相统一。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体验高考1】 (2012江苏单科,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

19、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从题干中关键信息“攻木、攻金、攻皮”等可以看出分工很细,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其他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吻合。故选择C项。答案C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1】 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是()。A江南手工作坊生产 B筒车用于山地灌溉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江南出现灌溉工具翻车解析根据“江南水轮不假人”推断,此物不用人力,并且是一种灌溉工具。综合四个选项B项正确。答案B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2012安徽文综: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011大纲全国:地主借贷纳税

20、的起因2010天津文综:古代农业的发展趋势2009山东文综: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趋势【体验高考2】 (2012安徽文综,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 。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解析A项不能体现长江南北比较;长江以南各行省,如题中的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湖广行省的粮赋总额相加占全国一半以上,故B 项正确。C项表述错误,如河南

21、江北行省在长江以北,但经济不落后;D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在南宋时期完成。答案B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2】 新华网2012年3月19日电首部以内蒙古河套平原闻名遐迩的古代水利建设为题材的3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我叫王土地,在央视1套开播。古代河套平原水利工程的兴建根源于()。A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 B农耕文明的影响C西方技术的传入 D手工业技术的发达解析古代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注意题干强调的是根源,一般从经济基础寻找,B项正确。答案B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体验高考3】 (2012浙江文综,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

22、,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3】 2012年6月29日,福建霍童发现商周农业文明遗址,一批青铜锛、陶器等残片被发掘出土,青铜器的制作使用主要集中于中原一带,此次发掘,为中原文明已经在商周时期进入闽东提供了有力

23、佐证。据此论断正确的是()。A青铜器生产工具成为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 B铁犁牛耕已成为当地的主要耕作方式C远古闽东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的最早发源地 D对研究远古闽东农业文化具有极高价值解析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一些生活用具,A项不正确;铁犁牛耕的出现在春秋战国,B项不正确;一批青铜锛、陶器等残片的出现并不能判断远古闽东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的“最早”发源地,C项不正确。故选择D项。答案D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2011山东文综:引入图片资料,考查古代农业特点2010安徽文综:引入安徽最新考古发现,考查古代手工业成就2009天津文综:引入明朝“鱼鳞图册”,考查古代农业【体验高考4】 (2011山东文综,10)右

24、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C两项,春秋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汉代铁器和牛耕已经开始推广;雇佣关系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4】 八卦(见下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

25、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解析材料表明人们测量影子的长度目的是为了掌握春耕秋收的季节规律,这说明八卦是为农业文明服务的,故八卦与农业生产有关,答案选C项。答案C(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应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 B曲辕犁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解析从材料中的“惟以伐木,纵火焚烧”可以看出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当时的生产工具是石制工具,故选D项。A、B、C三项出现的时间要晚,且C项属于灌溉工具,皆排除。答案

26、D2(2013潍坊四县检测)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铁犁牛耕技术的改进和推广 B租佃关系的出现C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解析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A项符合题意,租佃关系的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3(2013德州联考)下面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这反映了当时()。A开始使用牛耕 B注重精耕细作C曲辕犁的推广 D小农自给自足解析抓住关键词:嘉峪关魏晋墓葬,可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

27、使用牛耕。再结合图文信息:犁地、耙地、耱地、播种,可概括为这是精耕细作的体现,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的内容,故D不准确。答案B4(原创题)右图是汜胜之书中有关“代田法”的图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C依赖灌溉 D男耕女织解析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这种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撒播方法先进,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B5(2013武汉模拟)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

28、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由材料中“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主要描述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答案B6(2013济南检测)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解析本题考查对小农经济的理解能力。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勉强自给自足;但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要承受统治者剥削和压榨。

29、答案D7(2013泰安期中)汉书记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张安世虽为公侯,食邑万户,但家中有纺织业,并逐渐积累起庞大的财富,富裕程度超过了大将军霍光。由此判断西汉时期私人纺织作坊规模大。答案A8(2013九江模拟)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A

30、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家聚众”“奸伪”,由此可以看出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故选A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政府政策,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业生产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排除D项。答案A9(2013开封模拟)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D元明清

31、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解析注意图片中图例的解释,从图中可以看出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故选D项。图片中无法看出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排除A项;无法体现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排除B项;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关中手工业几乎没有,根本不可能出现由关中辐射全国的情形,排除C项。答案D10(2013济南检测)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的理解能力。明清时

32、期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手工业的发展。答案A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经济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方式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B C D解析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这段唱词反映了这种经济的基本状况。“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反映出小农经济下农民并不富裕,因此排除。答案A12网上调查显示,2012年最热门的旅游线路是重走中西文明交融的“活化石”丝绸之路。观光途中不可能见到的古

33、代文明现象是()。A新疆坎儿井遗址 B出土的汉代的丝绸C出土的唐代白瓷 D宋代青花瓷解析宋代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被林立的政权阻断,对外联系主要通过海上实现,故选D。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631页材料二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旧唐书卷71材料三水部郎中员外郎,掌

34、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棹灌溉之利,成总而成之。唐六典卷7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决坏,则下于所由而修复之。每渠及斗门,各置长一人。至于溉田时,乃令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唐六典卷23材料四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地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陇右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共计前期1120165415422273163后期1372316134943101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1)战国、两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35、(6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回答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及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从战争、政权巩固、农业生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数量、地理位置方面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只要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推动了农

36、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2)原因:唐朝建国之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破坏,人口流亡。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唐前期约占全数的3/5;唐后期约占2/5。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2013德州模拟)制瓷业被称为“

37、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

38、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10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10分)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历史悠久。第(1)问,浙江制瓷业发展特征从历史悠久、工艺高超、产品精美等方面概括,从手工业对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以及对中外经济交流的促进作用方面回答影响。第(2)问,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区域分工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角度回答。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所以明清时期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2)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