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文人登高,如同好
2、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
3、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平。”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
4、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摘编自沐斋登高)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
5、阳节的专利。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C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不仅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而且是为了一展胸襟。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
6、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发自心底,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缘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人为了某个节日也会登高、观景、旅游,但缺失了古人登高时的胸襟、怀抱、远志和精神。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
7、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人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
8、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
9、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淫:淫靡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中C以旌其直 旌:表扬D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 昏:模糊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既闻命/即散其
10、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
11、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3分)(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3分)(3)(课本翻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在?(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8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12、。(4分)9这首词结尾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加以分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理想的政治、社会民生状态有着不懈的追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将这种政治态度概括为:“ , ”。(2)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3)归去来兮辞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美的人生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政治局面非常动荡。朱光潜同情进步青年的爱国运动与革命
13、活动,他想走教育救国的路子。1924年6月朱光潜发表了私人创校计划,指责官办教育腐败,提出“教育独立自由”等改革教育的主张。1925年春天,朱光潜与友人一道创办了上海立达中学,后来又成立立达学会。他们希望从改革教育入手,通过独立自由的新型教育,培养一批有舍己为群精神、具备近代科学所赋予的知识与方法的理想人物,进而改造国民,改造政府,改造中国。他们接着又筹办了开明书店和名为一般的杂志。书店用“开明”二字,是因为他们志在开展启蒙运动;“一般”则是面向中学生,寄希望于对青年一代作启蒙主义的教育。朱光潜此后的许多著述都是在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上发表的。从1926年到1928年,他在一般杂志上发表了有关青
14、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这十二封信,既告诉青年在当时不完美的世界中应如何做人做学问,又告诉青年应该如何去避免不良习俗的诱惑与内心的苦闷和烦恼。这对当时的青年,有如一阵阵警钟,又有如一帖帖清凉散。后来,人们称朱光潜为“开明人”。1925年夏,朱光潜接到了安徽官费留英的录取通知。从1925年到1933年,朱光潜在英、法、德留学八年之久。虽是官费留学生,但官费经常发不到手,经济拮据,于是朱光潜想出一个办法,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写作,靠稿费维持生活。况且,一边学习,一边写作反倒能促进更细致的思考。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发表之后,文艺心理学谈美也陆续问世
15、,诗论写出初稿,这些书文笔优美精炼,说理明晰透彻,见解独到精辟,蜚声海内外学术界。1933年,朱光潜从马赛乘船返回国,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给学生讲外国文学课和美学课。朱光潜的课,反响非常热烈,于是朱自清邀请他在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班讲了一年文艺心理学,后来老友徐悲鸿又约朱光潜在中央艺术学院讲了一年。据当时在清华听过朱先生课的学生季羡林说:“这一门课非同凡响,是我最满意的一门课,比那些英、美、法、德等国来的外籍教授所开的课好到不能比的程度。朱先生不是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他的口才并不好,讲一口带安徽味的蓝青官话,听起来并不美,然而却没有废话,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他介绍西方各国流行的文艺理论,有时候举
16、一些中国旧诗词作例子,并不牵强附会,我们一听就懂。对那些古里古怪的理论,他确实能讲出一个道理来,我听起来津津有味。因此,在开课以后不久,我就爱上了这一门课,每周盼望上课成为我的乐趣了。”季羡林还说,朱光潜“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自己认识到什么程度,就讲到什么程度。一步一个脚印,无形中影响了学生”。1963年,朱光潜完成了高教部全国高等文科教材会议委托他编写的西方美学史。这部50万字的扛鼎之作是他后半生的心血结晶,他自己也认为是“代表了迄今为止中国对西方美学的研究水平”。这并非过誉之词!朱光潜为写这部书,几乎把西方美学历史上有影响的著作都逐章逐节地翻译了过来。在时隔近半个世纪的今天,人们依然很难找
17、到一本在体系的完整、内容的详尽方面胜得过这本“美学史”的书。如今,朱光潜走了,但把美留给了人间 (摘编自宛小平欣慨交心:朱光潜小传)相关链接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百度百科)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他只专注于学术,心无旁骛。作为学者,他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毅”与“勤”,像他那样作出了厚重的学术业绩,写出了那么大量的论著与译著如果不是每天从不懈怠、坚持长时间艰苦的脑力劳动,那是不可能达到的。(柳鸣九我的师长朱
18、光潜)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朱光潜谈美)(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朱光潜认为人生也是一种艺术,能否使自己的生命史成为艺术作品,主要在于一个人的性分与修养。朱光潜的生命史便是一部“美”的艺术作品。B在非常动荡的政治局面中,朱光潜与友人在上海创办了立达中学和立达学会,希望通过新型教育培养一批新人,进而改造国民、政府、国家。C朱光潜虽然是官费留学生,但在欧洲留学期间官费常常不能如期发
19、放,他便一边学习,一边写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赚取稿费来维持生活。D朱光潜的著作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在他留学归国前就已蜚声海内外学术界,所以他回国后就先后被邀请到北大、清华和中央艺术学院讲学。E朱光潜搜集和翻译了西方美学历史上众多有影响的著作,他编写的西方美学史,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2)朱光潜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开明人”?请简要分析。(4分)(3)朱光潜先生的课,受人欢迎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4)为什么朱光潜的人生被誉为“美的人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7分)1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
20、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阿里巴巴与苏宁联手,显然直指京东。不过,短期内两者的协同效应未必能够迅速体现出来,两者在未来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10日一早,长江下游暴雨倾盆,江苏气象部门拉响各地的23个暴雨蓝色预警,防汛、应急、海事、交通、路政、城建、农林、民政等部门。电视剧琅琊榜根据海晏同名小说改编,囊括了“凄美爱恋”“手足情深”“国仇家恨”等精彩看点,众小说迷们。A严阵以待拭目以待翘首以待B拭目以待翘首以待严阵以待C拭目以待严阵以待翘首以待D翘首以待严阵以待拭目以待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白俄罗斯的压力塞维奇以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锌皮娃娃兵等作品荣获2015年诺
21、贝尔文学奖,这是对前苏联的个体在巨大历史变动与灾难时的命运、处境及心态的记录和书写。B广告中吹嘘:这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无任何毒副作用,只要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三至六个疗程,就能彻底根治糖尿病。C审视11月13日晚上发生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我们发现浮出水面的是滥杀无辜的亡命之徒,潜在水下的则是某些极端的宗教主张,某些利己或短视的政治行为,某些狭窄的公共政策。D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观众为悼念遇难同胞献了鲜花:幸存者还讲述了亲人在大屠杀中当年被残害的情形。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
22、、洪水等因瞬闻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全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
23、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当下的大学课堂,少了许多“沙沙”的写字声,取而代之的是“咔咔”的手机拍照声。传统的课堂“笔记”成了“拍记”。有些学生说,笔记是拍下来了,但其实根本没有记进去,上课时忙于拍照片,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什么,几乎没印象。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要求自选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C(解析C项,因果关系不当,古人登高的目的是为了一展胸襟。)2C(解析C项,以偏概
24、全。原文中这两句话是例证,而不是结论。)3D(解析D项,“相同的”有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与历代文人不尽相同。)4A(淫:过多)5D6B(原文中的张养浩并非是直接向皇帝进谏。)7(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对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8“弄”字描写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嫩技条,含蓄的表达作者对美好春光的欣悦陶醉;(2分)“锁”字描写浓密的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更是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压抑与郁闷,表达作者不堪回首的伤春愁绪。(2分)9用排比手法增强语势,渲染春意
25、的浓郁;以乐景写哀情,浓郁的春意反衬女主人公内心无法排遣的伤感和闲愁;景物色彩鲜明,远近结合,层次分明。将静态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引入黄莺的巧啭,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化静态美为动态美,使读者仿佛听到莺啼之声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流播到另一个地方,使鸟啼之声富于立体感和流动感。(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10(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且夫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11(1) AB(C项概括不全面。“这样做的好处”还能促进其“更细致的思考”。D项,分析不当。朱光潜后来被邀请到清华和中央艺术学院讲学,是因为先前在北大讲的“外国文学课和美学课
26、”“反响热烈”。E项概括不当。“桥梁”是朱光潜,而非西方美学史)(写对一个给2分)(4分) (2)改革教育,开展启蒙运动。提出“教育独立自由”等主张,希望通过新型教育实现教育救国。与开明书店有不解之缘。创办开明书店和面向中学生的一般杂志,自己的许多著述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所著对青年有积极影响。著述指导青年如何做人做学问,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4分) (3)学问深厚: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授课外籍教授也难以企及;讲课有吸引力:语言精练清楚,举例妥帖易懂,深入浅出;学术品格受人景仰:学术上勤奋执著、诚实本分。(4分) (4)研究“美”:是一位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一生专注于美学研究,美学论著蜚声海
27、内外学术界。传播“美”:美学著述影响深广,且立足于大学课堂,美学课广受欢迎。情怀美:关心国事,有崇高的爱国情怀,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创办私学与杂志,对青年进行启蒙教育。品格美:勤勉踏实,坚毅执著。以这样高尚的精神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 (6分)12C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三个成语都有“等待”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严阵以待”侧重“迎接”“迎击”;“拭目以待”侧重“动向、结果”;“翘首以待”侧重“急切”。)13C(A指代不明,“这”指代的是“她”还是她的作品。C “彻底”与“根
28、”语义重复。D语序不当,“当年”应调至“亲人”后。)14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 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一旦这种自我修复能力被破坏参考译文: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张养浩从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独自读书。山东按察使焦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
29、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
30、,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就赏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派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
31、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