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 1.梭伦出走:(1)原因。客观原因:_。主观原因:梭伦拒绝在雅典建立_。(2)出走:梭伦离开雅典,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梭伦改革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 僭主政治 2.僭主政治的建立:背景 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具体体现在:_(填写正确序 号)“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山地派”不满足梭伦的改革措施,要求进一步推行改革“海岸派”继续拥护梭伦的新政策,但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 的政府 建立 公元前560年,_凭借武力夺取政权,建立了僭主政治 措施 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采取了进一步改革措施,打击贵族势力
2、,提高平民的经济地位,发展工商业 庇西特拉图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1.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1)推动经济发展:_。(2)奠定民主政治基础: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具体体现在:“_”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解负令 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使_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 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恢复_权力、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一定程度 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工商业奴隶主 公民大会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阶段确立发展、完善改革_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
3、世纪作用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克利斯提尼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1.原因:梭伦在改革中的很多措施都带有“_”色彩。2.表现:(1)梭伦以 _ 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这就使得第一、第二等级 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_ 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2)梭伦改革以后,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 存续。(3)下层平民需要进一步改革的愿望没有实现,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 决。折中 财产资格 下层公民【微点拨】【概念阐释】1.僭主政治:“僭主”指不合法的政权簒夺者,僭主政治指用武力夺取政
4、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2.民主政治:主要指政权掌握在公民手中,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特别提醒】1.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并不意味着旧秩序的复辟:庇西特拉图事实上保护了梭伦改革的成果,以独裁的形式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进程。2.正确认识梭伦改革的客观效果:梭伦改革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富者有势、贫者无权的状态依然存在。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 梭伦改革的特点及对梭伦改革的评价【素养探究】1.梭伦改革的特点。史料 普鲁塔克谈到梭伦改革的结果时说:“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重分土
5、地,也没有像来库古那样,使一切人在生活方式上都平等和一样。”李天佑古代希腊史 思考:出现史料中这种结果与梭伦改革的哪一原则有关?平民为什么对梭伦不满?(历史解释)【点拨】第一问的原则,依据史料画线部分可以看出是中庸政策。第二问的原因,结合梭伦改革的局限性解答即可。提示: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原因:梭伦没有平均分配土地,没有给予平民相同的政治权利。2.对梭伦改革的评价。史料一 梭伦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思考:(1)史料一中“两方”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历史解释)【点拨】“两方”,
6、可根据梭伦改革前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回答。特点,可结合画线中关键信息“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分析。提示:“两方”:贵族和平民。特点:革命性、中庸性。史料二(梭伦)力图在实践中推行德尔菲关于限度与节制的训导,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个被贫富纠纷所撕裂的城邦中引入一种社会平等的理想。赵明论梭伦立法(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在政治上是如何实践“限度与节制”思想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抓住设问中限定词“在政治上”,再结合画线的核心信息是限制贵族特权和利益进行概述即可。提示:确立财产等级制,对国家权力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打击贵族特权,
7、扩大平民的参政权利,但国家权力主要掌握在贵族手中。史料三 雅典生产的陶器、酒类等大量出口,雅典商船出没于爱琴海沿岸各地甚至地中海许多港口,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的关键信息“雅典商船”,从经济方面回答。提示: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史论阐释】梭伦改革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从目的上看 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从措施上看 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从立场上看 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从结果上看 既为雅典
8、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2.评价:(1)积极性。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了以剥削异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奴隶制的发展道路。确定了雅典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了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发展道路。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增强了雅典城邦的实力,确保了对外战争的胜利。(2)局限性。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贵族
9、和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深化点拨】梭伦为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尽管改革措施具有一定局限性,最终梭伦出走,雅典甚至还建立起僭主政治,但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基础过关练】1.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犹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是因为()A.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 C.财产等级制度的缺陷 D.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解析】选A。梭伦改革没有消除贵族和平民的根本矛盾,贵族和平民对改革多有不满,梭伦成为矛盾的焦点,因此梭伦认为自己“犹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2.公元前560年,庇西
10、特拉图凭借武力建立了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僭主政治的建立()A.使贵族权益失而复得 B.削弱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C.使贵族政治得到加强 D.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选D。庇西特拉图执政时期,并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而是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补偿训练】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向深入。这充分说明()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雅典的民主政治极为完美 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 D.改革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解析】选A。梭伦改革有利于雅典政治经济的发展,庇西特拉图也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故A与
11、题意相符。B夸大了雅典民主政治。C否认了庇西特拉图个人独裁的本质。D观点太笼统。综上所述,可排除B、C、D。3.(2020深圳高二检测)梭伦改革时设立陪审法庭,它对所有公民开放。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的公民抽签选出。这一举措的重要作用是()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B.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垄断 C.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D.维护了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解析】选B。依据材料“对所有公民开放”“所有等级的公民抽签选出”可知,有利于打破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垄断,故B正确。“消除了”一词太绝对,公民之间的等级划分无法消除,故A错误。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C错误。题目是陪审法庭,不
12、是公民大会,故D错误。故答案为B。【高考模拟练】4.(2020南昌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定和落实法律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曾嘲笑他制定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1)据材料指出梭伦实行法治的特点。(2)你是否同意“他制定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
13、,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可由材料中归纳得出。第(2)题为开放性设问,首先回答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然后结合梭伦改革的相关措施和意义展开论证。答案:(1)特点:注重法律的延续性;强调中庸、平等的原则;重视法律制度建设。(2)观点一:同意。理由:法律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财产等级制度使得富人才能担任高级官职,平民权利受到较大限制。观点二:不同意。理由:改革以后,贵族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改革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扩大了公民的基础;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大
14、大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垄断。5.(2020大同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
15、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年)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于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解析】第(1)题第一问英美两国先后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标志着民主共和制的确立,都体现“宪
16、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第二问从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思想上启蒙运动和本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多样化的原因。第(2)题第一问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围绕这些历史事件展开介绍;第二问从外部列强侵略,内部经济发展落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的阻挠等方面分析中国宪政的不利因素。答案:(1)文件: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国情、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立宪政的途径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思想启蒙的程度不一。(任答两点即可)(2)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窃取。(任答两点即可)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