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934.50KB ,
资源ID:75738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573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模拟选课走班调研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模拟选课走班调研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一模拟选课走班调考历史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学者指出,商代法律是在继承夏代“奉天罚罪”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根据“天”和“神”的 名义制定的,统治者对人的处罚都特别强调鬼神和上帝的意思。据此可知,商代A. 沿袭了夏代的官僚体制B. 政治领域神权色彩较浓厚C. 民众普遍崇信天神意志D. 统治者借助神权实现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商代法律根据“天”和“神”的 名义制定的,统治者对人的处罚都特别强调鬼神和上帝的意思,其法律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B正确;题干中未涉及官僚制度,排除A

2、;C错在“普遍”,排除;商代并不是集权政治,排除D。2.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被中原人称为“荆蛮”,但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并把楚人起源地河南新郑称为“祝融之墟”。这反映出楚人A. 对华夏文明的认同B. 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C. 重视传承华夏文明D. 推动了不同文明的融合【答案】A【解析】【详解】中原人认为楚国是蛮荒之地,而楚国人却将华夏文化中的祝融作为祖先,这体现了楚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A正确;楚人的做法是楚地风俗而非中原文化,排除B;“传承”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楚人文化和中原文化属于同一文明,排除D。3. 在秦朝,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但郡守必须上承中央政令。同时

3、,秦朝在郡中还 设郡尉,负责军务;设郡监,监察该郡的行政。这表明秦朝A. 中枢权力体系趋完备B.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权威D. 注重地方权力相互制约【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郡守必须上承中央政令,而且郡级机关机构设置较为完整,这有利于郡级机构更有效的执行中央政令,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枢机构,排除A;郡县制机构完备,并未威胁到中央权威,排除C;地方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D。4. 下表为东汉田庄生产一览表。据表可推知,东汉田庄A. 内部商品交换频繁B. 已摆脱了政府的控制C. 行业之间彼此隔离D. 生产具有自给自足性

4、【答案】D【解析】【详解】从田庄的农业及手工业生产和种类及情况可知,田庄经济具有一定的自给自足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交换,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各行业之间彼此隔离,排除C。5. 公元196年,曹操开始在许昌屯田,把流民以军队的形式编制起来,分给他们耕种的土地。还规定使用官牛耕种的民户按收成的十分之六缴纳地租,不用官牛耕种的按收成的一半缴纳地 租。这一举措在当时的意义是A. 加强了军事力量以提高战斗力B. 改革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 提高了综合国力以推动全国统一D. 恢复了生产并稳定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曹操通过屯田,并按不同的标准收税,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5、恢复和社会的稳定,D正确;材料与军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土地制度没有变,排除B;C项夸大了屯田的作用,排除C。6.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北魏僧人法果曾说:“我非 拜天子,乃礼佛耳。”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A. 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B. 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C.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 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南北朝时期,佛教将帝王视为法王、如来,视拜天子为礼佛,这说明北朝的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倾向,B正确;儒家思想和佛教的融合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题干未涉及佛教对儒学地位的冲击,排除C;题干未列举君主对佛教的态度,因此不能得出君主

6、支持佛教,排除D。7. 读下图,该图反映的制度 A. 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B. 简化了官员选拔的程序C. 实现了仕途晋升的公平D. 淡化了光宗耀祖的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图片显示的是科举放榜,士人围观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助于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A正确;科举制并未简化选官程序,排除B;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而非仕途晋升的途径,排除C;科举制并不能淡化光宗耀祖的观念,反而会强化,排除D。8. 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 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

7、5人。宋太宗的这些措施A. 激化了君相间矛盾B.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 意在防范宰相专权D. 缩小了地方的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宰相群体的数量较大,这有助于分散相权,防范宰相专权,C正确;宋代宰相群体数量多,削弱相权,不能激化君相矛盾,排除A;宰相数量多容易导致推诿怠政,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题干未涉及地方行政权力的变化,排除D。9. 辽太宗时期迁移汉人和渤海人,使其居于“地沃宜耕植”的上京附近地区,同时还诏令“诸道 兵,仍戒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材料表明辽朝A. 注重对农耕经济的保护B. 认识到仁政思想的重要性C. 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D. 由游牧文明

8、转向农耕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辽太宗迁移汉人和渤海人到土地肥沃的地区,而且严禁伤禾稼,说明辽朝重视农业的发展和保护,A正确;仁政与提无关,排除B;抑制土地兼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通过无感无法判断辽朝的社会转型,排除D。10. 在西夏崇宗、仁宗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大兴学校,封孔子为“文宣帝”,求购儒家经典,对其中的一些经典进行注释,并设立翰林院安置博学多才的儒士。这反映出当时的西夏A. 儒家文化与党项文化融合B. 自觉接受并学习儒家文化C. 儒家文化深入社会生活D. 文化政策由封闭走向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西夏作为少数民族,重视儒学教育,并重用儒士,说明其自觉

9、接受并学习儒家文化,B正确;儒家文化和党项文化的融合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材料仅仅涉及政府对儒家文化的重视,无法得出当时儒家文化深入社会,排除C;通过题干无法得出西夏文化政策的转变,排除D。11. 据明史记载,洪武年间本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但后被明太祖斥责还乡,且终生不 用;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太祖此举A. 平衡了宦官与宰相矛盾B. 试图阻止宦官进入宫廷C. 意在防范宦官专权的局面D. 根除了君主专制的威胁【答案】C【解析】【详解】明太祖严禁内官干政,目的在于防止宦官专权,C正确;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排除A;“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

10、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说明其目的不是为了禁止宦官进入宫廷,排除B;D中的“根除”表述绝对,排除。12. 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A. 宣传西方政治文明B. 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C. 创办大量民族工业D. 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学习西方,主要做法是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D正确;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主要是地主阶级主张向西方学习,强调学习器物而非制度,排除A;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是在甲午战后,排除B;创办民

11、族工业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C。13. 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双方和谈过程中,列强声称“中国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这意味着A. 辛亥革命面临失败的风险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C. 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D. “南北和谈”已宣告失败【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方列强试图干涉中国的革命,使革命面临失败的风险,A项正确;“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排除C;南北还没有和谈,排除D。14. 下图为1911年出版的妇女时报第2号刊载的一幅题词为“刘君吉生与陈女史定贞本年四月二十三日新式结婚时之摄影”的结婚照。据此

12、可知,当时 A. 拍结婚照是社会普遍现象B. 新式婚俗在中国已经出现C. 自由婚姻是年轻人的共识D. 城乡婚俗有很大的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从结婚照看,夫妻双方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而且拍摄结婚照本身也是新式婚俗,这说明新式婚俗在中国已经出现,B正确;A错在“普遍”,排除;C错在“共识”,排除;题干并未涉及城乡婚俗的差异,排除D。15. 1924年9月的银行周报对中国蚕桑业的发展进行了报道:“年来湖北、山东、福建等省,均 在提倡蚕桑,产茧日多,只因限于省界,凡华商前往采办,除纳产税外,每过一省,须纳通过税 厘,丝本合重,裹足不前。”这一状况A. 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 加剧了

13、军阀林立的局面C. 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 阻断了商品的自由流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因限于省界,凡华商前往采办,除纳产税外,每过一省,须纳通过税 厘,丝本合重,裹足不前”可得出,当 时国内各省间商品贸易要征收重税,这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不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与军阀林立,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阻断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 图3、图4、图5分别为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许

14、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图3、图4、图5信息,从两个角度得出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答案】认识1:春秋战国,中国历史呈现统一的趋势。阐释:西周时期,为现固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出现了诸侯林立的局面,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日益减少,这体现了中国走向统一的趋势。认识2:春秋战国,中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阐释:春秋战国,大国吞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大为减少,在大国吞并小国的过程中,必定会引起不同地区、不同部族之间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而促进民族交融。认识3: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方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阐释:西周时期,中原地区是分封诸侯数量最多的地区;春秋战国时期,

15、北方依然是诸侯国较多的地区。说明这一时期北方(中原)地区是人口数量、已开发土地较多,也是政治纠纷比较多的地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发展优于南方。(答出两点认识即可)【解析】【详解】认识1:根据图三到图五诸侯国数量的变化可以得出,春秋战国,中国历史呈现统一的趋势。阐释:根据图三可知,西周时期,为现固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出现了诸侯林立的局面,根据图四、图五的变化可以看出,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日益减少,这体现了中国走向统一的趋势。认识2:从三幅图中的少数民族和中原诸侯国的关系可以得出,春秋战国,中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阐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大国吞并小国,诸侯国的

16、数量大为减少,在大国吞并小国的过程中,必定会引起不同地区、不同部族之间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而促进民族交融。17. 汉代与宋代都比较重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以前,对于西南夷与中原的政治联系,史书上仅留下战国后期楚人庄踌领兵入滇,就地为王的传说。西汉王朝初期,西汉与西南诸夷各设关卡,只有邻近的巴蜀地区与之 有暗中的民间贸易。汉武帝接受唐蒙的建议,试图借助夜郎兵力来消灭南越国势力,从此揭开了两汉王朝经略西南夷的序幕。唐蒙到西南夷后,向夜郎及其周边部族的君长赠送丰厚的财物,诱使其臣服于汉朝。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借助南越的兵力在西南夷地区伐叛柔服,所向披靡,赐封夜

17、郎王、滇王,允许他们统治本族;设置样柯、沈犁等7郡,将西南夷正式纳入西汉王朝版图。 摘 编自彭丰文从两汉西南夷经略看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宋朝十分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管理。宋代是广西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但是 由于广西区内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其他地方,同时,区内不同地 方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宋王朝对广西境内不同地区的治理策略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 调整。在桂西北地区,宋王朝主要采用“以夷制夷”的治理方法,通过设置羁縻州、县、峒来管理地方。 摘编自易建龙论宋王朝治理桂西北民族地区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南夷与汉朝关系的发展及汉朝经略西南夷的措施。(2)根据

18、材料二,指出宋朝在桂西北采取“以夷制夷”治理方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原政权治理西南边疆的影响。【答案】(1)发展:由各设关卡到西南夷臣服于汉朝。措施:向当地首领赠送财物;武力扫除西南夷地方势力;册封当地首领为王;设置地方行政机构治理西南夷。(2)原因:宋王朝认识到西南地区的重要性;广西区内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内部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以夷制夷”更适合当地需要;借鉴历史上经略西南政策。(3)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固和发展;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推动西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后世治理边疆地区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发展:根据材料“西汉王

19、朝初期,西汉与西南诸夷各设关卡,只有邻近的巴蜀地区与之 有暗中的民间贸易”“唐蒙到西南夷后,向夜郎及其周边部族的君长赠送丰厚的财物,诱使其臣服于汉朝”可知,由各设关卡到西南夷臣服于汉朝。措施:根据材料“向夜郎及其周边部族的君长赠送丰厚的财物,诱使其臣服于汉朝”可知,向当地首领赠送财物;根据材料“汉武帝接受唐蒙的建议,试图借助夜郎兵力来消灭南越国势力,从此揭开了两汉王朝经略西南夷的序幕”可知,武力扫除西南夷地方势力;根据材料“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借助南越的兵力在西南夷地区伐叛柔服,所向披靡,赐封夜郎王、滇王,允许他们统治本族”可知,册封当地首领为王;根据材料“设置样柯、沈犁等7郡,将西南夷正式

20、纳入西汉王朝版图”可知,设置地方行政机构治理西南夷。(2)原因:根据材料“宋朝十分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管理”可知,宋王朝认识到西南地区的重要性;根据材料“由于广西区内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其他地方”可知,广西区内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夷制夷”更适合当地需要;根据材料“区内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可知,西地区内部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根据材料“在桂西北地区,宋王朝主要采用以夷制夷的治理方法,通过设置羁縻州、县、峒来管理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借鉴历史上经略西南政策。(3)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宋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固和发展;根据所

21、学知识可知,西南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原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能够推动西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制度继承看,汉宋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为后世治理边疆地区提供了借鉴。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政府只要有货币,就可以随时在市场上买到所需的行政物品和军用品,也可以在市场 上雇人服役。同时,为了简化征收手续和省去麻烦,明政府向人民征发的赋役由实物改为货 币,由劳役制改为雇役制和代役制。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进行经济改革,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在役法 上,把各种役目合并,取消了“力差”,由官府雇役充当。实行赋役合一,“计亩征银”,除

22、江南 供应宫廷用的漕粮外,其余地区如山东等地的赋役全部改为征收白银。 在浙江海盐县,隆庆时人钱薇说:“邑城南境人以钱为租,地每岁八百,肥者千。”在松江 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上海、青浦、平湖、嘉兴不 计也。 摘编自李龙潜试论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解读的认识。【答案】历史信息:“计亩征银”反映白银成为明代主要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赋役合一”可以看出明代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在松江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反映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23、和土地兼并现象的加刷。认识:解读史料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意史料的历史背景(情境);注重史料的迁移性原则;对史料多方论证。【解析】【详解】(1)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实行赋役合一,计亩征银,除江南供应宫廷用的漕粮外,其余地区如山东等地的赋役全部改为征收白银”可知,“计亩征银”反映白银成为明代主要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明政府向人民征发的赋役由实物改为货 币,由劳役制改为雇役制和代役制”可知,“赋役合一”可以看出明代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根据材料“在松江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可知,其反映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土地兼并现象的加刷。(2)认识:从史

24、料和历史解释看,解读史料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史料选择看,注意史料的历史背景(情境);从史料的解释看,注重史料的迁移性原则;从史料论证来看,对史料多方论证。19. 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就是在反帝反封建的历程中建立什么样的政治 制度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由于缺失先进的政治制度、主体性救亡力量和从容的时间和空间,中国救亡从一开始就陷入困境。民主正是在破解救亡困境的历史课题中被提出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唤醒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推动了洋

25、务派借助中体西用谋求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虽然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它们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为民主在中国的萌生积累了主客观条件,历史的变动跑到了历史主体的前面。 甲午战败引发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但清王朝依然固守君主专制制度。于是,中国的救亡运动在经历了短暂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之后,走向了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造成了不可逆的制度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达到高峰。但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保留和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民主启蒙的指导思想。

26、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1)编写一幕发生在近代中国历史学术研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 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救亡的历史是一部“近代化史”。【答案】(1)主题:近代中国的救亡与启蒙学者甲:我感觉咱们近代中国就是一部救亡与启蒙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土就开始了救亡与启蒙。学者乙:深有同感。在近代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和洋务派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

27、自强”的口号,洋务派还付诸实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学者丙:是啊,但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而不学习西方政治,不可避免失败。后来的资产阶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实现民族独立。学者甲:遗憾的是,维新变法运动也失败了。学者乙:维新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可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学者丙:正是由于中国一浪接一浪的救亡和启蒙,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才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其思想也为先进的中国人所认可,使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启蒙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2)说明:近代中国的救亡包含多种因素;政治上,中国逐渐出现了民主化潮流;经济上,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

28、发展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思想上,有识之土传播了西学和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的民族解放;社会生活上,人们的服饰礼俗等方面的变化也蕴含救亡因素。所以,近代中国救亡的历史是一部“近代化史”。【解析】【详解】(1)主题:根据材料“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可以得出对话主题:近代中国的救亡与启蒙学者甲:根据材料“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可知,我感觉咱们近代中国就是一部救亡与启蒙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土就开始了救亡与启蒙。

29、学者乙:根据材料“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唤醒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推动了洋务派借助中体西用谋求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可知,深有同感。在近代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和洋务派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洋务派还付诸实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学者丙:根据材料“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虽然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它们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为民主在中国的萌生积累了主客观条件,历史的变动跑到了历史主体的前面”可得出,是啊,但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而

30、不学习西方政治,不可避免失败。后来的资产阶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实现民族独立。学者甲:遗憾的是,维新变法运动也失败了。学者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可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学者丙:根据材料“中国的救亡运动在经历了短暂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之后,走向了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造成了不可逆的制度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达到高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保留和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民主启蒙的指导思想”可知,正是由于中国一浪接一浪的救亡和启蒙,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才进一步

31、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其思想也为先进的中国人所认可,使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启蒙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2)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指的是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机器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理性化、社会风俗上的文明化,因此近代中国的救亡包含多种因素;政治上,中国逐渐出现了民主化潮流;经济上,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思想上,有识之土传播了西学和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的民族解放;社会生活上,人们的服饰礼俗等方面的变化也蕴含救亡因素。所以,近代中国救亡的历史是一部“近代化史”。- 1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