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道难教案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诗歌及特色。2.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险要的意境。3.分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手法在文中的体现。教学重点:鉴赏诗人状“难”的艺术手法,体悟诗歌意境。教学难点:调动想象力及感悟力,体会诗人创作意图及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引导法、总结法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今天学习诗歌,古诗鉴赏要点:语言-意境-形象-情感,中间用手法衔接。学习哪个诗人的作品呢?通过以下两幅对联知晓。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李白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
2、最高峰,李白又是“唐诗的两座高峰之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教师补充唐诗)二、走近李白(教师提问关于李白常识)1.回忆李白诗中的一些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
3、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由诗句概括李白诗歌风格: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教师补充介绍)三、蜀道难这首诗是否也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特色呢? 朗读课文,听录音,欣赏蜀道图片,想象蜀道高峻奇险。1、扫清字音:噫吁嚱 ( ) 鱼凫( )石栈( ) 猿猱(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扪参( ) 膺( ) 峥嵘( )万壑(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4、)2.扫清字词:第一段危:高 于:比 何:多么 当:对着 钩连:沟通相连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度:越过第二段但:只 从:跟随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去:离 盈:满 倚:靠 湍:急流 砯:拟声词第三段夫:人 当:挡 匪:同非 朝,夕:互文 虽:虽然 长:深深。四、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主旨句。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主旨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分别感叹蜀道什么特点? 使用了重章叠沓的手法,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分别叹蜀道高、险、战祸烈 。2.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高、险、战祸烈的?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
5、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细节描写:(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五、梳理诗歌脉络,具体赏析艺术手法:1、第一自然段:写蜀道的来历;写蜀道的高峻。第一层:“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其中有高山阻隔,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四万八千岁
6、”为夸张写法;“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两句叙述蜀道来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问: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刷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曲折盘旋,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在山上摸到星辰。正面描写和侧面虚写以及细节描写。2、第
7、二段: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有千里孤身之感。第二层: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湍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如此”劝阻人们慎入蜀地。应用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手法。3、第三段: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叛乱,景象残酷,惨不忍睹。应用了夸张的手法。六、拓展延伸:联系时代背景以及最后一段内容说说诗人写作的意图。诗歌最后一段写了三点: (1)极言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 (2)
8、杀人如麻的残酷现象。 (3)劝友人早还家。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写作意图:要严防野心家据此造反(发难),搞地方割据。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
9、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七、再读课文,衔接高考。1、高考考过的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重庆卷)蚕丛及鱼凫,_!_,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新课标全国卷) (3)(天津卷)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4)(浙江卷)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李白蜀道难)(5)(山东卷)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6)(江苏卷)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7)(安徽卷)连峰去天不盈尺,_。(李白蜀道难)2、诗歌鉴赏要素: 变化瑰丽的语言 ;大胆的想象 ;奇特的夸张 ;高峻奇险的蜀道 对友人的劝诫和对国事的隐忧。八、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 2、整理诗歌艺术手法。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