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626KB ,
资源ID:75644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564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12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12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doc

1、专题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考点导图】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

2、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1毛

4、泽东思想的发展(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6年)(一)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1民主政治的挫折“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2外交突破(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5、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与失误成功探索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1960年,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发展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挫伤人民群众

6、的生产积极性;“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受劫难2.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2)交通事业的进步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3)电视事业的发展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三)文化教育的得与失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7、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坏。3教育事业的发展(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主题一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时段特征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如何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成了该时期的主题。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就,也

8、有挫折、失误,即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经济上: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4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

9、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现代化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0、近代中国文明转型艰难的主要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现代化进入新纪元”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解题思路第(1)问中国近代化转型艰难的原因,一定要联系明清时期阻碍中国向近代转变的经济、政治和思想三方面的因素来回答。第(2)问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政治上专制制度的阻碍;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传统思想文化的制约和禁锢。(2)表现:政治上,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济上,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和

11、三大改造。主题二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利,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

12、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

13、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依据材料一、二,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解题思路第(1)问列举出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二中获取关键信息,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西方对比分析,归纳其特点;

14、第二小问结合新时期基层民主建设发展回答。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主题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革命性(1)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2)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

15、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1)“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2)这一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所决定的。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

16、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2)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17、解题思路第(1)问从“具有透明性”、“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等概括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重要事件。第(2)问可从改革开放和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举例: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2)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主题四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经验教训项目经验教训事例(史实)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文革”中以阶级斗争为纲

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速度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1958年“大跃进”,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1958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建设道路坚持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建国初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靠力量必须调动一切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更具有广泛性【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

19、发愁。材料二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解题思路对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失误背后隐藏的规律,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答案(1)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2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等。通史排查真题对点知识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2013北京高考)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材料支持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成立初期。史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颁布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答案A2(2013江苏单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

21、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审题关键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答案A知识点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3(2013广东高考)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

22、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材料信息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指出的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可知此时我国与美苏关系不好。调动知识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答案B4(2012山东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辨别选项B:20世纪八九十年代;C:“一边倒”方针的目的;D:不结盟运动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答案A知识点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5(2012海南高考)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

23、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调动知识东北与苏联相邻,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答案A6(2013安徽高考)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辨别选项A:不是决定性因素;B:是现象,不是原因;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完善。答案D7(2013

24、福建高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请回答:(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答案(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

25、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知识点四20世纪70年代重大外交成就8(2013安徽高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辨别选项A:1979年;B: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D:中美不是战略同盟。答案C9(2013江苏单科)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

26、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辨别选项A: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B:发生在50年代;C: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表现。答案D知识点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0(2013江苏单科)“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

27、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 B C D史实依据“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答案B11(2013山东高考)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8、D人民公社理解题意“它”是中国新产生的事物,是苏联所没有的;出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苏联进行过类似尝试。答案D模块排查线性题组政治模块题组1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A B C D调动知识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故共同纲领并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答案A2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

29、:“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辨别选项A:第一届“人大”于1954年召开;C:材料未体现;D:1956年提出。答案B3下图是1953年1月24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的图片。对该州政府成立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走向完善B该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C州自治制度得到了宪法正式确认D民族平等是

3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辨别选项A:并未走向完善;C:直到1954年宪法颁布;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B4阅读右图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最主要的信息是()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C正确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审题技巧注意图片“阳奉阴违”“军售”等信息。“阳奉阴违”辨别选项A:不符合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B:错在“公开”; C:美国打着恪守三个联合公报的幌子干涉中国内政;D:不符合“对台军售”。答案C经济模块题组5对下面数据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这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迅速增长B这说明了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这是实

31、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的结果D这表明了工业“大跃进”的出现辨别选项A:不能从数据中反映出来;B:奠定了初步基础;C:优先发展工业使工业所占比重上升;D:“大跃进”从1958年开始。答案C6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反映出毛泽东()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理解题意两个“绝种”实际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私有制,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答案B720

32、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史实依据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答案C8“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时,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看,认为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处应该是()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C“大跃进” D人民公社辨别选项A、B:未

33、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C:“大跃进”不涉及生产关系;D: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答案D文化模块题组9朝鲜半岛、伊朗核武器问题成为国际安全问题的焦点。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展核武器主要是为了()A增强国防实力 B对付美苏等国C稳定世界秩序 D改变世界格局调动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包围政策,为了打破美苏核垄断局面,保卫新生政权,党中央制订“两弹一星”计划。答案A10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

34、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调动知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答案A11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A“双百”方针的实施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材料信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35、。审题关键“1956年”。答案A12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辨别选项A: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B: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C: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D:表明了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答案C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大)都在

36、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三大战役的胜利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答案A解析“(大)都在共产党的手中”“拥有近5亿人民”的中国“政府”,说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项符合题意。2“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

37、从题干“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可知这个制度属于政党制度,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目要求。3“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中“民族自决”等信息表明考查的是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制度,故B项正确。4“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

38、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D解析“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说明该宪法是在1949年以后颁布的。A、B、C三项都是共同纲领的内容,体现不出“是共同纲领的发展”。51965年11月全国批判海瑞罢官,欧阳钦直言反对:“这样批判,以后谁还敢研究历史?”“文革”中他受到残酷迫害而不屈。对此有人赋诗道:“荦荦大端侪辈少,铮铮铁骨几人同。”对上述图文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全国批判海瑞罢官标志着“文革”的开始B欧阳钦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是中肯的C形势表明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非常必要D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文革”带来的最

39、深刻的教训答案D解析把敢讲真话、铮铮铁骨的欧阳钦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充分反映了民主法制不健全和名存实亡。6在印尼的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内,一块展板上摘录了周恩来当年的发言:“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建国初期体现这一外交理念的不包括()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万隆精神”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即主张所有国家能够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D项与这一概念的主题不符,故选D项。7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

40、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A就朝鲜南北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答案B解析所谓“武戏”是有关战争的讨论。C、D两项很明显是“文戏”,排除。A项提出过但未获通过。在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陷入僵局时,周恩来就此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故B项符合题意。8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

41、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A社会主义工业化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解析理解题干材料,从公私合营的关键信息可以看出,符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答案为D项。9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的特征。以下是中国民间的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的丰硕成果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

42、面貌D违背农业发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是:“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由此可知应是“大跃进”运动,故选D项。10结婚证书不仅是男女结合组成家庭的证明,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时代的沧桑变迁。下列是20世纪不同时期结婚证书上的内容,其中出现在过渡时期(19491956年)的是()A“再嫁与否绝对尊重其自由,婚嫁须得父母双方同意与赞助”B“计划生育,勤俭持家”C“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D“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之建设而共同奋斗”答案D解析在戊戌变法时期就开始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排除A项;中国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在19

43、78年以后,排除B项;C项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符合过渡时期的国情。11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2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

44、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45、。欧阳修新唐书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意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材料三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

46、高度自治的原则。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制度有哪些特点?(4分) (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6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答案(1)民族地区需接受中央政府管辖;民族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有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政府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2)标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共同之处:保证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

47、辖;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3)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地方:保持香港的稳定和高度自治。(4)既坚持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又适当兼顾地方利益;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分析归纳,可从中央政府的管理、突厥地区的自治权力等方面分析。第(2)问注意对比,找出中央政府管理措施在目的上一致的地方。第(3)问根据基本法的原则精神来分析国家与地方利益协调的办法。第(4)问即归纳两种制度的共同点,注意国家主权与地方利益的协调,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以及符合中国国情的特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

48、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

49、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4分)(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4分)(3)材料三中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50、8分)答案(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实施:开展“大跃进”,搞大炼钢铁运动。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4)进程:“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与时代背景来分析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第(2)问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肯定是错误的,必然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第(3)问要结合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作用来分析。第(4)问注意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过程来分析,将工业的发展分为起步、曲折、快速发展三个阶段来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