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628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天津市五区三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重点中学五区三县高三毕业联考试卷(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提到纪录片,可能有些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枯燥乏味、()的单一节目形式中。但其实,国内很多纪录片,早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与表现手段。“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 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的文物纪录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2、是这部纪录片的追求。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陈迹。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仅是文物,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我们看到,一些学者从()的典籍中考证名物制度,一些从业人员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我们不必回到商周,也不用()于器物收藏,便能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变迁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借助研究者的孜孜不倦,普通人虽然不可能“究

3、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可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述而不作标新立异卷帙浩繁沉醉 B照本宣科 独树一帜 卷帙浩繁 沉溺C述而不作 独树一帜 洋洋大观 沉溺D照本宣科 标新立异 洋洋大观 沉醉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B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C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文物活起来了,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D在这一过程中,文物不仅活起来了,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

4、,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会试”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举行,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C“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D张衡传中“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疫灾的发生,既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

5、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

6、%,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材料二“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

7、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

8、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

9、。与此同时,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材料三2019年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

10、大考。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此次疫

11、情应对中,包括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12、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分析了疫灾发生的原因,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出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增高的趋势。B材料二具体详细地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和与民众进步不匹配的问题,体现出辩证的态度。C材料二从民众的角度展开论述,材料三从国家的角度展开论述,两则材料都是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D三则材料从古到今、由表及里地对疫灾疫情展开论述,体现国家疫情防控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众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的一项是()A建群、加群交换信息,动员自有资源,积极主动参与社区

13、防控。B提出建设性批评,采取监督性行动,认识上更加理性。C广大民众知识不断增长,判断力不断提升。D辨别谣言的能力提高,主动辟谣,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信息和言论。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疫灾的发生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生态原因。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B从科学角度看,古代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使疫病流行速度更快。C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D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

14、理念。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起家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以勋德兼茂,封宣城公。太安中,张昌作乱,弘率前将军赵骧等讨昌,自方城至宛、新野,所向皆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弘表曰:“盖崇化莫若贵德,则所以济屯,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也。顷者多难,淳朴弥凋,臣辄以征士伍朝补零陵太守,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臣以不武,前退于宛,陶侃、皮初戮力致讨,荡灭奸凶,若不超拔,无以劝徇功之士,慰熊罴之志。”朝廷以初虽有功,襄阳又是名郡,名器宜慎,不可授初

15、,乃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余并从之。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

16、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选自晋书刘弘传)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荆部守宰多阙阙:空缺 B庶以惩波荡之弊 惩:阻止C无以劝徇功之士 徇:追求D遂呼省之 省:反省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辄以征士伍朝补零陵太守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B弘悯之,乃谪罚主者 今其智乃反

17、不能及C遂呼省之 愿大王少假借之D侃与敏同郡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弘功勋德行的一组是()甚有威惠,寇盗屏迹

18、 戮力致讨,荡灭奸凶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 劝课农桑,宽刑省赋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 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A B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弘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率前将军赵骧等所向披靡,平定了张昌的叛乱。B益州遭受危难之时,州府的官员以路程遥远,人力不足,准备运给罗尚请求的五千斛米,刘弘却拨出三万斛米支援,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C刘弘看见老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及时处罚了克扣打更士兵的官吏,并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D陈敏进犯扬州时,刘弘让陶侃为前锋,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有人离间时,陶侃让他的

19、儿子和侄儿前去做人质,可刘弘让他们回去了。第卷四、(25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2分)译文:_(2)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3分)译文:_(3)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2分)译文:_1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称赞道“晋保江东以存中国之统,刘弘之力也”。请结合本文,概括分析这样评价的原因。(3分)_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巽公院五咏苦竹桥柳宗元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注诗人初贬永州,

20、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一。谅:料想,实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以写实手法将桥、径、林贯穿起来。B三、四两句诗人运用视听结合,特写竹子的拔节,仿佛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的苦节,听到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声。C全诗结构清晰,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实,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第三层是最后两句抒发感慨。D本诗更像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2)“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1、)_(3)诗人以竹自喻蕴含了怎样的情感?(4分)_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2)人生如梦,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4)_,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春水碧于天,_。(韦庄菩萨蛮)(6)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学生开学时间被推迟,但是“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荀子在劝学中的“_,不能十步;_,功在不舍”,用劣马和好马进行对比说理,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大敦煌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

22、,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

23、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

24、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

25、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那些无声飘过的岁月的风。“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

26、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惜,历史不能假设。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B11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站了出来,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

27、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B12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B13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B14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16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

28、项是(4分)()A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B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C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不因干旱而枯竭,月光之下,其波浪奔涌,气势磅礴,更显梦幻般的美丽。D“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是一句“锥心”之语。这样说的原因是莫高窟被意外发现以后,无数学者为此皓首穷经,甚至远涉重洋。E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17作品第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6分)_18请赏析第

29、段。(5分)_19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6分)_六、(11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通畅,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6分)关于成都的历史文化记忆,有人会想起承载“三国”文化的武侯祠,或“诗圣”旅居过的杜甫草堂;有人会想起清朝遗留下来的宽窄巷子,或见证成都城水相依的驷马桥、万里桥历经成百上千年,这些街巷、景点和桥梁,_,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名片。今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成都所有景区紧急关闭,但成都历史文化地标展示系统却_。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建设的城市文化地标导览平台,借助AR、VR以及Ibeacon无

30、线定位等先进科技手段,以及大量文字、图片、视频的运用,_,传递出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让“宅”家打卡成都历史文化地标,成为另一种休闲方式。21孔子认为,“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这对我们选择朋友极富启发性。除此之外,我们选择朋友也有自己的“趣味和价值取向”。请结合孔子的观点或自己的“趣味和价值取向”,在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刘备、关羽、张飞中选择一个人做自己的朋友,并阐述理由。100字左右。(5分)_七、(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武汉疫情期间,日本舞鹤市驰援大连一批物资,在该批物资的纸箱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句子。这批写有诗句的

31、物资传到微博后引发热议,深深触动了中国人民的心。这两句唐诗,日本人使用,中国人理解,充分体现了我们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哪怕是千年之前的句子,不同国度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会与之共鸣。可见,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对“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的理解和思考。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语文答案1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解析述而不作:只是阐述前人的理论、学说,自己没有创见。照本宣科:指人只是死板地照本子念,不能结合实际,灵活发挥。句中

32、是“节目形式”,应用“照本宣科”。标新立异: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另外开创一个局面。句中是“文物纪录片”,不是“见解”“主张”,应用“独树一帜”。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或篇章多而纷繁。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句中是“典籍”,应用“卷帙浩繁”。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多用于好的事物。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句中的“也不用”为否定语境,应用“沉溺”。故选B。2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析B项,结构混乱,应为“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

33、C项,结构混乱,滥用介词,去掉“关于”;D项,兼有B、C两项的语病。故选A。3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常见文化常识的能力。解析C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故选C。4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析B项,材料二具体详细地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但没有对与民众进步不匹配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故选B。5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析C项,“广大民众知识不断增长,判断力不断提升”是新冠肺炎各种谣言消失的原因,不是民众转变与进步的“具体”表现。故选C。6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析A项,疫灾大多发生在

34、“自然疫源地地区”,这一点应属于“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B项,“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行巫道术,驱逐厉鬼”的防疫措施说明“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题干表述以偏概全;C项,“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只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不能理解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故选D。7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析D项,省:追问。故选D。8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析A项,介词,用/介词,在;B项,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项,均为代词,他;D项,连词,和/介词,和。故选C。9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析“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

35、者,宜与一国为任”为对偶,据此排除A、D两项;“安哉”是固定句式,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0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是陶侃等人的功勋,是刘弘的战略部署。排除A、C、D,故选B。11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析B项,原文是“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不是罗尚请求的。故选B。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答案(1)刘弘就论功量德,根据才能补授官职,颇受舆论赞赏。(铨:衡量;随:依据,根据;为所:被动句式)(2)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课:督促;省:减免)(3)刘弘每次有兴利除弊

36、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书:写;丁宁:通“叮咛”,嘱咐)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军事才能:平定叛乱,大局观念,宽宏仁爱;政治才能:才能卓越,恩威并用,唯才是举,关爱百姓,劝课农桑,宽刑省赋;用人方面: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待人诚恳。参考译文刘弘字和季,沛国相县人。初入仕途任太子门大夫,多次升迁至宁朔将军、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声威和恩泽,外寇盗贼全都销声匿迹,受到幽朔一带人们的称赞。因为功勋与德行兼备,被封为宣城公。太安年间,张昌作乱,刘弘率领前将军赵骧等讨伐张昌,从方城到宛、新野一带,所到之处叛军全被平定。当时荆州各级官吏有不少空缺,刘弘请求补充选任,

37、晋惠帝听从了他的请求。刘弘就论功量德,根据才能补授官职,颇受舆论赞赏。刘弘上表说:“崇尚教化莫过于推重道德,德是用来度过困难处境的凭借,所以首先要树立德业,其次是建立功勋。近来多有祸乱,淳朴的风尚更加衰落,我就用征士伍朝补任零陵太守,希望阻止奔走竞进的时弊,培养谦虚退让的操守。我因为不善用兵,前战从宛城撤退,陶侃、皮初合力征讨,扫荡歼灭顽敌,如果不越级提拔他们,就无法勉励努力立功的兵将,抚慰勇猛杀敌的勇士。”朝廷认为皮初虽然有功,但襄阳是重要城镇,应慎重选择名望才能俱备之人,不同意任命皮初,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其余都同意。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

38、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查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

39、好好思考一下这件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那么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边的忧患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为吏,有人诋毁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为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侵犯边境。永兴三年,下诏进升为车骑将军。刘弘每次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人们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

40、,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为之哀痛,如丧亲人。14(1)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解析B项,三、四两句诗人运用想象,“听到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声”理解有误,应是诗人仿佛看到了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故选B。(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意境的把握能力。答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清幽的寺院图。俯身可以看到涓涓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答案诗人将自己身世遭遇与苦竹有机联系起来,都有美好的品质,但苦竹不会被用在重要渡口,而诗人同样被贬偏地,不受重用,抒发了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伤感

41、无奈;苦竹尚能为人们栖息提供绿荫,则暗含着诗人的自我安慰之情。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中国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答案(1)羁鸟恋旧林(2)一尊还酹江月(3)艰难苦恨繁霜鬓(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5)画船听雨眠(6)骐骥一跃驽马十驾16C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析C项,“其波浪奔涌,气势磅礴”错误,文中用来形容鸣沙山周围的沙漠;D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这样说的原因是敦煌莫高窟被发现后,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在被掠夺和肢解中走向世界。故选CD。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引用句在文中的作用。答案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为下文讲述月牙泉作铺垫。这样的引用增添了鸣沙

42、山、月牙泉的传奇色彩;也反映出敦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貌所具有的影响。1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答案运用联想、想象。由眼前的“泥塑”和“壁画”联想到当初的创造,想象能工巧匠精心细致地描画、上色,来表现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突出时光流转和历史的久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佛像”(敦煌艺术品)的栩栩如生和所传达的平静乐观的佛教精神。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生动地表达出莫高窟的千年历史,有很强的抒情性,增强了感染力。1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重要信息的筛选、概括及探究能力。答案“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重镇;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

43、文化魅力之大);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案已共同汇成(彰显)成都的深厚历史底蕴开始在朋友圈得以频频转发让一个个数字文化地标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及微写作能力。答案示例:我希望和关羽做朋友,因为他诚信忠义。曹操曾经多次用金钱、宝马和高官厚禄招降关羽,任凭他用尽各种方式,关羽都没有背叛与刘备、张飞的桃园盟誓,时刻想回到刘备身边。关羽信守承诺,信守诚信,我愿与之为友。22写作导航这则材料作文由日本在中国疫情期间驰援大连的物资上的一则赠言引出:“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里引用了中国唐诗诗句,令国人读来既亲切又温暖。材料第二段将材料升华:“可见,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所以所写对象不只局限于古诗词,凡是美好事物如思想、精神、文化,能体现出柔软、坚持,穿越时间、空间的特点,均可成为写作对象。参考立意美的力量能穿越时空;让美之情怀栖居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