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258KB ,
资源ID:75613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561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3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3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

1、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反“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B考点: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某人”认为“克己复礼”就是战胜自己的私欲,复归天理的本源。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程朱理学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礼、义、仁、智的美德,但被后天

2、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选择A项。C项说明天理与人伦的关系;B、D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思想。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A城邦制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 B城邦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C城邦制下重政轻文 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答案】B考点: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可以排除A、D两项;民主政治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排除C项;城邦赋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强调了城邦制下公民视城邦治理为己任3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

3、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答案】D考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据题干所述,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A是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C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4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4、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答案】B考点:三省六部。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没有对门下省不满,A项错误;为兆民之利益,希望门下省发挥重要作用,B正确;材料只论及中书、门下相互关系以相检察,没有涉及尚书省,C项错误;中书、门下相互制衡,使决策有利于老百姓,加强皇权,分散相权,并没有涉及民主政治,D项错误。5.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阶级的利益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D.科举制

5、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析题干和选项,题干阐述了这种选官制度的优点参政机会均等,无特权阶级。察举制的标准是“品行”,并不适用于选拔所有人才,B项叙述错误。A项明显与题干主旨不符,C项对九品中正制的评价不正确,实际上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高低为选官标准的制度。所有答案为D。6.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太尉御史大夫刺史枢密使 A. B. C. D.【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监察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秦代有专职的监察官员就是御史大夫,汉代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特设13州刺史以监察各郡县官员,而太尉主管军事并非监察,枢密使负责军事,故

6、答案选C 7.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答案】D考点:内阁制。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内阁制是君主专制的强化的产物;而英国的内阁制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两者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由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历史记载最能体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意图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 “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D.“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答案】C考点: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

7、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A、B、D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因此均反映不出来加强皇权的目的。C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根据材料理解,正确答案为C9.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答案】B考点: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提出了“分异”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户数人口增加税收异巩固政权的目的,ACD不是主要目的。10.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A. 内迁的过程 B. 汉化的过程 C. 农耕化过程 D. 封建化过程【答案】D考点: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在

8、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使其自身更多的学习了汉族的文化加速了其自身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其社会的发展进步,D项是从社会形态的角度分析,其他不是。11.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民族融合的潮流 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A. B. C. D. 【答案】A考点: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逐一分析备选项,民族融合的潮流北方地区封建化潮流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以上叙述都是符合历史史实的,故都是正确的,符合题目的要求。而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并不符合历史史实,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改革并不普遍,故排除项,故此题答案

9、为A项12.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实现统一 B.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C.民族矛盾尖锐 D.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答案】D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AB C不对,黄河流域的统一 、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民族矛盾等都是背景而非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之一是北魏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而改革重要影响之一是进一步促进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13.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敌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 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

10、民族的旧俗 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 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答案】A考点:孝文帝改革。从材料可以看出孝文帝推行汉语,在朝之人30岁以下都要说汉语,不从者罢官,故选A。B项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孝文帝改革推行汉语并非仅在朝堂之上进行;D项错误,30岁以下严格要求,30岁以上的不要求。1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 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答案】C考点:王安石变法。“富者田连

11、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从材料中的“为国守财”“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等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在宋代对土地兼并不加干涉。故此题应选C项15.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答案】B考点:辛亥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圻”号于1911年4月出航,13个月后返回上海,时间应是1912年5月。此时中

12、华民国已经成立,采用的国旗是五色旗。A是清朝的国旗;C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旗;D是湖北军政府的旗帜。故选B。16.有学者认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位学者眼中的大树应当是指 A君主专制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C清王朝的统治 D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答案】A考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在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故选A。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取消中央集权制度;C项错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但是与材料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符;D项明显错误。17.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

13、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答案】D考点:五四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19年的爱国运动是指五四运动,其中的“亡羊”是指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导致民族危机加剧,和会同意将青岛主权由德国转让给日本,所以D项符合题意,A B C三项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前,答案选D项。18.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

14、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目标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答案】A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指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CD都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A表述错误,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奋斗目标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共此后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大革命,因此选A。19.“权威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观念在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为根本的体现是在 A.人民代表大会制

15、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为核心的宪法体系【答案】A考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权威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体现的是人民主权的观念,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故选A。20.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各省、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八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2010年则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

16、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答案】B考点:新时期的政治建设。依据材料中“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8:1的比例体现了代表名额偏向城市;1:1的比例体现了城乡的平等。故选B。A、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21.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

17、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 倡导人的解放 B. 否定基督教C. 宣扬圣经精神 D. 否定教皇地位【答案】D考点:A项,“倡导人的解放”,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新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故B项错误;C项,“宣扬圣经精神”材料中体现不出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废除了教阶制度,这说明改革是要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22.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 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

18、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C考点:本题考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不符合史实。A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2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改革俄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A. B. C. D.【答案】

19、A考点:1861年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场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俄国社会性质的转折,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正确,故选A。项错误,俄国的1861年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未建立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统治。24.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

20、会革命 D民族独立【答案】A考点:1861年改革。本题考查选修一内容。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近代化道路,没有经历王朝战争(德国)、独立战争(美国)和社会革命(英国),故答案选A。BCD项根据教材基本知识即可排除。25.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答案】B考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维新变法比较。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是在19世纪西

21、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俄、日、中三国分别进行了学习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故正确的论文问题目因该是B。材料中的三者都未体现出世界市场的内容;C项错误,维新变法最终失败,并未建立民主制,俄日的改革也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项错误,三者并非简单的技术方面的变革,而是制度的变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26.(11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作出了不同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的含义,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注: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

22、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孔子起初就是主持丧葬礼仪的儒士,但是孔子有感于“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这样,儒就不仅仅是一种主持礼仪的职业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儒”的演变过程。(2分)并指出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1分)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

23、要评价。(2分)材料三 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几位皇帝作了很有趣的打分评价(见下表)。资质本性体格教育责任感统驭应变私生活机遇得分名次康熙上上上中上上上上上 1171雍正中下中中上上上上中1073乾隆上中上上上上上中上1102咸丰上中下上中上中下下935光绪中中下中中中下上下876(3)康熙帝在“本性”方面的得分为“上等”,尊重各民族文化就是其表现之一。请列举两个具体事例。(4分)【答案】(1)由神职人员到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再到维护社会道义的人士。(2分)目的:维护等级社会秩序。(2分)(2)设置羁縻府州。(1分)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

24、形成。(2分)(3)举例: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尊重喇嘛教;特封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保护佛教,尊崇活佛等。(任意两点得4分)考点:儒家思想与古代政治。(1)从材料“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分析儒的演变历程。从材料“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这样,儒就不仅仅是一种主持礼仪的职业了”概括孔子赋予儒的基本的含义。(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时期的羁縻府州的政策。这一关于民族地区的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民族平等的内容,有利于民族的团结,促进了贞观之治的出现。(3)此题是要考查康熙帝关于民族文化方面的政策,列举两例

25、即可,比如可以列举对西藏喇嘛教的政策和对汉族地主阶级的政策等。27.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

26、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请回答:(l)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4分)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4分)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4分)【答案】(l)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4分)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4分)(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4分)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4分)考点:宗教改革。(1)本题两小问,从材料一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各

27、国教会脱离教皇的控制,实建立民族教会。世俗政治与教会分离,司法独立,不受教会干预。销量大的原因主观上是马丁路德的主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代表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愿望;客观上是活字印刷书的应用,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九十五条论纲原本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却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并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推动运动发展的力量不仅有国王、诸侯等世俗贵族,也有社会下层民众,更有加尔文等宗教人士。28(2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

28、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会 议时间(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1965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19641965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19781983(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4分)(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

29、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分)(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4分)(4)通过材料四,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分)(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是怎样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8分)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人民代表

30、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4)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2分)(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分)。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1分)。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分),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分)。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分)。(6)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2分)。考点: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1)材料一中显示的是民主党派之间的合影,所以反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然后答出在1956年和1982年该制度的发展变化即可。 (2)材料二中“中华人

32、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看出是在描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然后答出其意义。(3)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然后答出其他的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和意义即可。(4)从材料表格可以分析的出,文革期间,我国的政协制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连续多年停顿,民主与法治建设遭到破坏。(5)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可以从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颁布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实现了官民平等,民告官有法法律依据;同时大力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同时又发展了基层民主制度等。(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总的来看,仍然是稳步发展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特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