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1卷)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国”字在甲骨文中为“(或)”,含义为干戈之地,后引申为部落;在西周金文中写作“”“”,含义为王的领地或诸侯封地。“国”字含义的发展说明( )A.商
2、周确立中央集权体制B.中华民族形成共同心理C.文字书写逐渐规范统一D.商周王权逐步得到加强2.据学者统计,西汉时期皇帝颁布的农业诏书数量较多,且诏书内容主要涉及劝农、赋税、赈济、农业灾害、农官等方面。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B.农本立国传统稳固C.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形成3.南宋皇帝赵昀运用皇权打击理学其他学派,正式肯定了程颢、程颐、朱熹是孔孟以来儒学道统的真正继承人。这反映出南宋( )A.皇权直接决定理学兴亡B.其他理学学派销声匿迹C.程朱理学的政治地位得到强化D.理学背离了先秦儒学思想4.明代谢肇浙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
3、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由此说明草市(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5.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 )A.与清朝关系友好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C.侵犯了中国领土D.破坏了中国的朝贡体系6.191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矿业条例第一章总则第四条规定:凡是与中华民国有约定的外国人,可以和本国人民一起取
4、得我国的矿业权,但要遵守本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外国人在合股中所占股份,不得超过全部股份的百分之五十。这一规定( )A.迟滞了外资对华输出的步伐B.试图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C.旨在改变不合理的工业结构D.极大激发了华侨的投资热情7.“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特别是一九三四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毛泽东这段话意在强调( )A.共产国际应该对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负主要责任B.遵义会议是党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起点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D.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应排除所有外来因素的影响8.1
5、985年11月,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其目的是解决深圳企业人民币和外汇配套脱节的问题,以加强外汇资金的横向流动,提高使用外汇的经济效益。深圳外汇调剂中心的成立( )A.适应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B.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C.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高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9.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当雅典人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时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德,否则城邦将不存在”。他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 )A.规范的公共事务决策程序B.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C.良好的道德风尚D.发达的城邦教育10.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当时位于荷兰)等城市崛起
6、,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交易,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后来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荷兰银行业的发展( )A.导致欧洲贵金属的大量外流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有利于商业殖民帝国的形成D.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12.当前的全球化让一些新兴经济体抓住机会,迅速发展起来。在发展的过程当
7、中他们重新找回自信,而且发现现代文明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用古代文明去思考,反而可以被解决,于是很多国家就开始重新发掘自身的文明。材料主要表明( )A.传统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明多样化发展C.现代文明发展已经陷入困境D.新兴经济体改变了文明发展路径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万历年间,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镇上有油坊二十家,因镇民少,辄雇邻近县乡的百姓为佣。清康照钱塘县志载:“四方之民,朝西暮东,如鸟之飞,鱼之游,流寓多于土著”,清道光年间,“苏州、杭
8、州已出现拥有千架织机的纺织工场”。清末沪上“纱厂林立”,附近的农民“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摘编自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等材料二 19世纪初,普鲁士首相施泰因和哈登贝格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民通过赎买土地获得了人身自由。当时重工业发达的鲁尔区的几个小手工业城镇原来人口不过5000人,到1850年增加到200万,大多数人从事矿业开采、冶炼、机器制造等方面的工作,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多数德国人首先向农村附近的小城镇流动德国的小城镇遍布全国各地1890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的居民总数占总人口的32%,德国占12%。18751910年,德国城市居民增长了1/3。摘编自欧美农村劳
9、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劳动力转移的方向。(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8751910年德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其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德两国劳动力转移的相同作用。(19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按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开启了以“修明武备为第一要
10、务”的军事改革。至1898年,清政府陆续组建了湖北护军、自强军、新建陆军和武毅军四支新式军队。这些军队“参用各国洋人教习,练兵讲求枪炮理法兼习营垒测绘”,其训练完全参照西法,初步形成了步兵、骑兵、炮兵和工程兵等多兵种部队。此外,军队的管理方式、组织制度都在向近代转变。由于财力困窘,此次改革重点集中在陆军,海军方面则处于停滞状态。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清政府军事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后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7分)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33年,希特勒上
11、台后,德国要求军备平等的态度日趋强硬,而法国则顾及自身安全不肯再在军备问题上做出让步,这使得裁军大会在2月份复会后很快就陷于停滞。1933年3月18日,意大利政府分别向英、法、德三国驻意大使递交了一份名为谅解与合作公约的草案,倡导英、法、德、意签订四国公约来合作解决欧洲问题。英国自始至终积极地支持四国公约,其目的是要利用该公约来促进法德关系的改善,从而为打破裁军僵局开路。法国参加四国公约谈判的动机主要是希望改善与意大利的关系,而非真心谋求与德国和解。因此,当德国宣布退出裁军大会后,意大利建议援引四国公约继续裁军谈判时,法国立即抛弃了四国公约。英法双方各持己见,以至于在11月9日的裁军大会上发生
12、了激烈争吵,最终不欢而散。由于英法始终没能在如何应对德国退出裁军大会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裁军大会最终于1934年6月11日宣告失败。摘编自梁占军英国、法国与四国公约(1933.3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国公约谈判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国公约谈判失败的原因。(6分)1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
13、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6分)答案以及解析1
14、.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商代甲骨文“国”的含义到西周金文“国”的含义的变化,可知二者主要区别在于西周的“国”强调王或诸侯的领地,体现出西周时期周天子或诸侯王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在地方有很大的独立性,周王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中甲骨文和金文对于“国”的含义表述,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的内容,体现不出中华民族形成共同心理,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甲骨文和金文对于“国”的含义的区别,没有涉及当时各地的文字是否统一规范,排除C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颁布的农业诏书较多,且诏书内容主要涉及劝农、赋税、赈济、农业灾害、农官等方面,这体现了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农
15、本立国的传统稳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排除A项;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与此联系不紧密,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抑商”,且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形成,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南宋皇帝赵昀运用皇权打击理学其他学派,确立程朱理学的“道统”地位,反映出理学的政治地位得到强化,C项正确。“皇权直接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其他理学学派“销声匿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南宋理学背离了先秦儒学思想,排除D项。4.答案:B解析:“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
16、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表明分散经营和集中经营相结合,B项正确。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在唐朝,A项错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宋朝的市,C项错误;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材料的内容是草市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D项错误。5.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免罪汉奸、释放卖国贼,这是英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条款并没有提及中国的领土主权,C项错误;D项所述在材料中未涉及,错误。6.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要遵守本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外国人在合股中所占股份,不得超过全部股份的百分之五十”可知,这一条例
17、有利于防止外国资本控制我国的矿业,这是试图维护我国经济主权的表现,B项正确。条例只是对外国人投资中国的矿业进行一定限制,并不是不允许投资,不至于“迟滞”外资输出步伐,排除A项;题干仅涉及外国人对中国矿业投资的问题,这些规定不会改变中国的工业结构,排除C项;题干说的是外国人可以投资中国的矿业,并不是指华侨,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特别是一九三四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材料“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表明,中国革命不能盲目学习俄国的经验,要走自己的路,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项正确,A项错误;“起点”史实错误,20世纪20年
18、代中共就开始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应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排除。8.答案:A解析:根据“解决深圳企业人民币和外汇配套脱节的问题,以加强外汇资金的横向流动,提高使用外汇的经济效益”可知,深圳外汇调剂中心的成立是为了解决对外贸易中的外汇资金问题,提高使用外汇的经济效益,这适应了我国当时进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A项正确。外汇调剂中心的成立有利于解决深圳企业人民币和外汇配套脱节的问题,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和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关系不大,排除B、D两项;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基本建立,“完善了”表述不当,排除C项。9.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
19、料“当雅典人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时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否则城邦将不存在”可知,普罗泰格拉意在强调正是因为雅典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听取每个人的建议、积极参政议政,雅典才得以存续,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规范公共事务的决策程序,A项排除;良好的道德风尚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雅典城邦的教育状况,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荷兰银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在荷兰的发展,有利于荷兰商业殖民帝国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荷兰银行业的发展适应了不同货币进行交易的需要,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未反映荷兰银行业的发展会导致欧洲贵金属的大量外流,排除A项;根据所学,价格革命
20、表现为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荷兰银行业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B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A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D项错误。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球化让一些新兴经济体利用古代文明去解决现代问题,发掘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这说明传统文明有较强的生命力,A
21、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兴经济体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发掘,与文明多样性无关,排除B项;通过题干无法判断现代文明陷入困境,排除C项;新兴经济体只是抓住了机遇发展自身文明,并未改变文明发展的路径,排除D项。13.答案:(1)方向:农业转移到工商业;外地人口转移到江南地区;农村聚集到城镇。(每点2分,共6分)(2)主要原因:农业改革提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劳动力;国家统一的推动;宪法颁布提供了法律保障。(每点3分,共9分,任答3点即可)特点:转移时间短、进程快;近距离转移占主导;转移劳动力的集中度低。(每点2分,共6分)相同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推动城市
22、化进程。(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纺织工场”“四方之民流寓多于土著”“因镇民少,辄雇邻近县乡的百姓为佣”“沪上纱厂林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思考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普鲁士首相施泰因和哈登贝格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民通过赎买土地获得了人身自由”,可得出农业改革提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根据材料“18751910年”并联系所学,从工业革命的需要、国家统一的推动、宪法的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原来人口不过5000人,到1850年增加到200万”,可得出转移时间短、进程快;根据材料“首先向农村附近的小城镇
23、流动德国的小城镇遍布全国各地”,可得出近距离转移占主导;根据材料“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的居民总数占总人口的32%,德国占12%”,可得出转移劳动力的集中度低。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崇德县石门镇镇上有油坊二十家”“纺织工场”“大多数人从事命工业开采、冶炼、机器制造等方面的工作”等,可得出促进商品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崇德县石门镇镇上有油坊二十家,因镇民少为佣”“德国的小城镇遍布全国各地”,可得出使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城市化进程。14.答案:示例1:论题:两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2分)说明: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大革命。19
24、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革命,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使国民革命思想进一步发展。1937-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枣宜会战等多次战役,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组织百团大战、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抵抗日军的侵略,最终于1945年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0分)(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言
25、之成理即可)示例2:论题: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2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二七惨案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除了依靠工人阶级外,还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转入了低潮。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共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到1931年底,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建立了与国民党政权对峙的红色政
26、权。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0分)(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任选一个时期来设定论题。说明时结合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围绕论题运用所学史实,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论证。所述史实符合该时期的具体情况即可。15.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刺激;洋务运动开展的影响;师夷长技思想的推动;有识之士的推动;西方新式军队建设的影响;维护封建专
27、制统治的需要。(每点2分,共8分)(2)影响:有利于提升清军的战斗力;推动了中国军事体制近代化;为日后新政改革提供借鉴;客观上加剧了清廷财政困难,加速了统治灭亡。(每点2分,答3点得7分)16.答案:(1)历史背景: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后加紧扩军备战;法德矛盾加深,法国试图改善同意大利的关系;英国希望改善法德关系。(每点3分,共9分)(2)原因:各国互不信任;英法两国存在利益分歧;德国的退出。(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前的大国关系,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于历史背景,学生根据材料“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要求军备平等的态度日趋强硬”
28、可得出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后加紧扩军备战;根据材料“法国则顾及自身安全不肯再在军备问题上做出让步”“动机主要是希望改善与意大利的关系”可得法德矛盾加深,法国试图改善同意大利的关系;由材料“英国自始至终积极地支持四国公约,其目的是要利用该公约来促进法德关系的改善”可得出英国希望改善法德关系。第(2)问,关于谈判失败的原因,学生可根据材料“英国自始至终积极地支持四国公约法国参加四国公约谈判的动机主要是希望改善与意大利的关系,而非真心谋求与德国和解”可得出各国互不信任;根据材料“英法双方各持己见”可以得出英法两国存在利益冲突;根据材料“当德国宣布退出裁军大会后”可得出德国的退出。17.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每点3分,共9分)(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每点3分,共6分)解析:第(1)问,从季札个人的儒学造诣,践行儒家信、礼义观念的行为等角度分析说明。第(2)问,结合材料信息,从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文化认识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