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一)兴起原因1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2黄老之学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要点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对农民战争的力量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也是促使汉初重视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二)兴盛时段: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要点点拨黄老之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与汉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时间是一致的。(三)名称由来:黄老
2、之学是指道家学说的中两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热点链接黄老思想与道教的关系。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他们同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至汉初,文景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学迅速兴盛。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上黄老之学研究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不老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转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术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这些条件和佛教传人的影响,成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产生的
3、基础。(四)思想内容1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2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它强调“无为而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概念解析阴阳家: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阴阳
4、家代表人物,以管仲、邹衍最为著名。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要点点拨注意对比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与汉初黄老之学的异同。认识汉初黄老之学是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融合其它各家学派思想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五)作用影响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六)地位丧失1原因:(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2标志: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要点点拨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丧失,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不能随形势的发展而发展。二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问题探究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答案提示点拨不正确。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学获得统治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出“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若没
6、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思想。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但不是英雄创造历史。(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1新儒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热点链接公羊姓氏与公羊春秋:公羊复姓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有位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做公孙羊孺,他的后代子孙便取祖上名字中公羊二字为姓,称公羊氏。战国时齐国名儒,孔子弟子卜子夏的高徒公羊高钻研春秋,作公羊传也叫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到汉初,他玄孙公羊寿,邀集了研究公羊高的学者,辑录成春秋公羊传。何休又作解诂十一卷。阐发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
7、、太平世)之说。公羊传是今文,盛行于汉武帝、汉宣帝之时。成为儒学十二经之一。自王莽时,古文经大盛,春秋公羊传逐渐少人研究。到清代后期,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主张复兴今文经学,借用公羊传微言大义来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要点点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适应
8、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热点链接董仲舒言论摘录: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天者群物之祖
9、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问题探究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失火,董仲舒认为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许多重臣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点拨说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思想,适应了当时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汉武帝认为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强化西汉王朝的封建统治。帝王的所作所为一般都是以维护其统治为出发点的。3儒学新发展的作用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要点点拨君权神授思想对汉朝巩固中央政权的
10、特殊意义:从西周到秦朝,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但汉高祖刘邦,是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把书经里“王者受命于天”的思想,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指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提供合法的根据。因此普天下所有人,包括诸侯王都要绝对服从于皇帝。成为汉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理论依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要点点拨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主张在政治、思
11、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在宣扬君权神授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孔孟学说。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活学巧用】例1: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参考答案:A解析:解答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秦王朝推行的是以酷法、重税、繁役为特征的残暴统治。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黄老思
12、想适应了这一需要,迅速兴盛。由此可以推断B、D两项不正确。汉武帝即位后,强化中央集权,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可见,C项也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A。例2:黄老之学指的是A黄帝和老子互相交流,合作创立的学说B阴阳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C黄帝年老时创立的学说D道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参考答案:D解析:“黄老”一词中,“黄”指的是“黄帝”,“老”指的是“老子”。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不可能与春秋时期的老子“互相交流”,故A项不正确;C项未涉及老子,也不正确;黄帝学说属于道家学派的一支,所以B项不符合史实。例3: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适
13、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墨、法等各家内容参考答案:A解析:黄老之学适用于汉初经济残破的局面。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西汉急需加强中央集权,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例4:(2004上海历史,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参考答案:D解析:此时的“孔子之术”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以“天人感应”学说
14、为基础的新儒学,它强调“大一统”观念,强调君权神授。这些思想非常适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例5:(2004文综全国第3卷,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参考答案:B解析:统治者采取任何措施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汉武帝即位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又恰恰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故正确答案只能是B。判断“目的”是什么,首选要考虑历史人物的身份、立场。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例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
15、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据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实行大一统。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解析:材料一阐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要求禁绝其它学说,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
17、主张。前者,不能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后者,为当时统治者所急需。分析历史事物的影响,一般都要注意到两个方面。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回答问题时两个方面都不要忽视。【习题对话】解析与探索生:通过上述两段材料可以看出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与汉初统治思想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师:社会经济的变化:汉初,经济残破,民不聊生,社会极端贫困。经过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西汉已经恢复了元气,国库充实,人民富足,一片繁荣景象。关系:汉初的贫困,决定了黄老之学盛行;武帝时的强盛,决定了统治者不再休养生息,而是进行“有为”的统治,黄老之学衰落,新儒学随之
18、取得统治地位。社会经济的变化,决定着统治思想的变化。生:您是怎样得出上述结论的?师:材料一从人民生活困苦和统治者境况窘迫两个方面反映了汉初的社会的贫困。材料二描绘了汉武帝时的强盛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统治思想是黄老之学,汉武帝时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我测评第1题生:汉初黄老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师:特点:黄老之学的主要特点是“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思想。影响:推动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黄老政治的实施使两汉迅速恢复了元气。第2题生:董仲舒的思想体系是一种怎样的思想体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历史意义?师:经董仲舒
19、改造的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它是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新儒学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思想的统一为中国长期维持统一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生:怎样分析认识“思想体系”?认识“历史意义”应从什么角度入手?师:分析某一思想体系,一般应从分析其形成、内容、主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入手。董仲舒的思想体系,是董仲舒在坚持儒学思想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广泛地吸收各家学派思想中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成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历史事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一般应包括在当时的影响和长远影响两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