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色市田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5.11.18.9:0011:30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
2、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3、;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
4、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
5、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
6、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 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
7、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 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
8、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
9、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
10、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节)注:恶草具粗劣的饭食。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B.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C.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D.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宰”是中国古代官职,商始置,原掌家务,后为侍从君王左右之臣。卿大夫有总管家的宰,更有掌管私邑的宰。文中的意思为“主持”。 B.“骨鲠” 是一
11、个汉语词汇,比喻个性正直、刚健。古代官场中性格刚健、正直的臣子,百姓则称他为“骨鲠之臣”。 C.“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小牢之分。 D.“请骸骨”即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行事
12、;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C.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做出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负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D.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操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导致大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2)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二)古代诗歌阅渎(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旅夜怀远客 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13、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8. “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9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省察生命有限,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多,想要顺从心愿而行的两句是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秋水秋山,如诗如画的两句是_ ,_。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4、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协管何大拿贺敬涛 何大拿五短身材,胖,脖子几乎与脑袋粗细,四颗门牙特大,嗓门也高,面凶。 何大拿原在一家机械工厂做大修钳工,人很牛。在大厂子混,没本事,是牛不下去的。本事算什么!大拿有绝活儿,遇事连厂长也让着他。 车间里的机床,大大小小几十台,何大拿像了解自己孩子那样熟悉。坐在车间一角,大拿端着茶缸子正喝水,忽地站起来,一把推开小徒弟:“三心二意干啥呢?传动齿轮松了都不知道?”关了车床,打开盖子,果然。 更绝的是,人家修机器,都要打开
15、检查判断,可大拿却不。大拿用耳朵听,小毛病一听就知,中医上叫“闻”。更绝的是“悬丝诊脉”,大拿取一把螺丝刀,刀头放在车床上,螺丝刀把放在耳朵旁,机器最低速运转,这时厂长、调度都站在一边,大拿眼睛微闭,只有四颗大牙露在外边,像海狸先生。只一刻,大拿站起来拍拍手,大声说:“变速箱顶丝松动,造成齿轮窜动。”打开检查,一点儿不差。 风光的日子说话间就到头了。车间数控化改造,机器清一色的计算机控制,几个文文弱弱的眼镜后生成了专家。何大拿很落寞、很抑郁。恰好到了退休年龄,大拿光荣退休。闲下来,大拿很不适应,老发脾气。儿子去找镇综治办的朋友,正好小镇上要招个协管员,大拿一听,立刻乐了。 第二天,大拿上岗了,
16、戴个红袖标,拿个小红旗,很神气。 大拿的管理地界是小镇丁字路口,临着路口的是菜市场,小商小贩占道经营很严重。小商小贩大都是龇牙人,看到何大拿,不怀好意地笑:“瞧,一个胡汉三呀,呵呵。” 大拿装没听见,腆着肚子:“那个谁,说你呢,占道了!往后退!”占道的是个老大娘,车子往后退了退。可几个年轻后生笑嘻嘻地充耳不闻、纹丝不动,一个后生声音挺高:“街道宽得很哩!快赶上长安街了,退什么退?”说完,还拿把明亮亮的西瓜刀在眼前比比画画。大拿知道遇上地头蛇了。 何大拿不含糊:“小伙子,这西瓜刀利吗?”“利呀!杀人都唰唰的。”大拿哗地把上衣拽下来,瞪着眼睛:“俺不信!你用大爷的脖子试试!”龇牙后生知道今天碰上真
17、正的龇牙人了,嘟囔着退回去了。 夏天一个周六的中午,人都昏昏欲睡的,一个小男孩手里拿根冰棍一边吃一边过马路,一辆轿车飞奔而来,何大拿大叫一声冲了过去,一把推开男孩男孩得救了,可何大拿的肋骨却断了两根。男孩是那个龇牙后生的独苗。 那辆肇事车一溜烟地跑了,案子陷入了困境。 躺在医院的何大拿对派出所的警察说:“那是辆奥迪2.4,我值班的时候听过它路过小镇的声音几次,应该是本县的车,三年车龄。” 小县城就七辆奥迪2.4,派出所的同志很快就找齐了。 大拿被担架抬着来到派出所,帮助抬担架的是龇牙后生和小商贩。民警说:“大爷,你咋识别肇事车辆呢?”大拿静静地说:“让他们发动车!”大拿停了一下,又说:“不用单
18、车发动,麻烦!一起吧!” 七辆车轰轰隆隆响起,大拿微微闭上眼睛,只有四颗大门牙露在外面,像个可笑的海狸先生。只10秒钟,大拿睁开眼:“停吧,第五辆!发动机传送皮带刚换过,有点儿紧。” 司机当即就招认了:“凭听机器声音就能知道什么车,车里有什么毛病,大爷神人呀,服了!” 大拿再上岗时,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戴着红袖标、拿个小红旗、龇着牙的何大拿刚一出现,小商小贩就齐齐站立,一起鼓掌致敬。 大拿很受用,背着手,脸仰得很高,门牙显得更大了。 一位大姐正在龇牙后生摊上买香蕉:“哎,那大龅牙老头,就是报纸上宣传的那个舍身救小孩的神奇老人吗?看着咋那样凶相哩!” 龇牙后生当时就不乐意了:“说什么呢?你满世
19、界找找,还有这么慈祥的老头儿没!我的香蕉你放下,给再高价也不卖给你了!”(1)下列对文章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章写何大拿的绝活儿一是为了表现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是为下文识别肇事车辆做铺垫。B.何大拿其实一个很凶的人,文章多次写他的“龅牙”,就是为了突出他凶恶的一面。C.小说设置龇牙后生这一人物,虽不是主角,却也举足轻重,他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D.何大拿退休后很落寞、很抑郁,是因为厂子实行数控化改造,几个年轻人成了专家,抢了他的风头。E.协管何大拿是以自己高超的技艺和更凶的行为征服了龇牙后生和小商贩的。(2)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是什么?(6分) (3)主人公
20、何大拿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主人公何大拿其实是一个“奇人”,题目“协管何大拿”能否换成“奇人何大拿”?为什么?(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
21、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
22、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
23、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
24、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
25、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一钵了却谁的浮生”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 B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
26、。 C“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 (2)从文章内容看,弘一进入佛门前后的人生轨迹有哪些不同?世人对他是如何评价的?(6分) (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 (4)
27、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据中医师施孝文介绍,梅雨季节还未结束,不少市民已经 前往医疗机构咨询关于冬病夏治的事情了。 过去五年间,中国快递市场的规模经历了一场疯狂增长,而国外快递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后,国内快递业的转型已 。 官兵们一直冒着酷暑坚持在消防车旁为群众取水,及时缓解了当地群众用水的 ,保证了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用水。 A.迫在眉睫 迫不
28、及待 燃眉之急 B.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燃眉之急 D.迫不及待 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它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人格魅力、学术魅力与诗歌魅力的交融。 B.他对整个中国文学有宏观的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 C.他的这种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出了他露珠似的深邃的思想。可惜,他的这种闲谈,其中许多并未形诸于文字,真是一种稍纵即逝的闲谈。 D.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
29、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海洋中畅游。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纸”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内涵。纸上创意艺术展于2015年首设,每年举办一次,旨在以“纸”为载体, , ; , , , 。 关注纸上艺术所具有的时代性、观念性、发展性等问题 通过智慧性的创意设计实践唤醒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帮助受众了解更多的纸类创意成果和最新的创意理念 以实现“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发展愿景” 从而实现印刷创意产业的价值升华与发展空间拓展 通过创意设计来提升印刷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A. B. C. D.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
30、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17.右下图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31、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家农场主,为了方便栓牛,在庄园一颗榆树的树干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榆树病,方圆几十里开外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颗箍了铁圈、留下伤痕的榆树存活下来。为什么这棵榆树能幸存呢?植物学家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组织人员对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是那个给它带来伤害的铁圈救了它, 是它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铁,所以才对真菌产生了免疫力。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个农场里。这棵树至今仍郁郁葱葱地生长在美国密歇跟州比犹拉县附近的那个农场里,充满生机和
32、活力。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田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详解 1.A解析(A项曲解文意,文本第一段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不重要”不意味着它“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B项在文本第二段,第一句话“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这里的“过去”指代的就是上一段中说到的“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通常”对应选项的“一般”;C项在文本的第二段,重点要分析的是“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
33、继续”这句,文本第二段原文说“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表述虽不同,意思是一样的;D项在原文第二段,原文说“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与转述的选项没有出入。)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C解析(C项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C项在文本的第四段的开头,原文并没有表因果的词语。关系应为“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 “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A项在文本第三段,“德国的伊瑟尔说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
34、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选项A就是将这句加以转述,谈及了其中的一个原因“空白”,“空白”又有后面的解释,“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来替代。B项“否定”是文本具有的要素,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D项在文本的最后一段,原文第一句说“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对应选项“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原文中“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这句对应选项“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原文“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这句对应选项“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
35、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B解析(B项丢掉了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变得绝对化,同时B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A项对应文本第三段,文本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在举例说明该结论,因此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就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召唤性。C项对应文本第四段,第四段分析“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一方面就是“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所以“即使今天阅读历史上
36、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D项在文本第五段,原文说“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也就是D项中的“同一性”。)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较翻译句子容易一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晓文意,然后再沿波探源抓标志。一是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二是要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三是对古代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上几点综合思考去做。本题以语言内部相对完善的独立单位为主,考查对文意的把握,注意理解句意,注意一些虚词和
37、名词。分析可知,正确的标点应为: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 5.C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错在“小牢”,应是“少牢”)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 6.D解析(“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操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操的人大多归附于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解析(1)项王为人,恭敬爱人,爱护士卒,那些讲究廉洁礼仪的人大多归附于他。(“爱人”、定语后置、“归”各1分,句意2分) (2)(汉王)一见使者,就
38、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然)是项王的使者”。(“即”“佯”“乃”各1分,句意2分) 分析:翻译题重点注意直译,解释清楚文中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和重点的句式。题中第(1)句中的“爱人”是“爱护士卒”之意;“归”是“归附”之意;“士之廉节好礼者”是定语后置句。第(2)句中的“即”是“就”之意;“佯”是“假装”之意;“乃”是“竟然、原来”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
39、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 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 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 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 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
40、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 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 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 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 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
41、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 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 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8.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1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2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从
42、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内容上考虑这两句诗的作用,二是从结构上。开头句有引起下文,为下文作感情铺垫的作用。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注意诗句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解题步骤是:解读诗句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涵着怎样的理趣。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9.“情”包括: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
43、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 解析本诗一句一情,抓住意象,进行分析。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
44、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10.(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2)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3)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解析注意“晦朔”“蟪蛄”“寓”“宇”“曷”“潦”“暮”等易错字的书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11. (1)(5分)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和D不给
4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B项,文章多次写他的“龅牙”,是凸显他的外貌特征,给人外表凶恶的印象,从而与何大拿务实、善良的内心形成对比;D项,何大拿很落寞、很抑郁,是因为勤劳务实了一辈子,退休后闲下来,没事可做;E项,“更凶的行为”没有征服对方。)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内容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从内容上说,欲扬先抑,突出何大拿相貌之丑,从而与下文何大拿的认真、热情、善良形成对比;从结构上说,与结尾形成呼应,使结构严谨;从人物塑造上说,此处是肖像描写,突出了何大拿的相貌特征,使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考点定位】考查分析作品
46、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刚当上协管员,管理小商贩占道经营。做协管员敢于管理,毫不退让。热情善良。在管理占道经营的小商贩时,好言相劝。勤快。身体一恢复健康就回到协管员岗位上。无畏(舍己救人),勇救小孩。轿车准备撞向小孩,他舍命相救,却伤了自己,但毫不在乎。技术精湛。有绝活,机器出问题,耳朵听就能解决问题。(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 不可以。换成“奇人何大拿”就要突出何大拿的“奇”,就要偏离了本小说的主旨表现何大拿的个性特征。“协管何大拿”突出了何大拿的身份特
47、征。题目还暗示了故事发生在他做协管员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考点定位】考查理解标题的丰富含意及其作用。12.(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 C D不给分。 解析(B项“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伤”错误;C项“高傲的张爱玲”不确切;D项“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入佛门前:才华横溢并且外露;交际甚广,生活清闲雅致。入佛门后:与世隔绝,无己无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自由。(4分)世人评价:有人羡慕其对自由的追求,有人不解他如何做得如此决绝,有人认为他成了万众景仰的奇珍、明月。(言之有理即可)(2分)【考点定位
48、】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直接表现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2分)引用丰子恺、叶圣陶、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突出李叔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2分)这些引用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知识性,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2分)【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我认为,李叔同之所以做出如此抉择,是因为人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独立的人格。他博学精艺,初始华丽,已经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后来的出家,正如丰子恺所言,是出于对人生追求的自然渐进,是一
49、种人格的完满和升华。(2分)他之所以刳骨剔肉,抛妻别子,是因为他知道需求越少,得到的自由就会越多。只有舍弃尘世的一切牵挂,才能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2分)他大彻大悟,不求虚名,清苦自守,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为了传经受禅,普度众生。(2分)李叔同以一钵了却浮生,粗钵里盛满自由,通过宗教生活找到了他人生境界的圆满,灵魂的归宿。(2分)(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13.C解析(迫不及待: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迫在眉睫: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燃眉之急:燃
50、眉:火烧眉毛。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D解析(A项语序不当。将“人格魅力”与“诗歌魅力”对调;B项成分残缺。“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缺少主语。C项重复赘余。去掉“形诸于”中的“于”字)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B解析句的“环保意识”,可知在后,中的“提升品质和附加值”可知,排在的后面,故可排除A和D,“关注”然后才能“实现”,故在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1分)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
51、忆(2分) 通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2分)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文确定答案,是总括全文的句子,整个语段是阅读并且分为两类,所以此句应为“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处谈论的是“创造性阅读”,所以应该和前面的“盲从书本知识”对应,填写“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注意前面的“质疑”和后面的“分析根源”填写衔接句“通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该标志以汉字“七夕”为形,将中国传统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2分)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2分)讴歌了忠贞不渝的婚
52、爱观,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和对理想爱情的向往。(2分)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类型为分析图标,分析时注意图表中的主题图案,重要的文字,象征意义,要注意名称。图文转换的题目应该作为以后语文试卷的常态题目,主要形式有表格、图标、漫画和图片。图标的题目主要注意“名称”,图表中的文字、字母、拼音、抽象的图案和“名称”的联系,有时还要注意色彩的因素。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的文字简明清晰,没太多干扰信息,写作时注意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立意提示:“挫折”“磨难”是人生的财富。“铁圈慢慢
53、地长进了树身里,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这棵树至今仍郁郁葱葱地生长在美国密歇根州比犹拉县附近的那个农场里,充满生机和活力。”成功更青睐受到挫折的心灵。要学会从挫折中反省,吸取教训。挫折有助于创造自己的价值。要能够把挫折化为成长的养分、失败的经验,从而积累智慧,获得下一次成功。挫折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铁圈留下的伤痕提醒我们,生活中充满着苦难,我们面对它并非毫无作为,我们可以选择微笑,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正是那个给树带来伤害的铁圈救了它,使它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的铁,从而对真菌产生了免疫力。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