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基限时练(十九)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1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自然资源被大量开发利用,大量开采植物和使用化学燃料等,将导致沙尘暴频发,物种减少和温室效应加剧。答案B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解析臭氧层可
2、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答案D3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的急剧增加解析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非再生资源的大量开发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物的排放量剧增,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再生资源的严重破坏,如对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森林面积的缩小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大力植树造林是人类对环境造成破坏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答案C4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
3、使大气中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解析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环境(如温度、降水、空气中O2和CO2含量等)的重要“调节器”,它的正常与否对于整个生物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的生物量是极其巨大的。海洋中的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虽然个体小,但数量极多,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CO2用来合成有机物。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时,会使大气中的CO2增多,而加剧温室效应。答案A5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
4、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度因素D不同种群出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不同解析影响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育龄个体的数量,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的个数,气候疾病等。答案D6城市绿地有多种生态效应,指出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吸收CO2,放出O2B增加大气湿度C降低空气尘埃含量D减少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降低温室效应,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大降雨、增加大气湿度;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吸附空气尘埃,净化空气。答案D7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养鱼的池塘后,发现有的鱼死亡,造成这种现象的
5、原因是()A食物缺乏 B氧消耗低于氧生产C氧消耗大于氧生产 D温度急剧升高解析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引起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大量氧气,导致水中缺氧,鱼类死亡。答案C8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A沙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解析空气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答案D9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C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森
6、林植被的大量砍伐,绿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所以,植被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转化减少。而初级生产量增加应该是植物的生长能力增强,光合作用更加旺盛,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10下列有关计划生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B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C200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解析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工作的。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7、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答案C1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确定,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解析 在理想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呈“J”型增长,在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增长不可能符合“J”型曲线,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并不是说我国人口的K值为16亿。答案D12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
8、图(如下图),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本题以生态系统为核心命题点,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态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及从新信息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惩罚。答案B1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
9、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增加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解析人口增长带来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不足,必然会开垦土地,土地的开垦带来的问题是植被被破坏,植被破坏带来的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答案A14我国保护环境最重要的举措是()A绿化工程与治沙工作B“退田还林”与“退田还湖”C防止环境污染与保护自然资源D封山育林与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保护环境从两方面说,防止污染、保护现有自然资源。答案C15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
10、确的是 ()A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B汞、镉等重金属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对生物和人体造成危害C水中N、P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越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越有利D引进外来物种有助于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过度狩猎和开垦,导致生物失去自己生存繁衍的场所。水中N、P含量太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造成水污染现象,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引进外来物种不当,不但不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还会出现生物入侵现象,从而造成本地物种的灭绝,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1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实现反馈调节的前提B食
11、物链中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决定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等问题均可通过科技进步加以解决D自然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解析人口增长过快不单是导致资源短缺,还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有的是不能通过科技进步解决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17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识图做答。(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_输出给环境。(3)箭头C表示人类对_产生的影响。(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作用。(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是:
12、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_战略。解析人类社会与环境密不可分,人类每时每刻都要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生活垃圾、废弃物等输入周围环境,人类影响环境,环境又通过反馈作用来显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生态学角度看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类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的同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答案(1)物质和能量(2)废弃物(3)环境(4)反馈(5)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18人类的不恰当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图和图及表中的数据是
13、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电站的实验测得结果。据此回答:不同温度下DO(溶解氧)饱和值表水温25262729313234DO饱和值(毫克/升)8.158.007.857.657.437.307.20(1)该河流月均流量最低值与最高值之比约为_。(2)当地的黄金生产及造纸、食品加工等乡镇企业的排污造成该河段枯水期富营养化严重,在凌晨5:00河水的DO(溶解氧)含量的饱和度仅为_%,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如在18:00,DO饱和度可高达100%,其主要原因是:_;_。(3)因地制宜地控制该地水污染的措施有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解读曲线、图、表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从图
14、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月均流量最低的时期是3月份,月均流量不到30 m3/s,最高值在7月和10月,约为120 m3/s左右,所以最低的月份与最高的月份月均流量之比约为1/4左右。根据图中的水温变化曲线,凌晨5:00时,水温为25 左右,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此温度条件下的溶解氧饱和值应为8.15毫克/升;但根据图中的曲线,凌晨5:00左右的溶解氧含量实际只有5.75毫克/升左右,故在凌晨5:00时的河水DO含量的饱和度约为100%70%。而DO含量在白天午后出现过饱和和傍晚能够达到100%。DO含量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即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5、;二是光照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即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释放的氧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水污染的治理措施有很多,如对排放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关闭污染特别严重的小工业企业;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答案(1)14(2)6872水温增高,饱和值下降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3)污染较重的小工业企业停产;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19如图是以19901997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20世纪及未来50年曲线图,请回答:(1)导致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的主
16、要原因是_。(2)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3)导致一定时期内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_。(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减少,是由于_。(5)从模型曲线上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_。解析从图中曲线看,随着人口的增长,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盲目的掠夺式开发利用,造成了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口增长又大量占用耕地,制约了粮食生产,使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减少,反之又引起人口数量减少。因此,人类必须控制自己,要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答案(1)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3)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恶化(4)
17、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5)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20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泥雨”,其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等植被遭破坏。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_。(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
18、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治虫措施中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会污染和破坏环境,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_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_植入农作物中,培育新的抗虫作物品种。解析西部地区,由于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影响陆地植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水。退耕还林还草,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因此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植被。森林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土壤沙漠化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减少。农田生态系统除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利用生物杀虫剂和种植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对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案(1)水 (2)自我调节能力植被(3)防风固沙、保持水土(4)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我调节能力减弱(5)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物杀虫剂抗虫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