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575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内容:必修 时间:2019.4 (60分钟 满分100)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完成下面小题。1. 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 资金B. 信息C. 劳动力D. 观念2.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 资金B. 矿产品C. 工业制成

2、品D. 技术【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而资金、信息,观念等因素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因素。根据材料,甲为农村,乙为城市,则沿箭头方向也就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因素,最可能是劳动力,选C。【2题详解】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经济、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箭头方向也就是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方向,最可能是矿产品,选B。【点睛】流出或流入产品的类型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一般以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等为主,较为落后国家或地区一般输

3、出的是矿产品、初级产品、廉价劳动力等。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 市场需求 农业技术 地价高低A. B. C. D. 4. 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河网密度变大环境污染加剧 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A. B. C. D. 【答案】3. C 4. C【解析】【3题详解】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促使郊区农业类型发生变化,近郊地价高,宜发展产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产品。据此分析是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选C。【4题详解】随着

4、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和工厂集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多,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据此分析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与有关,选C。【点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员增多,增加就业困难;城市绿地少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甲省与乙省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A. 土壤类型B. 植被类型C. 气候类型D. 水循环类型6. 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A. B. C. D. 7. 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A

5、. B. C. D. 【答案】5. D 6. D 7. B【解析】【5题详解】甲为山西省,受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为黄土;由于位于季风区,故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乙省为台湾,受热带、亚热带季风影响,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砖红壤;位于沿海,故参与海陆间大循环。据此分析选D。【6题详解】甲省区位于中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乙省区低,为降低生产成本,乙省区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经济欠发达的甲地区转移。据此分析选D。【7题详解】由于乙省区较甲省发达,故乙省区向甲省区转移产业,有益于甲省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产业增多促进提高城市化水平,但开发

6、矿产品,增多产业,会加剧环境压力,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据此分析选B。【点睛】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

7、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度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19501975年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市场D. 放牧9. 该牧场“人地关系”严

8、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A. 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B. 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C. 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D. 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答案】8. A 9. B【解析】【8题详解】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环境恶化、土地沙化、草场退化,草地产草量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草场载畜量也随之而发生波动。在1950年1975年期间,对草场的人为破坏还较小,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当时的市场受国家计划经济管制,并没有政策放开,所以市场对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影响很小。当时天然草场面积广大,而放牧牲畜量有限,因此1950年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

9、响因素是与牧草长势关系密切的气候,据此分析选A。【9题详解】据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草场载畜量最低,而实际放牧量最高,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这一时期由于牧区人口的增长较快,人们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实际放牧量急增,过度放牧,草场破坏严重,造成草场载畜量急剧下降,人地关系紧张,据此分析选B。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交通、水源、能源等方面对人类意义重大。下图为某国水系示意图及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乙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经济发达地势平坦水能丰富河流流量大且稳定河流无结冰期A. B. C. D. 11. 甲河流从源头到河口,除了上游一座于第二

10、次世界大战后建的高80米的大坝之外,其余18座都为低坝,其优势不包括()。A. 淹没农田面积小B. 移民数量小甚至不用移民C. 溃坝带来的威胁小D. 不会阻挡鱼类洄游12. 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出甲河河口易出现()。A. 臭氧层空洞B. 土壤盐渍化C. 水土流失D. 酸雨危害【答案】10. C 11. D 12. B【解析】【10题详解】经济发达不属于自然条件,水能资源丰富与航运无明显关系。据此,错,符合要求,选C。【11题详解】只要在天然河道上修筑水利工程就会影响到水中生物的生活,因此,建成低坝同样会阻挡鱼类的洄游,这不是低坝的优势,据此分析选D。【12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河注入地中海

11、,河口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发展葡萄种植需要大量灌溉水源,因此河口处极易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臭氧层空洞、酸雨是大气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与地形及植被状况有关,河口地势较为平坦,一般水土流失不会严重,据此分析选B。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下面小题。13. 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接近煤炭产地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多A. B. C. D. 14.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结构十分复杂B.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C. 世界性钢铁过剩D. 环境污染严重【答案】13. D 14. A【解析】【13题详解】鲁尔区经济发达,

12、劳动力工资水平高,鲁尔区的劳动力不属于廉价劳动力,故不属于二者的共同区位因素,据此分析选D。【14题详解】鲁尔区的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污染严重都是引发鲁尔区衰落的原因,而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由于核心产业过于集中,生产结构较为简单,容易造成“一荣俱荣、一衰皆衰”的局面,据此分析选A。【点睛】鲁尔区的三步发展: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A. B. C. D.

13、 16. 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A. B. C. D. 【答案】15. C 16. D【解析】【15题详解】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国的城市化起步早且目前发展水平高,应该为发达国家。该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较快,而工业化水平则是先升后降,城市化速度始终快于工业化,但在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增长,故该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据此分析选C。【16题详解】在第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是降低的,工业对就业机会是起到负作用的,而主要的就业机会来自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选项,符合要求,据此分析选D正确。【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

14、、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 “西气东输三线”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A.

15、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 黄河、长江、珠江流域C. 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D. 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18. 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A. 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B. 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 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D. 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答案】17. B 18. C【解析】17题详解】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经过了二、三阶梯,A项错误;三线工程线路经过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B对;三线工程线路经过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没有经过寒带,C项错误;该工程未经过阴山区域, D项错误,据此分析选B。【18题详解】

16、该工程的资源主要来自于中亚国家,因此工程不会加快新疆地区的资源开采,A项错误;输气线路的建设不会诱发地震和泥石流,B项错误;三线工程资源来自于中亚国家,通过能源资源的合作,能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C项正确;三线工程目的地是珠江三角洲,不能缓解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D选项错误。据此分析选C。【点睛】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上有所不同,列表分析如下: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优势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西部

17、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东部能源的紧张状况;发挥东部经济技术优势,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形成现代化的天然气配套系统;抓紧与天然气利用相关项目的立项建设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如果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GP

18、SB. 乙是GISC. 丙是RSD. 甲是GIS20. 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B. RS可以对水灾淹没区域进行动态预测分析C. 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D. 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答案】19. D 20. C【解析】【19题详解】根据材料,是甲提供的影像信息处理结果,因此甲为GIS;是乙提供的影像数据,因此乙为RS;;为GPS提供的定位信息。据此分析选D。【20题详解】在应用上RS主要是发挥监测的功能,对监测地区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对地物进行动态分析。人口增长并不是短时间内地的地物的动态变化,不能用RS 获取;RS可以对水灾淹没

19、区域进行动态检测,但不能预测分析,需要GIS分析数据才可以预测;GPS的基本功能是定位,可以用于确定运钞车位置;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要用RS。据此分析选C。【点睛】3S技术及应用领域:(1)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速度和时间,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等领域。(2)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密不可分,是地图的延伸,可以解决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趋势分析、模式问题、模拟问题等几方面的问题,可以进行查询功能。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广泛。如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

20、市抗震防灾、城市环境管理、流行病的防治等。(3)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侧目标的位置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即“遥远的感知”。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监测。二、综合题(共40分)21.中国的经济社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趋势。(2)说明这种转移对我国发展影响。【答案】(1)海外产业首先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再从沿海转向内陆。

21、(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解析】(1)直接结合图例,注意先后顺序分析即可。(2)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考点:产业转移及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能调用课本产业转移、区位影响等相关内容分析。注意分析的完整性和全面性。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成立,新疆逐渐成为吸引投资的热点区域。2012年上半年上海大众汽车集团在新疆乌鲁木齐筹建的首个汽车工厂已经正式签约并奠基。材料二国家规划到2

22、020年前在新疆构筑“四纵四横”铁路主骨架,形成新疆对外运输的四大通道、六个口岸、完善配套四个铁路枢纽的目标。(1)规划铁路中,加快连通喀什的铁路建设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2)分析在乌鲁木齐建汽车厂的区位优势。(3)试分析大众汽车生产一部分转移到新疆对当地产生的影响。【答案】(1)使喀什更好地融入我国西北铁路网,成为中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通道,其战略地位更显突出;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改善交通条件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喀什旅游、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铁路建设有利于资源开发。(2)土地租金低;国家和地方政策优惠;交通比较便利,随着新疆“四纵四横”铁路

23、主骨架的形成,其交通优势会更明显;我国西北地区市场潜力大;紧邻中亚、西亚,方便与其产生经济联系,拓展国际市场。(3)有利影响:增加该地区劳动力就业,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新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增加该区域生态环境压力,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解析】【详解】(1)加快连通喀什的铁路建设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喀什的战略位置及其与西北铁路网的关系综合作答,如连通后,使喀什直接融入西北铁路网,喀什紧邻中亚,联通喀什,增加了中国进入中亚、西亚甚至进入欧洲的国际大通道,进一步凸显了喀什的战略要地地位;处于边境,联通喀什路网,有利于改善喀什与周边的交通条件,可以更好地促进边境贸易的发

24、展;联通喀什与周边路网,可以带动沿线资源开发。(2)在乌鲁木齐建汽车厂的有利条件从交通、地价、政策、市场等方面分析。这里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国家西部大开发及地方政策优惠促进了产业发展;乌鲁木齐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带,交通比较便利,随着新疆铁路主骨架的形成,该地的交通优势会加强;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且与内外相连,有益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且市场潜力大。(3)大众汽车生产一部分转移到新疆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方面一般从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等方面分析,如增加该地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新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不利方面往往表现在区域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和环境污染等

25、方面。【点睛】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产业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中成为明星,最

26、终排名第六位。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见下图。(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60%为水稻田,粮食总产量达1 500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地高。(3)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原因。【答案】 (1). 面积由北向南减少,北部降水丰富,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漏,冷湿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

27、存 (2). 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几只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 (3). 沼泽被大量改良成耕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水足,特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能很好的满足水稻的生产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使水稻种植界线北移;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余粮多【解析】(1)先从图上得出东北的沼泽在空间分布上有北多南少的特点,再结合沼泽的形成原因和南北的地理环境差异来分析原因。沼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等有关。从降水来看,北部降水丰富。从气温来看,北部地区气温较低,蒸发量小。从土壤来看,北部地区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漏,冷湿的环境

28、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所以南北沼泽分布差异大。(2)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主要从有机质含量、气候等有关。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作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三江平原的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的,自然其土壤的肥力高低就与沼泽植被密切相关,当然土壤肥力高低还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相关。从气候来看,气温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从地形看,沼泽地势低平,以沉积作用为主,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所以土壤肥力较高。(3)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主要从水稻生产的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及人口密度角度分析。从气候来看,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产。从地形来看,为平原地形,且土壤肥沃,所以该地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商品率高的原因主要与人口密度有关,由于三江平原开发较晚,人口相对较稀,所以剩余粮食多,商品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