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352.50KB ,
资源ID:75569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5569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安徽专版)大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安徽专版)大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

1、考纲要求(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 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3)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2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大革命事件(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

2、首次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3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共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考点一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华1 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生产原料。(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

3、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过程: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3)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 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2)结果:签订马关条约。(3)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结果:签订辛丑条约。(3)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 列强侵华阶段特征(1)18401894年:军事上以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实行商品输出,英国占主导。(2)1

4、8941931年:以“以华治华”为主,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3)19311945年:日本以武力侵华为主,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4)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扶蒋反共;经济上,美国独占中国市场。考点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 清政府中爱国将领的抵抗(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2)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2 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1)鸦片战争中定海、三元里等地人民的英勇抗战,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2)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3 义和团运动(1)

5、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考点三太平天国运动1 原因(1)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的灾难;(3)直接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直接推动了农民起义。2 过程:金田起义攻克南京,建立政权天京事变,由盛而衰天京陷落。3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

6、社会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4. 意义: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考点四辛亥革命核心词:革命团体与政党、民主宪法、责任内阁、封建制度与帝制1 背景(1)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民族危机严重。(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 准备(1)组织上:组建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政党。(

7、2)思想上: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3)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3 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2)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 意义: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考点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词:国共合作

8、、农村包围城市、土地革命与改革、右倾与“左”倾、幼稚到成熟1 五四运动(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中国共产党成立(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2)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两点意义: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3 国民大革命(1)性质:以国共

9、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4 国共的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4)开创革命新道路: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5 红军长征(1)

10、遵义会议: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6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7 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一个意图:征服(吞并)中国。滔天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奴化教育,殖民掠夺与统治。(2)全民族抗战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

11、,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持久抗战。四点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8 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年,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

12、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9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1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国门,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虎门销烟仅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2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3 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马关条

13、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输出资本、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义和团运动的爆发。()点拨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产物。5 义和团运动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6 人们从反对外国侵略的角度,对义和团运动评价较高,但不可忽视的是,义和团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的一切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7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所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没有本质的区别。()点拨大同平均与发展资本主义是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设想的不同社会制度,二

14、者有本质区别。8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点拨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性质的农民运动。9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基础是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0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点是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对外来侵略。()11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而不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12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它使民

15、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13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未推翻封建制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14“五四精神”指的是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15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16国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和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超过革命力量。()点拨中国共产党因不成熟而犯了右倾错误才是国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因素。17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等人在组织上、军事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纠正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后来在

16、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才得以纠正。()18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抗战力量不仅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阶级,也包括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等反革命阶级。()19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20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全结束。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考向一长效热点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审视列强侵华典例1(2013全国卷高考)1877年,清政府

17、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知识定位工业文明冲击中国外交近代化关键点抓住“1877年”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分析。辨析选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A项;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只是刚刚开始在一些国家设立领事馆,外交上并未出现制度性变化,排除B项;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列强侵略下,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际地位不可能提高,排除D项;清政府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在外国设立领事馆,

18、这表明了清政府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变。答案C典例2(2013浙江高考)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知识定位不平等条约概念理解关键点明确材料中“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是对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涵说明。概念辨析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给予的,而片面最惠国待遇则是给予方无法享受的。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与“一国所得,

19、诸国安然而享之”没有关系,故排除A、C两项。“门户开放”政策由美国提出并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它的主要内容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该政策体现了列强为攫取在华利益而相互勾结,但“门户开放”政策不适合“一国所得”,其他国家“安然而享之”,故排除D项。答案B以通史观审视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影响1 阶段特征(1)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祼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2)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3)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

20、霸中国。(4)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2 双重性影响(1)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以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2)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考向二深度理解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走路”、“举旗”问题典例3(2013全国卷高考)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

21、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知识定位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从城市到农村关键点立足材料中心论点思考判断。辨析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28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型的城市中心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近代中国的“走路”问题维新变法:走日本人的路,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走美国人的路,主张民主共和制。五四运动后:走俄国人的路,宣传十月革命。国民革

22、命失败后:中共走自己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考向三关注史学前沿理论多元史观典例4(2013天津高考)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知识定位辛亥革命功绩社会史观解读材料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信息“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二是全国报纸销量大幅增加。辛亥革命前后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是由封建帝国向民国转变的时代,人们期望通过阅读报纸了解

23、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所以答案是A项;临时约法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国报纸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销售量增多的信息,排除B项;C项大力倡导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普遍”不符合史实。答案A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1 从革命史观来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 从现代化史观来看(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2)思想上: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3

24、 从社会史观来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如“剪辫易服”、文明礼仪等,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考向四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国共关系变迁典例5(2013重庆高考)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知识定位国共关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社会矛盾关键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战争期间,尽管国共两党出现多次激烈斗争,但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首要因素。故选D项。答

25、案D典例6(2013北京高考)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知识定位中共主张国共关系主要矛盾辨析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材料显示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希望苏区人民代表参加全国国会,说明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国民党合作,这有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说明这一时期阶级矛盾弱化,民族

26、矛盾上升,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城市,还没有建立苏区,故A项错误;B、D两项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不符合题意。答案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变迁1 国民革命时期(1)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 土地革命时期(1)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2)依据: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3 抗日战争时期(1)政策:联蒋抗日。(2)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

27、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4 解放战争时期(1)政策:自卫反蒋。(2)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考向五从隐性热点视角关注新疆问题三股反动势力典例7(2013重庆高考)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

28、英国向北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材料二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摘编自沈传经、

29、刘泱泱左宗棠传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国的战略价值,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知识定位新疆主权完整中俄关系解读史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南疆喀什噶尔对俄国的战略价值,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第三小问结合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改革,分析其侵略扩张的内在原因。第(2)问由材料二信息分析

30、可知,左宗棠从客观形势和主观动机两个方面阐明了新疆设置行省的必要性。第(3)问要结合材料一、二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新疆设置行省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答案(1)在亚洲心脏地区的销售市场;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从南疆喀什噶尔扩大到伊犁和乌鲁木齐。农奴制度被废除,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拓展市场、领土扩张的愿望更加迫切。(2)西北边患严重;新疆战略地位重要。(3)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历史材料题的六大隐性突破点材料题可分为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非选择题。正确找出历史材料题中的隐性突破点,是判断和解答材料题的关键。(1)标点符号。尤其以句号

31、和分号的思考价值最大。因为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可以提炼出一个要点。(2)材料的开头结尾。在一段文章中,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核心部分。(3)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也是仔细审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此能够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和考查方向。(4)材料中的时间或人物。时间、人物往往是解题的风向标。(5)材料的出处或注释。材料出处和作者及图表的注释都对解题有关键的帮助作用。(6)分值。主要针对材料解析题而言的。量体裁衣,看分答题。通过分值我们可以判断出答题的角度和繁简。押题1(立意:现实热点的历史思考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2013年4月17日在某一重大历史事件118周年之际,中国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海域,中国40架

32、战机飞赴钓鱼岛空域以宣示主权。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B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C台湾、钓鱼岛主权此后一度丧失D1945年中国顺利收回台湾、钓鱼岛主权答案D解析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主权收回,但由于美国干涉,钓鱼岛主权一直未明确回归中国,形成今时中日领土主权争端,故选D。押题2(立意:重要概念民族意识觉醒)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他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民国

33、二十六年是1937年。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刘大鹏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以此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A项符合题意。押题3(立意:史观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说明辛亥革命()A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B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一步C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D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发展;并推行社会习俗的一系列变革措施,使民主共和观

34、念深入人心,但直到新文化运动才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押题4(立意:历史意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爱国主义精神)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B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答案D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A项中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B项中甲午海战、C项中武昌起义均发生于1919年之前,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押题5(立意:中国梦的历史诠释独立梦、民主梦)“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

35、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材料“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判断第一个梦想是追求民族独立;根据材料提高农民的地位、消除阶级差别反映的是推翻封建主义压迫。解放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压迫,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押题6(立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A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D抗战胜利

36、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信息“两党合作”可排除A、B两项;根据“国民政府开放民主”“民族凝聚力增强”等信息可以排除C项;材料从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抗战胜利的意义,故答案为D。押题7(立意:现实与历史的联系)2013年6月,欧盟决定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1 300亿人民币,这场中国遭遇的“史上最大”贸易争端可能影响中国40多万人的就业。许多网友发出了以下愤怒的呐喊:欧盟向中国挥动反倾销大棒请回答:(1)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以上“呐喊”材料所提到的相应历史事件。(2)分析“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答案(1)事件: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扭转对

37、华贸易逆差的局面,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共十四大之后,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历史因素: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一、选择题题点1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掠1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C关税自由权 D外交主权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及不受中国法律约束,说明出现了国中之国,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未涉及。2 某小说里有这样的

38、情节: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进入知府衙门,向知府表示“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立刻把这几个人交给我带回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指明要捉拿的会党,不便交给教士带走,却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这个故事的背景可能是()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答案C解析小说情景说明了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这应该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B。民国时期已经没有了知府、总理衙门等称谓,排除D。3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是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

39、却先来一套以华治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治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解析“以夷制夷”体现的是甲午战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以夷制华”指中外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始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以华治华”则始于辛丑条约,故选A。4 “我不知道而且也没有读到过,在起因上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不义的战争站在对面的这位尊敬的先生竟然谈起在广州上空迎风招展的英国国旗来。那面国旗的升起是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走私贸易。”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40、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国旗”“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走私贸易”可知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项不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与英国无关,C项不正确;八国联军侵华的战场在华北,D项不正确。题点2近代中国军民维护主权的斗争5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能力。义和团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被

41、清政府利用。6 面对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是都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内容的有()人民解放战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抗日战争A BC D答案C解析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的反映,与“面对列强的入侵”题意相矛盾,排除。答案应选C。7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B坚决反对蒋介

42、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答案A解析“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给了主和派以沉重的打击,反映了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B项与事实不符;C项并未制止住汪精卫的投敌行为;D项时间上不符。题点3近代中国人民追求独立、民主的探索8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描述对象。据材料“(缔造者们)贫民”可知该事件反映的是国内矛盾对立的尖锐,不反映民族战争,

43、排除A、C;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D;其中缔造者们的言行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弱点。9 20世纪初“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查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材料中的“过激伪说”应是()A民权、平等思想 B民主、科学思想C社会主义学说 D共产主义学说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罢学风潮”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前,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北京大学为基地发表讴歌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学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所谓的“过激伪说”即是社会主义学说。A、B两项与题意不符;李大钊等人宣传十月革命等思想,率先举起社会主

44、义大旗,并非共产主义学说,可排除D项。10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答案B解析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井冈山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抗日战争中仍然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故选B项。11中国震憾世界:“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

45、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以上看法()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答案B解析杰克贝尔登比较客观地评价了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得人心者得天下等),并指出一般美国人评价的缺陷,故选B。12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

46、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答案B解析1938年时,中国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爷爷”不可能参加“工农红军”,故不正确;符合史实;过渡时期并没有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不正确。因此选B。 二、非选择题132013年7月19日人民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一文提出:“面对西方坚船利炮工业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局,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寻求独立、民主、富强的“追梦”过程,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依靠人民实现了“圆梦”之旅。阅读材料: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

47、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期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1)材料一中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

48、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答案(1)本质差异: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出其中1个要点即可)上升: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答出其中1个要点即可)(3)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或答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49、,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4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学习与创新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

50、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主题二建设与发展材料三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

51、7年到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主题三反思与继承材料四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 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材料五山东很多城市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济南与广州的中山路,青岛与上海的民生路等。(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答案(1)体现:倡三民主义;建中华民国,颁临时约法;鼓励

52、民族工业发展。理论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倡“三大政策”。(2)特点: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3)政府的支持;教育的进步;国家的基本统一;货币统一、关税自主(或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等。(4)近:范围有限,地域、城乡不平衡;对随后国内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不同的影响。远:在民生、文化、观念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注: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第(1)问“主要体现”回答辛亥革命的功绩即可,“理论创新”只要结合孙中山思想的发展回答即可。第(2)问可从材料二中直接找出,把握人文思潮即可。第(3)问经济增长的原因查找材料三中的关键词结合所学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解答即可。第(4)问的两个材料从城乡差别、南北差别等方面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影响,再把握好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