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年轻的反叛者 1.确立革命思想:(1)原因: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对哥哥革命悲剧的反思和受_的 影响。(2)主张: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_,建设一个没有压迫、仇恨 和谎言的新社会。马克思主义 旧制度 2.早期革命活动:(1)在喀山大学时,参加反对专制政府的运动。(2)1893年,在圣彼得堡参加_,发动工人罢工。(3)1895年,在日内瓦会晤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小组 二、建党活动 1.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列宁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一个统一组织 _,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2)理论
2、准备:1900年,列宁在德国莱比锡创办全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 _,宣传革命理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火星报 2.建立政党:(1)标志:1903年夏,俄国_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2)内容:通过了在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即明确提出实行_的革 命纲领,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3)意义: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_的诞生。社会民主工党 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主义 三、领导十月革命 1.理论指导:(1)二月革命后:1917年4月,发表_,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向_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为 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
3、论根据。(2)七月事件后:写作_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 导武装起义。2.实践指导: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1917年10月下旬,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四月提纲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国家与革命 四、巩固新生政权 1.背景:(1)首要问题是结束战争,以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2)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3)国内反动势力建立了反革命的白卫军,掀起了叛乱。2.措施:(1)外交上:领导俄国同_、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经济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上来。(3)政治上: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
4、格勒迁到_。1918年春,苏维埃政权 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4)军事上:领导苏俄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 反革命叛乱的斗争中。3.结果:1920年底,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 莫斯科 德国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名 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 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形势严峻大规模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苏俄经济和 社会秩序面临危机名 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措 施农业实行_以_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将全部企业没收 为国有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 _商业国内贸易国有化开放市场,允许_分配实
5、物_废除实物配给制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 自由贸易 配给制 2.列宁晚年的理论探索:(1)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1920年,列宁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共产主义就是 苏维埃政权加_”。(2)关于民族问题:苏联成立后,列宁阐述了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 _的一系列重要原则。(3)关于政权建设问题:列宁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 对_等问题都进行了论述。全国电气化 民族问题 官僚主义 3.列宁逝世:(1)时间:1924年初。(2)评价。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领导俄国_,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
6、向_的新路。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微点拨】【概念阐释】1.俄国劳动解放社: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致力于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为社会民主主义奠定了基础,对俄国革命的发展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2.布尔什维克党:“布尔什维克”是俄文“多数派”的音译,是列宁创建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苏维埃俄国建立后在1918年改名为共产党,因此俄国共产党也叫布尔什维克党即俄共(布)。【特别提醒】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首先,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是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激化了各种矛盾。其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2.为争取和平的环境,巩
7、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革命成果,列宁力主同正在交战的德国举行谈判,退出战争。他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说服苏维埃中央领导成员,于1918年3月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3.新经济政策的“新”主要是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列宁创立了新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理论。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的转变中,列宁找到了适合苏俄实际情况的新型的过渡道路和理论;灵活而务实的改革与改良,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建设和管理思想。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 列宁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素养探究】材料一 在1915年8月,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
8、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以取得胜利。1915年9月,他在反战的会议上主张应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呼吁工人阶级借机发动内战夺取政权。思考:(1)依据材料一,分析列宁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如何取得这种革命的胜利?(唯物史观)【点拨】材料一中的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主张无产阶级应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国内阶级战争,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提示: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方法:无产阶级发动内战,将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材料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
9、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余伟民等世界通史(第三编)(2)据材料二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历史解释)【点拨】材料二阐述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实施的临时经济政策。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违背经济规律,但仍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材料三 在列宁的领导下,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毅然决定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不
10、同在哪里?列宁领导的国家能够迅速实行转变说明了什么?(唯物史观)【点拨】依据画线部分再结合材料二来回答不同。说明依据材料三的画线来分析。提示:不同: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说明: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国情,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经济政策)【史论阐释】列宁的贡献及评价 1.贡献:(1)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2)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
11、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列宁晚年在身体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仍然对国家工业化、民族问题、政权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2.评价:(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多国胜利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创立列宁主义。(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深化点拨】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便失去了存在的依
12、据和意义,但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缺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刻认识,对该经济政策的危害认识不足,甚至试图将该政策作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结果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基础过关练】1.“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里的“新型”是指()A.组织严密、纪律严明 B.以暴力革命为手段 C.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解析】选C。西欧社会民主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而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是因为它在党纲中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表明这两个党之间有本质区别,布尔什维克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
13、新型政党。故选C。2.“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 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解析】选D。据材料中“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信息可判断是十月革命,而“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都与二月革命有关,故A、B排除;据所学可知,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主义诞生,故C排除;据所学可知,列宁回国后
14、,领导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故D正确。3.“布尔什维克一发现自己处于俄国的主人地位,就面临着创建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挑战,关于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过去已宣传很久了。他们很快便发现,他们对迎接这一挑战毫无准备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任何模式可循。”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为迎接“这一挑战”最初采取的措施是()A.工业建设五年计划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农业集体化【解析】选C。根据材料“布尔什维克一发现自己处于俄国的主人地位”“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任何模式可循”可知是社会主义探索的开始,故选C。4.全球通史中称:“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
15、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实行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恢复社会经济 C.缓和工农矛盾 D.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析】选A。题干中提到“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说明其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A正确;题干中强调的是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而不是恢复社会经济,故B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农矛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排除C、D。【拓展延伸】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是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
16、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实质上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高考模拟练】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布哈林是苏联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他认为各种经济成分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并利用商品交换来建立工农关系,反对超越现阶段的急于求成。1925年,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政策提出后,布哈林认为在当时条件下,经济建设“只能以乌龟速度爬行”,大工业产品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补充:一是农民经济,二是小工业、租借制、租让制和对外贸易。有学者提出“布哈林方案”比“斯大林 模式”更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但1
17、928 年初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鉴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的环境,“斯大林模式”逐渐取代“布哈林方案”。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布哈林方案”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取代“布哈林方案”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第二句话可知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及加强工农联盟及各种经济成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根据材料“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可知坚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第(2)题,“1928 年初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鉴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的环境”可知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根
18、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还包括:苏联急于改变落后的工业局面,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斯大林个人的影响。答案:(1)内容:坚持新经济政策思想;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强工农联盟;各种经济成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2)原因:苏联急于改变落后的工业局面;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斯大林个人的影响。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0月20日前后的一天晚上,列宁顺利越过国境线到达住所后列宁集中全副精力开始起义的一切准备。10月23日晚,列宁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列宁在会上先后作了三次发言他强调:“从来没有人不经过战斗就会把政权交出来政权总是靠暴力夺取
19、的,它不会通过发表个什么宣言就从一个阶级转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任何宣言也维护不了这个政权。”最后,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列宁决定亲自去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列宁的到来使同志们既大吃一惊,又十分高兴,因为这 样列宁可以直接驾驭整个起义的航轮,成为起义的总指挥11月7日下午6时,起义队伍已将冬宫完全包围。11月8日晚,苏维埃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917年11月9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革命万岁!”“社会主义万岁!”和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季正矩列宁传(1)根据材料,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列
20、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10月23日晚,列宁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列宁在会上先后作了三次发言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可知列宁推动党做出了武装起义的决定等。第(2)题根据材料中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活动推动党做出了武装起义的决定,亲自指挥了起义,结合史实可知列宁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者;对革命形势能够科学判断,是保证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根据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活动起草了巩固政权的法令,结合史实可知列宁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巩固了新生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答案:(1)活动:推动党做出了武装起义的决定;亲自指挥了起义;起草了巩固政权的法令。(2)作用:列宁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者;对革命形势能够科学判断,是保证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巩固了新生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