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04.50KB ,
资源ID:75538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5538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该图主要反映A. 诸侯国致力于文化发展B. 各地区文化渐趋大一统C. 各地区文化有一定程度交流整合D. 中国境内存在多个经济文化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多个文化圈存在重合的情况,说明各地区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交流整合,故选C项;当时诸侯国主要致力于争霸战争,并非是文化发展,排除A;“文化渐趋大一统”的说法图示无从体现,排除B;“存在多个经济文化中心”的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D。故选C。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精英分子

2、为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以求得到重用。无论哪个诸侯国,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朝秦暮楚”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这说明当时的精英分子A. 没有政治信仰和操守B. 以国家统一为理想C.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D. 民族共同体观念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无论哪个诸侯国,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精英分子认为无论为哪个诸侯国重用,都是为中华民族效力,具有民族共同体观念,故D正确;A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材料反映精英游走各诸侯国以求得重用,无法体现“以国家统一为理想”“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排除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无论哪个诸侯

3、国,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分析解答。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A. 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B. 君权神授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C. 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D. 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可以得出,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均比较注重“人世”,即关注政治,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抛弃迷信,故A不正确;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各家思想的同一

4、性,故C不正确。4.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官,这说明孝文帝注重A. 提高官员素质B. 缓和民族矛盾C. 少数民族发展D. 规范制度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分清浊,主观上是加强门阀贵族政治,客观上也加强了制度的规范建设。故答案为D。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孝文帝注重规范制度的建设,无法体现提高官员素质、缓和民族矛盾和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5.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

5、井田制得以恢复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这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故C正确;井田制早已瓦解,故A错误;当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故B排除;庄园由地主管理,故D排除。6.北朝强调军功以抗衡贵族,军功吏治取向成为官僚政治复兴的动力和起点。官僚的考选、考课、学校、法律等制度在北朝都有较大发展。南朝寒人掌握政权其实也是通过军功这一道路。这些措施的出台A. 加剧了此时中国的社会分裂B. 推动了南北方的民族融合C. 标

6、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开端D. 加速了门阀士族制度衰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南北朝时期盛行门阀制度,贵族政治兴盛。依据材料可知,南朝和北朝都强调以军功抗衡贵族,这就加速了门阀士族制度衰落,故D项正确;此时中国社会的分裂和材料信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和南北方民族融合无关,故B错误;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错误。7.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 吏治腐败B. 起义频繁C. 边患严重D. 经济乏力【答案】A【解析】【详解】依

7、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前两年与公元997年相比,收入增加,但是财政却赤字,民贫乏食,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源是吏治腐败,故选A;BC不是根源,排除;宋朝经济高度发展,D项错误。8.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不包括A. 青苗法B. 免役法C. 保甲法D. 方田均税法【答案】C【解析】【详解】保甲法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这与材料的主旨并不相符,故C项符合题意。9.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

8、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 兵部员外郎C. 枢密副使D. 知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枢密副使掌握军权,位同宰相,选项C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官员,排除A;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地位低于宰相,选项B排除;知府是地方官员,排除D。10.两宋科举考试不问家世,一旦录取,仕途优越,宰相90%以上系科举出身。两宋的皇子都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头衔,后逐渐升至亲王,亲王又不得世袭,朝会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属亦从简。这反映了此时A. 官僚机构简洁高效B. 科举制冲击了宗法观念C. 文官政治不断发展D.

9、奉行“重文轻武”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两宋重视科举,而且亲王朝班序列位于宰相之下,说明这一时期对文官重视,有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格局,选项C正确;宋代有冗官现象,排除A;皇子不直接封王并不是科举制导致的,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轻武”,排除D。11.“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 分散宰相权力B. 加强皇权C. 加强军事实力D. 增加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

10、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重点内容【名师点睛】王安石变法的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政策、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取士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

11、用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本题是从王安石变法中增加财政收入角度考查的,通过材料的解读选出正确答案不难。12.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B. 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C. 皇权与相权矛盾得以调和D. 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宰相权力的分散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升,所以宰相的事权由分割到集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机构效能,故选D项;宰相事权的强化并不能说明君主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宰相事权的集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机构效能,并非是为了适应政治中

12、心南移,排除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的内容由题意内容无从体现,排除C。故选D。13.北宋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京城:“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乐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材料反映出A. 宋代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繁荣B. 城市街道拥堵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C. 宋朝实际仍然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D. 宋朝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十数万众不加多,減之不觉少”反映了京城规模浩大,城市人口多;“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反映了北宋时期坊市分开的局面被打破,再现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13、和城市经济繁荣的面,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东京城市的繁华,B是材料的误读,排除;宋代已打破了坊市格局,C错误;D在材料未体现,排除。1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 革命派B. 洋务派C. 维新派D. 义和团【答案】C【解析】【详解】民主民权之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倡导的,但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保国会宣传变法,并且各省纷纷建立分会,符合“各省纷纷立会”,故这个奏折是针对维新派的,而不是革命派。故选C,排除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都没有提出民主民权,排除BD。15.近代

14、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 早期维新派B. 洋务派C. 康梁维新派D. 革命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关键词“商战”、“力挽利权”可知此主张最早为早期维新派提出,随着洋务运动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故选A;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排除B;康梁维新思想以早期维新思想为基础,排除C;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排除

15、D。16.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 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 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 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D. 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答案】D【解析】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由时间限定即可排除A项。由题干引文中的“创世”“变局”“不世出之机”可知该文作者积极评价西学之东渐,是主张适应时代需要进行变革的,排除B、D两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17.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

16、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B【解析】材料没涉及国内报刊的有无,不选A。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不选C。D中“仅仅限于”表达错误。从材料看,国闻报的稿件来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说明维新派项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故选B。18.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 揭露历史真相B. 引介西方理论C. 倡导维新变法D.

17、 颠覆孔孟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学伪经考将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其目的是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理论依据,为维新变法扫清障碍,因而遭到清政府的禁毁,故C项符合题意;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主要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目的是对儒学体系加以改造,不是介绍西方思想,也不是颠覆孔孟学说,故BD项错误。19.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18、.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戊戌变法是改良,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民主革命戊戌变法定国是诏【名师点睛】本题以明定国是诏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说明类”的选择题的解答技巧是把握“现象本质”的逻辑关系,关键是弄清

19、逻辑关系。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圣贤义理之学”是根本,“博采西学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实质上说明维新派为了推行变法采用了妥协的手段。“说明”类的选择题在新课标高考中比例比较高,老师一定指导学生多做训练。20.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挂靠国有、集体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1992 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这一变化说明我国A.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成效突出B.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 私营企业已与世界经济接轨D. 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1992 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可以得出,1992年后私营企

20、业正式合法化,究其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故A不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已经建立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材料只是体现了私营企业的合法化,没有涉及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信息,故C不正确。21.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和分配上,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要求纯而又纯、绝对公平,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 逐步突破传统经济制度的束缚C. 缩小了全民所有制经济规模D. 开始承认了非公有制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

21、“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的所有制和分配体制进行反思,并认识到应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逐步突破了传统经济制度的束缚,故B项正确。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故A项错误;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等于缩小公有制规模,故C项错误;1997年十五大开始承认了非公有制的合法性,故D项排除。22.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

22、案】C【解析】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故本题应选C项;A项应为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体制,B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901995年”不符;D项不属于经济理论,故排除。【考点定位】本题形式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23.改革开放初期,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等美剧风靡全国,但有人指出剧中宣扬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美式文化与我国的集体主义传统、奉献精神格格不入,因此应该予以禁播。这反映出当时A. 阶级斗争仍阻碍着社会进

23、步B. 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局面C. 对外开放冲击人们价值取向D. 美式文化遭到人们普遍抵制【答案】C【解析】【详解】改革开放引入的美剧宣扬的个人主义思想和我国的奉献精神想违背而遭到禁播,说明了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人的思想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造成冲击,担心传统观念被异化,所以禁播,故选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停止阶级斗争,A错误;国内文化繁荣,材料是美剧,与题意不相符,排除B;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4.如图是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组织的分布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非公有制企业在解决城镇人员就业中重献巨大B. 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C. 公有制企业是安置城镇人

24、员就业的主要渠道D. 企业薪酬机制不一导致城镇人员就业不公平【答案】A【解析】【详解】就图表“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组织的分布图”信息可知,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国有单位就业所占20.65%,集体单位占1.99%,其余比例都是分布在非公有制企业,这说明非公有制企业在解决城镇人员就业中重献巨大,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组织的分布”,而不是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B不是材料主旨;C与材料不符;D与材料无关。25.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B. 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C. 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

25、权D. 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每位城邦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儿童不具有公民资格,当时政党政治尚未出现,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城邦公民26.“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

26、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27.有学者研究认为,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A. 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B. 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C. 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D. 低等级公民参与其中可以领取津贴【答案】B【解析】【详解】陪审法庭的作用

27、是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垄断的局面,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故B项正确;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也是弊端之一,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陪审法庭成员以公民为基础,故C项错误;领取津贴是伯里克利时期的内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28.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 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B. 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C. 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D. 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答案】B【解析】试题分

28、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公民大会可不听6位将的申辩,就以判处他们死这说明大会利无法受到,其决定具有至的威,故B项正确;雅典掌司法的是审庭,故A项错误;被人拥有法庭申辩的权利,公民大可以不听,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的冲突,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2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 倡导人的解放B. 否定神学束缚C. 主张君权神授D. 否定教权至上【答案】

29、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世俗权力应该在精神生活中执行他的职务,反映了要求世俗权力高于宗教神学权利的思想,即否定教权至上,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倡导人的解放,A错误;因为信仰基督教,必然受到神学影响,B不符史实,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君权神授,C错误。30.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题干说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

30、得到了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用实际行动在支持其主张,所以说明宗教改革的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故选D。31.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 促进信仰自由B. 巩固君主立宪C. 强化专制统治D. 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

31、D选项排除。32.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 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B. 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 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D. 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70年代日本正进行明治维新,所以A正确;当时的明治维新是以西方文化作为自己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B错误,C也不对;因为当时日本刚刚开始明治维新,所以还不能说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所以D不符合史实。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影响。33.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

32、“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 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国营工厂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政府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出售给大资本家,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故答案为D项。ABC项,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日本颁布一系列经济政策,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买卖;1873年,颁布土地改革法令,商品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也稳步提高;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效仿。此三项都是在19世纪70年代,与材

33、料时间不符,排除。34. (08全国卷I,20)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 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 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 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 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答案】D【解析】题中涉及10种新事物的出现是在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儿童将其用于玩游戏中,其实质反映的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日本封建文化的改造,但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A项主要是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35.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

34、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 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 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 十月革命北魏均田制D. 北魏均田制圈地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日本明治维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废除封建士地私有制。符合题意。故选B;圈地运动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日本明治维新废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与材料中废除土地私有制不符。A错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均田制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与材料要求均不符,C错误;均田制不准买卖土地;圈地运动没有改变土地私有,与材料

35、要求不符合,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没有自己原创的文化,日本从中国输入文字、儒家与华化的佛教,也学习了中国的律令制度。虽然日本是学习的好学生,但对于学来的文明并没有血肉相连的归属感。过去学唐风,今天学西方文明,反正都是外来事物,犹如脱换衣服,没有剔骨换心的痛苦。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材料三 (

36、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四 (日本)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其实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而已嚣然自足矣。王韬(18281897)弢园文录外编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材料

37、四认为日本“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你是否赞同,依据史实说明理由。【答案】(1)特点: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传统阻力较小(2)A:不同意。明治维新全面深刻学习西方的近代文明,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经济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思想上传播西方近代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B:同意。政治上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实质是天皇专制,议会权力很小(有限),形同虚设,人民的民主权利有限;思想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军事上倡导武士道精神,极富侵略意识。【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过去学唐

38、风,今天学西方文明,反正都是外来事物,犹如脱换衣服,没有剔骨换心的痛苦。”可知传统阻力小;根据材料二“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可以看出主动学习;根据材料二“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根据材料三“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可以总结出学习领域广,以及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2)此题为选择性论述题,要求首先亮出观点,再论述。根据材料“(日本)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赞同日本“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

39、精”。论述的要点从积极的方面来评价明治维新,主要从全面深刻学习西方的近代文明,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以及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回答明治维新的影响。根据材料“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和所学知识可知,赞同这个观点。主要从明治维新的弊端来评价。从政治上天皇掌握重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的民主权力有限;从思想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祟拜思想;从军事上倡导武士道精神,极富侵略意识进行论述。37.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

40、外他制定了被称为“解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苏辙栾城三集(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2)表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影响: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激烈反对,导致变法失败。【解析】(1)根据材料一“让人民获得自由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级基础、贵族特权、政治民主化等方面回答。(2)根据材料二“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