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156KB ,
资源ID:75485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5485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文化史分课汇编:专题五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文化史分课汇编:专题五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WORD版含答案.doc

1、注:全部试题精选自2014年广东省各市高考文综历史模拟试题,按照岳麓版教材顺序分考点整理,试题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仁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各位同行指正、批评。2014年广东省高考各地文综历史模拟试题(必修三)分解整理专题五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维新思想1(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5)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 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 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 B C

2、D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废止缠足【解析】庚申之变是指1860年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这一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庚申之变”后20年即1880年,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是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故不正确;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的创办军事企业,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符合时间范围,C正确。【答案】C2(2014广东肇庆高三期末16)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

3、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即采西学、制洋器的目的是维护中国伦常名教与清朝统治,故C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B项是仅涉及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洋务派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3(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7)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A专制制度 B工业经济 C传统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 【考点】维新思想【

4、解析】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民主制度。A、B、C不符合维新派思想主张。【答案】D4(2014广东湛江高三调研16)“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维新思想【解析】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

5、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A项为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B项为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D项的为中共二大的思想。【答案】C5(2014广东珠海高三摸底20)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

6、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A。顽固派不主张维持原有的格局不变,不符合郭嵩焘的思想观点。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D。【答案】B 二、非选择题6(2014广东茂名一模38)(25分)妇女从政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由于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1912年4月,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曾留学日本的唐群英被举为会长。唐随即与议长吴景濂辩论,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8

7、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反对女子参政的宋教仁,并打了宋一记耳光。1913年唐群英发表文章批评袁世凯政府,女子参政运动遭到镇压。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1907年,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上世纪初英国女权主叉者争取参政权不惜暴力请回答:(2)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

8、4分)结合史实分析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9分)【考点】(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辛亥革命;工业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启蒙运动;维新思想【解析】(2)第一问材料一有“知识女性”、材料二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可知都是由有知识的女性领导的;材料一有“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材料二有“全体绝食”,可知方式上比较激烈。第二问,则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分析中英两国的不同,政治上可分析中国北洋军阀依然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而英国是实行民主政治了;经济上分析中英两国的妇女经济地位不同,从工业发达对妇女就业的影响来分析;文化上分析妇女受教育程度不同来及民主思想传播不

9、同来分析。【答案】(2)共同:都由先进的知识女性领导;都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斗争方式。(4分) 原因:民主化程度不同: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民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妇女参政;中国受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北洋军阀甚至不少革命派都反对妇女参政。工业化程度不同: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妇女人量外出工作,经济地位提高;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近代工业发展,妇女外出工作较少,经济地位不高。民主思想传播程度和妇女受教育程度不同:英国的启蒙思想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妇女受教育较为普及:中国受封建思想影响,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不够广泛,妇女受教育人数较少。(9分)7(2014广东惠州二模38)(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

10、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的发展趋势。(13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近代

11、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潮;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2)关键信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第一小问依据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二小问注意时间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阐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变化过程及相关事实即可。【答案】(2)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兴起瓜分中国狂潮(3分,各1分) 说明:主要趋势由学习西方器物深入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文化。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单纯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

12、维新派进行戊戍变法,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政权被袁世凯窃取;以陈独秀为首的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10分,其中趋势2分,答出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有分析的各给2分)8(2014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8)(26分)“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

13、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除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 “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8分)【考点】(3)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析】(3)材料三表明20世纪初中国人把学习西方传来的文化作为“文明”的含义,这一含义反映了当时中国学习西方已从器物制度深入到了学习西方精神文化的阶段。其原因可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来归纳,如西方文

14、化的进一步传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变化。【答案】(3)特点:由浅入深或者深入到学习西方精神文明(全面学习西方文明)(2分)原因:20世纪西方文明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任意3点6分)9(2014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9)(26分)梦想成就未来,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新年的梦想”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

15、,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概括分析其必然性。(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分析)(10分)【考点】(

16、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解析】(2)可从材料二的调查来分析,如地域分布、职业、性别、思想愿望等,这些都是研究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的直接而真实的史料,从中可以研究当时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思想倾向等,故有一定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注意应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这一思想倾向的必然性,如当时的民族危机、思想状况、革命力量和革命政党状况、苏联建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等。 “现代化国家”梦:可从当时的民族危机、中国贫穷落后的现实、民族富强的愿望、现代化的曲折艰难、国民政府的经济成

17、就、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等。【答案】(2)原因:被调查人的地域分布、职业分类、性别比例有一定的代表性;(2分)调查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2分)分析:“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现代化国家”梦: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贫穷落后,人们渴望国家富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曲折(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每点

18、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10.(2014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7)(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图 1材料三 图10漫画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注:图画中间是一个火锅,火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解构,礼,后现代,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3)阅读材料二,中国近代前期中国人不

19、断觉悟的内容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政治原因有哪些?(6分)(4)结合材料一、二和漫画信息,谈谈你对文化融合的理解。(2分)【考点】(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4)东西方文化交流【解析】(3)特点可以从层次和范围、程度加以归纳。(4)对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理解应该是融合创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答案】(3)特点:对西方优势的认识由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伦理),逐步全面、深入。(2分)原因: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4分)(4)理解:古今文化和中外的不同文化可以和谐融合。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我们也应该

20、学会尊重和吸收不同的文化。(2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1(2014广东珠海高三摸底39)(26分)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2)差距面前中

21、国人并没有自甘落后,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从1840到1919年,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试列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那些方案,(4分)进行了怎样探索实践?(4分)【考点】(2)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解析】(2)抓住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2)方案: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4分,答出两点即可。) 实践: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4 分,答出两点即可。)12(2014广东惠州一

22、模39)(28分)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2分)【考点】(2)“中体西用”思想;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2)此问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即从器物到制度再思想,结合所

23、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答案】(2)历程: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或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康、梁维新派、孙中山等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分别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动摇或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又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12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每段4分,答出层次给2分,答出史实2分。答到实业救国也可给2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1(2014广东汕尾高三调研1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

24、将来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关键信息:20世纪初、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题干反映了近代中国20世纪初这一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故A项正确;题干观点是宁愿国粹消亡,B项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康梁变法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故C项错误;遵循进化理论应是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A2(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高

25、三第二次联考16)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铁犁牛耕推行均田制B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C工业革命发展妇女角色改变D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兴起【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工业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因果关系,A项中推行均田制的原因是“国家掌握了无主土地”,而有部分农民迫切需要土地,而说成是铁犁牛耕,则不符合因果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中

26、,行省制度实行于元朝,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工业革命开始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妇女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有助于妇女角色改变;而D项中新文化运动兴起宣扬民主与科学,正是针对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答案】A3(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8)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实业救国 民主与科学 “自强”“求富” “超英赶美”A B C D【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解析】实业救国是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7、;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是20世纪初;“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口号,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超英赶美”是1958年大跃进口号,根据时间可知,B项正确。【答案】B4(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9)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 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北洋军阀独裁统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8、是从1912年至1928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符合材料内容;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915年新文化运动,符合材料内容;在这个时期,随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这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符合材料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5(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7)下图是近代中国新潮杂志社创办并于当年再版的新潮月刊杂志,下列关于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注:按照“新潮”两字的意义,应译作“New Tide”,但是印在书面上的英文译名是“The Renaissance”

29、,是西洋史上“文艺复兴”意思。A英译名说明新文化运动就是西方的“文艺复兴”B说明当时出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C“新潮”月刊传播了西方的民主、平等与人性思想D体现了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活动基地的地位【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民国八年” 可知该杂志发行于1919年,以“文艺复兴”为英文译名,表明其主旨在于倡导思想文化革新,这一时期思想主流仍然是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国立北京大学出版”可知北京大学仍然是新文化新思想传播的主阵地。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内容上二者不能等同,但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故A项为不正确说法。【答案】A6(20

30、13广东汕头高二期末9)民国五年,李大钊在民彝创刊号上说:“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李大钊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 B李大钊主张君主立宪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题干的时间、人物和创刊号中文字涵义的理解。民国五年即是1916年,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创刊号两句号反映李大钊反对君主专制,提倡自由与民主的,故从时间信息入手,与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新文化运动两个历史事件联系,可知A项正确;B项“君主立宪”说法与史实不符;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应是1918年,此项因李大钊历

31、史人物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排除C项;五四运动于1919年爆发,排除D项。【答案】A7(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8)“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传统均不再神圣”意味着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已被打破,“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隐含时间限制,D项符合要求。A、B、C侧重于政治变革,传统思想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从时间上看,三个时期内布尔什维主义还未传入。故D是最佳选择。【答案】D二、非选择题8(2014广东惠州三模39)(

32、26分)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

33、年至1978年。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 “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7分)【考点】(2)新文化运动【解析】(2)争论反映了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包容,体现了当时北大“兼容并包,

34、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与这一宽松的学术氛围有关,同时包含着胡适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对传统研究方法的反思,对西方“科学”、“实验”等方法的借鉴。【答案】(2)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1分)背景:北大宽松的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文化和研究方法的批判、反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海归运用西方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9(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38)(26分)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

3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考点】(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2)时间上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将相关史实列出来,结合材料说

36、到的“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来组织答案。【答案】(2)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政治民主化:如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思想自由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10(2014广东惠州二模38)(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7、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的发展趋势。(13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潮;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2)关键信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38、、“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第一小问依据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二小问注意时间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阐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变化过程及相关事实即可。【答案】(2)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兴起瓜分中国狂潮(3分,各1分) 说明:主要趋势由学习西方器物深入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文化。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单纯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戍变法,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3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政权被袁世凯窃取;以陈独秀为首的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10分,其中趋势2分,答出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有分析的各给2分)11(2014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8)(26分)“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除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 “文明”一词

40、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8分)【考点】(3)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析】(3)材料三表明20世纪初中国人把学习西方传来的文化作为“文明”的含义,这一含义反映了当时中国学习西方已从器物制度深入到了学习西方精神文化的阶段。其原因可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来归纳,如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变化。【答案】(3)特点:由浅入深或者深入到学习西方精神文明(全面学习西方文明)(2分)原因:20世

41、纪西方文明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任意3点6分)12.(2014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6)(16分)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9年陈大齐发表了北京高小女生道德意识之调查。其中问“古人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 学生们的回答是(按选数多少排列):孔子(97人)、颜回(33人)、花木兰(11人)、岳飞(9人)、夏禹、闵子骞、曹大家(各4人)、曾子、孟母、孔融、秦良玉、司马光(各3人)、孟子、班超、匡衡(各2人)、神农、舜、管仲、商鞅、缇萦、苏武、关公、孔明、王安石、欧阳修、方

42、孝儒、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华盛顿、林肯(各1人)等。请回答:(1)材料一高小女生最佩服的人中,孔子居首的原因有哪些?对于华盛顿和林肯各有一人崇拜的调查结果,你如何理解?(10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析】(1)原因可以从孔子的历史地位;影响;政府文化政策;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概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一要看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答案】(1)原因: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教育的先师,对后世影响巨大;传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女性受伦理道德教育影响很深;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政策。(每点2分,答出3个要点

43、即可得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理解:一方面,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学生思想开放和多元的一面;另一方面,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史上的精英人物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更深刻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小学世界史教育的薄弱。(每一要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3.(2014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7)(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

44、之境。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图 2材料三 图10漫画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注:图画中间是一个火锅,火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解构,礼,后现代,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3)阅读材料二,中国近代前期中国人不断觉悟的内容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政治原因有哪些?(6分)(4)结合材料一、二和漫画信息,谈谈你对文化融合的理解。(2分)【考点】(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4)东西方文化交流【解析】(3)特点可以从层次和范围、程度加以归纳。(4)对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理解应该是融合创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答案】(3)特点

45、:对西方优势的认识由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伦理),逐步全面、深入。(2分)原因: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4分)(4)理解:古今文化和中外的不同文化可以和谐融合。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和吸收不同的文化。(2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4(2014广东珠海高三摸底39)(26分)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 在17

46、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2)差距面前中国人并没有自甘落后,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从1840到1919年,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试列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那些方案,(4分)进行了怎样探索实践?(4分)【考点】(2)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解析

47、】(2)抓住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2)方案: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4分,答出两点即可。) 实践: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4 分,答出两点即可。)15(2014广东惠州一模39)(28分)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

48、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2分)【考点】(2)“中体西用”思想;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2)此问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即从器物到制度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答案】(2)历程: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或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康、梁维新派、孙中山等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分别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动摇或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又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了

49、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12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每段4分,答出层次给2分,答出史实2分。答到实业救国也可给2分)16(2014广东广州高三期末39)(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

50、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10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2)第一问,政治上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永久性变化”的要素则要新的经济因素有哪些、新的政治因素有哪些、新的思想因素有哪些就行了。【答案】(2)变化:近代西方的冲击,使中国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要素

51、: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政治方面,新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军事方面:近代海军等;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生活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选择题1(2014广东惠州三模16)右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

52、革命派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考点】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解析】孙中山等革命派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光复汉室”,虽然反对满族压迫,但是不能平等对待满族,大汉族主义的倾向反映出革命派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故A项正确;革命派利用朱元璋反元事迹来激发民众的反满情绪,制造社会舆论,两者不存在继承关系,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与材料突出的反对满族压迫不能等同,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的胜利只实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8)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53、。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暂留欧洲”、欧洲国家“国家富强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表明孙中山在暂留欧洲期间,看到欧美国家因私有制导致贫富悬殊,劳资对立,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鉴于此孙中山要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

54、于一役,一劳永逸,故提出民生主义。B、C、D涉及到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题目要求不符。【答案】A3(2014广东汕头高三期末16)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 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 的表现是()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解析】1925年,此时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是比较好,故D项错误;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故A项正确;而材

55、料说的是对外的,故B项错误,因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是对内的;也不是要实现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4(2014广东江门高三调研38)(24分)世界各国为寻找适宜的制度一直进行了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2分)在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中国领袖又分别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6分

56、)【考点】(3)辛亥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学习斯大林模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邓小平理论【解析】(3)第一问,先概括观点,从“自根自生”、“ 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可总结出。第二问要求回答的是“制度”,所以要20世纪初的要回答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制度,50年代的要回答斯大林体制,而不能回答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理论应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以及邓小平理论。【答案】(3)观点:制度必须与国情想适应或者制度需要尊重历史传统;(2分)说明: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

57、和制度,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2分)(只答辛亥革命不给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斯大林体制,初期起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国情。(2分)理论:新三民主义和邓小平理论(2分)5(2014广东江门高三调研39)(28分)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入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兑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最信的

58、“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8分)【考点】(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解析】(3)本题回答平均地权的具体内容即可;评价是回答其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答案】(3)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2分)评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4分)6(2014广东珠海高三摸底39)(26分)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是中华文

59、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2)差距面前中国人并没有自甘落后,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从1840到1919年,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试列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那些方案,(4分)进行了怎样探索实践?(4分

60、)【考点】(2)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解析】(2)抓住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2)方案: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4分,答出两点即可。) 实践: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4 分,答出两点即可。)7(2014广东惠州一模39)(28分)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

61、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2分)【考点】(2)“中体西用”思想;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2)此问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即从器物到制度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答案】(2)历程: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或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康、梁维新派、孙中山等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分别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动摇或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推动了中

62、国政治近代化进程;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又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12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每段4分,答出层次给2分,答出史实2分。答到实业救国也可给2分)毛泽东思想1(2014广东汕尾高三调研18)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

63、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考点】毛泽东思想【解析】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主要的成就是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科学分析与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等,A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成就,故A项正确;B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成就,故B项错误;C项抗日战争时期的成就,故C项错误;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成就,故D项错误。【答案】A2(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8)(10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

64、”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请回答:(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民族复兴梦”牢靠起来的?(4分)【考点】(2)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解析】(2)注意时间限定“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65、,这一时期引领中国梦的是中国共产党,因此这一问主要在于回答出中共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获得民族独立,从而奠定“民族复兴梦”基础。结合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内容,理清过程在于中共从 “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答案】(2)如何: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走俄国的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从此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4分)邓小平理论1(2014广东六

66、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4)“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考点】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解析】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不正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共十三大,故B不正确;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南方谈话内容,故正确;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是1980年,而南方谈话是1992年,故不正确。【答案】C2(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9)(27分)阅读材料,回

67、答问题。材料三 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列宁在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为俄国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半个世纪以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又提出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许多一脉相承之处,但两场革命的命运又不尽相同(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的经济政策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许多一脉相承之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4)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考点】(3)新经济政策;邓小平理论(4)经济政策制定【解析】(3)从两者的共同目的、具

68、体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经济体制等)、共同物点来思考。(4)回答经济政策与国情的关系,善于学习各国经验等方面回答。【答案】(3)体现:解放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国家秩序;重视农业;主张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重视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经济)的作用等(8分,任答4点即可)(4)问题: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要相适应;各国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等(4分)3(2014广东江门高三调研38)(24分)世界各国为寻找适宜的制度一直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

69、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2分)在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中国领袖又分别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6分)【考点】(3)辛亥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学习斯大林模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邓小平理论【解析】(3)第一问,先概括观点,从“自根自生”、“ 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可总结出。第二问要求回答的是“制

70、度”,所以要20世纪初的要回答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制度,50年代的要回答斯大林体制,而不能回答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理论应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以及邓小平理论。【答案】(3)观点:制度必须与国情想适应或者制度需要尊重历史传统;(2分)说明: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2分)(只答辛亥革命不给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斯大林体制,初期起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国情。(2分)理论:新三民主义和邓小平理论(2分)4(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8)(10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

71、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以上均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请回答:(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理论原因?(3分)【考点】(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析】(3)材料信息“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所指是19491979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所指应该是1979年至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紧扣题目限定角度“理论原因”,这样不难得出其成功理论原因在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3)原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解决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3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