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秋季学期崇左高中高二段考生物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第1章第4章(20%高考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某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能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则( )A. 该
2、患者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B. 该患者大脑皮层的V区受损C. 该患者大脑皮层的W区受损D. 该患者大脑皮层的H区受损【答案】A【解析】【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详解】A、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A正确;B、患者能看懂文字,说明V区即视觉性语言中枢正常,B错误;C、W区即书写中枢,受损时症状为不会写字,C错误;D、患者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正常,D 错误。故选A。2.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3、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的是A.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多B. 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C. 车祸发生时,驾驶人因失血过多而休克D. 在高原训练时,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A错误;B、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效益B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维持内环境稳态,B错误;C、车祸发生时,驾驶人因失血过多而休克,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正确;D、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运输氧气的功能增强,维持内环境稳
4、态,D错误。故选C。【点睛】3. 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 传递到,反射过程完成C. 代表突触前膜D. 内的液体是组织液【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A正确;反射过程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而传递到只是兴奋由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B错误;图中是突触前膜,释放了神经递质,C正确;是突触间隙,含有的液体是组织液,D正确。4. 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 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C. 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都可成为人体的抗原D. 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答案】B【解析】
5、【详解】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抗体一般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错误;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都是异物,都可成为人体的抗原,C正确;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D正确。5.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最早被发现的激素是胰液素B. 均可与双缩脉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 神经系统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D. 抗利尿激素是在垂体细胞中合成的【答案】C【解析】【详解】A、最早被发现的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A错误;B、可与双缩脉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的物质是蛋白质,而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类的,如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B错误;C、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可
6、以合成抗利尿激素,C正确;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D错误。故选C【点睛】6. 能够促进叶片和果实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A. 赤霉素B. 生长素C. 乙烯D. 脱落酸【答案】D【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
7、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脱落酸能够促进叶片和果实衰老,D正确。故选D。7. 切除垂体后的幼龄小白鼠可能会出现A. 智力发育正常B. 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C. 甲状腺发育正常D. 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切除垂体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因此
8、智力发育不正常,A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甲状腺发育不正常,C错误;D、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减弱,D正确。故选D。8. 利用发生了向光弯曲的燕麦胚芽鞘制作成切片并观察,绘制出如下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细胞形态示意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B.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C.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D.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图中显示背光侧细胞体积增大,而数目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是能促进细
9、胞伸长,与细胞分裂无关;根据图中可以看出,燕麦胚芽鞘部位变化不大,部位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大,发生弯曲,说明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极性向下运输,作用于尖端下部,促进题图中部位的生长弯曲,B正确。故选B。9. 在植物茎的向光性中,光的直接作用是A. 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B. 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 促进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合成增多D. 促进生长素在茎尖的横向运输【答案】D【解析】植物之所以能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可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结果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10. 下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
10、含生长素的琼脂块(黑色方框)做的一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原先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空白方框)中含有生长素的是( )A. 琼脂块A和BB. 琼脂块A和DC. 琼脂块B和CD. 琼脂块B和D【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取两段生长状况相同等长的胚芽鞘,分别切去等长尖端,左侧一组形态学上端在上,右侧一组形态学下端在上,两组分别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在上端或下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另一端,一段时间后,测两组胚芽鞘的空白琼脂中有无生长素,从而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详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第一组生长素
11、的运输方向从上向下,含有生长素的是A;第二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下向上,即D含有生长素。而B、C中的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上端运输,B正确。故选B。11.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 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 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详解】A、若切除
12、垂体,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A正确;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该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小鼠的耗氧量会增加,B正确;C、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故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加,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让代谢恢复正常,D错误。故选D。12.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正式实验前最好先做一个预实验B. 实验中所用植物材料要相同且生理状态一致C. 若用浸泡法,
13、不同插条浸泡的时间长短要相同D. 若用沾蘸法,不同插条蘸取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要相同【答案】D【解析】在正式实验前最好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A项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量(或根长度),而植物材料、材料处理的时间等均属于无关变量,所以应保证各组植物材料相同且生理状态一致,而且不同插条浸泡的时间长短也要相同,B、C项正确;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不能各组均相同,D项错误。【点睛】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理
14、状态和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据此答题。13.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 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 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 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 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
15、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详解】A、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B、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D、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
16、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故选D。14. 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 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 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 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 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
17、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最低,仅加入IAA组比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升高,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仅加入IAA组,说明蔗糖对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有促进作用。【详解】A、K+、Cl是植物所需要的矿质离子,可被植物细胞主动吸收,进入细胞后能使细胞渗透压上升,A正确;B、水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重要物质,胚芽鞘伸长生长的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吸水过程,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用KCl代替蔗糖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而KCl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因此不能说明蔗糖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的作用效果,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
18、,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IAA组,而KCl代替Suc也可达到相同结果,因此说明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D正确。故选C。15. 甲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甲属于( )A. 群落B. 个体C. 种群D. 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详解】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属于个体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C正确。故选C。16. 下图
19、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A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小;B、C属于增长型,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大;D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详解】A.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A符合题意;B.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B不符合题意;C.种群中幼年个体数较多,老年个体数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C不符合题意;D.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
20、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 预测某地区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A. 迁入率和迁出率B. 现有性别比例C. 出生率和死亡率D. 目前的年龄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据此答题。【详解】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因此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故选D。18. 下列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具有
21、多种数量特征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C.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D. 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可以存在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A正确;B、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正确;C、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C错误;D、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之间可以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C。19.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
22、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 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可知,更新培养基时间间隔越短,细菌甲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越多。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3h(对应a曲线)时,种群增长为J型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10h(对应b曲线)时,种群增长类似于J型曲线,但增长速度较缓慢,而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
23、(对应c曲线)时,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详解】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故选D。20. 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后可对酵母
24、菌进行计数C. 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 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
25、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正确;B、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后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正确;C、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C错误;D、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D正确。故选C。21.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 不同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目一般是不相同的C. 研究群落的结构只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之一D. 群落中的物种,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群落: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
26、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2、生物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特征、群落演替等。【详解】A、群落是由种群组成的,因此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A正确;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一般是不同的,B正确;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除了研究群落的空间结构外,还有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许多问题,C正确;D、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D错误。故选D。22. 图表示某种鱼迁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t0t1去时间段内,种群数量近
27、似J型增长B.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的收获该种鱼,捕获的最佳时期为t2时C. 在t1t2时间段内,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 若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t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详解】A、t0-t1时间段内由于资源充足,天敌较少,种群数
28、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近似“J”型增长,A正确;B、由图可知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当种群数量超过K/2时即可捕捞,捕捞结束,使种群数量降至K/2,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B错误;C、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但是种群数量还在增加,C正确;D、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故若t2时的种群数量为N,则t1时的种群数量约为N/2,D正确。故选B。23. 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哪一因素有关A. 温度B. 光照强度C. 食物种类D. 氧气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
29、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森林中的植物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决定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注射的激素生理反应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
30、加A.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B.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D. 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题考查人和高等动物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各种激素的名称和作用如下表: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化学本质主要生理功能垂体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糖蛋白促进甲状腺的增生与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多肽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与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促性腺激素糖蛋白促进性腺生长、生殖细胞生成和分泌性激素
31、生长激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催乳素蛋白质促进成熟的乳腺分泌乳汁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多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氨基酸衍生物促进新陈代谢(糖的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加强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升高血糖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降低血糖(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类固醇升高血糖、抗过敏、抗炎症、抗毒性盐皮质激素类固醇促进肾小管吸收钠和钾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增加心输出量,使血糖升高,舒张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平滑肌性腺睾丸雄激素类固醇
32、促进精子和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激发并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卵巢雌激素类固醇促进卵巢、子宫、乳腺等女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孕激素类固醇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乳腺泡发育【详解】根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析表格可知:注射激素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有降血糖的功能;注射激素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生长激素;注射激素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则注射的是甲状腺激素,A、B、C错误,D正确;故选D。25. 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
33、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演替。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
34、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A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6. 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剧烈奔跑运动时肌细胞会出现_,这一呼吸方式会导致肌肉有酸痛感。(2)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该激素具有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
35、血糖水平升高。(3)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_。【答案】 (1). 无氧呼吸 (2). 胰高血糖素 (3). 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 电解质(或答:无机盐)【解析】【分析】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1)剧烈奔跑时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使肌肉有酸痛感。(2)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
36、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3)汗液中除含有水分外,还会含有一些电解质(无机盐),故大量出汗后除了补充水分外,还应补充电解质(无机盐)。【点睛】本题结合生活实例,主要考查了无氧呼吸、血糖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27. 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免疫过程,数字表示免疫细胞。图乙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的是_免疫过程;细胞是_。(2)当机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多又快,这主要与_细胞有关。(3)切除动物胸腺后
37、,图甲表示的免疫过程将大部分丧失,保留的一部分主要与图中的_(填字母)有关。(4)图乙中,当S与T结合时,引起肌肉收缩,但当自身浆细胞产生的_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时,会导致神经递质S和T结合减少,使肌肉减少或不发生收缩,这种免疫失调的疾病称为_。【答案】 (1). 体液 (2). 浆细胞 (3). 记忆 (4). c (5). 抗体(R) (6). 自身免疫病【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表示吞噬细胞,细胞表示B细胞,细胞表示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析乙图:图乙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原因的图解。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神经递质的受体,使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详解
38、】(1)图甲的免疫过程中产生了抗体,因此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图中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2)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机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产生抗体既多又快。(3)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动物胸腺后,图甲中的体液免疫过程将大部分丧失,只保留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的一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即图中的c。(4)图乙中,当S与T结合时,引起的生理反应是促进肌细胞收缩,而当自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R)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时,会导致神经递质S和T结合减少,使肌肉减少或不发生收缩,这种免疫失调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免疫调节的相
39、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8. 下图一表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二表示放置于水平地面的黄瓜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三表示已出现顶端优势的棉花植株。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二中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根_生长,原因是根2处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细胞生长_。黄瓜幼苗茎_生长,原因是_。(2)图一中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_生长,原因是_(填图中字母)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3)图三所示三个芽中,_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原因是_。(4)图一至图三中,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是_
40、。【答案】 (1). 向地 (2). 较慢(或受抑制) (3). 背地 (4). 茎2处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细胞生长较快 (5). 弯向光源 (6). N (7). 顶芽 (8). 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往侧芽1、2处运输 (9). 图二、图三【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
41、抑制的现象。【详解】(1)图二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由于重力作用,根2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此浓度抑制细胞生长较慢,细胞生长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较低,此浓度促进细胞生长,所以黄瓜幼苗根向地生长;由于重力作用,茎2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生长快,茎1处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细胞生长没有近地侧快,导致黄瓜幼苗茎背地生长。(2)图一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由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较向光侧浓度高,即N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使燕麦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3)图三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往侧芽1、侧芽2处运输,所以顶芽处生长素浓度最低。(4)
4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二中根的向地性和图三中的顶端优势都可以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长素作用机理,利用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分析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29. 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种常用调查法,某研究机构采用此方法对我国北方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获布氏田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捕获个体数/只标记个体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64642836重捕728363
43、6(1)假定重捕个体中被标记比例与种群个体总数中被标记比例相等,且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M,再次捕获的个体数为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为m,则该区域布氏田鼠种群的个体总数(N)的计算公式为_。 (2)根据上表中数据计算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4)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该机构研究人员还对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该区域中只有这-种鼠),平均每l00m2有3.6个洞,则布氏田鼠数与洞口数的比例关系为_。【答
44、案】 (1). N=Mn/m (2). 288 (3). 大 (4). 9:8 (5). 4:5【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区域布氏田鼠种群的个体总数(N)的计算公式为:N=Mn/m。(2)根据表格数据,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N=647282=288只/hm2。(3)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28+36)(3
45、6+36)=6472=9:8。(4)由于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有360个洞,田鼠数/洞口数=288360=4:5。【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标志重捕法的公式,利用题干提供的数据计算田鼠的种群密度。30. 根据教材内容,回答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问题:(1)物种丰富度是指_。(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时常用_法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_,而且身体微小。(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二是目测估计法。前者是指在一定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_,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4)采集的小动物可
46、以放入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5)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不同土层、不同地段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有所不同,这说明土壤中小动物也具有一定的_。【答案】 (1).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 取样器取样 (3). 较强的活动能力 (4). 记名计算法 (5). 个体较大 (6). 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7). 空间结构(或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分析】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在丰富度统计时采用有两种统计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实验材料和用具:自制取样器、铲子、塑料袋、诱虫器或吸虫器(装有酒精的试管、漏斗、漏底花盆,底铺
47、金属网、灯)、标签、瓷盘、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包着纱布或棉花的镊子)、试管、70%酒精、显微镜、解剖镜(实体镜)、载(盖)玻片、土壤动物分类图谱(或实习手册)等。2、需了解的实验中的关键概念与知识:(1)取样器取样: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2)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得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详解】(1)
48、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前者是指在一定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4)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入试管中。(5)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不同土层、不同地段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有所不同,这说明土壤中小动物也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或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点睛】本题考查了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