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倔强(ju) 峥蝾 自诩(x) 望洋兴叹 量体栽衣 砌石为磴B. 熨帖(yn) 摒弃 纠葛(g) 声名狼藉 和颜悦色 横朔赋诗C. 隽永(jun) 嬉游 潜意识(qin) 残羹冷炙 梳妆打扮 钿头银篦D. 徂徕(c) 坐落 混沌(hn) 雷历风行 义无反顾 洞庭早籼【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常用字字音字形识记能力。A.“倔强(ju)”的“倔”应读“ju”。“峥蝾”应为“峥嵘”。“量体栽衣”应为
2、“量体裁衣”。B.“熨帖(yn)”的“熨”应读“y”。“横朔赋诗”应为“横槊赋诗”。D.“雷历风行”应为“雷厉风行”。故选C。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4天了,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_了的雄蕊。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_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新途径,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她第一次听清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在夜晚,在风的_下“豁啷啷”地歌唱。香雪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_。A. 退化 开拓 唆使 委屈B. 退化 开辟 怂恿 委屈C. 蜕化 开拓 怂恿 委曲D. 蜕化 开辟 唆使 委曲【答
3、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蝉、蛇类脱皮;比喻变质、变坏,腐化堕落。句中指雄蕊机能减退,成了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故用“退化”更符合语境,故排除CD。开拓: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泛指扩大、扩充;以及采掘矿物前进行的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开辟:打开,打通,开创(场地
4、、道路、局面等);开发荒地等。句中指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开创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新途径新方法,故用“开辟”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C。唆使: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怂恿: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用于贬义。句中指风从旁鼓动,鼓励核桃叶的歌唱,故用“怂恿”更好,故排除AD。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一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二指事情的经过、底细, 三指屈身折节,如委曲从俗。句中指仿佛是香雪使凤娇受了不应该有的指责、难过,故用“委屈”更符合语境,故排除CD。故选B。【点睛】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使用词语时要注意词语的词性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别的词
5、性的词。要从词语搭配、使用对象、内涵角度、语意轻重、褒贬谦敬等角度辨析,才能准确掌握词语,进而准确运用。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B. 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各得其所。C. 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邯郸学步,不敢越雷池一步。D.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
6、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A项,“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环境,也作身历其境。句中指味道最说不清,只有亲身面临那个环境去闻到才可能知道,故成语使用符合语境。B项,“相反相成”,指相互矛盾的事物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在一起。句中指“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既矛盾又统一,故成语使用符合语境。C项,“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句中指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跟在权威后面一味模仿,而没说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丢了,故成语使
7、用不符合语境,可改用“亦步亦趋”。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D项,“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句中指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是工匠精神,故成语使用符合语境。故选C。【点睛】成语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从结构搭配、感情色彩、使用对象等角度辨析,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4. 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B.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
8、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C.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辞”都是诗歌的体裁。D. 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王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应指农历十六日,“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D项,“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错误,“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故选D。【点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常常包括特定称谓、古代职官、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考生平时
9、学习要多积累,且分类识记,便于快速准确地解题。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 洗盏更酌 莫辞更坐弹一曲B. 烟涛微茫信难求 低眉信手续续弹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D.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题要得分,考生必须平时多积累,多读多记,解题时再联系语境,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用法和意思,最后综合使用排除法得出最佳答案。A项,更:副词,再/副词,又、再;B项,信:副词,的确、确实/副词,随便、随意;C项,绝:动词,横渡/动词,断、断绝;D项,暂:副词,
10、暂时、暂且/副词,突然,一下子。故选A。【点睛】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推出答案后,注意回归语境,验证答案是否符合句意。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学而大遗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友麋鹿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言实词活用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要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活用用法,并
11、能根据上下文的句间逻辑、结构搭配等语境,准确辨析具体字词的活用用法。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水:名词作动词,游泳;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不如;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舞:动词作使动,使跳舞;侣:名词作意动,以为伴侣;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烛:名词作动词,照亮。故是方位名词作状语,是形容词作名词,是名词作动词,是使动,是意动,故B项归类最准确。故选B。【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考生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在理解句
12、意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7. 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岩限当道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使快弹数曲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本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所以考生要明确文言文中几种重要的文言句式,如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明确各句式的类型和特点,并能依据句子意思来准确判断。定语后置句,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状语后置句,于蓝取之,于(比)蓝青;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状语
13、后置句,乎(比)吾先;判断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当道的岩限;状语后置句,于江渚之上渔樵;省略句,使(之)快弹数曲。故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省略句。故D项分类最准确。故选D。【点睛】文言文句式主要有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句。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根据句式特点和句意来判定。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
14、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
15、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
16、、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
17、。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
18、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
19、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
20、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8.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B. 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 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D. 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
21、识。B. 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C. 古典诗歌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D. 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10.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B. 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 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D. 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11. 材料
22、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答案】8. C 9. B 10. D 11. 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整合和理解分析能力。A.“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相关表述为“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B“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中“多是”不当,原文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
23、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量的判断。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说法错误,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选项颠倒了二者关系。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理解文章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B“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错误。原文表述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可见这不是作者的观点,也不是陆机的观点,陆机的“诗
24、缘情”并非否定“诗言志”;文中是说“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D“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说法错误,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同“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结合“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
25、什么价值”“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等分析,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结合“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等分析,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戏侯发山这是一个真
26、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
27、,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
28、,我想回家。”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 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
29、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 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
30、到。”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一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中。”小香哽咽道。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
31、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掌声未息,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
32、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12.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B. “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C. 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
33、路去郑州找妈妈做了铺垫和伏笔。D. 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不知女儿在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觉悟不如女儿高。13.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三个孩子找妈妈,暗线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四处义演募捐,完成捐献飞机愿望,支援抗美援朝。B. 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又夹杂方言,这样的语言带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祖孙之间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凸显了浓浓祖孙情。C. 小说中唯一的一段景物描写”天黑漆漆的冷不丁地怪叫一声”,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D. 小说结尾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
34、车卖房,自己在外奔波的原因,丰富了常香玉的形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14. 老张对女儿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15.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种手法在小说中也多见运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2. B 13. C 14. 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 15. 这种手法叫烘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常香玉,但大部分不从正面写,而是通过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来表现她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小说中起到烘托作用的具体有下面几个方面:通过父亲的埋怨烘托她深明
35、大义;通过几个孩子对她的思念表现她的慈爱;通过她父亲的口吻和补叙新闻的方式表现她的豪情壮志。【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项,“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是错误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C项,“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错误的。这一处环境描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烘托了孩子们路上的艰难。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能力。由原文“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可知,通过对老张的神态、语言和心
36、理描写可以看出老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同时也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由原文“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可知,老张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先理解这句话里包含的手法,写山用烟霞,写春写草树,这是烘托手法,即通过侧面来反
37、映事物。本文主要刻画的人物其实是常香玉,但最后一段才出现对她事迹的陈述,这一段用新闻报道说出,是侧面烘托;原文“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通过孩子们想念她,去找她烘托她对孩子们的爱;原文“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可知老张对她的不理解、抱怨,侧面烘托出她义
38、演募捐,为国出力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
39、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
40、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B.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C. 京兆
41、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D.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B. 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C. 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D. 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
42、,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B. 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C. 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D. 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
43、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答案】16. C 17. B 18. C 19. (1)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属主管该事务的官员。(2)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了。【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左右”是诸王贵籓分布的区域,是“分布”的补语,补充说明分布的处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44、AD两项;“号”的宾语是“难治”,中间不能断开,且“讲求”的宾语“民病”,即“民众疾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B“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错误,没有“亲戚”,“庐”指古人在父母或老师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错误,由原文“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可见,廉希宪是说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忠臣良臣,只是君主用或不用罢了,并未举荐任何人。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
45、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穷治”,彻底查办;“以状闻”,把他情况上报;“所领”,所统领的职权;“有司”,主管官员。(2)“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挺”,直,挺直;“𫐓”,用火烤木,使弯曲;“然”,这样。【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46、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廉希宪,字善用。幼年时,身体魁梧高大,举止与一般儿童不一样。甲寅年,世祖皇帝因为京兆地区分封土地,而任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地区能够控制陇蜀一带,各王及贵族的封地分布在附近,当地百姓与羌、戎杂居在一起,尤其被称为难治之地。廉希宪重视民众疾苦,抑制豪强,帮扶贫弱。闲暇时候,跟从名儒像许衡、姚枢等人咨询探问治理之道,首先提请朝廷任用许衡提举京兆学校,培养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朝廷制度规定,士人不能归属奴籍。但是,京兆地区有很多豪门大族,他们废止了这项制度,没有推行。廉希宪到任之后,命令把这些士人的身份全部改为儒籍。至元元年,遭逢母亲去世,廉希宪带领亲戚家人行古代的丧礼,三天不
47、吃不喝,痛哭不止,以致于吐血,不能起身,睡觉时就躺在草土上,在坟墓旁建造屋舍守丧。官员们认为丁忧制度还没有确定,想要极力劝阻他,于是一起来到庐墓,但是听到他号哭的声音,最终没有忍心劝阻。不久,皇帝下令让廉希宪夺情,恢复官职做事,希宪虽然不敢违抗旨意,然而出门做事时身穿素服,回家之后就一定穿上丧服。等到父亲去世时,他也是像这样遵守丧礼。奸臣阿合马专门总管财赋,适逢他的同党之间互相攻击,皇帝命令中书省重新审查此案,众人畏惧阿合马的权势,没有人敢过问。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属主管该事务的官员。皇帝告诉廉希宪:“官员枉法贪污,百姓失业逃生,工
48、匠不能提供足够使用的物品,财政不能供给充足的费用,先朝时对这种情况忧心很久了。自从你做丞相,朕就没有这些忧虑了。”廉希宪回答说:“陛下像尧舜一样圣明,臣等却没能用皋陶、稷、契等人的方法来辅佐您治理国家,教化人民,以使天下太平,心中多有愧疚。现在略有政绩,不值得您称赞。”于是谈论到魏征,廉希宪回答说:“忠臣良臣,哪一个朝代没有呢,只不过是君主用或不用罢了。”方士请求炼制丹药,皇帝下令中书省提供所需的东西,廉希宪详细地把秦汉时期的旧事上奏皇帝,并且说:“尧舜得以长寿,不是因为丹药。”皇帝说:“对。”于是停止了炼丹。当时正尊崇礼待国师,皇帝命令廉希宪也接受佛教戒律,希宪说:“臣已经接受孔子的戒律了。
49、”皇帝问:“孔子也有戒律吗?”希宪回答说:“作臣子的应当忠诚,作儿女的应当孝顺,孔子的戒律,就像这些罢了。”至元十六年春,皇帝赐给廉希宪万贯钱钞,下诏让他再进入中书省任职,希宪说自己病重。皇太子派遣侍臣探视,趁机询问治国之道,廉希宪说:“统治天下的关键在于用人,重用君子国家就会大治,重用小人国家就会混乱。臣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给了上天。我最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政事,众多小人阿谀归附,耽误国家,危害百姓,这是最大的病啊。”殿下应当开启圣意,赶快为皇上消除祸患。”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廉希宪去世,终年五十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正。(二)古代诗
50、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睦州乌龙山禅居方 干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注】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2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天色破晓后月光冷湿、居所逼近天宫,极言禅居之所地处湿寒,山势高峻。B. 山上已日照东墙,山下晨鸡还未报晓,表明两处差异悬殊的同时,也为后文抒情张本。C. 诗人虽有出家禅居的想法,但又恐禅师不会应许,无奈还得回到令人烦忧的世俗之中。D. 这首诗写景生动,抒情自然,借寻常物象
51、传达出真实的感受,语言清丽而又含蓄隽永。21. 诗的颈联有什么含意?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作用?【答案】20. C 21. 含意:居于斗室之中想起人世间的奔波辛劳,就像看一杯水中起伏的波澜,看上去轰轰烈烈,其实微不足道,表现出一种超然达观的心态。作用:承上启下,由前面的写景转入后面的议论抒情,禅居赏景后,心有所悟,油然生情;为尾联的抒发胸臆作铺垫,正因有了参悟,才会怀有“长住”的愿望和“入俗笼”的无奈。【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52、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有出家禅居的想法,但又恐禅师不会应许”理解错误,“长住”未必是想出家,“难住”也并不是因为“禅师不会应许”,可能是现实的无奈。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题干明确为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构上从铺垫、呼应、过渡等角度分析。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是一句富于哲理的诗,理解诗句的含义,首先抓住关键词:“人世驱驰”,意思是人世间的奔波辛劳;“方丈”形容屋子小;“海波摇动”指一
53、杯水中波澜起伏。然后结合诗句传达的意思,联系生活哲理分析其内涵,最后分析诗人对待生活的情志、态度。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结合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本句是颔联,前两联“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写禅居之所的环境,以写景为主,尾联“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表达难以摆脱世俗的无奈之情,转入抒情,可见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点睛】综合解读诗歌,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2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54、缺部分。(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予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4)蟹六跪而二鳌,_,_ 。(荀子劝学)(5)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映照下的色彩和形貌的两句是_,_。(6)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答案】 (1). 人生如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
55、一粟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8). 用心躁也 (9). 绛皓驳色 (10). 而皆若偻 (11). 万里悲秋常作客 (12). 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本题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酹、贤、蜉蝣、渺、沧、粟、鳝、躁、驳、偻、作。三、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摘自马克思(青年在
56、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材料二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位是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权”等等。到了今天,据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摘自搜狐网当下大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网红主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
57、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择心之所属,立利国之业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聊一聊“职业选择”。新华网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这当中有你的一票吗?我们究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择业观,我们这一代无疑是幸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电竞选手、AI设计师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越是多元的选择,越需要有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原则。正如伟大哲人马克思告诉我们的:“职业选择应该遵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我认为,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
58、代需要相结合,才能既无愧于心,又实现价值。作家路遥曾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了解自己兴趣,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很多人艳羡网红,向往成为主播,其实并非源于兴趣,而只是想像李子柒“一夜成名”、如李佳琦“一夜暴富”,只需对着屏幕笑靥如花,便有打赏源源不断。还能告别秉烛的夜晚,告别如山的试卷,告别酸涩的眼和僵直的背。想当网红,不过是想避开寒窗苦读的苦与泪罢了。这种选择的背后不是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指引,只是拒绝奋斗的颓丧,是目光短浅的浮躁与功利。何况,他们对“网红”职业的认识有失偏颇,只看到轻松获取日进斗金的舒适和惬意,却看不到“网红”成功背后的漫长奋斗与艰
59、辛付出。其实,没有哪份职业是轻松的,只有内心真正地热爱,才能不惧工作中的困难,坚持到底;也只有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才能做成、做好一番事业。职业的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无数人对此作出了生动的诠释。58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人扎根塞罕坝,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在风沙肆虐的的茫茫荒原创造了绿色事业;同在那一年,年轻的樊锦诗深入大漠,在艰苦与孤寂中坚守半世纪,以保护敦煌为终身事业。还有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最贫困山村的秦玥飞,疫情当前不计报酬的最美逆行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他们自觉践行的择业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才能在每一份职业
60、中无愧于心,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与人类幸福的统一。诚如马克思所言,在职业的选择上,个人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并非敌对、互相冲突的。时代与祖国的发展给了我们更多职业选择,我们的奋斗与收获,也能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时代的幸福增色,这是一个成就与自我成就的过程。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于“大我”,则涓滴可汇聚成汪洋,个人与时代共成长。愿我们摆脱不劳而获的思想,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做时代中的一颗星,点缀时代的天空,让更多人分离璀璨星光!谢谢大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
61、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本次作文紧扣当下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采用新材料+情境化+任务驱动的命题形式,将关注目光投向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与学生发展切实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观”这一话题,选取富有哲理又凸显时代特色的两则材料,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给出了“写发言稿”的具体任务指令,指向当下高考所重视的实际应用。作文题瞄准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落
62、实。作文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具体材料,第二部分为写作任务指令。审题时要两者兼顾,仔细审读。试题提供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第二材料是当代许多大学生想当网红的事。前者指出青年在择业时既要考虑到自身的成长,更要以人类的幸福为目标,强调择业时只有努力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过得完美,强调职业的高尚情怀和奉献精神;第二则材料联系社会热点,给出当下不少大学生渴望成为网红的现象,突出了许多大学生不愿吃苦就想成功的思想。写作时应对两则材料进行辩证分析。我们在敬仰马克思伟大择业观的时候,不能生硬地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人类的思想者,但一定要有奉献精神;运用第二则材料时也不要极力批判网红
63、,想当网红没有错,错的是材料中的不良思想,对这种一味追求付出少、收入多的思想要加以批判。不能只看到网红的光鲜,更要看到网红背后的“精耕细作”。写作时应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核心,联系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结合实际谈做法,可按议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法则展开,也可以采用驳论法,注意两则材料都要有涉及,辩证地看待。同时关注立意的格局与深度。【立意】(1)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2)择业要综合考虑个人爱好与社会需要;(3)人生没有捷径,请多一些脚踏实地的付出;(4)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素材】(1)在我看来,择业正应首先考虑国家民族之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64、,选择用笔来唤醒麻木的民;孙中山先生弃医从政,通过革命来救国救民;钱伟长弃文从理,立志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大炮。“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人质朴的话语道出了那个时代中国脊梁的择业心声。没有国何来家?一个人唯有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国家与民族之需,就是我们择业的方向。(2)青年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我想做老板也好,当网红也罢,都值得赞许,值得提倡,因为都是为了理想。是山,就要挺拔,直耸云天;是水,就要奔流,润泽万物。职业的选择自当去追逐理想,以成就卓越人生。(3)当然,职业追求亦有高下之分。孔博回乡创业,济物利民,功在桑梓。有些毕业生愿当
65、网红,本无可厚非,动机却“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理想之低,懒惰之甚,头脑之简单,见识之浅薄,令人顿觉可怜。(4)青年择业还得考虑自己的才华,靠扎扎实实的辛勤付出,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择业时应该把目标确定得更实际一点。每一个网红都需要成千上万的粉丝助力出资,所以网红永远是少数。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的人,需要用清水洗把脸,清醒清醒。唯有认清自己,了解世界,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鱼儿应该在水里游,鸟儿应该在天上飞,能做好药材的植物,就不必非要当盆景。“深处种菱浅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诚不我欺。(5)选好了职业,我们还应该为之扎实奋斗。清人袁枚诗曰:“白日不到处,青春自来。苔
66、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当孜孜不倦,奋力以求,使青春充实有意义。在学校,抓紧一分一秒,刻苦学习,以知识充实自己;到社会,拒绝自满懈怠,工作认真负责,创造优异成绩。不管道阻且长,只顾溯游从之。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时当中国快步走向复兴的美好时代,我辈青年必须放弃“不需要努力工作”的错误思想,让“天之健,君子以自强”成为座右铭,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时常回响在耳边,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励自己,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结构】文章开篇由材料引出观点: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才能既无愧于心,又实现价值。文章接下来列举李子柒和李佳琦的例子,论证了
67、这种选择的背后不是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指引,只是拒绝奋斗的颓丧,是目光短浅的浮躁与功利;举一群青年人扎根塞罕坝和年轻的樊锦诗深入大漠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才能在每一份职业中无愧于心,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与人类幸福的统一。文章结尾提出愿望:愿我们摆脱不劳而获的思想,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做时代中的一颗星。【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