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弹奏历史韵律,唤醒美的心灵论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黄琼 胡圣模浩瀚历史星空,无处不闪烁着人类一文明进步的美的星辰。“物竟天择,适者生存”,那是人类在与大自然搏斗中不断进化的力之美。“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舍生取义,不屈服于强暴的阳刚之美。“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那是以天下为已任,身怀天下的仁义之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那是激于民族大义,捍卫民族文明进步的气节之美。“采菊东篱下,悠扬见南山”,那是远离是非黑暗,崇尚自然的恬淡之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那
2、是为真理不懈追求探索,为中华民族崛起九死而不悔的豪情之美。的确,一部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追求美、创造美的历程。既然历史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那么我们就应深入挖掘历史素材,用历史之美,弹奏美的历史韵律,唤醒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美的行为,实现历史的美育功能。以历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发现我们应该崇尚什么样的美。杰出历史人物,不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等等,他们的名字之所以犹如灿灿群星辉映在人们眼前,牢记于后人心间,他们的事迹之所以能代代传颂,他们的精神之所以成为民族的骄傲和优良传统,就是因为他们都有
3、美的心灵、美的言行,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心愿;他们是各民族历史上美的代表、美的化身。 以历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一般指对美的鉴赏能力,是人类独具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历史教学美育的审美实践,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审美修养,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历史教育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在科学准确地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不仅认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美的,而且要认识他(它)们美在何处,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让学生掌握审美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对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的同时,也从文学艺术方面审视
4、其价值,做出正确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捕捉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理想,就是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社会理想,对人类社会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众多的历史人物、纷繁的历史事件、多彩的历史现象正确地分析、理解和评价;进而认识到,尽管历史进程有曲折甚至反复,但正义战胜邪恶,美的战胜丑的,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鼓舞学生大胆地讴歌美,不懈地追求美,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树立为实现人类美好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只有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做到了立足现实,追溯过
5、去,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美育功能。在我们具体的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实现历史的美育功能呢,我们以红军的长征为例,首先,设计富于美感的导入,如,通过向学生呈现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雄壮的画面,激昂的歌声,将学生带到了红军长征的氛围之中,既可以很快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神经、情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探究的欲望,同时,那激越的旋律,表达出来的强烈、充沛的感情,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也使学生深深地感悟到为有牺牲多壮志,为了革命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主义之美。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直观教具,如图片、视频材料、动画、网上资源等,将遥远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以
6、达“思接千载”的功效;用形象去启发思维,用情感去带动思维,实现情、境、思三者的交融。如,飞夺泸定桥的影片片段,摇摇晃晃的铁索桥、波涛翻滚的河流、激烈地枪炮声,再配上感情充沛的解说词,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除了感受那险急的自然风光外,战士们那前仆后继、奋勇向前的精神,还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精神。第三,讲究语言技巧,用富于魅力的教学语言,打动、感染学生,产生师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获得历史知识。在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又要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还要注意语音清晰自然,语调富有节奏感和情感色彩,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觉着是一种美的享受。如,“八
7、七”会议的内容中,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要向学生说明,这是采用借代方法,用“枪杆子”指代武装斗争,这样学生既能明白,又会觉着很有意思,还联系了语文中的借代法。在讲根据地的重要性时,可引用毛泽东的比喻:“根据地对于红军,就向屁股对人一样重要”。意思是说,红军还能长期处在游动作战之中,得要象人一样坐下来休息,革命力量才能发展壮大。这种比喻方法让学生容易明白道理,又印象深刻,在教学中可适当运用。第四,营造融洽平等的探究气氛,开展多彩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解疑。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主探究的活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并在合作中交流互动,进行思想的碰撞。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
8、学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增强责任感,形成尊重、民主、平等的态度,建立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活动及见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也是美育的目标之一。第五,通过对教材中美和丑、正确和错误内容的对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倾向,使学生在敬仰美和真理的同时,深刻认识丑和谬误的本质属性,自觉地去追求美和真理,摒弃丑和谬误,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抵制丑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如,用岳飞与秦桧对比,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侵略者对比,使其形成对美丑自觉的价值选择。在讲五次反“围剿”中,将毛泽东的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速决、歼灭战”方针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博古、李德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分散兵力、持久、消耗战”方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刻地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和王明思想的错误性。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和各种教具,利用自身的品质、修养,多方面地给学生以美的教育、美的影响。拿出精气神,讲出真善美;融入情理爱,收获智仁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