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注:全部试题精选自2014年广东省各市高考文综历史模拟试题,按照岳麓版教材顺序分考点整理,试题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仁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各位同行指正、批评。2014年广东省高考各地文综历史模拟试题分解整理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15)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解析】
2、所谓“价值判断”,即是对事件中的各方作出一定的褒贬评价;B项“鸦片战争”明显认为中国是正义,英国是非正义的,故排除;C项“通商战争”则认为这是一次促进经济交流的战争,因而对英国是褒扬的,故排除;D项则站在天朝上国的立场来说的,是贬低侵略者的,故排除;而A项“中英战争”只是说出了交战的双方,没有对任一方作评价,因而正确,符合题意。【答案】A2(201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15)“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考点】1
3、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解析】从材料信息“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可知该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该战争是鸦片战争。故选A。【答案】A3(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A B C D 【考点】1
4、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解析】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错误,含选项排除。【答案】B太平天国运动1(2014广东汕尾高三调研1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等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影
5、响,注意题干的角度限制:从经济等视角来看,以及“最大价值”的限制词。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主义,而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提出这一主张,故A项错误;B项“公有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主张,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是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天朝天亩制度提出农民阶级反封建土地革命纲领,故D项正确。【答案】D2(2013广东汕头高二期末6)右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
6、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近代这一历史事件的阶级属性、特点和斗争目的。关键信息:农民阶层、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AD项分别是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探索,排除;BC项都是属于农民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但义和团不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而且盲目排外,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3(201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17)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选择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都选择了民主共和之路C都试图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D都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考点】晚清中
7、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政权,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救国设想。三者都主张发展工业,实现国家强大,故A符合题意。B项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资政新篇不符;C、D两项与上海轮船招商局不符。【答案】A甲午中日战争1(2014广东湛江高三调研16)“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考点】18
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维新思想【解析】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A项为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B项为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D项的为中共二大的思想。【答案】C 义和团运动(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 戊戌变法(无)辛亥革命1(2014广东汕头高三期末17)“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动员人民追逐某种具有空想乌托邦的计划。”材料中的“空想乌托邦的计划”对应的口号是()A“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9、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考点】共产党宣言;辛亥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全面建设总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解析】关键是“国家权力”与“空想”;“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是恩格斯提出来的,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不是国家政权,故A项错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纲领,同盟会也不是国家政权,且三民主义不是空想,故B项错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身规律,不能做到,故C项正确;“以经济
10、建设为中心”是正确的口号,故D项错误。【答案】C2(2014广东广州高三期末15)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考点】辛亥革命【解析】从“(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分析,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旧政权,故D项正确,因为它推翻了清政府;而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建立了政权,但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11、故C项错误。【答案】D项正确,A、C、D错误。【答案】B3(2014广东惠州三模16)右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考点】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解析】孙中山等革命派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光复汉室”,虽然反对满族压迫,但是不能平等对待满族,大汉族主义的倾向反映出革命派狭隘的民族主
12、义观念,故A项正确;革命派利用朱元璋反元事迹来激发民众的反满情绪,制造社会舆论,两者不存在继承关系,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与材料突出的反对满族压迫不能等同,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的胜利只实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7)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
13、家的主人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辛亥革命【解析】这里的所谓“革命”指的是政治局面的根本性改变;“周朝的革命”,结合所学,周朝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这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故A项正确;“汉朝的革命”是指皇帝与高级官员都出身于下层,并且官僚政治开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但都没能长久,故D项正确。【答案】B5(2014广东江门高三调研14)1914年,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严复表示支持袁世凯,他甚至指出,(这)是袁世凯做的最成功的一件
14、事情,因为国会除了党争就是捣乱,还不如把国会解散掉,严复还说,中国现在要的不是华盛顿,需要的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该材料反映了()A中国的国情与英法相似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C国会当时不利于国家发展 D君主制度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考点】辛亥革命【解析】题目要求的是“材料反映了”,也就是要求回答材料背后的实质问题;从材料来看,严复认为“需要的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因为国会除了党争就是捣乱”,而并不是国情相似,况且,中国与英法的基本国情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英法是独立的,所以A项不正确;严复支持解散国会,恰恰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B项不正确;在当
15、时现实的情况,“国会当时不利于国家发展”说法不正确,所以C项不正确;而袁世凯与严复的做法,反映了他们还是以专制思维解决问题,所以D项说法正确。【答案】D6(2014广东惠州二模15)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A颁布资政新篇 B掀起义和团运动 C主张“中体西用”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关键信息: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从时间上看,ABCD项都是在晚清民国时期,但资政新篇具有空想性,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仅是学习器物,不符
16、合题意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故ABC项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符合题干的政治民主化特点,D项正确。【答案】D7(2014广东珠海高三摸底15)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B经济重心的南移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南方交通发达【考点】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沿海、沿江先进
17、城市、南方先进城市,因为这些先进城市现代化起步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而南方城市现代化落后,反动阶级统治力量强,故A正确。B项在古代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故不正确;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不正确;交通发达与能否成为革命舞台,关系不大,故D不正确。【答案】A8(2014广东珠海高三摸底18)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1912年的是()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
18、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因地历史教育目标必然也体现与民国相关内容,D项“与民国建立之本”说明正确。【答案】D9(201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17)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选择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都选择了民主共和之路C都试图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D都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9、辛亥革命【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政权,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救国设想。三者都主张发展工业,实现国家强大,故A符合题意。B项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资政新篇不符;C、D两项与上海轮船招商局不符。【答案】A10(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1)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考点】辛亥革命【解析】题目信息“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
20、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项最符合漫画主旨。【答案】C史事件的再现能力。关键信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从性质和评价来看,应是辛亥革命,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西方侵略战争,A项排除;北伐战争是20世纪20年代,清王朝已覆灭,C项排除;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不符合题意。【答案】B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014广东佛山一模16)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 D国共合作【考点】五四运
21、动【解析】巴黎和会上英美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激发了中国人的反日情绪,这一政治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题意符合,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打到列强除军阀,但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无直接关系,故C、D项错误。【答案】B2(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9)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 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考点】民国时期
2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北洋军阀独裁统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从1912年至1928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符合材料内容;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915年新文化运动,符合材料内容;在这个时期,随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这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符合材料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3(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7)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
23、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考点】五四运动【解析】五四运动由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排除A。从性质上看,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者截然不同,排除B。五四运动受到十月革命、巴黎和会等国际政治事件的影响,主要参加者来源于学生、工人、商人,并没有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排除C。【答案】D 4(2014广东汕头高三期末16)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24、)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解析】1925年,此时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是比较好,故D项错误;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故A项正确;而材料说的是对外的,故B项错误,因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是对内的;也不是要实现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答案】A5(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17)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
25、,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从材料中时间是“1926年”,则可排除B项,因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这是比较中肯的,因而没有“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故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故D项不正确;“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则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答案】A6(2014广东惠州二模
26、16)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右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全面抗战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左倾”的含义。关键信息: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A项应是认识高于实际,不符合题意;BD项是正确的探索,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低估了自己的实力,放弃了无产
27、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符合认识落后于实际的特征,C项正确。【答案】C7(2013广东汕头高二期末8)北洋政府时期领导者虽历经更迭,但三权分立原则犹存;国民大革命后,孙中山和蒋介石相继改行“党国体制”(即党政合一的政治体制)。这种变化主要受()A民族危机的影响 B启蒙思想的影响C苏联的影响 D中共的影响【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斯大林模式”【解析】本题考查的问题是两个不同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北洋政府时期主要是向欧美国家学习,而国民大革命以来,主要是向苏联学习,苏联是党政合一的政治体制,C项正确;从时代背景上来看,民族危机、启蒙思想和中共的影响都是存在的因素,但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28、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项。【答案】C8(2013广东汕头高二期末20)李洁在文武北洋中说:“近年来才公开的俄文史料证实,20世纪20年代,苏联人曾为国共两党和北方的冯玉祥提供过上亿元卢布的支持(以)推翻中国现任政府(指北洋政府)”。据此推测苏联的根本出发点是()A国家利益的驱动 B帮助中共取得政权C将中国纳入社会主义阵营 D在美苏争霸中取得优势【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解答国家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类型的试题都应从国家利益角度分析。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并予以大量武器与资金上的支持,由此首先可排除BD项,而AC项相较而言,因当时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29、,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苏联试图将中国纳入社会主义阵营,利于苏联,也就是说根本出发点是苏联的国家利益,故A项正确。【答案】A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1(2014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1)蒋介石日记记录了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A国民大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根据提示“寇患及匪祸二者”以及蒋介石的态度“前一项,加强防御;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反映的是蒋介石对于日本侵略寇患和中国共产党匪祸的态度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前期。【答案】B2(
30、2014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16)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材料的大意是让农民游击战争配合城市革命斗争,反映了城市中心论,故B正确,同时表明A、C、D错误。【答案】B 3(201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19)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
31、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20世纪3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解析】从材料中“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等信息,可知这是对红军被迫长征的报道。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故选A项。【答案】A抗日战争1(2014广东广州高三期末16)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
32、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说明西南成了成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我们知道,文化中心是由经济与政治决定的,说明此时西南是政治中心,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到重庆,西南成了政治中心,同时很多企业及大学也迁到西南大后方,故B项正确;而国民革命主要是在广东、湖南、上海等发动农民运动及工人运动与北伐,对西南地区的促进较少,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中心在南京,中共则北方,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知识分被下放农村劳动,而材料强调的是“西南大城市”,故D项错误。【答案】B2(2014广东惠州三模17)1936年,
33、日本东京申办1940年奥运会成功,然而两年后日本决定放弃举办这届奥运会。其原因可能是()A受经济危机打击,无力举办 B深陷中国战场泥潭,无心举办C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带头反对 D发动侵略战争,遭到国际社会抵制【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解析】1938年日本决定放弃举办奥运会,其原因可能是来自外部的压力,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抵制参加奥运会,日本不得不选择放弃,故A、B项错误,D项正确;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答案】D3(2014广东惠州一模16)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
34、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不能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 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 C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A项可从左权同志碑志与“遽以英勇殉国闻”中体现;B项可从“作战几遍中原、清漳河战役”中体现;C项可从“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中体现;由“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中说明共产党对左权牺牲哀悼,不能说明
35、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因此,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答案】D4(201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18)毛泽东在1938年写道:“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在此,毛泽东()A认为国民政府的错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B肯定正面战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C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D认为抗战即将胜利【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从材料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等信息看,该信息是毛泽东对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肯定和赞
36、扬。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B5(2013广东汕头高二期末10)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部分),与表中数据变化相关联的是()省别五大(1935年)六大(1945年)省别五大(1935年)六大(1945年)四川61123江苏4709贵州1439广东25494陕西1853山东2111广西3173河北3908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解析】本题考查数据材料的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时间信息确定历史发展阶段与分析区域党员分布的特点。从表中数据反映四川、贵州、陕西和广西等西部地区党员
37、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四川,而江苏、广东、山东和河北等东部沿海地区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广东。其原因的分析应结合时间信息,可知两次会议处于抗战时期,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已成为沦陷区,西部地区是大后方,国民政府也撤离到重庆,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于20世纪初,北伐战争是20世纪20年代,解放战争是从1946年至1949年,都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ABD项。【答案】C解放战争1(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1)“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
38、时期的社会状况()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解析】材料反映经济上工厂萧条,政治上虚伪民主。抓住材料“议案、协定”,结合抗战后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可以分析出事国民革命统治后期。A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是抗战时期,D是新中国时期。C是国民党统治后期,故正确。【答案】C 2(2014广东江门高三调研17)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望,面带笑容,意气风发,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
39、的胜利B美国由支持蒋介石改为支持毛泽东C中共筹建统一的民主的新中国D中共政权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首先注意题目时间是“1949年2月7日”,而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的成立,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显然,此时不能说“胜利”,所以A项不正确;时代周刊的做法,并不代表美国政府,所以B项不正确,且从当时国际格局来说及历史发展来看,美国也没有支持中国共产党;而中共在1948年4月30日发表了“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所以C项正确;此时国民党政权还没有被推翻,所以谈不上国际社会承认中共政权的问题,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C3(2014广东汕尾高三调研1
40、6)“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解析】第一种梦想是民族独立,第二种梦想则民主。结合历史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等三个阶段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取得民族独立,更不用说民主了,故A、B、C三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人民希望和平与民主,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
41、2014广东肇庆高三期末38)(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
42、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6分)【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辛亥革命【解析】(1)关键信息:溢美之词居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
43、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从关键信息可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至文革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即肯定、否定和肯定;第二小问则依据“国民党”、“共产党”、“唯物史观”、“文革”、“拨乱反正”等信息,从阶级立场、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归纳原因。(3)关键信息: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本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阐述辛亥革命反封建、政治民主化等意义。【答案】(1)变化:肯定否定肯定;(答出一种变化给1分,满分2分)原因:国民党出于自身立场,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4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双百”方针遭到破坏;(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
44、(2分)(3)评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6分,答对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备注: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如笼统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易风俗等,则不给分。)2(2014广东茂名一模38)(25分)妇女从政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由于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1912年4月,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曾留学日本的唐群英被举为会长。唐随即与议长吴景濂辩论
45、,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反对女子参政的宋教仁,并打了宋一记耳光。1913年唐群英发表文章批评袁世凯政府,女子参政运动遭到镇压。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1907年,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上世纪初英国女权主叉者争取参政权不惜暴力请回答:(2)据材料一、二
46、概括20世纪初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4分)结合史实分析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9分)【考点】(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辛亥革命;工业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启蒙运动;维新思想【解析】(2)第一问材料一有“知识女性”、材料二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可知都是由有知识的女性领导的;材料一有“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材料二有“全体绝食”,可知方式上比较激烈。第二问,则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分析中英两国的不同,政治上可分析中国北洋军阀依然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而英国是实行民主政治了;经济上分析中英两国的妇女经济地位不同,从工业发达对妇女就业的影响来
47、分析;文化上分析妇女受教育程度不同来及民主思想传播不同来分析。【答案】(2)共同:都由先进的知识女性领导;都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斗争方式。(4分) 原因:民主化程度不同: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民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妇女参政;中国受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北洋军阀甚至不少革命派都反对妇女参政。工业化程度不同: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妇女人量外出工作,经济地位提高;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近代工业发展,妇女外出工作较少,经济地位不高。民主思想传播程度和妇女受教育程度不同:英国的启蒙思想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妇女受教育较为普及:中国受封建思想影响,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不够广泛,妇女受教育人数较少。(9分)3(2
48、014广东汕头高三期末38)(29分)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6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考点】(2)辛亥革命;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2)“阳历”只是新事物的一个代表,而时间是辛亥革命后,因此要回答辛亥革命后新事物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同时也要回答“阳历”成为法定历法的特定原因;普遍原因是西
49、方文化的传播;特定的原因,则是用阳历取代旧历,体现一种去旧布新,铲除封建宣传共和的思想;同时便于与世界交流。【答案】(2)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阳历取代旧历,彰显共和精神;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历法认同趋于西化。(2分)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用阳历便于与国际接轨。(2分)文化上:西式文化冲击近代中国(西风东渐),颁行阳历以迎合世界潮流。(2分)(每个方面任答1点得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2014广东汕头高三期末39)(23分)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平均
50、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请回答:(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分)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4分)【考点】(2)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解析】(2)太平天国运动最能体现平均主义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要回答其如何推动革命发展;第二问“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是小农经济解体,要答出小农经济解体使阶级矛盾激化,革命发生。【答案】(2)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
51、加反清起义。(2分)关联: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2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2分)5(2014广东广州高三期末38)(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极端重视的首先是要求外部(国)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中国)内部的潜力”。据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等(2)阅读材料一,结合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是如何被迫满足外国贸易发展要求的。(6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解析】(2)回答出不平等条约的名称,以及有关贸易的内容。
52、【答案】(2)说明:南京条约等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便于列强倾销商品和收购中国农副产品;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允许外国人到内地经商、开放内河航运,便于列强进一步 深入中国内地;马关条约等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便于列强资本输出。(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6(2014广东广州高三期末39)(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
53、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10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2)第一问,政治上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永久性变化”的要素则要新的经济因素有哪些、新的政治因素有哪些、新的思想因素有哪些就行了。【答案】(2)变化:近代西方的冲
54、击,使中国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要素: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政治方面,新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军事方面:近代海军等;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生活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7.(2014广东惠州三模38)(2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
55、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1)材料一中的“大革命”爆发于哪一年?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也符合材料一托克维尔的观点。简要说明“坏政府”改革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10分)【考点】(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解析】(1)1789年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法国大革命爆发;“坏政府”改革即清政府相继推出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不但没有缓和统治危机,反而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答案】(1)时间:1789年(2分)联系:19
56、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了一些改革(此点必答,2分。只要答出“新政”或“预备立宪”给2分)。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改革促使西方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新政中编练的部分新军成为起义的主力;改革加剧了社会矛盾,为革命准备了条件。(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8(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8)(25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人类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人们都在试图对权力进行监督,以保障社会健康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57、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尝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社会背景。(8分)【考点】(2)辛亥革命临时约法【解析】(2)材料体现的是以总理限制总统,所以是责任内阁制;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考虑。【答案】(2)制度:责任内阁制;(2分)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国成立,帝制结束;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防止袁世凯独裁)。(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地主权益产生了一定冲击;农民得到的实际利益有限,封建思想未彻底清
58、除。(6分,言之有理即可)9(2014广东汕尾高三调研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交。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我们著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交,我们也还得追随而交,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
59、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1)试概括材料一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12分)【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1)关键信息:“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第一小问观点的归纳依据关键信息归纳中心意思即可;第二小问的说明应从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积极作用和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两个予以论证。【
60、答案】(1)观点:政治制度根植于本国本民族,即使学习外国制度,也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否则必然失败;(2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自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2分)说明: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维护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2分)创造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分)近代前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用维新改良的办法,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但最终失败;(2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民主共和的大旗,企图在中国建立美国三权分立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最终仍以失败而告终。(2分)10(2014
61、广东江门高三调研38)(24分)世界各国为寻找适宜的制度一直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四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
62、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2分)在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中国领袖又分别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6分)(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和探索?(6分)【考点】(3)辛亥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学习斯大林模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邓小平理论(4)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3)第一问,先概括观点,从“自根自生”、“ 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
63、生相当的作用”、“ 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可总结出。第二问要求回答的是“制度”,所以要20世纪初的要回答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制度,50年代的要回答斯大林体制,而不能回答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理论应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以及邓小平理论。(4)探索应包括三个过程,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争取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建立的政治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努力。【答案】(3)观点:制度必须与国情想适应或者制度需要尊重历史传统;(2分)说明: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2分)(只答辛亥革命不给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斯大林体制,初期起
64、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国情。(2分)理论:新三民主义和邓小平理论(2分)(4)探索: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新中国初期,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6分)11(2014广东百校高三联考39)(25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史学遗产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丰富的史学遗产不仅为人们学习历史、把握现实提供了便利,同时更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民族主义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西汉司马迁
65、著史记,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着”。汉书司马迁传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材料二 我们党反复强调全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告诫全党:“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据光明日报:论史学遗产与爱国精神等(2)优秀民族精神往往可以从优秀历史人物的身上表现出来。从材料一中两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有些民族精神?(8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66、简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学习历史中将自身的成长与中国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的。(10分)【考点】(2)史学理论史记和司马迁;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林则徐抗英斗争(3)新民主主义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解析】(2)从西汉司马迁编纂史记认识中获得认识;从材料显示林则徐的言语以及禁烟运动可以反映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3)回答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相关史实。【答案】(2)司马迁:强烈的经世意识;浓烈的忧患意识;身残志坚、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4分,答出两点即可)林则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舍身取义的牺牲精神;抗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情感。(4分,答出两点
67、即可)(3)联系:中国共产党吸取中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和共和国方案失败及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受挫的教训,并在与党内“左”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共也由一个革命政党上升为执政党,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作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也进入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0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12(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38)(26分)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
68、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考点】(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2)时间上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将相关史实列出来
69、,结合材料说到的“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来组织答案。【答案】(2)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政治民主化:如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思想自由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13(2014广东惠州二模38)(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
70、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的发展趋势。(13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潮;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2)关键信息:南京条
71、约、北京条约、“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第一小问依据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二小问注意时间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阐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变化过程及相关事实即可。【答案】(2)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兴起瓜分中国狂潮(3分,各1分) 说明:主要趋势由学习西方器物深入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文化。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单纯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戍变法,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
72、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政权被袁世凯窃取;以陈独秀为首的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10分,其中趋势2分,答出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有分析的各给2分)14(2014广东惠州二模39)(27分)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
73、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
74、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8分)【考点】(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解析】(2)关键信息: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第一小问的原因应从中美关系与费正
75、清自身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答案】(2)原因:中美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友,抗战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费正清是中国通。(4分,每点2分) 原因:费正清看到蒋介石政权的独裁腐败以及在内战中的节节败退;预测共产党会取得胜利;为维护美国的利益,所以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4分,每点2分)15(2014广东湛江高三调研38)(28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
76、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临时约法;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抗美援朝【解析】(2)本题史实纯属识记。【答案】(2)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8分)16(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8)(10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
77、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请回答:(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民族复兴梦”牢靠起来的?(4分)【考点】(2)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解析】(2)注意时间限定“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引领中国梦的是中国共产党,因此
78、这一问主要在于回答出中共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获得民族独立,从而奠定“民族复兴梦”基础。结合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内容,理清过程在于中共从 “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答案】(2)如何: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走俄国的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从此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4分)17(2014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8)(26分)“文明
79、”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除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 “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8分)【考点】(3)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析】(3)材料三表明20世纪初
80、中国人把学习西方传来的文化作为“文明”的含义,这一含义反映了当时中国学习西方已从器物制度深入到了学习西方精神文化的阶段。其原因可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来归纳,如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变化。【答案】(3)特点:由浅入深或者深入到学习西方精神文明(全面学习西方文明)(2分)原因:20世纪西方文明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任意3点6分)18(2014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9)(26分)梦想成就未来,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新年
81、的梦想”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
82、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概括分析其必然性。(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分析)(10分)【考点】(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解析】(2)可从材料二的调查来分析,如地域分布、职业、性别、思想愿望等,这些都是研究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的直接而真实的史料,从中可以研究当时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思想倾向等,故有一定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注意应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这一思想倾向的必然性,如当时的民
83、族危机、思想状况、革命力量和革命政党状况、苏联建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等。 “现代化国家”梦:可从当时的民族危机、中国贫穷落后的现实、民族富强的愿望、现代化的曲折艰难、国民政府的经济成就、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等。【答案】(2)原因:被调查人的地域分布、职业分类、性别比例有一定的代表性;(2分)调查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2分)分析:“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现代化国家
84、”梦: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贫穷落后,人们渴望国家富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曲折(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19.(2014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6)(16分)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48年,有人对中国留美学生的政治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问卷中的一个问题及回答情况。(左边数字为选择人数,括号内数字为所占百分比)16您认为中国和平的获得应该通过:119人(180%):现行政府彻底消灭共产主义者337人(511%):组建联合政府,包
85、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118人(179%):建立联邦制18人(27%):共产党人掌握国家管理权力据黄岭峻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整理请回答:(2)结合时代背景及材料二问题16的回答,指出中共在此前为“中国和平”提出过什么主张?进行过怎样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初的哪一制度建设与第(2)种回答类似。(4分)(3)了解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是问卷调查的重要内容。以材料二为例,你认为问卷中还要设计哪些方面的问题?(2分)【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收集材料方法【解析】(2)结
86、合解放战争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努力:两次会议和协定;制度是体现民主联合团结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3)可以从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政治倾向、教育状况、出身等提问。【答案】(2)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分)努力:与国民党进行重庆和谈,签订双十协定(或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2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3)问题:经济状况(出身);教育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性别;年龄;职业等。(每点1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20(2014广东珠海高三摸底39)(26分)心理学家认为
87、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2)差距面前中国人并没有自甘落后,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从1840到1919年,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
88、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试列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那些方案,(4分)进行了怎样探索实践?(4分)【考点】(2)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解析】(2)抓住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2)方案: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4分,答出两点即可。) 实践: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4 分,答出两点即可。)21(2014广东惠州一模39)(28分)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社
89、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2分)【考点】(2)“中体西用”思想;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2)此问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即从器物到制度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答案】(2)历程: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或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
90、步;康、梁维新派、孙中山等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分别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动摇或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又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12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每段4分,答出层次给2分,答出史实2分。答到实业救国也可给2分)22(201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25)(1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
91、然不同。”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请回答:(2)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可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4分) 【考点】(2)辛亥革命【解析】(2)“孙中山之革命”旨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联系辛亥革命的性质、三权分立政体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知识回答。【答案】(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4分)23(201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欧
92、洲281342532613620中国33329819712562请回答:(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考点】(3)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解析】(3)由图表信息可知,18001900年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所占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比较东西方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不同的对外政策等知识回答“原因”。【答案】(3)变化:中国所占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2分)原因:中国固守小农经济;实行海禁和抑商政策,抑制了工业的发展;受到
93、西方列强侵略;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展的影响下,欧洲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迅速,导致中西易位。(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24(2013广东汕头高二期末27)(18分)某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兴起了“国货运动”,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探究。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态度如何,不言而喻是要以物质力量的建设来解除这个压迫。1933年10月15日申报月刊(某国货品牌)出品精良,价格比外国货便宜了四分之一。1933年1月1日申报庶几(或许可以)与外货竞争,如能急起直追,实不难于最短期,与世界工业国,并驾齐驱。19
94、35年7月2日时报救国的重务是在每一个中国人肩上的,不要以为今年是学生国货年,和大家没关系。1935年6月30日时报我们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当让商品以国货为主,而且最重要的是,让金融以民族性为主。1933年,凯恩斯自给自足的国民经济请回答:(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3)材料中凯恩斯“商品以国货为主”的主张,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如何得到实践?概括指出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5分)(4)有人认为,中国人追逐洋品牌是“民族自尊心缺乏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全球化带来的消
95、费上的自由选择”。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3分)【考点】(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解析】(2)解答本问关键是依据20世纪30年代的时信息联系与国货运动在中国兴起的重要史实,剖析其原因。国际上主要联系1929年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国内则应从本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危机等方面来分析。【答案】(2)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1分)各国对外出口转嫁危机。(1分)国内: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进行;救亡图存思潮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部分国货价廉物美;中国内忧外患(或民族危机加剧)。(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得满分4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