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220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烛之武退秦师 学生用书P72语林撷英左传中的名言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海拾贝感烛之武退秦师摇舌退雄兵,片语济万民。潇洒昏君事,寂寞老臣心。仲尼奔异域,东方献殷勤。当年微狐谏,遗恨史传音。【赏析】本诗首联写了烛之武的作为和功绩,颔联写了他不被赏识的臣子之心。颈联写孔子政见不被采纳,东方朔只有靠幽默取悦汉武帝,该联通过对比进一步写出了烛之武的丰功伟绩。尾联,写若没有佚之狐的推荐,不但郑国要亡,烛之武终究要寂寞终老。全诗抓住几个关键的点,抒发了对烛之武“摇舌退雄兵”的感慨。 学生

2、用书P72作者档案【简介】 左丘明(约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偏后约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偏前),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阇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作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5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评价】 中国春秋时期史学家人物颂歌大智大勇的烛之武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

3、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平,饱受冷落几十载,大半生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

4、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背景探寻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第一次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第二次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也没有感动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意

5、愿,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必然了。相关知识先秦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即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种。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诸子散文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的论语墨子孟子等,一般认为分别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则一般认为分别是庄子、荀子、韩非子本人的著

6、作。一、认读字音佚之狐(y)氾南(Fn)缒(zhu) 共其乏困(gng)阙秦(ju) 逢孙(png)二、积累名句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学生用书P73一、诵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扎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以其无礼于晋。译文:(2)秦军氾南。译文:明确(1)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晋”置于谓语“无礼”之后)(2)秦军驻扎在氾南。(省略句,“氾南”前省略了介词“于”)

7、3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秦、晋两个强国的围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占领,形势十分危急。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欲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函陵”“氾南”均属郑国领土,分别为晋、秦占领,一是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二是暗示着郑国有机可乘。D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明确选A。A项,“国都被占领”错误,文中只是说“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诵读课文第2

8、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无能为也已“已”同“矣”,句末语气词5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意义。(1)若本课: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连词,如果,假使链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形容词,相同,相近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动词,比得上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指南录后序)动词,像(2)焉本课: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链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兼词,于此盘盘焉(阿房宫赋)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6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译文:(2)是寡人之过也。

9、译文:明确(1)佚之狐对郑文公说。(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郑伯”置于动词“言”之后)(2)这是我的过错呀。(判断句,“也”表判断)7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危矣”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境地。B“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D烛之武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拋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明确选D。D项,“体现了烛

10、之武的大智大勇”错误,应该是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三、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2)秦伯说“说”同“悦”,高兴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作名词,边远的国家(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6)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词作状语,在傍晚(7)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使动用

11、法,使成为疆界(8)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9)阙秦以利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10)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太子迟之”中的“迟”,意思是“以为迟”。 10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许本课:许君焦、瑕动词,许诺链接:杂然相许(愚公移山)动词,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表示约计的数量,左右,上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名词,地方,处所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动词,期望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2、。(1)敢以烦执事古义: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旧时俗称仪仗。(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1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明确(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了代词“之”)(2)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厌”置于谓语动词“有”之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13下列对第3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围

13、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的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君之薄也”,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措辞直白、激烈,毫不掩饰地挑拨秦晋之间的关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烛之武以利益引诱秦伯,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惟君图之”,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从而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国订立了盟约,还反过来帮助郑国。明确选B。B项,此段话中烛之武的措辞

14、是委婉而谨慎的。四、诵读课文第4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15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意义。之本课:子犯请击之代词,代指秦军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链接: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动词,到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17下列对第4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一场风波,终于平息。B晋侯的话以散句为主,说得句句在

15、理,思维严密,头脑冷静,要读得沉稳从容。C晋侯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使得晋文公终成霸业。D晋侯说“不仁”“不知”“不武”,目的是退兵,其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是“利”字使然。明确选B。B项,晋侯的话以整句为主。 学生用书P75宾语前置句解读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指津1常见类型(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

16、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如: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译文: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件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没有这样的事。(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如: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木兰在想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到哪

17、里呢?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如: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立身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同谁一道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介动如: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夜以继日。(庄子至乐)译文:用夜晚来接着白天(意思是日夜不停)。(

18、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宾之(是)动如: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唯利是图。(抱朴子)译文:只贪图财利。唯贤是用。(尚书咸有一德)译文:只任用有才的人。(5)以“相”作宾语前置。“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6)以“见”作宾语前置。“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

19、这时“见”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慈父见背。(陈情表)译文: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见恕(宽恕我)、见教(指教我)、见笑(笑话我)、见谅(原谅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2方法归纳宾语前置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经常出现,多出现在判断文言虚词用法的选择题和翻译句子等题目中。我们在判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熟记宾语前置的类型及标志词。掌握宾语前置的各种形式及标志词是正确判断宾语前置句式的前提。(2)结合语意,与原

20、句结构对照。结合语境理解句意后,可与原句对比,如果应该充当谓语成分的词或介词置于宾语的后面,又符合宾语前置的相关形式,就可以确定该句为宾语前置句。(3)调删有序,准确翻译。宾语前置句式为倒装句,翻译时应将前置的宾语放到谓语动词或介词之后,而如果有“之”“是”等标志词,这些词则可不译。考题印证(高考全国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涉及宾语前置句。“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

21、不多,或许;“济”,成功。答案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课内挖掘】烛之武作为郑国的一位老臣,一生难被重用,真可谓不得志之极;在秦、晋两国大举攻郑之际,他却抛弃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选择了缒城而出,只身赴敌营。面对强悍的秦穆公,他不卑不亢,斗智斗勇,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保全了郑国,赢得了外援。能在国家危亡面前不避不让、甘心赴汤蹈火的动力和根源是他那颗火热的爱国之

22、心和强烈的爱国意识。【运用范例】因为心中铭记着祖国,你夜缒而出,只身前往秦军驻地。那是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像一杯饯行的酒洒到了大地上。因为形势的严峻,周围的空气,每一棵草木似乎都散发着紧张的气息。高高的城墙上,只有你在吃力地向下坠落着。已到暮年的你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每一个动作都似乎显得有点笨拙。在那堵寂寞的围墙上,你显得是那么无助,但同时一股坚定的力量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一切只因为心中那份铭记,那份对祖国的铭记。见到秦伯的你,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用尽自己的机智与渊博的知识,让秦国与郑人结盟,为自己的祖国化解了一场危机。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你烛之武。永远的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

23、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云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曹

24、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

25、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暗淡了

26、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佳作赏析】是什么让烛之武义无反顾地出使秦国?是国家利益。在所有优秀品质里面哪一个最重要?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人们常说,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的,无数的仁人志士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就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是留存在人们心中的丰碑。【写作借鉴】1学铺垫文章开篇概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为下文提出论点做铺垫。2学观点文章在概述课文情节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观点:“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

27、们学习。”3学论据文章运用钱学森、诸葛亮的事例结合烛之武的行为进一步证明论点。4学引用文中大量地引用诗句、名言,丰富了文章内容,语言也随之变得生动而富有表现力。5学照应文章最后仍然紧扣烛之武,提出希望,与开头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紧凑。未来可以去小行星上采矿?中国10年内就能做到我国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8日表示,小行星资源开发必将是未来航天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只要去做,10年内就能开展示范性工程;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大约需要50年左右。”他说。科技日报记者从当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的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了解到,小行星特别是近地小行星,是近期最有价值的太空探索

28、目标之一。五院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办公室技术负责人黄江川认为,我国应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一次高起点、标志性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叶培建在会上表示,利用小行星天体自身的轨道特性、物质特性等,开发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有些小行星稀有金属含量能达到地球的数倍,价值几十万亿美元;小行星整体也可以作为巨型航天器进行开发。目前主要的设想方案,包括将其作为资源开发平台和星际航行平台。资源开发平台近期方案设想是,捕获一颗小行星,将其控制在可达范围内,然后开展机器人或载人资源开采,获取小行星上的稀有资源后返回地球。或者直接利用小行星的矿物资源,开展在轨建造工作等。“从未来载人小行星探测的衔接性、提取小行星资源支持后续深

29、空探测任务角度,以及捕获后对地球的碰撞威胁、动力学可行性角度考虑,我国未来实施的小行星捕获任务,或许会将小行星抓到环月高轨或日地拉格朗日2点。”叶培建说。该方案的远期设想,是将小行星作为太空中转站,为人类建立空间设施及星际航行转移系统提供基础材料,开展更深远的探测任务。星际航行平台方案将对小行星的轨道进行利用。其设想是,让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着陆,或休眠或开展探测,其间将小行星作为摆渡平台。当小行星到达合适的位置,探测器再飞向深空目标。此举可减少探测器的推进剂需求,降低探测器规模或拓展探测距离。未来,人类还能在小行星上建立密闭的大型生态循环系统,利用小行星的能源收集和供给维持系统运行;利用小天体

30、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地球重力环境,以满足宇航员的居住要求,形成一个个太空移动家园。设想很美好,和现实之间却隔着众多技术坎。叶培建说,小行星探测在“选、探、控、用”等方面涉及诸多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在选择小行星目标时,涉及参数识别与分析、科学价值评估、工程可行性分析等;对目标小行星开展前期探测,要解决长时间星际飞行电源与燃料供给、深空暗弱目标自主导航,以及弱引力天体的捕获、着陆与附着、表面运动等问题;对于选择并到达的小行星目标,需解决如何在近距离实现小行星操控作业的问题,包括消除小行星的自旋,偏移它的轨道或将其转移至目标区域等。对小行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首先要攻克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叶培建说,这是

31、勘测、获取地外天体的天然或废弃资源,用于维持可长期在地外生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包括对目的地的勘测、勘探,原始资源的采集和预处理,原始资源转化为推进剂、能源、生保等消耗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以及原位资源利用的工厂和设备支持。 学生用书P151(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氾南(Fn) 佚之狐(y)逢孙(pn)B秦伯说(yu) 失其所与(y) 贰于楚(r)C共其乏困(n) 缒而出(zhu) 阙秦(ju)D杨孙戍之(sh) 夫晋(f) 许君焦、瑕(xi)解析:选A。B项,“与”应读“y”;C项,“共”应读“n”;D

32、项,“夫”应读“f”。2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B许之 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D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解析:选C。C项,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解析:选D。D项,“既”意为“已经”。A项,“以”分别为“因为”“拿”。B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副词“还是”。C项,“于”分别为“对”“在”。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

33、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选C。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是寡人之过也C夫晋,何厌之有D敢以烦执事解析:选B。例句为判断句。B项,为判断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省略句。6名句默写。(3分)(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2)若舍郑以

34、为东道主,_,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失其所与,不知;_,不武。答案:(1)敢以烦执事(2)行李之往来(3)以乱易整二、阅读提升(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晋 文 公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35、咎犯之言,不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崤。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奈何:怎么办B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田:打猎C反而尊贤 反:与诈术相反D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乃:仅仅解析:选C。“反”通“返”,回来。8对本文的中心意思分

36、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反对在战争中使用诈术,否则胜了也会很快失败。B主张行赏要从百世之利着眼,而不要从一时之务着眼。C主张战争可用诈术,但治国要着眼于王道。D主张战争以后要总结经验,找出取胜原因,否则胜与不胜一个样。解析:选B。结合文意,可知A、C、D三项均不正确。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5分)译文:(2)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5分)译文:答案:(1)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2)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可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10用“/”给文

37、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臣 闻 繁 礼 之 君 不 足 于 文 繁 战 之 君 不 足 于 诈 君 亦 诈 之 而 已答案: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从前,晋文公要与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么办才能取胜?”咎犯回答说:“我听说礼仪繁盛的君主,对于文饰礼仪从不感到满足,频繁作战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不感到满足,您也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晋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的水弄干来捉鱼,难道不能获得鱼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的草木烧光来打猎,难道不能获得野兽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

38、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晋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在城濮战败了楚国人。回来后论功行赏,雍季被列为首位。晋文公身边的人进谏说:“城濮之战的成功,是因为用了咎犯的谋略。主公采纳他的谋略而论功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合适吧?”晋文公说:“雍季的话,可以百世获利;咎犯的话,不过是应付一时之急。哪有将一时之急务放在百世之利前面的道理呢?”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面临危难采用诈术,足可使敌兵退却;退敌回来尊崇贤人,足可报答贤人的恩德。晋文公虽然不能始终如一,却也足以成为霸主啊。”重赏贤人,人民就会转向正道,人民转向正道功业就能成功了。靠诈术来取得成功,那成功最终必定毁坏,那胜利必定变

39、为失败。天下取得胜利的人很多,而成就霸业的只有五个,晋文公是其中的一个,他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胜利了却不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这与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了西戎却在崤山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诸国但也在柏举打了败仗。周武王懂得取胜的道理,所以取得一次胜利便称王天下了。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可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三、语言运用(7分)11大兵压境,国家危难之际,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赞扬烛之武的话,注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4分)答:答案:“大义”,不顾年老体衰,临危受命,出使秦营;“大勇”,“夜,缒而出”,迎着秦兵而去,气定神闲,踌躇满志;“大智”,面见秦君,一番慷慨陈词,侃侃而谈。烛之武真是一个难得的辩才,其人其事其义其勇其智,都应该值得我们学习。12为拯救危难的国家,一个年已七十的老人,夜间行动,深入敌营,慷慨陈词,顷刻之间,郑国转危为安。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对烛之武这一形象的理解,拟出下联。要求:字数相同,对仗工整,尾字声调为第一声或第二声。(3分)上联:捐弃嫌怨,临危受命,几多热肠纾国难下联:解析:本题可根据烛之武的事迹加以分析,按照对联的特性、平仄要求组织答案即可。答案:申明利害,慷慨陈词,一番宏论退雄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