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宣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N:14 Fe:56 Zn:65 Al:27 Mg:24第I卷(5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在甲烷燃烧的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C. 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D. 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答案】D【解析】【详解】A.可燃物燃烧都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到着火点,故A错误;B.在甲烷燃烧反
2、应中,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B错误;C.有的吸热反应不加热也会发生,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故C错误;D.化学反应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释放能量,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故D正确;故答案为D。2.频频发生的雾霾天气向人们发出警告:空气污染已日趋严重,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减少CO2的产生, 避免“温室效应
3、”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将煤块粉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煤充分燃烧,提高煤能的利用率,故正确;煤中含有S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经脱硫处理可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故正确;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减少CO的产生,故正确;无论是否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生成CO2的量都不变,不能减少CO2的产生,故错误。所以正确的是。故答案为A。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两种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 存在两
4、种这样的阴、阳离子,其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同周期阴离子的半径大于阳离子的半径,如第三周期中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且铝离子半径最小,故A错误;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铵,故B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为同一元素,所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C正确;D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如电子数相同,则质子数一定不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C。4.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对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 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5、16B. 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C. 16O与18O互称同位素D. 2H的核外电子数比1H多一个【答案】C【解析】【详解】A. 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4-16=18,故A错误;B. 13C质子数为6,15N质子数为7,则质子数相差1,故B错误;C. 16O与18O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故C正确;D. 2H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和1H一样多,故D错误,故选C。5.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Na2O2;SiO2;碘;金刚石;NaCl;白磷,其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组合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Na+
6、和O22-之间形成离子键、O22-中氧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故正确;SiO2为原子晶体,只含共价键,故错误;碘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正确;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只存在共价键,故错误;NaCl为离子晶体,只含有离子键,故错误;白磷分子内磷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而分子与分子间为范德华力,故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金刚石、二氧化硅、石墨等原子晶体只存在共价键。6.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 g X+ 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 (m-n-1)w/m molB. (m-n)w/m molC. (m-n+1)w/m molD. (m+n)w/m mol【答案】A【解
7、析】【详解】1 mol X+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n-1)mol,即m g X+含(m-n-1) mol电子,设w g X+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y,列比例:m g:(m-n-1) mol=w gy。解得y= =;答案选A。7. 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右图的是( )A.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B. 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C. 镁和盐酸的反应D. 氧化钙和水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镁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氧化钙和水反应是放热反
8、应,故D错误故选B。【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要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放热反应:燃烧与缓慢氧化,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生石灰和水反应等;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的吸热反应:C(s)+H2O(g)CO(g)+H2O;C+CO2CO的反应,以及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8.已知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戊的化合价如下,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元素甲乙丙丁戊化合价41421A. 甲的常见氧化物只有一种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丙丁C. 丙的氧化物能与戊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D. 原子半径大小:甲NF,故A说法错误;B、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NO3,HNO3是氧化性酸,故B说法正确;C、B的氧化物是SO2、SO3,其水溶液为H2SO3、H2SO4,都显酸性,S的氢化物为H2S,属于二元弱酸,故C说法正确;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因此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D说法正确。18.已知A、B、C、D的原子序数都不超过18,它们的离子aAm+、bBn+ 、cCm- 、dDn- (mn)均具有相
10、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abcdB. 离子半径:aAm+bBn+cCm-dDn-C. 离子还原性:aAm+ bBn+,离子氧化性:cCm- dDn-D. 单质还原性:BA,单质氧化性:DC【答案】D【解析】【分析】已知A、B、C、D原子序数都不超过18,它们的离子aAm+、bBn+、cCm-、dDn-,则有:a-m=b-n=c+m=d+n,A、B在周期表中C、D的下一周期,并且原子序数:abdc,结合元素周期律递变规律解答该题【详解】A.A、B在周期表中C、D的下一周期,并且原子序数:abdc,故A错误;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aAm+bBn+dD
11、n-cCm-,故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CD,所以离子还原性:cCm-dDn-,金属性越强,对离子的氧化性越弱,所以离子氧化性:aA(n+1)+bBn+,故C错误;D.金属性AB,所以单质还原性:BA;非金属性CD,则单质氧化性:DC,故D正确;故答案为D。19.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 N2(g)3H2(g)2NH3(g)起始浓度/molL1 1.0 3.0 0.22s末浓度/molL1 0.6 1.81.04s末浓度/molL1 0.4 1.21.4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s末氨气的反应速率0.4m
12、ol(Ls)1B. 前2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4mol(Ls)1C. 前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3mol(Ls)1D. 2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2mol(Ls)1【答案】A【解析】反应速率不是瞬时速率,要计算反应速率,关键要抓住t时间段对应的c的量。A项不正确。20.已知: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1mol I2蒸气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151kJ的能量;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mol HI分子时释放299kJ的能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I2蒸气比H2分子稳定B. 2mol HI(g)发生分解反应吸收11kJ热量C. HI与Na
13、OH反应属于放热反应D. 0.5mol H2(g)与0.5mol I2(g)完全反应释放出5.5kJ热量【答案】A【解析】【详解】A. 断裂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吸收能量436kJ,断裂1molI2蒸气中化学键时需要吸收151kJ的能量,所以相同条件下,H2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牢固,则H2比I2稳定,故A错误;B. 反应:H2+I2=2HI,生成2molHI需要吸收能量断裂旧的化学键1molHH键和1molII键,形成新的化学键释放能量。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436kJ+151kJ2299kJ=11kJ/molAlO (2). HNO3H2CO3H2SiO3 (3). (4). (5).
14、(6). (7). Al33NH33H2O=Al(OH)33NH4+ (8). 2IClOH2O=I2Cl2OH【解析】【分析】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元素的种类,为H元素,为C元素,为N元素,为O元素,为Na元素,为Al元素,为Si元素,为Cl元素。【详解】(1)(1)Na与Al同周期,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Al,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有原子半径NaAlO,故答案为:NaAlO;(2)、对应的元素分别为C、N、Si,非金属性:N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HNO3H2CO3H2SiO3 ,故答案为:HN
15、O3H2CO3H2SiO3 ;(3)H、N、O、Al元素可形成含10个电子的微粒,其中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则A为H2O、B为NH3、C为NH4+、D为OH-;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则E为Al3+,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家用消毒液,则为NaClO,有强氧化性,与KI反应生成I2和KCl,故答案为:。【点睛】注意识记常见10电子微粒,理解掌握元素周期律。27.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
16、,将质量相同的粉末状和块状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 ml 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MnO2触摸试管情况观察结果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粉末状很烫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5min块状微热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30min(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_有关。(3)某同学在10 mL H2O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 在0-3分钟内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7、(A,B,C均为气体,且A气体有颜色)。(4)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_。(5)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6)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v(A)= 2v(B) b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cv逆(A)=v正(C) d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7)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_。【答案】 (1). 2H2O2 2H2O + O2 (2). 催化剂的表面积 (3). C (4). 2A + B 2C (5). 0.1mol(Lmin)-1 (6). cd (7). 37.5%【解析】【分析】(1)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由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知产物,由此可写出方程式;
18、(2)由实验现象可知催化剂作用大小的影响因素;(3)A、B、C三点的斜率代表反应速率,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4)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5)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据此可求得反应速率;(6)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若存在有色物质,则有色物质的颜色也不再变化,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7)根据 ,可求得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详解】:(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时间少,则反应速率快,则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催化剂的表面积有关,故答案为:催化
19、剂的表面积;(3)由图可知,曲线斜率变小,反应速率减小,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C,故答案为:C;(4)由图象可以看出,A、B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A、B为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所以C为生成物,当反应到达2min时,n(A)=2mol,n(B)=1mol,n(C)=2mol,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n(A):n(B):n(C)=2:1:2,故答案为:;(5)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n(B)=1mol,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故答案为:0.1mol/(Lmin);(6)av(A)=2v(B)不能说明正
20、反应和逆反应的关系,故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b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在该反应中A和C的计量数相等,当v逆(A)=v正(C)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了,故c正确;d只有A为有色物质,当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答案为:cd;(7)由图象可知: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3mol,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1mol+3mol+4mol=8mol,所以A的体积分数为,故答案为:37.5%;【点睛】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
21、计量数之比,据此可以求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也可通过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来反求反应方程式;某物质的X(X可以是质量,体积等)分数=。28.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已知形成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放出能量分别为436 kJ、391 kJ、946 kJ。则:(1)若1 mol N2完全反应生成NH3可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kJ。(2)如果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使其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上述数值,其原因是_。(3)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 L
22、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10 min后,生成10 mol NH3,则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molL1min1。(4)一定条件下,当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0c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dN2和H2的浓度相等e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相等f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答案】 (1). 放出 (2). 92 (3).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因此放出能量总是小于92 kJ (4). 0.25 (5). acf【解析】【详解】(1)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
23、,则反应的N23H22NH3的H(946+4363-3916)kJ/mol92kJ/mol,所以若1mol N2完全反应生成NH3可放出热量92kJ。(2)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因此放出能量总是小于92 kJ。(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经过10min后,生成10mol NH3,则消耗氮气5mol,浓度是2.5mol/L,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2.5mol/L10min0.25 molL 1min1。(4)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a正确;b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且均不为0,b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即达到反应最大限度,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c正确;d达到化学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不再改变,但不一定相等,d错误;e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不变,但不一定相等,e错误;f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f正确。答案选a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