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19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

2、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二)进行新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

3、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

4、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

5、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182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自治地

6、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

7、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四)实例探究例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坚持党的领导 B. 设立自治机关C. 坚持民族平等 D. 保障自治权答案:D例2 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 )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ABCD答案 A例3 2004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 ( ) 维护国家统一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 促进现代化建设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BCD答案 D课余作业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3 我国的宗教政策新课标要求(一)知

8、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能力目标领会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

9、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二)进行新课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内容,思考两个探究性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材用三个镜头展示了我国的宗教现状。我国各种宗教千百年以来和睦相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也为增进国际宗教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二、全面正确理解我

10、国的宗教政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相关链接”内容,思考宗教的产生、与消亡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失,宗教还将长期存在。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

11、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2)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说明,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反映的问题。

12、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说明在宗教问题上要坚持权利义务的统一,宗教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宗教与

13、邪教的区别。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3)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长期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4、,是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呢?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不是。是尊重公民的信仰权力,维护民族团结。因此,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含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2)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

15、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二、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1)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的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2)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弘扬科学精神我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

16、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何认识根源,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这是解决在教问题的根本途径。3、中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主要了解了我国的宗教状况,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通过学习,要明确贯彻宗

17、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四)实例探究例1下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正确的是 ( )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C. 到各种场所宣传宗教教义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 宗教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答案:D例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 ( ) 要求宗教信徒放弃宗教信仰 要求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教结合起来 宗教活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取代迷信思想A B C D答案:C例3 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

18、因为它 ( ) 符合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ABCD答案: B例4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 ( )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有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 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ABCD答案:D课余作业分组讨论、综合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

19、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

20、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二)进行新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

2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学生活动:认真

22、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182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23、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24、的发展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四)实例探究例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坚持党的领导 B. 设立自治机关C. 坚持民族平等 D. 保障自治权答案:D例2 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 )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ABCD答案 A例3 2

25、004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 ( ) 维护国家统一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 促进现代化建设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BCD答案 D课余作业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3 我国的宗教政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能力目标领会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

26、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二)进行新课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内容,思考两个探究

27、性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材用三个镜头展示了我国的宗教现状。我国各种宗教千百年以来和睦相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也为增进国际宗教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相关链接”内容,思考宗教的产生、与消亡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失,宗教还将长期

28、存在。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2)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说明,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

29、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说明在宗教问题上要坚持权利义务的统一,宗教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30、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宗教与邪教的区别。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3)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31、。长期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呢?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不是。是尊重公民的信仰权力,维护民族团结。因此,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含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

32、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2)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二、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1)宗教有它自身

33、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的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2)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弘扬科学精神我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何认识根源,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这是解决在教问题的根本途径。3、中学生作为中

34、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主要了解了我国的宗教状况,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通过学习,要明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四)实例探究例1下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正确的是 ( )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C. 到各种场所宣传宗教教义符合宗教信仰

35、自由政策 D. 宗教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答案:D例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 ( ) 要求宗教信徒放弃宗教信仰 要求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教结合起来 宗教活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取代迷信思想A B C D答案:C例3 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因为它 ( ) 符合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ABCD答案: B例4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 ( )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有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 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ABCD答案:D课余作业分组讨论、综合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