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四周测试题一、 选择题1. 汉武帝时期 , 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 , 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 ( ) 。 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 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2.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 , 成书于汉代的是 (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 3. 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相关表述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秘密宗教“太平道”作为组织 B.同时在多个地
2、方发动起义 C.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 D.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4. 东汉中后期 , 宦官发动政变将外戚窦武、太尉陈蕃及其支持者诛杀、禁锢、罢官 , 事后汉灵帝还重责替受牵连者求情之人 , 史称“党锢之祸”。这一事件的发生反映了 ( ) A.专制皇权膨胀扩张 B.母系宗族观念式微 C.宦官掌握真正权力 D.官僚集团争夺权势 5. 东汉初年 , 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郡“度田” , 触及了豪强地主的利益 , 引起了叛乱 , 东汉政府只能与之妥协。自此西汉中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此事造成东汉时期 ( ) A.田庄经济逐渐形成 B.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C.小农经济极度衰退 D.流
3、民问题不断出现 6. 汉初 , 匈奴铁骑四十万 , 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均不敢撄其锋。西汉晚期 , 熟悉西北军情的陈汤指出“胡兵五而当汉兵一”。对陈汤此说从武器角度解释合理的是 ( ) A.汉武帝北击匈奴 , 令胡人一蹶不振B.胡人步兵迎战汉人骑兵 , 机动性差 C.中原冶铁技术先进 , 武器性能领先D.胡人闲时游牧战时当兵 , 骑射不精 7. 汉武帝元狩四年 ( 公元前 119 年 ), 西汉政府初算缗钱 , 征收商人财产税 ; 元鼎三年 ( 公元前 113 年 ), 大臣杨可主持“告缗” , 没收中产以上商贾资财。这些措施从长远看 ( ) A.有利于筹措对匈奴战争的巨额战费 B.阻碍工商
4、业的发展 C.使集权政治获得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D.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8. “欲天下之治安 ,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下列举措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的是 ( )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C.汉景帝制定削藩策 D.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9. 西汉王朝建立后,基本上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历史上称之为“汉承秦制”。下列各项制度中,符合“汉承秦制”要求的是()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刺史制度 A. B. C. D. 10. 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吸取秦朝速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
5、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11. “汉兴 , 扫除烦苛 , 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 加之以恭俭 , 孝景遵业 , 五六十载之间 , 至于移风易俗 , 黎民醇厚”。这段话描述的是 (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2.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 : “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 , 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式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于 ( ) A.公元前 209 年 B.公元前 207 年 C.公元前 202 年 D.公元 25 年 13. 后汉书记载: “( 东汉 )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
6、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 光武帝的做法实质上反映了 ( ) A.丞相权力的加强 B.中央集权的削弱C.三公已成为虚职 D.君主专制的加强 14. 有史学家认为: “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 2 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 这一改变开始于 ( ) A.秦始皇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15. 中国古代崇尚 “ 德治 ” ,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 “ 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 )
7、A.分封制 B.算缗令 C.察举制 D.告缗令 16. 汉景帝中元六年,梁孝王刘武薨,景帝 “ 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 。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 ) 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17. 汉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 “ 无为而治 ” 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则罢黜 “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 。这种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家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
8、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8. 汉初统治者 “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 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废分封,设郡县 B.郡国并行 C.平定 “ 七国之乱 ” D.北击匈奴 19. 史记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学术,常常标明汉承秦制,如 “ 汉因循秦制而未改 ”“ 汉承秦制 ”“ 汉初因秦法 ”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说明秦汉时期 ( ) A.官方意识形态一致 B.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 C.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 D.社会演进趋势相同 20.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颁布“推恩令” 修筑驰道,统一车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
9、匈奴 A. B. C. D. 二、 材料解析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同年秋,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1岁)各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编者注:1里=500米),痛歼匈奴主力。此战改变了汉朝长期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
10、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的边境安全。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去病的贡献。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去病对匈奴作战胜利的原因。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班固(3292年),字孟坚。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其父班彪(354年)作史记后传,以补史记太初以后之阙。班彪死后,班固受汉明帝之命续写父书,以史记汉代部分和史记后传为基础编著汉书。公元92年,班固去世,尚有8篇“表”及天文志未完成,其妹班昭奉汉和帝之命完成编著。 汉书内容包含了整个西汉的历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以前的历史记载多采用史记原文,汉武帝
11、以后部分多本于史记后传。汉书体例基本上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其后的“正史”大都以它为基准。汉书问世后,史家“竟弃马而学班”,“奔走班固之不暇”。后世将班固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 摘编自传统史学的范本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书得以修成的历史条件。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世将班固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的理由。 23.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
12、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 为相 。田 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 ,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 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
13、 参考打啊一、选择题1、A 2、C 3、C 4、A 5、A 6、C7、B 8、B9、A10、B11、B12、C13、D14、C 15、C16、C17、B18、B19、D 20、D 二、材料解析题21、(1)贡献:控制河西地区,为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基础;深入漠北消灭匈奴主力,保障了北方边境安全;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2)原因:西汉王朝的强盛;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充分准备;汉武帝的支持和卫青的配合;霍去病骁勇善战;匈奴的掳掠不得人心。(答出其中四点、言之成理即可) 22、(1)东汉前期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官修史书的传统(或史记的示范);皇帝的支持;班固一家两代人的共同努力。 (2)受优良家风与史学传统熏陶;具有良好品质与文化素养;汉书在史记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23、(1) 制度:郡县制和皇帝制。 举措: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 (2) 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