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5地球的公转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下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据此完成12题。1.关于“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B.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C.它是太阳真实的运动轨道D.它是太阳每日的运行轨迹2.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A.春分到清明B.夏至到小暑C.秋分到寒露D.冬至到小寒答案:1.B2.B解析:第1题,“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B对,A
2、错。它是模拟的太阳运动轨道,C错。它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D错。第2题,地球在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夏至位于6月22日前后,小暑位于7月7日前后,远日点正好处于两者之间,故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夏至到小暑,B对。(2021山东临沂一模)一位摄影爱好者由昆明(2502N,10242E)乘飞机飞往成都(3039N,10430E),途中拍摄日出并对飞行过程做了记录:“7:10飞机起飞,此时机窗外天色微亮,7:20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壮观极了!”下图示意客机及其部分座位。据此完成34题。3.摄影爱好者为了选择最佳角度拍摄日出,其座位最可能是()A.22AB.23BC.24ED.22F4.该日昆
3、明的昼长约为()A.9小时20分钟B.10小时20分钟C.11小时40分钟D.12小时10分钟答案:3.D4.C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从昆明到成都是由西南飞向东北方向,北京时间7:10起飞时,昆明当地时间约为6:02,太阳还未升起,7:20(北京时间)日出,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日出东南,拍摄日出应该选择飞机靠右的一侧,为了便于观察应坐窗子旁边的座位,故选D。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昆明在北京时间7:20日出,即昆明在当地时间约6:12日出,昼长=24-日出时间211小时40分钟,故选C。(2020天津卷)图1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图2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
4、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5.该小区最可能位于()A.北京B.银川C.杭州D.海口6.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A.夏至日8:0012:00B.夏至日12:0016:00C.冬至日8:0012:00D.冬至日12:0016:00答案:5.D6.C解析:本组题考查太阳视运动规律。第5题,二至日,8:00为上午,16:00为下午,由住宅楼日影位置可见,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均有日影,说明此地点位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只有海口符合条件。第6题,冬至日太阳入射角度小于夏至日,楼影面积大。冬至日的海口,日出东南方向,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
5、日落西南方向,8:0012:00为上午时段,12:0016:00为下午时段。休闲广场为椭圆形,且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则上午太阳入射光线被住宅楼阻挡形成的楼影面积占休闲广场的比例比下午的大一些。(2021山东泰安二模)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1示意飞檐景观,图2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78题。7.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8.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看,与北京相比
6、,应做的调整是()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A.B.C.D.答案:7.B8.A解析:第7题,和普通屋檐相比,飞檐有利于冬季正午阳光进入室内,明显扩大了冬季采光的面积,故选B。第8题,浙江年降水量大于北京,采用飞檐设计时应考虑便于排水,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利于加快水流速度;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有利于减少水流阻碍,正确。故选A。(2021浙江杭州二模)下表为杭州某月1日至3日连续三天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变化表。据此完成910题。日期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日06:49:5217:36:012日
7、06:49:1517:36:533日06:48:3717:37:449.该月是()A.2月B.5月C.8月D.11月10.日出、日落时间随日期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地球自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天气变化A.B.C.D.答案:9.A10.B解析:第9题,先计算杭州昼长,昼长等于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杭州昼长大约为11个小时,昼短夜长,可知太阳此时直射南半球,B、C错误。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白昼越来越长,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A正确,D错误。第10题,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度数为23.5,它决定了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8、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形成了四季和五带。日出、日落时间随着日期发生变化表示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与黄赤交角、地球公转有关,与地球自转和天气变化无关,正确,错误。故本题选B。(2021浙江温州三模)图1为散射辐射表,主要由遮光环、传感器、可调节支架和水平底座组成。正常使用时必须调节角度使遮光环与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平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传感器。图2为我国某学校地理社团某日测出的当地散射辐射量。据此完成1112题。11.测出图2数据的学校,最可能位于()A.乌鲁木齐B.杭州C.重庆D.哈尔滨12.将散射辐射表调整为下图,可能用于测量()A.春分日赤道地区B.夏至日赤道地区C.秋分日南回归线
9、地区D.冬至日南回归线地区答案:11.C12.B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北京时间约13时时,辐射强度最大,说明此时当地时间为12时左右,因此根据北京时间约为13时,可算出该地经度约为105E,该地最可能位于重庆,C正确。第12题,根据材料“正常使用时必须调节角度使遮光环与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平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传感器”并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图中散射辐射表遮光环平面呈东西方向并与地面垂直,与赤道地区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平行,排除C、D。夏至日,赤道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的天空,而且太阳高度较大(但小于90),图中显示,传感器位于遮光环的南侧,因此,遮光环可以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10、传感器,B正确。而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时,传感器位于遮光环的南侧,则遮光环无法遮挡阳光,阳光可直接照射传感器,排除A。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A.B.C.D.14.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移答案:13.C14.D解析:通过分析可看出:地位于赤道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方向南北对称);地位于南回归线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方
11、向一直在北方);地位于北回归线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南方);地位于北极圈附近(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45,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南方)。第13题,由于该校位于我国,根据题目要求符合条件的是地。第14题,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随后便向北移动;此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此时南回归线以北的地点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天空;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学校所在地气温较低。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
12、据此完成1516题。15.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A.东B.西C.南D.北16.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A.变远B.变近C.向东北移动D.向西北移动答案:15.D16.A解析:第15题,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投影越短。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投影往北移动。第16题,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变低,夏至日时,该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投影变长,位置变远。(2021湖南湘潭大学附中模拟)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
13、期为6月22日),完成1718题。17.该地的纬度可能是()A.0B.10NC.10SD.23.5N18.在AB区间内()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答案:17.B18.A解析:第17题,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故该地纬度位置应位于023.5。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一年中的最小的时间,故该地位于023.5N。第18题,在AB区间内太阳直射点从23.5N南移至该地,北半球一直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时,时间靠近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2021河北卷)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
14、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1920题。19.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A.一直增加B.先增后减C.一直减少D.先减后增20.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答案:19.D20.D解析:第19题,根据材料信息,此地为(36.5N,116E),从秋分到次年春分,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的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书房落地窗朝向正南
15、,冬半年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所以整个白天都有采光,则书房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D正确。第20题,该城市位于(36.5N,116E),春秋分北京6时日出,该地大约6:16(北京时间)日出,因此在冬至日“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不太可能,A错误;9:30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位,书房接近正方形,书桌书房对角线的东北一侧,位于窗子的正北方位,阳光受东南0.5米的墙的遮挡照射不到书桌,B错误;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90-(36.5+23.5)=30,则室内光照面积应大于落地窗面积,落地窗高为2.6米,且北京时间12:30,当地时间接近12:14,太阳斜射,阳光进深应该大于2.6米,C错误;15:30时,当地时间接近15:14,太阳斜射,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日影朝向东北方位,书柜位于落地窗的东北方位,阳光正好照射到书柜上,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