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这表明孙中山()A希望通过和平改革拯救祖国B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拯救祖国C已经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D坚信三民主义能够救中国解析:D项显然不正确,从孙中山的上书主张可以看出当时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希望通过自身的改革来实现振兴,但这些主张被拒绝后孙中山已经对清政府彻底失望,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拯救祖国。因此,B、C两项也不正确。答案:A2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相结合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A上书李鸿章B兴中会纲
2、领的提出C民报的创刊 D三民主义的提出解析: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首次结合在一起。答案:B3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解析:材料中指出,由于农民阶级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坚定同盟军
3、,从而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答案:C4“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毛泽东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A中共建党初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题干所述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党的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它提出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正确。答案:C5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
4、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解析:材料强调了“一切从本本出发”的危害,从而从反面证明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答案:A6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属最佳选择题。A、C两项表述较片面,与史实
5、不符;比较B、D两项,B项更准确地表达了邓小平的意思。答案:B7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着重表现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解析: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中年后,金军南下,流落南方,受环境的影响,其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答案:A8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品味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
6、前代戏曲精华解析:由题干中“文人的贫穷”“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可以得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文人贫穷,地位低下。答案:C9“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书法解析:从题干表述来看,这是一种表演艺术,再加上题干中“丑角”行当,可以断定选C。答案:C10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A京剧是在融合了各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B京剧属于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主要讲的是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剧种互相吸收融合的产物。京剧后来发展为“国剧”,但材料无法体现,京剧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答案:A1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A生净旦丑 B净生旦丑C旦生丑净 D生净丑旦解析:生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武生之别;旦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等分支;净俗称花脸,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以表现其粗犷豪迈或阴险毒辣等不同性格,丑一般在鼻梁、两眼之间画一块白粉,为喜剧角色。答案:C1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
8、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A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B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传神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属于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故答案为C。答案:C在一些城市的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看到,乘客只要将卡在车门口的一台小机器前一晃,机器就能发出通过的信号。这就是“非接触式IC卡”,它运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一原理的提出者是()A富尔顿 B西门子 C法拉第 D爱迪生解析:IC卡利用了
9、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答案:C13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A倡导社会变革 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为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必须起来自救自强,变革社会,才能摆脱外来压迫,否则落后就要挨打,A项符合要求。答案:A14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思想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
10、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由平民百姓来改制,阻力很大,如果借助“先王”,则“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一种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选B项,即使这样,康有为的思想也没有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D项错误;A、C两项明显错误。答案:B15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人物是()A梁启超 B陈独秀 C蔡元培 D李大钊解析:蔡元培先生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答案:C16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11、()A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共和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解析:本题为双语试题,解答该题可有两种途径,一是可直接据所掌握英语知识进行翻译,另一途径是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新文化运动及其口号“民主与科学”进行判断。答案:D17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为了配合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而写的。答案:C18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
12、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A马丁路德 B罗马教皇 C红衣主教 D加尔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主张。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这体现的是马丁路德的“信仰得救”思想。答案:A9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 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解析: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
13、教会的说教,因此“第三者”指的是教皇、教士。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答案:A20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答案:B二、 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
14、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岳麓版教材必修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材料三(1) 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北宋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第(2)问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角度回答;第(3)问注意文人画与风俗画的不同特点。答案:(1)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增强。(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3)特点:山水画注重意境
15、;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二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材料三1997年2月l9日距香港回归日只
16、剩131天。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20日早上悲痛地表示,“一国两制”概念的创造者无法亲眼目睹香港回归,感到十分难过及悲痛。(1)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2)“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实际上要求学生回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过程,抓住“经济体制”这一核心。第(2)问要概括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精髓。第(3)问要审清题意,题干要求回答“一国两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而不是
17、要求泛泛地回答“一国两制”的历史意义。答案:(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它的指导下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18、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釆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8分)(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12分)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第(1)问,注意题目要求从材料中归
19、纳邓小平的观点,不要照搬课本;第(2)问,可以根据课本知识进行理顺。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要改革,不能搞僵化模式的思想;材料三主张实行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重视国际市场竞争。(2)粉碎“四人帮”后,支持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5年,孙
20、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1、(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含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6分)(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8分)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第(2)问,要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概括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第(3)问,应指出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改组国民党等。答案:(1)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