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6表里的生物教案与反思(部编六下语文).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13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表里的生物教案与反思(部编六下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表里的生物教案与反思(部编六下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表里的生物教案与反思(部编六下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表里的生物教案与反思(部编六下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脆、拦”等6个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联系课文标题,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重点)一、诗歌导入,激趣读文1.出示现代诗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学生自由朗读后思考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观点。2.启发思考:诗人小时候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相机板书:有好奇心爱

2、思考)3.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冯至,我们今天要学的表里的生物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和作者)4.过渡:我们刚才通过诗歌对作者的童年作出的推测准确吗?让我们走进课文来看一看。二、联系课题,理清文意1.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标题提出自己的问题。预设:“表里的生物”是什么?是谁的表?表里怎么会有生物?2.初读课文,联系标题,理清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回顾疑问,交流答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探究了什么问题”“我是怎么探究的”,尝试联系这些答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圈画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词。预设:这些词有“小时候、一天、

3、许多天、此后、后来”。启发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预设:好奇痛苦高兴愉快。(3)引导概括:结合这一系列的变化,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自主识字,组内交流。(1)组内成员一人一个自然段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把字音读准。(2)读生字并组词,交流易错字的书写要点。(3)小组展示汇报,教师相机明确字音字形。字音方面:注意读准拟声词“嘀嗒”。字形方面:注意“蟋蟀”的书写,特别是“蟀”右边“率”的书写,笔顺要正确。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简单总结“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2.小结:看来我们的推测很准确

4、啊,冯至小时候真是一个有好奇心、爱思考的孩子。大家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难点)一、品读文句,交流感受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过渡:上节课大家读冯至的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时就猜测到作者是一个有好奇心、爱思考的孩子,读过课文后就更坚信了自己的猜测。大家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我们来交流一下。预设1:从“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不许小孩子动”这些句子里可以看出“我”特别喜欢思考。预设2:从“

5、蝎子是多么丑恶一个活的生物”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我”特别爱问问题。3.提问:大家找到的这些句子都是对“我”哪方面的描写?4.追问: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除了能感受到“我”爱思考,还有什么发现?预设1:“我”每次思考都会经过推理和论证,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预设2:“我”是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的。5.启发思考:这一系列的提问之间有关联吗?(“我”的思考是逐步推进的,即不是单一的一次思考,而是连续不断的)6.小结:大家不仅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来感受人物的特点,还学会了将这些语句相互关联起来进一步认识“我”的特点。我们要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二、结合事例,表达观点1.学生批画相关语句,并将它

6、们联系起来去进一步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引导学生联系“我”的几次提问感受“我”不仅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还是一个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为什么呢?”我又问。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3.引导学生从“我”的想法中感受“我”的天真烂漫心中充满了奇特的想法。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蝎子与一般的不同。4.指导学生加上提示语朗读第916自然段,还原对话情境,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进一步感受“我”的特点。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为什么呢?”我(抬起头盯着父亲)又问。5.引导学生抓住“我”的

7、心理变化感受“我”内心的好奇。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教师相机提示:从“一天比一天”“越越”“痛苦”“加速跳动”这些词或短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引导学生联系第1自然段感受“我”非常善于观察,并且能够经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三、联系生活,体会结尾1.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话”。(1)“这样的话”具体指哪句话?(2)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第20、21自然段的理解。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想自己是否也说过类似的话,并和同学进行交流。(1)启发:你在什么情况下也说过类似

8、的话?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预设:小时候我看了飞屋环游记,我对妈妈说:“给我很多很多气球,我也要飞到天上去。”四、总结方法,启发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圈画关键词,并将这些句子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全面、深入地感受到了“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冯至小时候是个有好奇心、爱思考、善观察的孩子,这样的品质对他今后的人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思考,从而成就自己的人生。板书设计16表里的生物有好奇心 “我”想爱思考 为什么善观察 证实教学反思手表,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看时间的工具,可是在本文作者冯志童年的那个时候,却

9、是珍贵至极。上课伊始,我由现代诗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初步感受“我”的特点。紧接着,我让学生联系课文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多条线索详细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了解大意。在“品读文句,交流感受”环节,学生很容易就能从文章找到相关语句谈感受,但是要把这些语句联系起来去进一步认识“我”的这种思维特点是需要引导的。这种纵观全文、前后勾连的读文章的方法也是要学习的。在“结合事例,表达观点”环节,我让学生联系全文内容寻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对“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阅读给了学生开放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不但会提炼观点,还能用事实印证自己的观点,并力求清晰地表达出来,获得对人物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