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07MB ,
资源ID:75109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5109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卷)2020届高三历史冲刺考试题(四)(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卷)2020届高三历史冲刺考试题(四)(含解析).doc

1、(全国卷)2020届高三历史冲刺考试题(四)(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中国人素有清官情结,清官一词出现得较晚,但清官文化一直绵延不绝,受到很多时期人们的关注。下列对古代清官文化的评论正确的是A. 特定文化塑造出来的文化遗产B. 强调法律制度的规范制约C. 表明了中国古代缺乏相关制度D. 体现了对人性本恶的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清官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受儒家伦理、民本思想等影响,人们对政府官员的期望和关注,是中国古代特定文化塑造出来的文化遗产,A项正确;“强调法律制度的规范制约”与中国人的清官情结即希望清官为民做主不符,B项错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监督监察官员的制度,C项错误;清官文化

2、体现了中国人相信人性本善,而非“对人性本恶的共识”,D项错误。2. 武帝时丞相田蚡奏劾大将灌夫骂坐不敬;后又以灌夫家室在颍川横行不法,致民苦之,奏请武帝案(案:同“按”,考查)验。武帝回应“此丞相事,何请”。这表明西汉A. 文臣武将矛盾激化B. 丞相有纠察百官权C. 君臣礼仪等级森严D. 丞相执行诛罚之权【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对丞相弹劾大将行为不当的奏请,给予的回复是“此丞相事,何请”,表明当时丞相拥有纠察百官权力,B项正确;田蚡弹劾灌夫的个别事例不能说明西汉文臣武将矛盾激化,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君臣礼仪等级森严”,C项错误;“丞相执行诛罚之权”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3. 历

3、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八任将,元祐元年刘挚言: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成守,唯听指挥。”这是由于宋代A. 开放宽容的政治环境B. 节度使制度的废除C. 地方割据基础被铲除D.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的建国、治国方针政策,几乎都是针对唐五代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建立和制定的。宋初统治者对武人深具警惕之心,便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以文抑武”,充分信任文人士大夫,在各种岗位上委文人士大夫以重任,甚至地方统率之职责与中央军事首脑枢密院长官也都由文人士大夫充任。宋太宗以后,逐渐形成以文臣任统兵官、

4、督率武将的定例。宋哲宗时大臣刘挚更将其归纳为“祖宗之法”,D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宋代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元代废除,排除B;转运使的设置,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而非铲除,排除C。4. 明朝末年,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取汉姓利,自称“海外鄙儒”,穿儒服并钻研儒家典籍,利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称“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明朝士大夫呼为利先生、利子。李贽奇怪他“不知到此何为”,“意其欲以所吾周、孔之学?则又太愚,恐非是尔”。这能够说明A. 基督教和儒家实现了融合B. 利玛窦目是学习儒家文化C. 利玛窦的适应性传教方式D. 西方宗教代替了周孔之学【答案

5、】C【解析】【详解】利玛窦到中国后,穿儒服并且钻研儒家经典,利用儒家思想来论证基督教义,以亲近儒家思想,实行文化和解的适应性传教方式揭开了基督教传教史上最迷人的一章,获得成功。答案选C;利玛窦的做法是一种传教方式,不能证明基督教和儒家思想实现了融合,A项错误;利玛窦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而不是为了学习儒家文化,B项错误;材料中李贽不认为利玛窦欲用西方宗教代替周孔之学,D项错误。5. 海上竹枝词沪城竹枝词:央求荐保费吹嘘,入市而今胜读书。底怪门前桃李少,束脩多半付陶朱。这反映了A. 商业经济对教育的重要影响B. 经商求富成为全社会共识C. 江浙社会生活发生全面变化D. 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答案

6、】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在近代上海发展初期,做生意胜过读书,钱财多用于做生意,这反映了商业经济对教育冲击,A正确;在中国广大地区,重农抑商的观念仍占主要地位,经济求富不可能成为全社会共识,排除B;材料尚不能表明江浙地区社会生活发生全面变化,C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对传统文化的排斥,排除D。6. 18961898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他的文章“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对于读者别有种魔力”。这主要反映出梁启超A. 努力致力于文学改良的实践B. 意识到维新变法的必要性C. 积极营造有利于维新的氛围D. 积极发动民众参与百日变法【答

7、案】C【解析】【详解】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以时务报为阵地,发表大量宣传变法思想的文章,其文章“雅俗共赏”,“对于读者别有种魔力”,反映出梁启超积极营造有利于维新变法的舆论氛围,C项正确;“文字改良”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A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梁启超认识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项错误;梁启超的读者是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他的众多文章打动人心,不能说明甲午战争后他一直在“积极发动民众”参与(1898年的)“百日”变法,D项错误。7. 1915年10月1日,全国国货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农商总长周学熙亲莅会场行“启门礼”,在20天的会期里,游览人数平均每日不下万人,共有来自“十八省二特别行政区域赛品

8、件数总计几达十万”。国货展览会广受欢迎说明A. 实业救国日渐成为民众共识B. 欧战风波尚未波及中国实业C. 民族工业打开国门走向世界D. 国内战事平静社会趋于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以及时段特征来看,国货展销活动广受欢迎,这既是群众性爱国运动的表现,也是实业家们以实业来救国的爱国行动,说明当时实业救国日渐成为民众共识,A正确;1915年一战已经爆发,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题干未涉及民族工业走向世界的信息,排除C;20世纪20年代是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D不符合当时时代特征,排除。8. 如表说明了A. 敌后战场国共合作抗日B. 两大战役中国共两党的合作C. 国共两

9、党实行党内合作D.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忻口战役和台儿庄战役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型战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参战,说明这是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的合作抗日,B正确;题干所列战役是正面战场的战役,排除A;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排除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通讯社发表,排除D。9. 古代雅典伯利克里改革过程中,剥夺了战神山议事会广泛的政治权力。战神山议事会后来只审理带有宗教性质的案件和事务。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改变只有公民享受政治权利的传统B. 削弱军事将领在国家机构的影响C. 着重明确雅典权力制衡的政治架构D. 提升公民大会等

10、机构的政治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战神山议事会权力广泛,不利于其它政治机构职能实施,伯利克里剥夺其权力后,有利于其它行政机构政治地位的提升,D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只局限在成年男性中,没有发生本质改变,排除A;伯利克里时期主要的军事将领是十将军委员会,其是选举产生,剥夺战神山的政治权力不等于削弱军事将领的权力,排除B;C项错在“权力制衡”的表述上,排除。10. 伏尔泰称颂康熙皇帝英明睿智,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执政为民,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耻下问,虚心听取谏官的建言。而孟德斯鸠则认为中国的皇帝集政权、教权于一身,皇帝的意志便是法律,臣民的生死予夺全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这种对中国文化看法的

11、差异反映了A. 前者主张开明君主制,后者主张法治B. 前者主张君主制,后者主张共和制C. 前者和后者站在不同阶级立场D. 两者的思想均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答案】A【解析】【详解】伏尔泰反对残暴的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认为君主自身的素养品质对政体的性质有重要影响,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法制限制君权,因此导致两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存在差异,A正确;孟德斯鸠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B;二者都是资产阶级,排除C;D项表述的二者的共性,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11. “蓝鹰运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工业复兴运动,“蓝鹰运动”推广初期,有媒体刊登了一组关于该运动的漫画(见如图)。该

12、漫画旨在A. 警告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B. 肯定工业复兴重大成就C. 支持新政对国家经济的干预D. 抨击新政损害私人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从漫画内容上看,蓝鹰最后演变为纳粹的标志,这是美国媒体在讥讽罗斯福新政对私人企业主利益构成侵犯,故D项正确;结合“蓝鹰运动”的相关史实可以判断,该漫画是针对工业复兴运动,而非警告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A项排除;漫画讽刺美国的工业复兴运动,B项曲解材料信息,排除;C项与题意相反,排除。12. 欧共体在创建过程中曾邀请英国加入,但被其拒绝。随着欧共体实力的上升,1961年英国加入欧共体,积极参与欧盟的组织和成立。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宣布脱离欧盟

13、。贯穿此过程的主题是A.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B. 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C. 一体化进程推进与彷徨D. 经济区域集团化加速【答案】C【解析】【详解】从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到主动加入再到公投退出欧盟,都体现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彷徨与反复,所以选C项;欧洲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排除A项;英国退出欧盟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勃兴,但是在中间加入,部分让渡国家主权,所以排除B项;D项不符合英国在欧盟问题上的做法。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抗战初期,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凡是日军所到之处,通过出版报刊、散发小册子,以及绘制大幅墙画、标语、播放“东洋音乐”等方式,

14、进行欺骗宣传。在危难之际,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文艺运动发展起来。聂荣臻根据晋察冀三省社会实际状况组建宣传队和剧社15个;这些军队宣传队和剧社创新民间文艺形式,运用一切文化手段,初步形成了以“口头文化”“墙头文化”“钢板文化”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文艺景观。1939年2月,晋察冀边区文协通过建立晋察冀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加强了对边区文化工作的领导,为乡村文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察冀边区党政领导十分关心乡村文化运动建设,仅1940年一年,“西战团”共培训“乡艺”文艺干部700多人。摘编自柳敏和试析党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文艺运动材料二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

15、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取得了累累硕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那时的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扩大版面。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3等(1)根据材料一、

16、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比较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文艺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艺工作的不同特点,并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化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意义。【答案】(1)抗战时期:针对性宣传;注重培养文艺干部;文艺团体众多;空前活跃,形成乡村文艺景观;服务抗战,服务大众。新中国初期:提出“双百”方针;文艺形式更新颖;文艺工作成效显著;宣传主题增加。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2)抗战时期的文化政策宣传了党的抗日政策,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丰富了抗日根据地的文化生活;创立了大众的、科学

17、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新中国初期的文化政策是建设当代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促成了当代第一次文学艺术创作高峰;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解析】【详解】(1)抗战时期:根据材料“聂荣臻根据晋察冀三省社会实际状况组建宣传队和剧社15个”可知,抗战时期面对日本的欺骗性宣传,根据地针对性宣传,文艺团体众多;根据材料“晋察冀边区党政领导十分关心乡村文化运动建设,仅1940年一年,西战团共培训乡艺文艺干部700多人”可知,注重培养文艺干部;根据材料“这些军队宣传队和剧社创新民间文艺形式,运用一切文化

18、手段,初步形成了以口头文化墙头文化钢板文化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文艺景观”可得出,空前活跃,形成乡村文艺景观;从目的来看,抗战时期的文艺工作服务抗战,服务大众。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双百”方针;从文艺形式来看,有话剧、历史剧、小说,还有影视,体现了文艺形式更新颖;根据材料“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取得了累累硕果”可知,文艺工作成效显著;根据材料“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可知,宣传主题增加。

19、(2)意义:根据材料一的主旨和抗战时期文艺成就可知,抗战时期的文化政策宣传了党的抗日政策,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根据材料“这些军队宣传队和剧社创新民间文艺形式”可知,丰富了抗日根据地的文化生活;根据材料“晋察冀边区文协通过建立晋察冀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加强了对边区文化工作的领导,为乡村文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的文艺宣传创立了大众的、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的文化政策,即双百方针是建设当代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根据材料二中文艺成就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政策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促

20、成了当代第一次文学艺术创作高峰;根据材料“那时的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扩大版面。”“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可知,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从地位上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政策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表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工业生产(1920年=100)在欧洲和全世界发展的速度。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研读如表蕴含的历史信息,选取一个角度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观点:欧美国家工业生产率不断增长,美德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说

21、明: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使生产率快速增长成为可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技与生产、科技与生活的结合更紧密,美德积极利用新技术成果,发展较快。示例二观点:整个世界的工业化有较大的发展。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拓展,整个世界的工业生产率不断增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诸多国家重视利用新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解析】【详解】根据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全世界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可提出观点:整个世界的工业化有较大的发展。说明: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表格中全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

22、可从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诸多国家重视利用新的经济政策等角度说明推动全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的原因即可。15. 材料 这次改革(清朝19011911年的一场改革运动)持续了一个更长的时期:一、废除陈旧的官僚机构,如裁汰各官署书吏差役、撤销云南、湖北和广东的巡抚建制等。二、创设新官署,督办政务处;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铁路局和矿务局合并为商部;练兵处、巡警部、学部等。三、军事改革,废武举;创设武备学堂等;四、教育改革,由使节征召留学生回国供职、命令各省当局挑选学生出国留学、废除科举考试等。清廷在1907年成立制宪局;命令成立省、地、县议会;1908年8月颁布了“宪

23、法大纲”。1911年5月组织了“皇族内阁”(八个满人和一个蒙古人,四个汉人)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这次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的影响。【答案】(1)持续时间长;涉及领域广泛;全面而深入;自上而下进行;没有触及君主专制政体;被迫改革以图自救。(2)促进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和留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中国行政机构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和制度的变化;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等【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这次改革(清朝19011911年的一场改革运动)持续了一个更长的时期”可知,持续时间长;根据改革内容“废除陈旧的官僚

24、机构”“创设新官署”“军事改革”“教育改革”等可知,涉及领域广泛,全面而深入;从改革的主体来看,是清政府主导的,是自上而下进行;根据改革内容可以看出,这次改革没有触及君主专制政体;从改革的时间“清朝19011911年的一场改革运动”和目的来看,这次改革是被迫的,以图自救。(2)影响:根据材料“铁路局和矿务局合并为商部”“由使节征召留学生回国供职、命令各省当局挑选学生出国留学、废除科举考试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鼓励发展事业,促进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和留学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废除陈旧的官僚机构创设新官署,督办政务处”“清廷在1907年成立制宪局;命令成立省、地、县议会”可知,改革有利于推进

25、中国行政机构的近代化进程;教育改革和制度改革推动了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和制度的变化;根据材料“1911年5月组织了皇族内阁(八个满人和一个蒙古人,四个汉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族内阁的出台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16. 材料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外交上推行一套所谓的“大陆政策”,即联俄、亲奥、拉英、孤立法国,防止法俄走到一起,从保持欧洲和平稳定中谋求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而在殖民地问题尚持谨慎态度,一心一意谍求在欧洲大陆的霸权。选编自丁建弘普鲁士精神和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俾斯麦想保持欧洲和平稳定的目的及方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俾斯麦的“大陆政

26、策”。【答案】(1)目的:和平有利于德国的稳定和发展,从而能在稳定和平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方法:“大陆政策”从自身利益考虑,从纵横捭阖的外交上着眼孤立法国,联合英、奥、俄,在殖民地问题上也尽量避免和英国产生冲突。(2)联俄、亲奥,但俄奥在巴尔干矛盾深;联英,但随着德国崛起,英德势必产生各类矛盾;孤立法国也极易造成法德之间的冲突,因此“大陆政策”似乎忽视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和扩张本质,之后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也是“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加剧了战争的风险【解析】【详解】(1)目:根据所学可从和平有利于德国的稳定和发展,从而能在稳定和平中实现自己的利益的角度概括。方法:根据“即联俄、亲奥、拉英

27、、孤立法国,防止法俄走到一起,从保持欧洲和平稳定中谋求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可得出是推行“大陆政策”,从自身利益考虑,从纵横捭阖的外交上着眼孤立法国,联合英、奥、俄,在殖民地问题上也尽量避免和英国产生冲突。(2)根据所学,可从大陆政策导致各种矛盾存在和激化,以及其对加剧战争风险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概括。17. 材料 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建国方略一书中,首次提出关于国家工业化的纲领性建设方案,详细阐述了有关西部开发建设的诸多问题。为追求“民生主义”的实现,孙中山早年就对学习西方、振兴中国实业抱有热切的希望。1894年,他曾上书李鸿章,仿效西方,改革教育,培养人才,使“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

28、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中华民国建立后,他认为中国政治革命的目标已经完成,“但仆之宗旨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为归宿”他还认为,“中国今尚用手工为生产,未入工业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欧美已临第二革命者有殊,故于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中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合理,通过开发西部,可以促进全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西部的交通运输事业,使欧亚“两大陆可以连为一气”满足巩固边防、抵御外来侵略的战略需要。摘编自韩同友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提出西部开发的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西部开发的意义。【答案】(1)追求实现民生主义;做到地尽其利、

29、物尽其用;政治革命目标已经完成,中国经济落后成为重要问题;可以促进全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西部交通,可以使欧亚大陆连成一片;满足巩固边防、抵御侵略的战略需要。(2)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巩固边防,促进国家统一。【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首次提出关于国家工业化的纲领性建设方案,详细阐述了有关西部开发建设的诸多问题。为追求民生主义的实现,孙中山早年就对学习西方、振兴中国实业抱有热切的希望。” 可知追求实现民生主义;根据材料“1894年,他曾上书李鸿章,仿效西方,改革教育,培养人才,使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可知做

30、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建立后,他认为中国政治革命的目标已经完成”结合所学可知政治革命目标已经完成,中国经济落后成为重要问题;根据材料“中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合理,通过开发西部,可以促进全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可知开发西部可以促进全国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材料“开发西部的交通运输事业,使欧亚两大陆可以连为一气满足巩固边防、抵御外来侵略的战略需要。”可知开发西部交通,可以使欧亚大陆连成一片;满足巩固边防、抵御侵略的战略需要。(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巩固边防,促进国家统一等方面分析回答西部开发的意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