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分层定时训练基础巩固练1(2017淄博高一检测)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A它们的食物种类要相同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解析: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它们的外部形态非常相似,但并不都分布在同一区域内,可由多个种群组成,D项正确;而食物种类相同、分布区域及毛色不是判断的主要依据,A、B、C项错误。答案:D2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和生物进化的标志分别是()具有了特殊的形态结构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具有了一定的生理功能
2、产生了生殖隔离ABC D解析:生殖隔离一旦产生就阻碍了基因的交流,从而产生新物种。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答案:C3马与驴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突变 B基因重组C生殖隔离 D地理隔离解析:马与驴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4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A地理隔离B生殖隔离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华南虎和东北虎生活于两个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间无法交配,即是由地理隔离导致的,所以A选项正确。答案:A5(2017东营广饶一中期末)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
3、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会慢慢形成新的种群B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C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解析:来到北方的血吸虫可能会形成新的种群,A正确;来到北方的血吸虫可能会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但不是定向变异的结果,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来到北方的血吸虫与南方的血吸虫可能存在着地理隔离,C正确;由于地理隔离存在,两个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造成基因库的差异,经过长期的进化作用可能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答案:B6如图为现
4、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是自然选择C是自然选择学说D是物种多样性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代表的含义叙述错误。答案:C7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解析: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
5、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互相进行选择。相互选择的结果使双方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答案:D8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原因在于二者间已形成生殖隔离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判断d物种是否是不同于b物种的新品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解析:a物种分布在黄河两岸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
6、物种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与c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不同物种的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答案:D9达尔文发现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生活着15种龟类(简称岛龟),它们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保留着南美大陆西海岸陆地龟类的痕迹(简称大陆龟),研究发现这15种岛龟就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如图所示,图甲是描述岛龟演化的模型,请分析回答:(1)大陆龟刚开始分布到甲、乙两岛时,岛屿之间辽阔的海洋相当于_隔离;每个岛上的环境都不同,所以_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
7、差异。(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经过长期进化,分布在不同海岛上的岛龟的基因库发生很大的差异,最终出现_隔离,标志着两个新物种岛龟1和岛龟2的形成。(3)岛龟脚趾的连趾(ww)和分趾(WW、Ww)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人为将岛龟1迁入乙岛,追踪调查50年间W和w的基因频率变化如图乙,则乙岛上的岛龟1是否发生了进化?_(选填“是”或“否”),说明上述性状中_更适应乙岛的环境。解析:(1)当同一物种分开形成两个种群时,两者之间存在的是地理隔离;由于每个岛上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从而导致进化的方向也不同。(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为种群,经过长期的地
8、理隔离最终达到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两个新物种的形成。(3)通过图乙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可知,岛龟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变大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适应环境的。答案:(1)地理自然选择(2)种群生殖(3)是连趾能力提升练10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由于鸟类位于两个不
9、同的岛上,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存在生殖隔离;甲岛的环境变化大,从而选择出较多的适应环境的鸟类;由于一个岛上的鸟类不属于同一物种,所以每个岛上均有较多的基因库;由图可知两岛上的鸟类数量最终趋于相同。答案:C11(2017唐山高一检测)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
10、;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答案:C12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下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物种的是_,理由是_。(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理由是_。(3)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_的变化,这种变化是_的结果,这种
11、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4)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_、_、_三个环节。解析:图文转换认清a、b、c三曲线与p曲线的区别之处,其中a曲线和p曲线最相似,生物的差别很小,也就是说生物的变异较小,两种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最相似。答案:(1)c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物种(2)a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3)基因频率自然选择(4)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素养养成练13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曾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
12、:(1)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作用,使细菌的_发生定向改变。(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抗生素诱导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养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普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实验完善:实验步骤: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个(B1、B2、B3),加入_的细菌培养基。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13、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1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预期结果: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本实验的原理:_,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解析:(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其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这一种。(2)抗生素属于环境选择因素,具有定向性,其实质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3)设置一组含有青霉素的对照组,实验证明先变异,后选择。答案:(1)原核基因突变(2)选择基因频率(3)含有青霉素A组细菌从未接触过抗生素,而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