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056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年秋季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B. 虎克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C.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 细胞是一个独立的单位【答案】C【解析】【详解】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原核生物也有细胞壁,A错误;B、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B错误;C、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C正确;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D错误。故选C。2.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中有DNA,原核细胞中无DNAB. 真核细胞有生物膜,原核细胞无生物膜C.

2、真核细胞中有染色体,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D. 真核细胞中有细胞器,原核细胞中无细胞器【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详解】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DNA,A错误;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结构,即都含有生物膜结构,B错误;C、真核细胞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C正确;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器,只是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故选C。3.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自由扩散的膜结构物质主要是磷脂B. 通常情况下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C. 胞吞作用不需要能量和载体D. 利用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等

3、大分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包吞和包吐等多种方式。有的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有的是低浓度到高浓度;有的需载体和能量,有的不需载体和能量。【详解】A、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无需载体和能量,参与的膜结构物质主要是磷脂,A正确;B、主动运输需载体和能量,通常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B正确;C、胞吞作用需要能量,C错误;D、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D正确。故选C。4.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对这一示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 在人体内,、过程可在同一细胞中完成B. 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过程所需的酶C. 在乳酸菌

4、体内,当过程加强时,过程会减弱D. 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过程不需要H2O作反应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过程表示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在人体内,该过程只能发生在消化道中,A错误;由题图知,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正确;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又将丙酮酸和H生成了乳酸,C错误;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需要H2O作为反应物,D错误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示意图,其中表示水解过程;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细胞有氧

5、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5. 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属于()A. 细胞凋亡B. 细胞癌变C. 细胞衰老D. 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蝌科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是受基因控制的正常的生理性细胞死亡,因此属于细胞凋亡。故选B。6. 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B. 有丝分

6、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C.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细胞板上D. 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1)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

7、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A、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会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A错误;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B正确;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才出现的结构,C错误;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长,D错误。故选B。7. 下列与染色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的数目与着丝点数目相同B.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定相同C.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D. 染

8、色体是真核细胞核DNA的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着丝点,因此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始终相等,A正确;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定相同,如X和Y染色体,B正确;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C错误;D、染色体是真核细胞核DNA的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9、,D正确。故选C。8.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C.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物质发现的实验及其内容: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少部

10、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详解】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9.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 场所不同B. 原料相同C. 产物不同D. 碱基配对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

11、程称为转录。【详解】A、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场所相同,都在细胞核中进行,A错误;B、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原料不同,前者是脱氧核苷酸,后者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C、核DNA的复制与转录产物不同,前者是DNA,后者是mRNA,C正确;D、核DNA的复制的配对方式有A-T、T-A、G-C、C-C,转录的配对方式有A-U、T-A、G-C、C-G。故选C。【点睛】转录和DNA复制的场所相同,原料、产物、碱基配对原则、酶有所不同。10. 下列有关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B.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 遗传病的发病在不同

12、程度上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但根本原因是遗传因素的存在D.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A、先天性疾病若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则是遗传病,若是由环境因素或母体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如病毒感染或服药不当,则不是遗传病;家族性疾病有的是遗传病,有的则不是遗传病,故A错误。B、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C、遗传病的发病在不同程度上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但根本原因是遗传因素的存在,C正确;D、多基因遗传病是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

13、误;因此选C。【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对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后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关系及对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不清。11.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一定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B. 单倍体育种时需用到秋水仙素C. 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状D. 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就可以留种【答案】A【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能使青霉菌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一定会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A错误;B、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所以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要用适

14、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基因工程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所以利用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C正确;D、用营养器官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无性繁殖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正确。故选A12. 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 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尺蛾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C. 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D.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

15、果【答案】D【解析】【详解】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变得颈和前肢都要很长为用进废退的观点,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A错误;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北极熊的体色为白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属于共同进化,D正确。13. 下列各组化合物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是()A. 脂肪酸、二氧化碳、血红蛋白B. 血浆蛋白、葡萄糖、神经递质C. 载体蛋白、血清球蛋白、氨基酸D. 呼吸酶、胰岛素、血清白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

16、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血浆蛋白、葡萄糖、神经递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14.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 组织细胞B. 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 各级动脉和静脉D.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

17、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详解】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故选D。15.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最初贝尔纳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B. 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C.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健康人通过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

18、】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认识发展:最初人们认为只有神经对内环境稳态调节起作用,甚至在实验证据面前也囿于固有观念而不能有所突破;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促胰液素,证明了体液调节的存在;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A正确;B、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

1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B正确;C、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正确;D、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环境变化超过此限度时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故选D。16. 下列与图示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代表感受器B. 图中包含三个神经元C. a处存在神经递质D. 直接刺激c处,效应器无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是感受器,a是突触间隙,b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2是效应器。【详

20、解】A、根据b含有神经节,可判断1是感受器,A正确;B、图中有3个细胞体,说明该反射弧包含三个神经元,B正确;C、a处是突触间隙,存在神经递质,传递化学信号,C正确;D、直接刺激c处,效应器有反应,但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D。17. 如图表示a处产生兴奋并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B. 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中C. 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与c处不同D. 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21、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刺激a处产生的兴奋可通过b传递到c,A正确;B、a处产生兴奋时,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中和突触后膜上,B错误;C、a处兴奋产生动作电位,而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而a兴奋时c处于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二者膜电位不同,C正确;D、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以胞吞方式被接收,D正确。故选B。18.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B. 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C

22、.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D. 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详解】成年后仍然能够分泌生长激素,A错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错误;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短暂,而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C正确;神经中枢也可以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若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

23、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点,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9.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器官A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B. 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C. 器官C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有抑制作用D. 器官C还可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与激素b的关系为协同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示调节和反馈调节可知,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则a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器官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详解】A、抗利尿激素

24、是由C下丘脑分泌的,A错误;B、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会通过反馈调节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B正确;C、器官C分泌的激素对器官A有促进作用,C错误;D、生长激素是由B垂体分泌的,D错误。故选B。20. 关于免疫学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注射疫苗可以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B. 疫苗是增强人体防卫功能的免疫活性物质C. 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D. 疫苗可被人体内的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并传递给T细胞【答案】C【解析】A注射的乙肝疫苗是灭活的抗原,可以使受注射者对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不能治疗乙型肝炎,A错误;B疫苗含有无害死病菌或者是由无害的死病菌中提炼的物质,

25、B错误;C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C正确;D吞噬细胞对异物的识别没有特异性,D错误;答案选C。21. 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温特首次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并命名为生长素B.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合成慢C.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D. 植物茎的向光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研究从1880年英国达尔文1910年丹麦的鲍森詹森1914年匈牙利拜尔1928年荷兰温特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直到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该物质。【详解】A、

26、温特发现了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A错误;B、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通过横向运输到达背光侧,使向光侧生长素含量较少,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较多,而并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合成慢,B错误;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错误;D、茎向光生长是向光侧生长素较少,促进茎的生长,背光侧生长素较多,更促进茎的生长,D正确。故选D。22. 下列各项中与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促进侧芽的生长B. 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更容

27、易成活C. 将成熟的木瓜放入未熟的柿子中,可促进柿子成熟D. 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答案】C【解析】【分析】1、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详解】A、摘除棉花的顶芽,降低了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

28、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A错误;B、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更容易成活,与生长素有关,B错误;C、木瓜放入柿子中促进柿子成熟是利用木瓜产生的乙烯催熟,与生长素无关,C正确;D、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利用的是生长素类似物获得无子果实,D错误。故选C。23.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 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B. 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C. 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 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答案】A【解析】【分析】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只能体现种群的大小或种群密度;能够用来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是

29、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对种群密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详解】A、根据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变化趋势,A正确;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能体现种群的大小或种群密度,B错误;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对种群密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C错误;D、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并区分种群各特征在种群中的作用: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推测以后的人口变化。24.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

30、机取样B. 样方内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C. 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D. 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详解】A、取样调查的关键做到随机取样,多次取样求平均值,A正确;B、样方法中计数要统计样方内该物种的所有个体,所以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B正确;C、由于蔓生

31、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有很多分支可能属于同一个个体,所以不宜选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宜选择乔木等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C正确;D、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故选D。25.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群落的结构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竹林中

32、的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呈现高低错落有致,所属范围为种群,A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正确;淡水鱼因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地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同一地段上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因此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D正确。二、非选择题26. 如图是探究

33、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是_(答出两点即可)。(2)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_。(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影响酶的活性?_。(4)酶的化学本质是_。【答案】 (1). H2O2溶液的量、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反应时间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 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等量FeCl3溶液 (3). 不能 (4). 蛋白质或RNA【解析】【分析】1、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

34、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详解】(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无关变量有H2O2溶液的量、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反应时间等。(2)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因此应该设置一组用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对照组,即将肝脏研磨液换成等量FeCl3溶液。(3)由于H2

35、O2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较快,故不能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4)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7.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

36、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激素乙通过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答出2点即可)【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 体液运输 (3). 神经-体液调节 (4). 等于 (5).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或重吸收水的量增加) (6).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解析】【分析】机体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

37、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张是为了增加散热量,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散热量。【详解】(1)在体温调节中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素通过体液运送到甲状腺。(2)图中的体温稳定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即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机体持续高温时期提高调节使产热等于散热,这也是体温调节最终目标,如果出现脱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的调节途径有增强汗腺分泌汗液、皮肤毛细

38、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点睛】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8. 下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免疫,图中b细胞人体内可以来自_。(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填字母)。(3)当抗原经过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与合成和分泌d有关的细胞器有_。【答案】 (1). 体液 (2).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3). a、c、d (4). 核糖

39、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解析】【分析】从图中分析可得:此过程是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为吞噬细胞,a为B细胞,b为效应B细胞,c为记忆B细胞,d为抗体。【详解】(1)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时可以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进而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由此可见上述过程均属于体液免疫,b细胞可来自B细胞和记忆B细胞。(2)与抗原接触过并受抗原刺激的细胞均能识别抗原,如B细胞、记忆细胞,此外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够识别抗原,并使抗原失活,即图中的a、c、d。(3)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线粒体

40、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9. 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让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再将F1与皱粒豌豆交配(第二个实验)。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_?(2)第二个实验得到的结果是_。(3)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4)研究分离定律的方法是_;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

41、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答案】 (1). 为什么F2中出现性状分离和31的性状分离比 (2). 圆粒皱粒 11 (3). 减数分裂 (4). 假说演绎法 (5). 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

42、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第一个实验为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第二个实验为测交实验。【详解】(1)根据第一个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后代F2中出现性状分离和3:1的性状分离比?(2)测交实验中,F1会产生比例为1:1的R、r两种配子,皱粒豌豆只能产生r一种配子,故后代为Rr:rr=1:1,即圆粒:皱粒 1:1。(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4)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的方法

43、是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点睛】本题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及分离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能根据题干要求答题。30. 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请回答下列问题: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冰川退去后的裸 地苔藓草本植物柳树赤杨云杉、铁杉第9年第18年第3550年第80100年土壤的pH7.98.

44、07.26.554.8(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_(填写演替类型)。(2)由表分析,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_(填生物名称)有关。(3)赤杨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杨根部,形成根瘤。这些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_。据此分析,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_;_。(4)据表分析,从冰碛层上的优势种替代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定向_的结果。【答案】 (1). 初生演替 (2). 赤杨 (3). 互利共生 (4). 土壤的酸化 (5). 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 (6). 选择【解析】【分析】土壤

45、的pH7.25范围内,群落的优势种是赤杨,说明土壤的pH的变化主要与赤杨有关;土壤的pH为4.8时,云杉、铁杉又成为优势种。【详解】(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是从冰川退去后的裸地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2)分析题中表格信息,演替过程中,在赤杨阶段时土壤pH的变化较大,说明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赤杨有关。(3)根据题意可知,这些侵入赤杨根部的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说明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综上分析可知,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土壤的酸化;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4)从冰碛层上的优势种替代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定向选择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等相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