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口中英文学校20122013学年上期高一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
2、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
3、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
4、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
5、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2012年6月看历史)1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的权力、巧言令色的功利和匍匐在地的庸俗。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
6、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最后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学。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
8、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
9、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
10、,若置之善类申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予,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浯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高处 B家贫躬耕 躬:亲自C人有所遗 遗:馈赠 D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除:授职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3分)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必正言不少让 会衡请罢益力
11、,乃从其请 课诵少暇,即习礼A B C D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他的教学。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让他进行
12、教育,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8、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3分)9、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10、名句默写(1)登斯楼也, , ,把酒临风,其喜洋
13、洋者矣。(2)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3)了却君王天下事, 。乙 选考题注意: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仅按第三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紫 貂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
14、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三皮
15、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咱母亲呢!”四爷说:“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地捶腰,嘴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四爷流着热泪长叹:“仁心呢!”三皮参加了抗联。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三皮没熬得
16、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三皮过来,谄笑着,得意地说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17、)A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与小说内容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B“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C“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这句话照应题目,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D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一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E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地掏吃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2)联系全文,说说小说开头两段对“猎貂”的介绍有什么作用。(6分)
18、(3)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用了哪些技巧?试举两个例子进行赏析。(6分)(4)关于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 君 武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
19、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
20、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
21、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
22、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
23、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1940年,马君武逝世。(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件事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B. 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C. 马君武接受老友的
24、建议,顺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D. 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表现出了马君武温情脉脉的一面。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2) 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何时入党”一栏填了“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的话。请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3)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4)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
25、,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第卷 表达题(80分)13.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6、3分)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
27、,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这些震荡的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A. B. C. D.16、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修改。(5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
28、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17、采用下列句子中“当说,我真正懂得了”的句式,造两个类似的句子。(6分)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重塑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当托尔斯泰说“对于心灵纯洁的人,生活是充满甜蜜和喜悦的”,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当卢梭说“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大名医”,我真正懂得了人类的弱点; , ; , 。也就是说,每读完一本书,我们也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
29、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22013学年上期高一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B(不是“不重视”,原文“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2D(全文首先阐述的不是“大学的历史意义”,而是“大学的功能”。)3A(B原文“社会科学家或人
30、文学者”是选择关系。C主宾倒置,原文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D强加因果和把未然说成已然。)4A(应释为“端正 ”)5B(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句是说皇帝答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6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7(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颖悟”“过”各1分“吾非其师也”2分,语句通顺1分)(2)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王秦中”状语后置,“王”“所以” “乃”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
31、译文: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
32、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
33、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睁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
34、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为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
35、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祭痛哭祭拜。8【答案】(1) 诗中的环境和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深秋黄叶、秋夜冷霜、熏笼玉枕。作用:
36、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意象1分,作用能任选其一并展开分析的得2分)9、 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通过凄冷的深秋夜景,凄清的漏声,刻画出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孤单寂寞的宫女形象,以此寄托作者仕途受挫,怀才不遇的黯然失落之情。(手法1分,融情于景言之成理也可,分析3分)【解析】(1).形象1分 ,原因1分,情感1分。(2) 写出抒情手法 ,写出景物特点 ,写出思想感情。能写出给予对宫女的同情,也酌情给分。10、(1)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2)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3)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1.(1)AD(A项2分,D项3分,C项1分;B项“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错,应
37、为与后面四爷的感叹“仁心”相呼应,突出其“善心”;E项“不合情理”“自相矛盾”“败笔”错;C项这句话的主要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2)前两段介绍了紫貂皮的珍贵,猎貂之难和紫貂心善。为下文写三皮捕貂、变节和被掏心的情节作铺垫。为下文塑造三皮这个人物形象,为小说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的主题张本。(每点3分)(3)作者使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等方法来塑造人物。(2分)如“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此处作者用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突显了三皮的“孝”;再如“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把对三皮的赞赏之情浓缩在四
38、爷的神态、动作中,可谓言简意赅,含蕴丰富。(每例2分)(4)参考一:三皮为小说主人公。从篇幅看,三皮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从情节看,三皮的三次“猎貂”就是小说的核心情节。从主题思想看,三皮最能表现“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这一主题思想。从手法看,紫貂着墨不多,只起到衬托三皮的作用。参考二:“紫貂”是主人公。从标题看,小说以“紫貂”为题,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从情节看,“紫貂”贯穿小说始终,两“救”一“掏心”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主题看,紫貂寄予了作者的价值倾向与感情寄托,鲜明地表达了“惩恶扬善”这一主题。从手法看,三皮着墨虽多,只是为了衬托紫貂这一正面形象。(观点2分,理由写出三点就给6
39、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C D 。A“在任期间”错,B两件事没有必然联系,E“欲扬先抑”“否定”错,(2)答:这是他性格中 “烈”的特点所致。这样填写表达了他对掌权者的蔑视与嘲弄。言外之意是,国民党是由同盟会发展而来的,在国民党成立前我就参加创建者了,你们这些后来者却随意开除或恢复我的党籍,实在滑稽可笑。(3)答: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家。有强烈的责任感,极力关心员生:让工厂冒烟,图书馆和教室生火取暖;奉行“锄头主义”,并在抗战期间,大力提倡军训。在选拔和任用老师方面不拘一格。具有改造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4) (8分)答:同意。他脾气急躁,性格耿直刚
40、烈,很有勇武好斗的“勇夫”的特点,在需要巧妙周旋、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甚至是技巧艺术的官场政坛,实在是不合时宜。他固执己见的文人脾性,使他在政坛四面碰壁。而他是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是文学家、工业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并且一度“恃才傲物”他,却能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去求人,为实现教育理想放弃个人的尊严,把教育看得高于一切。不同意: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以他的地位完全可以在政治上起到更大的作用他性格耿直,立场鲜明,光明磊落,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政治家就要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这样
41、如果从政,他应该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政治家。(意对即可,要求见解全面深刻,表述清晰有逻辑。酌情给分)13.【答案】D【解析】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三项均不符合语境。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14.【答案】C【解析】(A.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B.“改变”缺宾语,D. 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15.选A.(3分)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衔接,句对此发出赞叹,句续写同
42、一“竹筏”上游人的欢呼,句用比喻写回声之快,句用比喻写回声之美,句合写山水,具有小结作用,恰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合为一体。16、“寄奉”改为“惠赐”“过目”改为“拜读”“些许”改为“莫大”“惠存”改为“珍藏”“光临”改为“前往”。17、(6分)参考答案:当尼采说“失败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我真正懂得了失败时应该做些什么;当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真正懂得了应怎样去读书。18【写作指导】(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论文。所以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棋盘,它的输是输在自己的意志上,输在自己的欲望里。由此联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盘棋,而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围绕着“战胜欲望”“理智与情感”这几个话题联想,便能深入主题。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做事要把握关键,也可见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如此构思,便能成一佳文。(2)立意:从猴子的角度: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我。从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关键;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