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过关检测(十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2(2016固原模拟)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
2、观点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D“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4“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
3、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5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了科学思想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主与科学思想B马克思主义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6“在中国文化史上,曾
4、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倒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材料所指“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 B康乾盛世C维新变法时期 D民国初期7(2016郑州模拟)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8基于革命实践的需要,孙中山提出借鉴马克思主义
5、,表示“师其意而不用其法”,在中国要用民生主义。由此可见,民生主义与革命实践的关系是()A借新理论宣扬革命的正义性 B用均贫富的办法来消除革命C以平等观激发群众革命热情 D革命的首要问题是民生问题9孙中山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为此他主张()A平均地权 B耕者有其田C扶助农工 D节制资本10(2016大同调研)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可知时间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
6、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1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2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
7、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6岳阳期末)表格能将各种信息很好地综合在一起,是我们学习历史很好的一种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邓玉函、王征译绘远西奇器图说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水利技术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建筑教堂、圆明园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
8、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概况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设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译书出版社(均为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胡适翻译最后一课弑父之仇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
9、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民报发刊词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90周年诞辰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
10、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材料四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论断,明确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犹如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在中国上空漂浮着的“左”倾阴霾。(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和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先后提出的主张。这些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原因。“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
11、是什么?(8分)(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本质。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选B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近代以来救国意识的觉醒,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符合“最初”要求,B项正确。A项不属于近代救国意识,C、D两项晚于B项的救国主张。2选A材料“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表明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侵略下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材料“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表明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中的暧昧态度。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
12、步,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只是针对旧有的行政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未涉及政治改革内容,排除;D项强调政治改革的优先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3选A4选D新文化运动是批判传统儒家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不是政治方面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显然是批判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的信息说明作者主张吸收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转型,故D项正确。5选B材料中的“它”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是“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并认为中国落后挨
13、打的根源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所以答案选B。6选D根据材料中“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倒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时有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存在,也有强调个性解放的西方思想,故应该是民国初期,D项正确。7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孙中山提出“社会主义”的背景。题干中“社会主义学说”主张社会财富的平均和人民普遍幸福,这与民生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故B项正确;“平均地权”对于私有制不是消灭,而是低价收购地主的土地,故A项错误;C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工农的利益,其目的在于扶
14、助农工,推动国民革命,并不是针对贫富差距悬殊,故C项错误;D项属于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与材料无关。8选C由材料分析可知,孙中山认为在欧美那些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贫富差距悬殊,马克思主义提倡阶级斗争、消灭资本主义是正确的。但中国资本主义不发达,贫富差距不大,中国只要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了。对马克思主义要“师其意”就是要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即以实现社会公平激励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故C项正确。9选D10选D根据材料“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可知时间应为195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61936年),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15、),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故D项正确。11选B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没有涉及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内容,故A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破除了对领袖个人的盲目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南方谈话”破除了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崇拜,故B项正确;C项明显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生在197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故D项错误。12选D极“左”思潮不是从新中国成立就有的,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预设的蓝图”不符合题目中的“试错反弹”,故
16、B项错误;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C项错误;“试错反弹”可以理解为允许犯错误,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南方谈话”中谈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区别证明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故D项正确。13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能提取“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的信息,也能提取“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的信息。
17、答案:示例一:信息: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说明: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推介欧洲先进科技和人文知识;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峻,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译书内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翻译西方思想文化。示例二:信息: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说明:明末清初时,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他们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反映其向中国传播基督教、进行殖民扩张的初衷;近代以来,主持者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19世纪60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
18、御侮的时代要求。示例三:信息: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说明:明末清初时,古代西学东渐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同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要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提取分析“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引入、主动学习”“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等信息亦可)14解析:第(1)问,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即可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要依据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作答;第二小问从中国社会性质方面思考。第(3)问,第一小问从两者的共同的任务,即反帝反封建这个角度来分析;第二小问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
19、(4)问,要联系所学知识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方面回答。答案:(1)主题: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主张: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3)原因: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都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表现:完成了民主革命,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4)主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