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962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教学调研考试历史学科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小题20,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战国时齐成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武子为军师”。秦人以范雎、蔡泽为相,主课议;用白起、王为将,主征伐。战国晚期各因将、相分途的趋势愈加明显。由此反了战国时期A. 各国官制差异逐浙消失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 政权架构日趋专业系统D. 战争使武官的地位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战国晚期各因将、相分途的趋势愈加明显”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政治架构日趋专业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兼并战争的需要,C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与材

2、料无关,排除。故选C。2. 公元39年,光武帝刘秀下令度田,命令州郡官吏核检豪强地主控制的耕地和隐匿的人口。此举遭到刺史太守和豪强地主的抵制和对抗,刘秀下令停止度田。刘秀对豪强地主的让步A. 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B. 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 为政治危机埋下了祸患D. 致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答案】C【解析】【详解】面对刺史太守和豪强地主的抵制,刘秀下令停止度田,此举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使得地方势力发展,为之后的地方割据埋下了祸患,故选C;刘秀对豪强地主的让步不利于中央集权,因此不会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排除A;刘秀的举措暂时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暂时避免了分裂,维护了东汉政权

3、的稳定,排除BD。3.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 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导致变法失败B.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发展C. 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D. 维新变法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指的是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符合这一基本原则,故C正确;“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导致变法失败”

4、是后人的评价,故A错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了加强对经济控制,巩固统一,保证政府收入,故B说法错误;“维新变法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后人的评价,故D错误。4. 清代中叶,由于商品流通和货币周转的需要,产生了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也称“票庄”或“汇竞庄”。其中最大的票号是平遥人雷履泰开设的“日升昌”,曾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而闻名。材料可用于论证A. 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C. 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 货币流通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票号”应运而生,而票号专营钱钞汇兑业务,这类似于

5、现代金融机构。“日升昌”的发展壮大说明当时汇兑业务能够有效运行,意味着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良好,A正确;社会分化、工商业市镇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C;D中的“根本变化”表述绝对,排除。5. 明清时期规定,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这一规定旨在A. 防止官员营私舞弊B. 推行重本抑末政策C. 控制地方财政经济D. 压制汉族知识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明清时期实行职务回避,户部司官不用江浙人。原因是东南地区系国家经济命脉所在,为了防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防止他们弄虚作假,故选A;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与重本抑末政策无关,排除B;材料规定反映的是职务回避,并非为了控制地方财

6、政经济,排除C;D项不能解释“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排除。【点睛】6. 史学家戴逸论述:“汉唐宋明均以关内富庶之区为立足点,北筑长城,抵拒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康熙不同不以长城为内外之界,而是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对康熙皇帝上述作为的评价,正确的是A. 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基础B. 为清兵南下统一中原扫清道路C. 放弃长城使北方地区战事频繁D. 大规模用兵导致清朝财力衰竭【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康熙帝“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故选A;康熙帝之前清王朝就已经完成了中原统一

7、,排除B;康熙帝平定北方,没有使北方战事频繁,排除C;“导致清朝财力衰竭”的说法有误,排除D。故选A。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A. 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 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C. 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 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城市化是西方列强侵略而被动进

8、行,缺乏足够的内驱力,并且始终在传统与近代之间徘徊,保留大量的保守因素,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B项正确;根据材料“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彻底性,没有强调其空间地域上的特点,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曲折和不彻底性,没有强调移植西方城市化模式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没有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的结论,D项错误。8.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后,短时间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关于在全国实

9、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以及“关于实施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这些经济政策的主要作用是A.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 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C. 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建设进程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一五计划的开展,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将粮食、油料、棉布等重要物资纳入国家统一配置范围,其主要作用是保障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建设进程,C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A项错误;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并非国家把粮棉等物资纳入计划轨道的主要作用,B项错误;调动

10、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是当时国家集中配置物资的主要作用,D项错误。9. 1986年12月,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是当时年青人的梦想,也成为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这一现象说明A. 科技革命推动企业发展B. 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C. 思想解放推动国企改革D. 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已经成立,年青人希望出行不再步行或乘坐公交,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名牌自行车,说明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B项正确;科技革命推动企业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并不涉及思想解放与国企改

11、革的关系,C项错误;直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10. 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贵金属从美洲源源不断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购置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A. 促进了两国的社会转型B. 推动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C. 促使法国成为世界霸主D. 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答案】D【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以后,面对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和价格革命的出现,葡萄牙人选择购置地产和贵族头衔,错过了发展的机遇,法国却采取重商主义,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导致了两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不

12、同的发展轨迹,D项正确;价格革命并未促进葡萄牙的社会转型,A项错误;商业贸易中心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近代法国并未成为世界霸主,C项错误。11. 启蒙运动之前,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A. 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B. 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C. 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D. 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宣扬自

13、由平等,启蒙思想家是借助美洲社会那种自然的状态来反对法国社会的不平等,故C正确;启蒙思想家是反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并非批判传统认识,排除A;启蒙思想家的主旨是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并非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2. 观察下表,到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项目婚礼方式内容中世纪婚姻法用宗教仪式,需教会主持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新教的婚姻法可用世俗仪式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A. 人文主义发展使宗教仪式简化B. 婚姻习俗逐渐摆脱宗教影响C. 社会进步使结婚程序更加规范D. 世

14、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相对中世纪的婚姻法,新教的婚姻法允许世俗仪式,重视婚礼,强调家长、政府和证婚人对婚姻关系建立的作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教改革使世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D项正确;宗教仪式简化与新教婚姻法的内容不符,A项错误;婚姻习俗逐渐摆脱宗教影响与新教颁布的婚姻法不符,B项错误;社会进步使结婚程序更加规范不是到,即从中世纪的婚姻法到新教的婚姻法所反映出的本质问题,C项错误。13. 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这场运动是A. 文艺复兴B.

15、宗教改革C. 启蒙运动D. 科学革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并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是在否定罗马教会权威基础上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局限性是个人主义泛滥,导致个人私欲膨胀,B正确;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主张追求现世幸福,与“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不符,A错误;启蒙运动与“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不符,C错误;D与材料无关。14.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

16、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说明A. 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实事求是B.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政党C. 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D. 工人阶级还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并未实现,在1895年恩格斯的言论中“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可以体现出恩格斯对于之前言论的纠正,同时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把握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态度,A正确;题干内容与无产阶级政党无关,排除B;恩格斯在1895年的言论说明当

17、时无产阶级尚未强大到夺取政权的程度,排除C;D不符合史实,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排除。15. “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统治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的野心家的利益”。威尔逊总统意在说明A. 德国内部矛盾复杂B. 美国参战必要性C. 美国参战的正义性D. 德国政府面临挑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威尔逊的言论中区分了了德国人民和德国统治者在战争中的责任,认为战争时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动,德国

18、人民是被利用了,从这一角度分析,美国参战的目的就是打击德国的野心家,于德国人民有利,显然是解释了自己参战的正义性,C正确;威尔逊的言论中并未提及德国内部的矛盾,排除A;威尔逊的言论是立足于对德国战争发动动机的分析,而非强调美国参战的必要性,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16.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其本质是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年12.2%23.2%50.2%1990年2.8%5.1%7.2%工业1950年34.7%42.2%22.2%1990年25.8%40.5%33.6%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1990年71.4

19、%54.4%59.2%A. 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就业比率的提高B.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C. 西方农业和工业由于经济危机进入衰退D.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开始出现新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上升。从就业人口看,1950-1990年期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大幅度上升,而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就业人口的比例下降,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三大产业中就业情况的比较,而不是“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就业

20、比率的提高”,A错误;材料中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的减少是因为机械化的发展,而不是“由于经济危机进入衰退”,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不是社会结构变化,故D说法错误。17.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彼此之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此评述的“联盟”A. 出现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B. 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加剧了列强之间的争夺D. 导致国家干预经济加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强制实行预

21、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可知,“联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加强了列强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故选C;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A时间不符合题意;这个时期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B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19世纪30年代之后才兴起,排除D。【点睛】18. 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A. 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B. 医疗体系具有清

22、晰的霸权国家特征C. 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D. 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答案】B【解析】【详解】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的美国,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注重获得和维持其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却不注重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A项错误;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与“(美国医疗卫生体系注重)科技创新能力”不符,C项错误;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9. 下图中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 B. C. D. 【答

23、案】C【解析】此题是识图题,历史科目中地图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根据图来确定时间。抓住奥匈帝国,可知这是一战前的地图;注意波兰的疆域,可知这是二战后;注意地图中已没有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可知这是慕尼黑阴谋后,二战前的地图;注意地图中波兰的疆域和东普鲁士,可知这是一战后的地图。故选C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以德国的疆域演变考查国际格局的演变20. 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中的一些情节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某种历史现象。下表是小说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片段,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地点故事情节陈尔斯通(南方农业小镇)马格丽特与表妹伊迪丝一直在谈着结婚的仪式和礼服,

24、还谈到使一架钢琴的琴音调整是多么困难,以及伊迪丝婚后到苏格兰旅行时应该带些什么衣服米尔顿(北方工业城市)马格丽特在为家里寻找佣人时发现,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A. 妇女外出活动增多B. 女性工作权利获得保障C. 传统社会观念变革D. 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和“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传统社会观念正在发生变革,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外出活动增多,排除A项;材料中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到工厂工作也不愿做佣人,说明

25、工业革命给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不能得出女性工作权利得到保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矛盾激化不能反映,排除D项。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北宋前期主户和客户土地占有情况的比率表主户客户上三等户(地主)下户(自耕农)佃农占全国农户总数百分比12.752.235.1占全国总耕地数百分比70300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史简编北宋的阶级关系和赋役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答案】信息:地主所占总户数比例低,但占有全国耕地比例高;自耕农所占

26、总户数比例高,但占有全国耕地比例低。原因:宋朝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自由买卖下的土地兼并加剧;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影响:促使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了赋役制度的改革及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解析】【分析】【详解】信息:根据题干中地主占农户总数百分比和其占耕地总数百分比可以得出,地主所占总户数比例低,但占有全国耕地比例高;同样可以分析出,自耕农所占总户数比例高,但占有全国耕地比例低。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宋代的土地政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以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租佃关系等角度分析,即宋朝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自由买卖下的土地兼并

27、加剧;宋代商品经济的发,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最后对宋代阶级关系和赋役制度的影响作简要说明,即,促使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了赋役制度的改革及后来的王安石变法。22. 孔子是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极为深远的人物。孔子到底长什么样?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形象有着不同的描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图示1在汉代画像石和壁画上出现最多的是“孔子见老子”。孔子形象的共同点都是侧身像,看不清五官,高大魁梧的身体微前倾,做躬身状。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一位郑国人描述孔子外貌的侧面描述:除了身高突出外,孔子还上身长下身短、肩膀有些往前探、胳膊稍长、额头饱满突出。图示2唐朝吴道子篆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孔子画像

28、。观察孔子的五官,脸型棱角分明,大额头、大鼻子、长胡子,以及一点点龅牙。孔子身材高大魁梧,和汉朝的区别在于,唐朝的孔子变“胖了”。图示3南宋画家马远的孔子像,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看到这个或许有人想说:“孔子减肥成功了!”确实,宋朝很多画师创作的孔子像,不再是身材魁梧,都是这样很瘦弱的样子。同时,这一时期孔子的额头也进一步的变大,以示充满着智慧。图示4我们现在对外宣传的孔子像,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面部轮廓圆润,不再棱角分明,孔子成了一个很中庸、仁爱的人,几个标志性的特征都还保留了,如大额头和长须。(1)请对图1、图2、图3孔子的形象特点做出合理历史解释。(2)依据以上材料,能确认一个真

29、实的孔子相貌吗?请结合图示4,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相貌的问题。【答案】(1)图1汉代孔子绘画多以“孔子见老子”微前倾,做躬身状呈现,反映了汉代儒学对道家学说的吸纳。图2唐朝的孔子变胖,说明唐朝人以胖为美,开放包容的心境。图3南宋的孔子变瘦、额头变大,表明南宋轻武重文,理学(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智慧。(2)不能。认识:层次三:认识明确、合理。层次二:认识较为明确、合理。层次一:认识不明确、不合理。【解析】【分析】【详解】(1)图1:根据材料“孔子形象的共同点都是侧身像,看不清五官,高大魁梧的身体微前倾,做躬身状。”可知汉代孔子绘画的形象特点是微前倾,做躬身状。从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孔子向

30、老子请教,表现了汉代儒学对道家学说的吸纳;图2:根据材料“孔子身材高大魁梧,和汉朝的区别在于,唐朝的孔子变胖了”可知特点为唐朝的孔子变胖了。结合所学从唐朝人以胖为美,开放包容的心境分析答案;图3:根据材料“宋朝很多画师创作的孔子像,不再是身材魁梧,都是这样很瘦弱的样子。同时,这一时期孔子的额头也进一步的变大,以示充满着智慧。”可知南宋的孔子变瘦、额头变大。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南宋轻武重文,文弱书生成了标配,同时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额头变大了,显现出先师的智慧。(2)不能。正确看待:古代人的相貌只有靠画像,我们看到最早的画像是汉朝的,而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相距五六百年,当时的绘画还不成熟,没有纸笔,要

31、保留画像很难,后人只能根据描述来想象孔子的相貌,所以不同时代的孔子相貌都带着当时时代的特点,今天的对外宣传孔子像“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面部轮廓圆润,不再棱角分明,孔子成了一个很中庸、仁爱的人,几个标志性的特征都还保留了,如大额头和长须”,可以说吸收保留了原来各朝孔子像的重要特征,同时把我们今天的审美标准融入到孔子的画像之中,另外习近平提出实行孔子的以德治国思想,所以也要把孔子的面貌画成具有“仁爱”面貌。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孔子的相貌究竟如何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不需要研究哪个孔子像是真的,而忘记了儒学对于我们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掌握儒学的精髓,而不去纠结孔子的相貌问题。2

3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走上胜利,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和不断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间,统一战线经历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不同时期和阶段,虽然每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和阶段性目标各有侧重和差别,但统一战线无时无刻不在以高亢的声音唱响团结之歌、奋斗之歌、前进之歌。摘自罗雷:高唱团结、奋斗、前进的统战之歌小明同学要制作幅“统一战线”历史演进的展板。请结合所学,帮助他绘制一幅。(要求:1.时空线索清晰,内容应包括“历史时期、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和阶段性目

33、标”。2.绘制时空线索图、三维坐标图、思维导图或简单示意图等皆可,表格或书写成文不给分。)【答案】统一战线形式及时间主要矛盾中心任务阶段性目标革命联合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打倒军阀除列强中推动国民革命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反蒋到反蒋抗日巩固革命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抗日(反对日本侵略)扩大巩固抗日根据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扩大解放区【解析】【详解】本题要求总结概括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统一战线,并围绕历史时期、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和阶段性目标进行总结。根据题目要求,可以采取坐标图的形式,如以时间为横轴,以主要矛盾为纵轴进行总结概括,并为坐标图中标注中心任务和阶段性目标的变化;或者按照时间顺序绘制时空线索图,标注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和阶段性目标的变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