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素养 目标1.通过了解美国参战的相关史实,认识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唯物史观)2.通过协约国阵营的变化及双方力量的对比,理解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时空观念)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随着经济联系的 加强,美国与_日益接近。德国实施“_”,危及美国利益。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_宣战。(3)影响:大大增强了_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 国的方面发展。协约国 无限制的潜艇
2、战 德国 协约国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_向同盟国宣战。3.俄国发生革命并退出战争:(1)背景: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 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2)结果:1918年3月,苏俄同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 义大战。北洋政府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1)目的:在西线发动新攻势,夺回战略主动权。(2)简况:1918年3月至7月,相继发起4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1)准备。为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_为西 线联军总司令。1917年
3、6月起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的军队也不断开往前线。福煦(2)反攻。1918年7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 推进到马恩河一线。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_”。(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_集团开始瓦解。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 的政治危机,发生了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和柏林工人起义。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_的失败而告终。登堡防线 同盟国 同盟国集团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劣势:同盟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处于劣势。2.战略失误:德国的“_”,过
4、低估计对手的实力,德国被拖入两线作 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3.内部矛盾:(1)_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2)德国爆发了“_”,推翻了帝制。施里芬计划 奥匈帝国 十一月革命 4.国际力量对比失利:(1)战争初期,_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2)_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3)在僵持阶段,_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日本 意大利 美国【微点拨】【概念阐释】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1918年3月签订的和约,标志着苏维埃俄国正式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苏维埃政府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5、,奠定了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定签订后的第二天,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不平等的布列斯特和约。【特别提醒】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中立政策的实质:美国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大发战争横财;等待时机,寻找借口参战,插手欧洲事务,以便战后捞取更多利益;实质是捞取战利品和夺取世界霸权。2.同盟国集团的失败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失误、同盟国各国内部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处于不利地位等,但根源是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总体上处于劣势,造成人力、物力的匮乏。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 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的失败【素养探究】1.美国参战。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
6、的态度。美国总统威尔逊在 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思考:(1)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政策从画线部分“不偏不倚”等信息可知是“中立”政策,影响结合 所学知识及“中立”政策的影响回答。提示:“中立”政策。影响:美国大发战争财。材料二“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 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目的和最 终目的。对此你有何认识?(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部分可归纳直接目的;由画线部分归纳出
7、最终目的,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得出认识即可。提示:直接目的是发战争财,最终目的是统治世界。认识:其参战是为捞取战利 品,争夺世界霸权。2.失败原因。材料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思考:材料的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战败的原因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的关键信息归纳出外部原因,由画线的关键信息归纳出内部原因。提示: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与美国的贸易
8、中断;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有密切的贸易来往;美国的参战;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法。【史论阐释】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初期中立的原因:(1)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推动。(2)对外扩张的重心在拉美和亚太地区。(3)得以远离战火,免受战争的破坏。(4)可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国双方进行军火贸易,大发战争横财。2.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1)经济利益:德国与美国在拉美的矛盾不断加剧,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激增,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和贷款,同协约国的利益已经紧密地连在一起。(2)政治要求:美国参战前的“中立”,是为了捞取战利品,等待参战的最
9、佳时机,1917年当战局对协约国有利时,美国认为最佳时机已到。(3)战争准备: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国内人民反战情绪浓厚;但至1917年,随着美德争夺的加剧,美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4)寻找借口: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3.美国参战的主要影响:(1)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增强了其取胜的砝码。(2)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3)美国参战,影响了其他“中立”国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的优势是如何丧失的 1.战争主动权转移。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世界大战,掌握了战争 的主动权。但是受长途行军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
10、影响,主动权逐步转 到协约国一方。2.作战计划落空。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里芬计划”,但由于没有估 计到协约国的力量强大等,致使计划落空。3.内部统治。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比协约国更为明显,内部统治更加不 稳定。4.力量对比变化。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并无多大悬殊,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美 国参战,协约国阵营逐步扩大,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基础过关练】1.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法 案。美国参战的借口是()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 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 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
11、度【解析】选A。1917年2月德国重新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 重大损失,直接促使美国采取反德立场。故选A。【深化点拨】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国与西欧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而且不愿看到德国取得霸权;二是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密切;三是协约国获胜,美国能凭借经济实力控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 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 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
12、赢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D.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解析】选B。从材料中华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及法国元帅福煦对华 工的高度评价,可看出B符合题意。【补偿训练】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第
13、一次世界大战的尽快结束【解析】选C。“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错误;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形势的需要,并不是政府的错误决策,故B错误;材料中“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的信息说明希拉克对中国劳工给予了高度评价,显然是提高了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故C正确;D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某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却在大战后期与同盟国集团缔结和约,率先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这个国家是()A.意大利 B.俄国 C.日本 D.法国【解析】选B。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同盟国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为巩固政权赢得了宝
14、贵时间,故B正确。【高考模拟练】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大为愤怒,而其他中立与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替自己作出的抉择,必须深思熟虑,稳重适度,符合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动机。我们必须摒除激动的情感。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 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 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1)根据材
15、料,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2)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中的原因和目的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 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大为愤怒,而其他中立与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回答;第(2)题不同意威尔逊的说法,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原因:同盟国击沉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船舶,向全世界发起了挑战。目的: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的权利。(2)不同意。理由:战争初期,美国同交战双方做生意。随着战争的推进,美国与 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在交
16、 战双方精疲力竭之时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以掠夺战利品,维护美国的利 益。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4年9月5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兵分两线作战,因而,以速战速决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新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必要时,我们将竭举国之力,以抑制和摧毁它的野心和实力因而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美国总统威尔逊 材料三
17、17世纪与18世纪的战争,其战略目的多半不是摧毁敌人的军队,而是耗 竭敌方的经济资源,因此打的是消耗战、疲劳战。18世纪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 的最好是避免战斗;到了20世纪则改用诱敌法:发动一些进攻,但并不期望获得 重大战术成功,只为了迫使敌人更快地用尽其资源。1916年德国人进攻凡尔登,正是这个意思;英国1916年、1917年在西线也是这么做的,如果不是完全一样的 话,区别只在于更延长了时间。一位英国将军直率地说,钱袋最长的一方必将取 胜。欧洲历史上的战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策的变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
18、分析,你认为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及所学知识,分析马恩河战役的影响。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参战的影响。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钱袋最长的一方必将取胜”,从经济实力方面分析失败的原因;突出特点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回答。答案:(1)遏制了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使西线转入相持阶段。(2)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使战争形势更加有利于协约国集团;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3)原因:同盟国物质资源缺乏,经济实力处于劣势。特点:旷日持久的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