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素养 目标1.通过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的学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时空观念)2.通过了解坦克等新式武器的使用,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历史解释)3.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走向旷日持久的阵地战的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唯物史观)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欧洲三条战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地位西线比利时、_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主要战线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_军队法国 奥匈 2.“施里芬计划”:(1)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
2、(2)特点: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在打败法国后 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3)实施。西线:1914年9月,德军与英法联军之间爆发_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 退。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等地,并且还深入_境内,德国被迫_ 同时作战。(4)结果: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 _。马恩河 奥地利 东西两线 阵地战 二、“凡尔登绞肉机”1.背景:(1)1915年,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_,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斗,但 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2)双方均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3)德军准备通过凡尔登战役,迫使法国退出战争。东线 2.战况:(1
3、)德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_。(2)法军在总司令_元帅指挥下顽强抵抗,逐渐摆脱了被动局面,并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3.结果: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毒气弹 霞飞 三、“索姆河地狱”1.目的:牵制德军,支援_。2.战况:(1)1916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索姆河战役。(2)_防守顽强,英法伤亡惨重。(3)英国首次使用新武器_。3.结果:(1)巨大消耗战,未能决出胜负。(2)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凡尔登 德军 坦克 4.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5.191
4、4-1916年战争胜败进程的影响:(1)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争胜败不见分晓。(2)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3)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感到力不从心。【微点拨】【概念阐释】1.施里芬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 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 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 国(俄法联军)的夹攻。2.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 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海战,令德国 最后一次主动突破协约国在北
5、海对德国封锁的努力失败。【特别提醒】1.凡尔登战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德国的军事进攻达到 高峰,但是德军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破产,兵力、士气开始衰 落。法军顽强抵抗,逐渐摆脱被动局面,站稳了脚跟。所以有人称凡尔登战役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科技与战争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弹在战争中被采 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 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素养探究】1.重要战役。材料一 德军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
6、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思考:(1)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此次战役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点拨】结合画线部分“初期进展迅猛”“被迫退却”等可知是马恩河战役。提示:马恩河战役。影响: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 战。材料二 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德法两军各伤亡40万人左右,故这场血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凡尔登战役是德军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新编世界近代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历史解释)
7、【点拨】由画线关键信息归纳对德国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对法军方面的影响;注意分析对双方及整个战局的影响。分析问题要全面。提示: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德国进攻凡尔登的失败成为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逐渐转入防御阶段,协约国军队逐步取得了战略优势。材料三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人数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凡尔登战役112个师70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多个师130多万人【点拨】发展趋势从表格中双方伤亡人数等信息进行提炼;原因
8、要联系所学知识以及这三大战役的影响进行提炼。提示:趋势: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作战双方都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的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被投放到战场上;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2.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钢 19 21 16 25 58 16 煤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思考:(1)从材料一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第一次
9、世界大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材料一的数据得出第一问;从双方军需品的生产能力分析第二问。提示: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原因:从1914年8月到9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材料二 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造成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在这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了持久战的原因。(历史解释)【点拨】一方面要结合
10、画线部分分析原因,还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的原因,如“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等。提示: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史论阐释】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1)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 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 使德军腹背受敌,更不利于德国。(2)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 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主要是在战争
11、 主动性方面占优势,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3)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其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2.影响:(1)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2)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深化点拨】1916年,当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出现了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局面以后,交战双方的主被动关系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战争形势的发展,为协约国一方战胜同盟国奠定了基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基础过关练】1.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
12、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 B.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 C.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结合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实力的对比进行分析,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整体实力低于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的整体实力,德国从战争一开始就制订了“速战速决”的计划,最怕持久消耗两线作战,而马恩河战役后德国最怕的局面出现了。所以,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补偿训练】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百倍,他向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西线速胜的信心被打破的战役是
13、()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2.(2020银川高二检测)“在持久的消耗战中,只有那些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希望夺取胜利阵地战预定了战争的结局。”这说明阵地战对谁是最不利的()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德国是四国里人力和物力资源最不丰富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3.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战局的主要特点是()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C.战役主要集中于东线 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
14、能力。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主要特点”来分析。A表述不全面,当时双方已进入相持阶段,互有攻守;D也不正确,应是英国掌握制海权;C不正确,1916年战争的重心又重新回到西线,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只有B符合题目要求,因为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后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补偿训练】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解析】选C。本题是顺序排列题,注意时间的先后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即1914
15、年、1915年、1916年。第一阶段德国根据“施里芬计划”采取先西后东战略,第二阶段的德军进攻重点放在东线,而第三阶段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故选C。4.“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有18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这个战斗情景出现在()A.日德兰海战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解析】选C。由题干材料信息“1916年9月15日”“首次使用坦克”可以判断此为索姆河战役。【高考摸模拟练】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六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
16、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 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 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 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 的、无意
17、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 益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民众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 都与政府同心协力”可知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是支持政府参战;第二问理由,根据材料一“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 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从俄国和世界两个角度作答。第(2)题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民众对战争
18、的看法由为国家而战到“开始了 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再到“战争是丑陋的、无意 义的行为”。原因就是持久的战争给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破坏。对于战争 的性质,首先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时 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于塞尔维亚人民而言,战争就是反侵略的正义 战争,但它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答案:(1)态度:支持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理由:战争能够维护俄国的民族利益;战争能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2)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
19、;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国的预备役军人,夏天还是大学生,现在手挽手,唱着歌,去迎接英国 朗吉玛克机枪手们送给他们的死亡受到军事专业训练的广大民众怀着充分 无比的良好愿望向前挺进。他们踩烂了靴跟去争取实现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 目标支撑欧洲各支大军的热忱在1914年爆发,但在两年后开始低落下来。材料二 凡尔登战役开始时,德军集中了所有的火炮,向方圆只有31平方千米的 法军阵地发射了100多万发炮弹。战役中,德军投入46个
20、师,法军投入60个师,战 争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惨烈程度,伤亡70多万人。有人这样描写:“这个304米高 的小山坡被炮火从山顶抹平,在整个战斗期间矮了近8米,战场上全是弹坑、炸 倒的树木和尸体。”(1)材料一中“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指什么?为什么不能实现?(2)材料二所指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解析】第(1)题第一问,解答时应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标”;第二问要注意时间信息“1914年爆发”与“两年后”,由“开始低落下来”判断应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战役之后,西线进入了相持阶段,使得“目标”难以实现。第(2)题,解答时应充分结合材料数字分析战役的特点。答案:(1)目标:以闪电战打败法国,再回头对付俄国,速战速决。原因: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并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特点:双方投入兵力多,战争惨烈程度高,伤亡人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