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49.50KB ,
资源ID:74863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4863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试题.doc

1、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50分)1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被后世视为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尊崇道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一套治国方略。杂家的出现实质上反映了( )A政治走向统一的趋势B政府重视文化的态度C思想相互融合的景象D经济实现转型的现实2夏曾佑曾指出:“盖汉儒之与方士,不可分矣儒家尊君,君者王者之所喜也;方士长生,生者亦王者之所喜也。二者既同为王者之所喜各盗敌之长技,二家之糅和成焉。”由此可知,两汉时期方士神学家群体地位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实现了宗教化B汉朝强化神权政治

2、C道教建立影响逐渐增强D与汉代儒学相适应3下表为新唐书中孔子称号的变化情况统计表(部分)。该表反映了唐朝( )A佛道思想兴盛B君主专制强化C儒学地位稳固D中外交流频繁4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习惯之一。唐代陆羽在茶经里曾对茶具中颇为知名的“三才杯”做过描述,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这说明中国茶文化( )A在唐朝时期已经盛行B与儒、道等思想交融C是中国对外交流媒介D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

3、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庄子.养生主中记载了庖丁解牛的典故。庖丁在劳动过程中探求“道”,练习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由此达到依乎天理、出神入化的劳动境界。这表明道家( )A赋予了劳动的精神超越性B奠定了劳动观的基本框架C开启了劳动道德化的进程D凸显了劳动行为的重要性7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这反映了北宋书院选址意在( )A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B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C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D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8萧公权认为,西周时期社会秩序井然

4、,人际关系和谐,春秋战国社会战乱频繁,促使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和儒家同情于封建,这都具有复古或守旧之色彩,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变革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B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C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D先秦诸子思想走向趋同9“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 )A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B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C“理性王国”成为共识D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10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人数太多,则居民之间难以实现行为、能力、门望、贫富的互知,案

5、情决断难免失误,集会也将难以朝至夕归。所以最适合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足以达成自给生活所需要而又是观察所能遍及的最大数额”。这一主张( )A批评了罗马共和国的急速扩张B与雅典政治制度暗相契合C反映了古希腊高度发达的自然经济D有利于罗马公民法的形成11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的“智者”泛指聪明伶俐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如荷马史诗中提到的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等。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之为“智者”。“智者”关注人的世俗生活,还在各种公共集会上发表演说,回答各种问题,教授青年如何辩论和处理公务这表明古希腊“智者”的出现( )A源于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B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C

6、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D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12下表为明朝和意大利市民阶层生活习俗状况生活习俗明朝中后期意大利衣追求新颖和出格,尽显奢靡之态材料和装饰奢侈华丽食讲究排场;多样化和精细化使用叉子(中世纪仅贵族使用);精细化住、行民舍逾制;骑马、坐轿简朴这反映了( )A东西方服饰文化相互影响B新的经济形态迅速发展C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D新兴市民阶层崇尚奢侈13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

7、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14十九世纪经济学家穆勒说,“一个国家哪怕是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就会发现靠渺小的人民是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的;为了要达到机器的完善而牺牲了一切,到头来一无所获。”穆勒的话( )A强调人民利益的重要性B批评机器生产的社会破坏性C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弊端D强调国家要有完美政治理想15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

8、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16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其日记中写道:(该纸出土时)麻质、白色,四周不完整;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存麻筋。同时出土者还有黄龙元年(前49年)之木简。这一记述( )A挑战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论断B因未得学界公证而有失真之处C可作为造纸术始于西汉的证据D说明纸张作为书写材料已经出现17唐代“征战有功勋者,并从本色勋授”,如无名小卒薛仁贵勇建奇功得“与公卿齐班”。国家募兵出战时,更是“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唐诗中有大量士子仗剑从戎、立功塞

9、外的豪迈诗篇。这说明唐代( )A兵制改革提升军队战斗力B诗歌以描绘边塞风情为主C社会上尚武任侠之风较盛D军功授爵成人才选拔主流18元朝共举行科举考试17次,只设进士一科,后16次仅登科进士1135人,而且进士分配名额极不公平,蒙古、色目、汉人的人口基数相差极端悬殊,但名额却一样。据此可推知,元代的科举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 )A戏曲艺术的发展B民族凝聚力增强C科举制度的完善D元朝统治的强化191914年时“爱因斯坦”还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到一战晚期,爱因斯坦逐渐成为达尔文之后另一位姓名和形象广为世界各地受过教育的外行观众熟悉的科学家,不过他的“相对论”还只是中欧娱乐餐厅里的笑话主题。这表明(

10、)A爱因斯坦理论存在重大缺陷B相对论冲击了时人科学认知C中欧民众无视科学最新成果D物理学革命成果被普遍接受20英国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年)认为数学语言是唯一一种理性的话语形式。之后,数学语言被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当作新的物理语言来使用,这使得数学语言成为了理性象征。这一现象( )A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B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最终形成C反映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D说明了英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21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

11、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B对资产阶级革命有启蒙作用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2219世纪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论及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问题,此外,他还在其主创的时务报上刊载了波兰灭亡记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中国之将强论军政民政相嬗之理知耻学会叙等重要论著。据此可知,当时(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变法维新成为共识C国人民族意识觉醒D学习西方不断深入23在政治和思想上,梁启超多变。他起先追随康有为维新变法,后背离康有为的保皇立场,随后作新民说提倡革命排满,民国时又与袁世凯等北洋军阀

12、同流共事,后又进行讨袁。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B梁启超思想上与时俱进C近代民族危机逐步减弱D中国近代政局复杂多变24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A提升了向西方学习的水平B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D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5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 )A建议中

13、共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B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C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题,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

14、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开始了碰撞。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

15、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和影响两个角度指出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8分)27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认识体系,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在中国,人们通常只是把牛顿看成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而在西方,人们认为他是开启近代社会的思想家他用简单而优美的数学公式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他们告诉世人:世界万物是运动的,那些运动遵循着特定的规律,而那些规

16、律又是可以被发现的在牛顿之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充斥着迷信和恐惧,人类只能把一切现象的根源归结为上帝,直到牛顿等人出现,人类才开始摆脱这种在大自然面前的被动状态。从此,人类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一切的已知和未知。吴军全球科技通史材料二 1833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教育法,规定国家每年拨款资助初等教育。1870年,统一全国的教育制度到19世纪,英国科学家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出卓越贡献,有些贡献甚至是奠基性的,比如约翰道尔顿在原子理论方面,迈克尔法拉第在电磁学方面,J.P.焦耳在热力学方面,詹姆斯赫顿在地质学方面等等。崇拜科学是当时社会的风尚,普通百姓也相信科学的伟大,力图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钱

17、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 1831年,达尔文开始了一次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他忍受着晕船的极大痛苦,健康也逐渐恶化他游历了南美广大的内陆地区,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使他对整个地质学和博物学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认识到生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836年回到英国后,他忙于思考在航海期间的发现按照他的理论,长颈鹿有那么长的脖子不是因为像拉马克所说的那样它们要争取长出一个长脖子来他不断地收集证据,试图完善理论中的薄弱环节。1859年,这本学术界等候多时的书终于出版。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牛顿“用简单而优美的数学公式揭示了自然界规律”的著作及其重大意义。(6分)(2)根据

18、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英国形成“崇拜科学风尚”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牛顿和达尔文共同的科学精神。(6分)28.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中国的边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漠,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侵,所以安全较有保障。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中国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彪悍好战南方人溫顺怯懦;北方人一旦跨过长江,无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便可迅速控制全国。南方人习惯于俯首听命,故不易形成分裂。材料二 马

19、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1)结合材料一请对孟德斯鸩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原因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2)结合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与孟德斯鸠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认识有何本质区别?(4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DCBBABCABBCC题号141516171

20、819202122232425答案AADCABCCADBB26(1)原因: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奠定基础;传教士的推动;皇帝的支持;有识之士的推广。(6分,任写三点即可)(2)特点:由被动到主动;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渐进性(或历史阶段性);内容丰富;途径多样。(6分,任写三点即可)(3)内容:明末清初传入的主要是西方科学技术;近代传入的除西方科技外,还有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影响: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只在少部分知识分子中传播,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近代的西学东渐传播范围较广,并引发了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8分)27(1)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意义:牛顿运动三

21、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使科学逐渐摆脱宗教迷信的束缚;推动理性精神发展及启蒙运动到来。(6分)(2)政府兴办教育,传播科技;工业革命的影响;启蒙运动等推动思想解放;科学家们的努力。(6分)(3)科学精神: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追求真理的勇气(或勇于创新精神)善于汲取前人经验、严谨的科学态度。(6分)28.(12分)(1)不正确,中国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对国家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长期以来实行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8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得分)(2)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状态和人们的性格特征。是地理环境绝对论。(2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才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