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2 ,大小:2.01MB ,
资源ID:7486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486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年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3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年高考物理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能力课时3 .ppt

1、随堂演练能力课时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随堂演练突破一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物理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的重点及热点。1.“两大类型”(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或某个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2.“一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v t图象与Ft图象的桥梁。随堂演练3.解决图象问题的方法和关键 (1)分清图象的类别: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2)注意图象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

2、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表示的物理意义。(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物体的运动情况相结合,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得出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随堂演练【例1】(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卷,20)如图1(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图1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随堂演练解析 由 vt 图象可求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3、av0t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mgcos ma,即 gsin gcos v0t1。同理向下滑行时 gsin gcos v1t1,两式联立得sin v0v12gt1,v0v12gt1cos,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角 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 A、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 v0 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 0,那么平均速度为v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 xv02 t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 xsin v02 t1v0v12gt1 v0(v0v1)4g,选项 D 正确;仅根据 vt 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 B 错误。答案 A

4、CD 随堂演练易错提醒 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1)没有看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2)没有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3)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4)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随堂演练【变式训练】1.与aF图象的综合(多选)如图2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g取10 m/s2)()图2 随堂演练A.物体的质量为1 kg B.物体的质量为2 kg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D.物体与水平面

5、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随堂演练解析 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在力F从0增大到7 N之前物体静止,在7 N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代入图乙中F17 N和F214 N及对应的加速度a10.5 m/s2和a24 m/s2,解得m2 kg,Ff6 N,A错误,B正确;FfFNmg,则0.3,C正确,D错误。答案 BC 随堂演练2.与Ft、vt图象的综合(多选)(2016内蒙古包头测评)将一质量不计的光滑杆倾斜地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3甲所示,现在杆上套一光滑的小球,小球在一沿杆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杆向上运动。该过程中小球所受的拉力以及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g1

6、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 随堂演练A.在24 s内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B.小球质量为2 kg C.杆的倾角为30 D.小球在04 s内的位移为8 m 解析 由图象得:在 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 av2v1t2t1 0.5 m/s2,则 A 正确;在 02 s 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力沿杆向下的分力等于 5 N,在 24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2F1ma,解得 m1 kg,则 B 错误;设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则 F2mgsin ma,解得 30,则 C 正确;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即 04 s 内小球的位移为5 m,则 D

7、错误。答案 AC 随堂演练突破二 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连接体的分类 根据两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的媒介不同,常见的连接体可以分为三大类。(1)绳(杆)连接: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轻杆的作用连接在一起;(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通过弹簧的作用连接在一起;(3)接触连接:两个物体通过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连接在一起。2.连接体的运动特点 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随堂演练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率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8、。特别提醒(1)“轻”质量和重力均不计。(2)在任何情况下,绳中张力的大小相等,绳、杆和弹簧两端受到的弹力大小也相等。随堂演练3.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才能求解。随堂演练类型一 绳(或杆)连接体【例2】如图4所示,有材料相同的P、Q两物块通过轻绳相连,并在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轻绳与拉力F的方向均平行于斜面。当拉力F一定时,Q受到绳的拉力()图4 A.与斜面倾角有关B.与动摩擦因数有

9、关 C.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仅与两物块质量有关 随堂演练解析 设 P、Q 的质量分别为 m1、m2,Q 受到绳的拉力大小为 FT,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分析,有 F(m1m2)gsin(m1m2)gcos(m1m2)a;对 Q 分析:有 FTm2gsin m2gcos m2a,解得 FTm2m1m2F,可见 Q受到绳的拉力 FT 与斜面倾角、动摩擦因数 和系统运动状态均无关,仅与两物块质量和 F 有关,选项 D 正确。答案 D 随堂演练方法提炼 绳、杆连接体 受力分析求加速度:整体法求绳、杆作用力:隔离法 加速度 讨论计算相关问题随堂演练【变式训练】3.如图5甲

10、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细线的拉力为FT。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角,如图乙所示,细线的拉力为FT,则()图5 随堂演练A.FF,FTFTB.FF,FTFT C.FF,FTFTD.FF,FTFT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于小球竖直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可知FTcos mg,FTcos mg,所以FTFT。对于图乙中的小球,水平方向有FTsin ma。对于图甲中的小车,水平方向有FTsin Ma,因为Mm,

11、所以aa。对小球与车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F(Mm)a,所以FF,选项B正确。答案 B 随堂演练类型二 弹簧连接体【例3】如图6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3 kg、m22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图6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 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2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D.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随堂演练解析 对两物体和弹簧测力计组成的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 aF1F

12、2m1m2105 m/s22 m/s2,隔离 m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2m2a,解得 F24 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4 N,选项 A 错误,B 正确;在突然撤去 F2 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m1 的加速度不变,为 2 m/s2,m2 的加速度 a2 Fm2242 m/s212 m/s2,选项 C、D 错误。答案 B 随堂演练方法提炼 随堂演练【变式训练】4.(多选)如图7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用轻质弹簧连接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B物块,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为了减小弹簧的形变量,可行的办法是()图7

13、 A.减小A物块的质量B.增大B物块的质量 C.增大倾角D.增大动摩擦因数随堂演练解析 对 A、B 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mB)gcos(mAmB)gsin(mAmB)a,对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kxmAgcos mAgsin mAa,其中 x 为弹簧的形变量,两式联立得kx mAFmAmBF1mBmA,为了减小弹簧的形变量,可以减小 A 物块的质量或增大 B 物块的质量,A、B 正确,C、D 错误。答案 AB 随堂演练类型三 接触连接体【例 4】(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卷,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a

14、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 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为 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 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A.8 B.10 C.15 D.18 随堂演练解析 设挂钩 P、Q 西边有 n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 m,则挂钩 P、Q 西边车厢的质量为 nm,以西边这些车厢为研究对象,有FnmaP、Q 东边有 k 节车厢,以东边这些车厢为研究对象,有 Fkm23a 联立得3n2k,总车厢数为Nnk,由此式可知n只能取偶数,当n2时,k3,总节数为N5 当n4时,k6,总

15、节数为N10 当n6时,k9,总节数为N15 当n8时,k12,总节数为N20,故选项B、C正确。答案 BC 随堂演练【变式训练】5.如图8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两物体P、Q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下滑,Q的上表面水平,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 A.P处于超重状态 B.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水平向右 C.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 cos,方向水平向左 D.P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mgsin 2 随堂演练解析 由题意可知,P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对P、Q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m)gsin(Mm)a,得加速度agsi

16、n,将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gsin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所示,则a1acos gsin cos,a2asingsin2,对P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水平方向上有Ffma1,方向水平向左,竖直方向上有mgFNma2,得Ffmgsin cos,FNmgcos2,选项C正确,B、D错误。答案 C 随堂演练突破三 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 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

17、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随堂演练2.几种临界状态和其对应的临界条件如下表所示 临界状态 临界条件 速度达到最大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两物体刚好分离 两物体间的弹力FN0 绳刚好被拉直 绳中张力为零 绳刚好被拉断 绳中张力等于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随堂演练3.处理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 极限法 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假设法 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

18、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数学法 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 随堂演练【例5】如图9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球。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s,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图9(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若agtan,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随堂演练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 v22ax1,v22ax2,且x1x2s解得:aav22asv2(2)假设球刚好不受箱子作用,

19、应满足 FNsin ma0,FNcos mg,解得 a0gtan,箱子减速时加速度水平向左,当 agtan 时,箱子左壁对球的作用力为零,顶部对球的力不为零。此时球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cos Fmg随堂演练FNsin ma解得 Fm(atan g)答案(1)av22asv2(2)0 m(atan g)随堂演练反思提升 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挖掘临界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如例5中第(2)的求解关键是:假设球刚好

20、不受箱子的作用力,求出此时加速度a。随堂演练【变式训练】6.(多选)(2014江苏单科,8)如图 10 所示,A、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m 和 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现对 A 施加一水平拉力 F,则()图10 随堂演练A.当 F2mg 时,A、B 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 F52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gC.当 F3mg 时,A 相对 B 滑动D.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g 随堂演练解析 对 A、B 整体,地面对 B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2mg,故当32mgF3mg

21、时,A 相对 B 才能滑动,C 正确;当 F52mg时,A、B 相对静止,对整体有52mg23mg3ma,a13g,故 B正确;无论 F 为何值,B 所受最大的动力为 A 对 B 的最大静摩擦力 2mg,故 B 的最大加速度 aBm2mg123mgm12g,可见D 正确。答案 BCD 随堂演练1.(2016江苏南京月考)如图11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 kg、mB2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 N的过程中,则(g取10 m/s2)()图11 随堂演练A.当拉力F12 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

22、.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答案 D 随堂演练2.(2015重庆理综,5)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如图12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图12 随堂演练解析 由vt图象可知:过程为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Fmg);过程为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Fmg);过程为向上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Fmg);过程为向上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Fmg)。综合选项分析可知选项B正确。答案 B 随堂演练3.(多选)(2015江

23、苏单科,6)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13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图13 A.t2 s时最大B.t2 s时最小 C.t8.5 s时最大D.t8.5 s时最小 随堂演练解析 由题图知,在上升过程中,在04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上,FNmgma,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就越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故A正确,B错误;由题图知,在710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由mgFNma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故C错误,D正确。答案 AD 随堂演练4.(多选)如图14甲所示,用粘性材料粘在一起的A、B两

24、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1 kg、mB2 kg,当A、B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0.3 N时A、B将会分离。t0时刻开始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推力F1,同时对物块B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F2,使A、B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F1、F2方向保持不变,F1、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A、B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图14 随堂演练A.t2.0 s时刻A、B之间作用力大小为0.6 N B.t2.0 s时刻A、B之间作用力为零 C.t2.5 s时刻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 D.从t0时刻到A、B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5.4 m 随堂演练解析 设 t 时刻 A

25、、B 分离,分离之前 A、B 物体共同运动,加速度为 a,则 a F1F2mAmB1.2 m/s2,分离时 F0.3 N,F2FmBa,F2FmBa2.7 N,由 F2kt3.6 N4 s t 可得 t 43.62.7 s3 s,它们运动的位移 x12at25.4 m,则 D 正确;当 t2 s 时,F21.8 N,F2FmBa,FmBaF20.6 N,A 正确,B 错误;当 t2.5 s 时,F22.25 N,F2FmBa,FmBaF20.15 N0,故 t2.5 s 时刻 A 对 B 的作用力方向向右,C 错误。答案 AD 随堂演练5.如图15所示,将质量m1.24 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

26、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53的恒定拉力F,使圆环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前进了2 m。(取g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图15(1)圆环加速度a的大小;(2)拉力F的大小。随堂演练解析(1)圆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知x12at2a2xt2 2212m/s24 m/s2 甲 随堂演练(2)令 Fsin 53mg0,则F15.5 N当 F15.5 N 时,环与杆下部接触,受力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cos FNmaFsin FNmg由此得 F m(ag)cos sin 124 N 答案(1)4 m/s2(2)12 N或124 N 随堂演练小结巧记 3问题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连接体问题、临界问题 4种物理方法整体法、隔离法、假设法、图象法2种物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临界极值思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