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类囊体薄膜上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用于光合作用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C. 线粒体内H与O2结合的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D. 核糖体能够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分泌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 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2、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
3、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类囊体薄膜上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A错误;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液,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H与O2结合的过程能使ATP含量增加,C错误;核糖体上直接合成的是多肽,还没有生物活性,分泌蛋白一般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D错误。2.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的方式和兴奋时Na+内流的方式相同B. 二氧化碳出线粒体的方式和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相同C. 突触小泡和囊泡都是依靠膜的流动性释放被运输的物质D.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式
4、和维生素D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详解】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方式是协助扩散,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兴奋时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因此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的方式和兴奋时Na+内流的方式相同,A正确;二氧化碳出线粒体的方式和性激素(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进入靶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因此二者的方式相同,B正确;突触小泡和囊泡运输都属于胞吞或者胞吐的方式,因此都依靠膜的流动性释放被运输的物质,C正确;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维生素D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二者的方式不同,D错误。3.中耕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
5、耕作措施,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松土可以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B. 松土可以促进硝化细菌的代谢活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C. 松土使土壤中无机物含量减少,有机物含量增加D. 松土能加速土壤中残枝败叶、动植物遗体的分解,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分析】给作物松土有以下作用:1、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促进对矿质营养的吸收;2、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繁殖和氧化氨成硝酸,增加土壤的肥力;3、促进固氮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固氮,增加土壤的肥力;4、松土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速土壤中枯枝落叶以及动物的遗体残骸的分解,分解后产生较多的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详解】松
6、土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更多能量,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A正确;松土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从而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增加土壤的肥力,B正确;松土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减少,无机物含量增加,C错误;松土能加速微生物对土壤中残枝败叶、动植物遗体的分解,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4.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为:生长素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可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
7、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伸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泵的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有关B. 据题意分析,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 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D. 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生长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激活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将H+向膜外运输,使细胞壁酸化、变得松弛,细胞吸水膨胀产生压力,促使细胞生长。【详解】根据题意,质子泵属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因此其合成、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生长素等物质通过细胞壁的
8、方式不是跨膜运输,所以不是协助扩散,B错误;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色氨酸不是生长素的基本单位,所以不是经过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生长素的,C错误;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海洋捕鱼时,剩余鱼的数量可以在K/2以上B. 出现过植被的地方,群落只能发生次生演替C. 合理间伐、科学灌溉和投放饵料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答案】B【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9、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种群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详解】根据S型曲线的特点,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更新速度最快,因此海洋捕鱼时,剩余鱼的数量可以在K/2以上有利于海洋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A正确;出现过植被的地方,如果因地震、火山爆发等被彻底摧毁,可能发生初生演替,B错误;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生
10、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故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而合理间伐、科学灌溉和投放饵料可以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属于生态系统化学信息传递的应用,该种防治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6.研究小组用某果蝇品系的雌雄两只果蝇进行了一代杂交实验,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603只雌果蝇和300只雄果蝇。重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现象总是存在。据此对该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 可能是父本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B. 可能是亲本均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
11、传给后代雄性果蝇C. 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D. 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显性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603只雌果蝇和300只雄果蝇,重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现象总是存在”,说明很有可能雄果蝇有部分致死或者致死现象在雄性中比较多,据此分析。【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数量大致相当,而题干中显然雌性:雄性=2:1,很有可能雄果蝇中有部分个体致死或者致死现象在雄性中比较多,因此该致死很有可能与X染色体有关,推测母本携带X染色体隐性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可能性比较大,D正确。三、非选
12、择题7.为研究CO2浓度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实验小组测定自然环境中的CO2浓度和高浓度CO2对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高浓度CO2对pH的影响) 请回答:(l)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为它内部巨大的膜表面分布着_。(2)图中B应该对应曲线_。依据是_。(3)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_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量。(4)比较曲线和的9:30 - 11:30的净光合速率,可得出的结论是_。(5)温度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若要测定水稻一天中某一时段的光合速率,还要测定水稻的_,若在白天进行该过程,需采取_措施。【答案】 (1). 许多吸收光能的
13、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2). (3).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大,因此曲线代表B高浓度CO2下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4).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5).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 (6). 呼吸速率 (7). 遮光或黑暗(处理)【解析】【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2、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一定的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光的饱和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
14、再增强;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在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不同。【详解】(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堆叠形成了它内部巨大的膜面积,在类囊体膜表面分布着光合色素分子,色素分子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另外还分布着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2)据图分析可知,在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后,光合作用增强,净光合速率会有一定的增加,故A对应于曲线,B对应于曲线。(3)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量。(4)识图分析可知,在9:30-11:30的 时间段内,光照强度不断增强,曲线和的净光合速率不断增
15、大,且比较曲线和又可以看出曲线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曲线,说明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大净光合速率。因此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5)温度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若要测定水稻一天中某一时段的光合速率,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还要测定水稻的呼吸速率,测定呼吸速率的条件必须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以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叶绿体的结构组成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尤其是掌握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是解决该题的重点。理解净光合速率的含义和测定方法,能够正确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是
16、突破该题的方法。8.癌症免疫疗法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的研究成果。利用免疫系统识别和摧毁异常细胞的能力可能成为阻止癌症发展的一个手段。PD-1是活化的T细胞、B细胞等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质分子,它可以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而PD -1抗体可以促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淋巴因子的产生,是治疗一些晚期癌症的特效药。请回答:(1)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原癌基因主要负责_。(2)免疫系统可以抑制癌症的发生,体现了其_的功能;细胞癌变后,主要是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起作用。(3)PD -l抗体不能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通过_的功能;细胞癌变后,主要通过
17、促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淋巴因子的产生从而消灭癌细胞的。(4)异体器官移植容易产生_反应,因此,器官移植后,_(填“促进”或“阻断”)病人PD -1的功能,将有利于供体器官的存活。【答案】 (1). 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2). 监控和清除 (3). 细胞 (4). 和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 (5). 排拆(排异) (6). 促进【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抑癌基因可以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
18、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起着调节作用。癌细胞的特征: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物质发生变化。2、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监控、清除和防卫功能。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4、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19、(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2)免疫系统可以抑制癌症的发生,体现了其监控和清除的功能;细胞癌变后,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3)根据题干分析可知,PD-l抗体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膜,即PD-l抗体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的功能,促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淋巴因子的产生从而消灭癌细胞的。(4)异体器官移植容易产生排斥排异反应,因此,器官移植后,促进病人PD-l的功能
20、,将有利于供体器官的存活。【点睛】本题以癌症免疫疗法为背景考查癌细胞的发生的原因和癌细胞引发的免疫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理解癌细胞属于体内抗原,可以引起细胞免疫的调节,识记并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根据题意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关于特异性免疫的调节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9.豚鼠的野生型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D和R时,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D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他类型表现为灰色。现有两个纯合品系的亲本杂交,其结果如下表:亲本组合F1类型及比例灰色雌性白色雄性黑色雌性:灰色雄性=1:
21、1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等位基因R、r,位于_(填“常”或“X”)染色体上,依据是_。(2)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的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若豚鼠种群足够大,从F2代开始,每代分别淘汰三分之一的黑色、灰色、白色豚鼠,不考虑突变,照这样随机交配若干代,豚鼠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依据是_ (3)某小组利用上述实验中豚鼠为实验材料,多次尝试选择不同体色的豚鼠进行杂交,使杂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均不能成功,理由是_。(4)实验发现F1中出现了一只黑色雄性豚鼠,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推断其可能的基因型是_。【答案】 (1). X (2). 由于纯合灰色雌性和白色雄性杂交,F1
22、雌性都是黑色,雄性都是灰色,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 (3). 黑色:灰色:白色=3:3:2 (4). 否 (5). 种群D、d、R、r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6). 白豚鼠的基因型为dd_ _,而D、d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 (7). DdXRXrY、DdXRY【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豚鼠的野生型体色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D和R时,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D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它类型表现为灰色。实验中纯合灰色雌性和白色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黑色,雄性都是灰色
23、,可见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因此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DDXrXrddXR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XRXr(黑色雌性)、DdXrY(灰色雄性)。【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实验中纯合灰色雌性和白色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黑色,雄性都是灰色,可见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因此等位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2)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D和R时,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D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它类型表现为灰色。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XRXr(黑色雌性)、DdXrY(灰色雄性)。那么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的基因型为3/8DXR、1/4dd 、3
24、/8 DXr,故F2的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灰色:白色=3:3: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F2代开始,每代分别淘汰三分之一的黑色、灰色、白色豚鼠,使种群的D、d、R、r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豚鼠种群不发生进化。(3)由分析可知,白色豚鼠的基因型为dd ,而D、d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不能使杂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雌性或雄性个体中出现。(4)实验发现F1中出现了一只黑色雄性豚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D和R时,表现为黑色,且正常情况下F1中DdXrY(灰色雄性),因此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推断可能是其中的r基因突变为R,则F1中黑色雄性豚鼠的基因
25、型为DdXRY,或者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的原因,亲代中的父本减数分裂时产生了含dXRY的配子,其与含DXr的卵细胞结合形成了DdXRXrY的黑色雄性豚鼠。【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计算,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分析得出亲代的基因型和F1代的基因型,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思路,然后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推断,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利用所学的知识点的综合性解决问题。10.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
26、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如图)。请据图回答:(1)红树林枝蔓纵横,藤萝交错。具有_、_的功能,素有“海岸卫士”之称。(2)红树林群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胎生现象(如图)来适应生存环境。因为长期生长在_的高盐度沼泽区,所以只有胎生繁殖才可保证红树植物在海岸生存。秋茄的胎生现象就是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_,未能扎根的胚轴则可_到其他海岸生长。【答案】 (1). 防风消浪 (2). 促淤保滩 (3). 极度缺氧 (4). 新的植株 (5). 随着海流
27、【解析】【分析】红树林是海防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林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场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红树林具有的生态效益是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2)根据题意,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因此长期生活在极度缺氧的高盐度沼泽区,红树林只有通
28、过胎生繁殖才可保证红树植物在海岸生存。秋茄的胎生现象就是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扎根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到其他海岸生长,利用这种胎生的方式达到适应生存的环境的目的。【点睛】本题属于识记类知识点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红树林作为湿地生长的标志性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繁殖方式,理解红树林的胎生的意义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整体题目难度较易。11.(1)要统计泳池水源中的活菌总数,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工作者将三个接种了等量水源水的培养基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到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为21、256、215,请分析结果出现的可
29、能原因_,并提供解决方案:_。(2)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培养基乙_(填“能”或“不能”)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3)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和果胶酯酶等,在果汁加工中,果胶酶可以起到_等作用。【答案】 (1). 稀释涂布平板法 (2). 涂布第一个平板时涂布器未冷却就涂布平板(或者后两个平板被污染;或者操作失误) (3). 重做实验 (4). 不能 (5).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
30、落 (6). 不能 (7).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8).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9). 果胶分解酶 (10). 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 果胶被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果汁变澄清【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
31、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初生壁和细胞中间,果胶物质是细胞壁的基质多糖;果胶本质上是一种线形的多糖聚合物,果胶包括两种酸性多糖(聚半乳糖醛酸、聚鼠李半乳糖醛酸)和三种中性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果胶酶本质上是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是一种蛋白质酶类物质,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如pH,温度等等,最适条件下,酶的活性
32、最高,催化底物分解作用最快。【详解】(1)要统计水源中的活菌总数,应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个平板菌落数偏低,可能是涂布第一个平板时涂布器未冷却就涂布平板;后两个平板菌落数偏高,因此也可能是后两个平板被污染,因此最好重复实验。(2)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因为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3)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常用于果汁
33、的生产,由于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初生壁和细胞中间,因此在果汁加工中,果胶酶可以起到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同时果胶被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还可以使果汁变澄清。【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计数和分离以及果胶酶的组成和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计数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各自的特点;掌握培养基的类型和作用,特别是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作用;识记果胶酶的组成以及功能。利用所学知识点的综合性分析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方法。12.请回答下列内容:(1)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和DNA序列分析的方法,为基因序列图的绘制提供了可能。DNA合成仪的问世为_、_、_的
34、获得提供了方便。(2)研究人员用大肠杆菌作生产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生产胰岛素两条链。由A、B两条肽链可推导出A、B基因的碱基序列,依据是_。因为A、B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量较少,常用_方法获取目的基因。(3)检测A、B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时,常用_作探针。检测胰岛素基因是否表达常用_杂交方法。(4)引导肽是由引导肽基因控制合成的一段多肽序列,若在胰岛素的A、B肽链的前端加上引导肽序列后,可将A、B肽链引导到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外,便于A、B肽链提取。为实现上述目的,操作是_。在以后的体外加工过程中,需要用_切除引导肽。【答案】 (1). 引物 (2). 探针 (3). 小分子量DNA (4).
35、 氨基酸和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和碱基互补对应原则 (5). 人工合成法 (6). 放射性标记的A、B基因的一条单链 (7). 抗原抗体 (8). 将A、B基因连接在引导肽基因后 (9). 肽酶【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
36、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DNA合成仪可以用于体外DNA分子小的片段的合成,因此为小分子量的DNA的合成、PCR扩增中引物的合成以及基因工程中基因探针的制作提供了方便。(2)根据胰岛素两条链上的氨基酸序列,利用氨基酸与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可以推导出mRNA上的核苷酸序列,进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关系推导出合成胰岛素A、B两
37、条肽链的A、B基因的碱基序列。因为A、B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量较少,常用人工合成法合成目的基因。(3)检测A、B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时,常用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的单链作为探针,与从受体细胞内取出的核DNA分子的单链进行杂交,观察有无杂交带的出现。检测胰岛素基因是否表达出胰岛素时,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判断。(4)根据题意,在胰岛素的A、B肽链的前端加上引导肽序列后,可将A、B肽链引导到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外,便于A、B肽链提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将将A、B基因连接在引导肽基因后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该胰岛素分泌后还需要切除引导肽序列,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需要用肽酶切除引导肽。【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理解人工合成法的使用条件,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理解目的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方法,知道该方法中探针的制备以及作用,第(4)问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审题获取题意中的信息,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