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55.41KB ,
资源ID:74837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483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人民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人民版.docx

1、课时规范练19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1.(2021四川射洪模拟)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朝斗牛画像砖,画中斗牛士拿着器械斗牛。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可知()A.劳动实践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源泉B.中原民间盛行尚武之风C.铁犁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斗牛活动D.文人画创作蕴含农本观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可知画像中的内容是当时劳动实践的反映,由此可以得出劳动实践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源泉,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农耕,而不是武力,故B项错

2、误;题干材料不能证明斗牛的出现与铁犁牛耕的推广有关,故C项错误;这一作品并不是文人画,故D项错误。2.阅读下面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据此可以推知()省份地点铁器种类四川绵阳斧、锸、锛四川荥经铁锄、曲柄刀、削刀重庆巫山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重庆涪陵铁斧、铁锯、刻刀重庆云阳铁削、铁锄A.西南地区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地区的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地区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答案:C解析:铁犁牛耕只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下主要的生产工具和农业动力,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故A项错误;材料所展示的是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

3、分布表,而非比例表,所以仅仅依据该表格难以推断铁器是否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的生产工具,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图表,可知东汉时期铁器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已经比较广泛,故C项正确;西南地区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3.(2021广西桂林、崇左二模)西汉汉武帝末年,政府重点扶植自耕农推广使用耦犁(一般需要46个劳力),但自耕农使用耦犁的情况几乎不见于史书记载,在反映庄园经济的壁画中倒出现了双牛牵引耧车和耦犁的场景。这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B.小农经济的局限性C.儒家重义轻利的影响D.壁画比史书更真实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需要46个劳

4、力的耦犁在小农中几乎没有使用,倒在庄园经济中出现,这反映了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的局限性,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谓家专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手工业在家族之间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无法推断是否为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手工业技术的传承,呈现出父子相传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工之子”“工匠之子”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父子相传而不是在家族之间传承,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家庭手工业地位的相

5、关信息,故D项错误。5.(2020福建漳州三模)唐玄宗时,敕令男满15岁、女满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这一敕令()A.保证唐朝社会持久繁荣B.延续唐初休养生息政策C.巩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D.埋下藩镇割据战乱祸根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敕令有利于保障唐朝人口和户数的增加,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故选C项;社会繁荣与否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这一敕令并不能保证唐朝社会持久繁荣,排除A项;题干中的敕令明确规定男女婚嫁的年龄,并以户口的增加作为地方官员“以进考第”的标准,已经不属于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

6、B项;藩镇割据是因为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与这一敕令无关,排除D项。6.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这种变化()A.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B.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容易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与专制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重农抑商”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商业而非手工业,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匠籍制度的废除有利于技术的传承,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

7、雇工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可知匠户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成为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正确。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

8、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摘编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9、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形成南稻北麦的格局(稻、麦等为主要粮食)。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2)影响: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解析:第(1)问,第一

10、小问,根据材料一“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得出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根据材料一“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因此得到广泛传播”“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得出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根据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得出形成南稻北麦的格局。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得出人地矛盾突出;根据材料一“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得出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根据材料一“自海外传入中国”并结合所

11、学知识得出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以及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根据材料二“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得出中国人口的成倍增长。第(2)问,根据材料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得出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根据材料二“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得出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