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2012 年广东卷)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AC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B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材料中“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接地气抓活鱼”意思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一头汗两腿泥”就是吃苦流汗,体会人民群众的艰辛勤劳。故正确。答案:A2(2012 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
2、料: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 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 年 2 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 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解析:本题以改革的必要性为考查角度,以分析其哲理及阐述现实意义为设问,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解答本题首先要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再谈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可以分别就改革的意义和开放的意义来作答,现实意义是
3、指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2)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评分说明:须准确展开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的分数。)3(2011 年广东卷)“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4、()A自然从来不飞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B物理不外于吾心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解析:题中观点的“道”指物质实体的变化过程,意思是物质实体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由此不难选出 C 项。A 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 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项的意思是动的开始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体现了辩证法观点,但没有体现唯物主义观点。答案:C4(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 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 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 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 2010
5、 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解析:本题属于广东卷的新题型,在广东新文综高考中首次出现,其本质类似于辨析题,但是比回答辨析题要更加简洁。作答时首先要肯定文化体制改革要发展文化产业,然后再指明文化体制改革,除了要搞文化产业外,还要发展文化事业等。要注意本题是一道哲学题,千万不能答成文化题,要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两方面展开分析。答案: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
6、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5(2010 年广东卷)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 项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说法错误。B、C 两项说法正确,但材
7、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6(2010 年广东卷)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材料中前一句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故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后一句“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选 B。答案:B1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哲学基本派别及观
8、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 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的规律、真理等。2从命题的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特别是认识论的内容,连续两年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了考查。32013 年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通过引文的形式考查对 哲学基本问题和派别的理解。(2)本专题内容可依托的热点材料有: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3)广东实施文综高考以来已出现的辨析(评析)类主观题,要引起重视,加强训练。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的关系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区别(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
9、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具有猜测性、不系统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缺少辩证思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所以是机械的和不彻底的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区别(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观念等)当成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
10、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4合理认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中,由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例题 1】(2012 年汕头一模)“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下列与马克思此观点一致的是()A事物不过是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C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
11、得有无体独知之精D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解析:马克思的观点是说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属于唯物 主义的范畴,A、D 两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 C 符合题意。答案:C【跟踪训练】1(2012 年华附三模)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根据“旅行家们的记述”,推断亚洲没有温带,只有炎热与严寒,并据此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下列评述正确的是(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不可取的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孟德斯鸠依
12、据他人记述推断中国气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CBD解析:气候因素属于客观因素,客观决定主观,故正确,简单地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片面的观点,故正确。判断明显错误。答案:C哲学的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哲学的作用(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13、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首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不仅仅在于说明和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第二个表现就在于它的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符合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利益和要求的,是无产阶级批判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锐利
14、武器和行动指南。【例题 2】(2012 年广州一模)在谈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时,哲学家卡尔波普曾说,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因为谁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对生或死有一种态度。有人认为生命不值得珍惜,因为它终有一死,有人却认为正是时时出现的丧失生命的危险,才有助于我们体会生命的价值。这说明()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产生于对人生的追问和反思C哲学是对自然、人生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和意义的智慧之学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任务,B 项“对人生的追问”、C 项“对人生的总结”说法不准确。A 项与材料不符合。材料 强调了哲学的任务,故 D 符合题意。答案:D【跟踪训练】2(2
15、012 年合肥调研)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阶级性C实践性B能动性D科学性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改造世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故选 C。答案:C辩证唯物论1把握两组基本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它所概括的仅仅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它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16、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联系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如下表:(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精神运动和社会运动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个统一体,不可分割。A.运动对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B.物质对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错误倾向:否认
17、物质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运动静止区别 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的含义: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联系。(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3)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因为意识活动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
18、够能动地改造世界。(4)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照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错误的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3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其辩证关系【例题 3】(2012 年江门一模)“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
19、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下列选项与其意思相近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谁挥鞭策驱四运,万天行物兴衰皆自然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有常,不为桀亡,不为尧存ACBD解析:都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强调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故 D 符合题意;强调的是运动的观点,与材料不符合。答案:D【跟踪训练】3(2012 年广州一模)2011年12 月1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将新发现的两个元素(暂被命名为 livermorium和 flerovium)填入元素周期表右下角的第 114 号和第 116 号空格,但这两个元素都太大太不稳定,只能在实验室里合成,而且在自然界里找不到。这反映了()A世
20、界的物质性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验证B思维的发达程度决定了认识对象的广度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D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A 项“验证”错误,B项“决定”错误,D 项“不能离开人的意识”错误,违背联系的客观性。“两个元素只能在实验室里合成,而且在自然界里找不到,”体现了 C。答案: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全面掌握一个核心概念:实践(1)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三种基本形式。(2)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21、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反作用 认识(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决定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反作用表现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推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的认识则阻碍实践的发展。2多角度把握真理及其特性(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属性表现错误客观性(最基础的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
22、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照抄照搬;或超载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2)真理的属性。(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原理特点原因反复性从主体来看:人们总要受到主观和客观的限制。A.客观上,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B.主观上,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
23、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总结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者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3认识过程的特点:反复性和无限性【例题 4】(2012 年深圳一模)2011 年 5 月,一部汇聚深圳改革开放 30 年观念创新成果的深圳十大观念,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深圳十大观念”如实反映和记录了 30 年间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发展历程,也是对深圳 30 年跨越式发展的高度的理论概括。这说明“深圳十大观念”()A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是深圳这座城
24、市精神的标志,需要弘扬,不能扬弃C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把意识变为物质D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观点,“深圳十大观念”如实反 映和记录了深圳的改革,体现了 A 项。B 项“不能扬弃”说法错误。C 项“把意识变为物质”错误。D 项“具有客观物质性”错误。答案:A【跟踪训练】4(2012 年广州二模)人类从对物质的神秘未知,到长生不老的神话猜测,到出神入化的炼丹工艺,再到严谨精微的现代化学,科学不断从“神秘”、“神话”那里赢得地盘。这表明()A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认识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C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科学的本质在
25、于反映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的特点。科学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故答案为 B。A、D 两项与题意不符合,C 项表述不准确。答案:B国务院发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2012 年 10 月 24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主要内容包括我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等。白皮书指出:中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
26、、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命题角度一:经济生活角度,“是什么”,意义型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务院发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的意义。(1)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有利于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念。(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通过节能把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保障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
27、续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3)加强能源的节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命题角度二:政治生活角度,“是什么”,体现型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2)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
28、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的体现。(3)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维护能源资源长期稳定可持续利用,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4)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将在平等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强与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能源市场及价格的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命题角度三:生活与哲学角度,“为什么”,原因型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维护能源资源长期稳定可持续利用,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2)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中国将坚定地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能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善能源发展环境,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充分尊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