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荒漠化1.基本过程 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的景观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2.概念(三区、三退、三化、两因)3.荒漠化的现状目前,世界荒漠化的面积已达到36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并以每年5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我国是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戈壁及沙化土地面积为260多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
2、%以上,每年以240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a.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地形贺兰山为界西部:山系与盆地相间分布东部:辽阔的高原(2)气候西北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气候干旱,并由此影响到其它环境特征及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西部东部降水距海远近载 畜 量自然景观干旱地区农业特色少远小沙漠、戈壁温带草原干旱半 干 旱绿洲农牧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荒漠草原200 mm多近大新疆
3、的绿洲分布有何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新疆的绿洲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的边缘,或者是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因为那里有高山冰雪融水汇集而成的河流,或是渗入地下形成的泉水,还有山地迎风坡带来相对丰富的降水,这对干旱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极为重要。另外山麓地带还是土壤较为肥沃的洪积扇,绿洲大多分布在洪积扇中部的平原上。气候条件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干旱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荒漠化的潜在威胁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
4、因 气候异常 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如果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漠化进程。据图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直接原因: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气候与植被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
5、草原的过渡地带降水量小,变率大,蒸发强,植被稀少荒漠化的潜在威胁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有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图2.9 自给性游牧与商品性定居物业对草场的不同影响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图2.10 农作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4.人口和贫
6、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试提出来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图2.11 人口增长与荒漠化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分布于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县(旗、市)。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8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16万平方公里,62.24万平方公里、43.35万平方公里、19.35万平方公里、19.17万平方公里、2.99万平方公里、2.97万平方公里、2.32万平方公里,8省(自治区)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总
7、面积的98.45%;其它10省(自治区、直辖市)占1.55。依据的第二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呈局部好转、整体恶化之势。全国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西北五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间接损失难以估计。日益严重的荒漠化,不仅造成生态系统失衡,而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这一现实将成为制约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荒漠化的治理迫在眉睫。中国荒漠化现状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一)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三项内容、
8、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二)具体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农作区牧区草原干旱内陆区东西海陆位置少多降水量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绿洲地区前沿地带 外围沙漠边缘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缺水源地区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绿洲边缘的荒地和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保护,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
9、还林 退耕还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解决能源 的途径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e.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三)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1.科研人员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在植被恢复、草场建设、水土保持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到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1.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
10、说明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是:(1)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很高;(2)该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度的干草原带,多沙质土壤;(3)地势较平坦,没有任何天然屏障阻挡来自极地和西伯利亚寒风的侵袭,冬春两季常有68级大风。人们的生产过程加剧了这个过程,这主要表现在:(1)采用快速联片的“剃光头”式开荒,缺少保护措施;(2)使用壁犁深翻土地、将作物残茬埋入土中等不恰当的耕作方法。总之是人们的生产活动破坏了原生土壤和植被,使地面失去保护,造成土地的风蚀。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
11、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是什么?主要方向: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减小风的侵蚀力量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哪些地区所借鉴。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与其自然条件相似的农垦区所借鉴。一是内蒙古地区的农牧过渡带,处在干草原、荒漠草原带向半湿润农区的过渡带上;二是西部干旱区的绿洲地带,如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等地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ABC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
12、旱地区)东部半湿润地区的草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原干旱的荒漠绿洲(1)过度樵采缺乏能源的干旱区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问题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2)过度放牧人口增长短期的经济效益过度放牧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新一轮的超载放牧荒漠化(3)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缺少防护林保护下从事农业生产土壤遭受风蚀,肥力下降产量降低弃耕继续风蚀荒漠化(4)水资源利用不当人口压力植被退化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次生盐渍化过度利用、用水紧张不合理利用荒漠化赤峰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内蒙古牧场防护林宁夏盐池牧场防护林梭梭林沙拐枣固沙在活化沙地上恢复的人工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