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87KB ,
资源ID:74550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455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本题24个题,每题2分,共48分)1.左传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嫡长子继承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可知,周王因郑伯不朝而征伐郑国,反映了周朝的分封制,故B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嫡长子继承制

2、指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材料信息与嫡长子继承制无关,排除C;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内容和诸侯的义务分析解答。2.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土大夫身上极为度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宗法纲常的束缚B. 专制制度的强化C. 小农经济的发展D. 科举制度的僵化【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说到的

3、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后来就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了,这是因为之后中国就演变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由于这一制度的专制色彩,导致了上述变化,故B项正确;宗法纲常属于专制皇权的衍生物,故排除A;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产生并发展了,所以不能解释之后士阶层的特点变化,故排除C;科举制度的僵化是在明清时期,而题干中提到变化在春秋战国之后就出现了,故排除D。3.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 爱无差别B. 存天理,灭人欲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 己所不

4、欲,勿施于人【答案】D【解析】【详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意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这句话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指出人应当以自身的感受为出发点,推己及人,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故D正确。爱无差等是墨家伦理思想,即主张不分远近、亲疏、贵贱地爱一切人,是墨子“兼爱”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儒家的“亲亲、尊尊”,“爱有差等”的思想不同,墨子主张爱一切人,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思想,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故要“存天

5、理,灭人欲”,因此这里主要强调个人修养的问题,不涉及待人接物的原则,不合题意,故B错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思想,即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等级名分行事,国家即可治理好,强调等级秩序而不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合题意,故C错误。4.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政府组织召开盐铁会议,有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祖、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这反映了A. 盐铁官营严重损害商人利益B. 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D. 工商业发展冲击农业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据材料“总一盐铁是

6、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了百姓困顿,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盐铁官营严重损害了商人利益,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重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盐铁官营的作用,不是工商业发展冲击了农业主体地位,故D选项错误。故选B。5.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决政事。宋朝宰相以外还有执政,就是副宰相,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宋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这表明唐宋时期A. 中央官员职责分工更加明确B. 宰相权势和地位持续下降C. 决策群体扩大和决策制

7、度化D. 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AB材料无法体现;根据“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决政事”“宋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体现出决策制度化,根据“人员和时间不固定”“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表明决策群体扩大,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排除D。【名师点睛】依据材料是解题关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即可。6.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 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

8、样。这反映了唐代A. 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B. 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C. 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D.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补阙、拾遗属于谏官,监察御史负责监察,他们职责主要对皇帝和宰相的言行进行监督和谏议,体现了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而是强调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排除A。B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强调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不符,排除。材料涉及官员的任命,没有体现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7.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況,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

9、汉247068519.8%998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302554162.9%112247637.1%A. 北方安士重迁的观念较淡薄B. 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C. 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D. 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答案】C【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从唐朝到北宋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有大幅增加,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有大幅减少。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故答案为C项。安土重迁的观念不分南北,排除A项;北宋的政治中心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10、),不在南方,排除B项;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排除D项。 点睛:解答图表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表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8.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

11、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制A.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学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反映了宋代科举对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的较大影响,故D正确;八股取士形成于明清时期,故A排除;材料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排除;“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影响社会观念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9.

12、“是非之心,不成而知,不学而能,所调良知也。王守仁(即王阳明)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知行合一D. 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守仁强调“知行合一”,达到“致良知”的结果,故C正确;A是程颢、程颐的思想,故排除;B是陆九渊的思想,故排除;D是顾炎武的思想,故排除。10.“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守值。”这一现象说当时该地区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民营手工业衰弱C. 土地兼并受到抑制D. 小农经济已经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

1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而不是民营手工业的衰落,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兼并,故C项排除;小农经济缓慢解体,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11.清承明制,仍设内阁,“凡承宣谕旨”,由内“传知各门抄录道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言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这说明清朝内阁A. 奏章票拟,掌握最高决策大权B. 设于宫中,有分散相权的作用C. 地位尊崇,处理日常行政事务D. 上传下达,帮助皇帝监察百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

14、,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这说明清朝内阁地位尊崇,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故C项正确;皇帝掌握最高决策大权,故A项错误;明太祖时废除丞相,此时已无相权,排除B项;内阁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没有监察权,排除D项。1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赞扬家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C.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肯定封建社会揭

15、竿起义的农民”是在反对三纲五常里的君为臣纲,材料意在强调李贽是在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李贽不仅仅是在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故排除A;材料不涉及到孔子思想,故排除B;材料不涉及到道学家的虚伪,故排除D。13.“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D. 民族工业的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

16、滞销,土布、土纱等的销售陷入困境,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内贸易中心的话题,排除B;材料反映传统纺织业的萧条,排除C;材料反映的不是民族工业,排除D。14.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八年(1858)的天津条约和咸丰十年(1860)的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但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乎从此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更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也可以为福,关键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一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A. 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B. 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C. 加强了中国与

17、世界联系D. 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旨在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所以答案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5.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A. 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

18、 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C. 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D. 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提到,“资政新篇一本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故B正确。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属于天朝田亩制度,故A排除。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与资政新篇不一致,故C排除。当时清政府没有全面改革内政,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故D排除。16.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中,他观察历史现象的思想方法是A. 用今

19、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B. 把主观的设想作为历史证据C. 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D. 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是认为尽管中体西用思想存在缺陷,D但符合当时我国的特定历史环境,故排除ABD,选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1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統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时间18801889年18901899年

20、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报刊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逐渐重视【答案】D【解析】题干只是说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并未提到其创办的时间,无法得出它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的结论,故A项错误。图表只涉及对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数量的年代变化,并不能说明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清政府关于革除陋习的事实,故C项错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随着时代发展,

21、其数量越来越多,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D项正确。18.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见第一点指的是民族意识增强,第二点指的是民主意识增强,只有A项符合。B、C和D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19.伧父在静的

22、文明与动的文明中说:“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譬有一人,其始以祖宗之产业,易他人之证券,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而祖宗之产业已不能回复矣。吾人精神界破产之情状,盖亦犹有生活的意义。”可见,作者主张A. 全面认同传统文化B. 彻底批判儒家思想C. 理性对待传统文化D. 大力吸收外来文化【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抛弃传统的做法即作者主张理性对待传统文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理性对待传统文化而非全面认同传统文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作者是反对彻底批判儒家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作者并未主张大力吸收外来文化,选项D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

23、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意在强调作者是反对弃传统的。20.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

24、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近代化的进程不断发展,故C正确。A项过于片面,没有突出近代化,故A排除。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也过于片面,不属于本质,故B排除。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也过于片面,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点21.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提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休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完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A.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 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D. 科学分析了中国社

25、会各阶级的特点【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故A项错误;题干中陈独秀已经认识到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优势,这有利于团结资产阶级去革命,因此这一认识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故B项正确;CD两项都是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故排除。22.1938年2月蒋介石下令将重要钢铁厂择要迁移,由中心城市迁往重庆一带,并组建迁建委员会监督执行。据统计,从1938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迁移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约17万吨。这一举措A. 増强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实力B. 对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C. 为抗战大后方经济建设奠定基础D. 加速解放

26、军实施战略反攻的进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时间1938年,此时国共已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故A错误;题干说的是企业的内迁,与对民营企业的示范没有联系,故B错误;企业的内迁,为后方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故C正确;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错误。23.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了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A. 发展十分迅速B. 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C. 内部管理不善D. 受到外国资

27、本主义的压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民族资本家开办面粉厂,遭到封建官府势力勒索,告官被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封建势力压迫严重,B项正确。官僚资本存在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面粉厂内部管理问题和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压榨,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24.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答案】D【解析】材料“喜字

28、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C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从中分析出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9、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题,共52分)25.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多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材料二: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

30、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仮統工业的产里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増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元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哪些发展?(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即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答案】(1)发展:选举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举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举范围扩大。(2)市突破了

31、时间、空间的限制;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与乡村,也出现了市;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海外贸易更加兴盛;都市商业繁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一可知,在科举制之前实行九品中正制,主要看门第、家世;科举制下则主要考学识才能;在选拔方式上,九品中正制需要“中正官征询”,科举制则是考试;九品中正制下只有世家大族能做官,科举制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选拔范围扩大。(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

32、高度繁荣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市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和昼市相接,另一方面,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业区与居民生活区紧密结合。其次,商业街形成,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从材料一中“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兴盛;都市商业繁荣,出现了开封、临安等商业都市;随着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宋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使商业活动的进行更加便利。整体分析:本题以唐朝科举制、宋朝商业革命等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了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发展和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等方面的内容,问题简单,主要考查

33、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宋时期在中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王朝丧权辱国,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背离世界潮流,走上了人类历史的分水岭。而救亡图存的进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西方的进化论。维新派思想家要以“变易”思想和“进化论”,来取代传统的“中庸之道”,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复热情宣传了进化论思想,特別是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推演出的“自强保种”之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他还大力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极力宣传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来改

34、变中国的封建制度。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绕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摘编自浅谈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进步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答案】(1)背景:清王朝政治腐败,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2)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推动了政治思想的近代化;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加速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王朝丧权辱国,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35、。背离世界潮流,走上了人类历史的分水岭。而救亡图存的进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西方的进化论”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维新派思想家要以变易思想和进化论,来取代传统的中庸之道,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得出推动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积极宣传维新思想,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根据材料“严复热情宣传了进化论思想,特别是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推演出的自强保种之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出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加速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点睛: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很关键,最后组织答案,语言要规范。问题中“根据材料

36、”,即需要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结合所学知识”需要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信息,并整合一起解决需要回答的问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闻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一: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了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阐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后,为启蒙思想,资产阶

37、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论题二: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报纸的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日渐丰富。【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设问中有三个限制条件:第一个限制条件“结合材料”,材料反映了近现代报刊业体现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史实;第二个限制条件“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近代史反映了民族危机下,报纸的主要功能是立言议政、引导舆论

38、、展开论战的阵地,办报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而现代史上报纸的经济文化功能逐渐增加;第三个限制条件“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其意在让考生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归纳出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运用必修一、二、三知识点进行结合,然后用史实进行阐述。如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18901920年报纸对中国近代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可知报刊的宣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或者从1978至今的时间限定中,概括报纸对建国之后的影响,阐述时联系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刊业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即可。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点为中国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变迁,主要考查近代、现代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史实,需要掌握1890-1920年间民族危机加深、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其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史实。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