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542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解析:从毛泽东的主张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坚持的是“一边倒”的政策。从材料中“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这一有效信息可以看出这一点。答案:B2“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解析:“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答案:A3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其中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是()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解析:“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外交政策,“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正是“一边倒

3、”的体现。答案:B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5观察下列新中国成立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解析: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结合此

4、时期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可知,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发展。答案:C61949年2月初,毛泽东说:“屋内太脏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A过去的外交应彻底否定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交关系。A说法太极端;D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

5、倒”,与材料无关。答案:C7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大片”解析:“另起炉灶”指对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答案:A8“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

6、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国政府倡导的“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场合是()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谈判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9“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

7、的和平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题干中“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说明了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作用。1954年4月至7月,苏、美、英、法、中等国外长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答案:C10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A“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55年,在万隆召开亚非国际会议

8、,在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赞同,促使会议取得成功。“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B不正确;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1953年,C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D不正确。答案:A11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求同”是指()A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B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C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D推动第三世界的形成解析:亚非国家历史上大都受到殖民主义国家的压迫,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是共同

9、关心的大事。答案:B121955年万隆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万隆会议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解析:万隆会议时,一些国家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敌视,反对新中国。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各国的赞同,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A项叙述错误;B项属于外在的条件;中国等进步国家的参会是会议成功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本题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

10、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材料二(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

11、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政策?答案:(1)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上独立和发展的道路;中国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联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政权。(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2)“一边倒”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

12、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扼杀新中国的企图;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一边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

13、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应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

14、加以概括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第(4)问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了此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