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夏启之后,王位世袭制中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据此可知,王位世袭制()A.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B.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发展C.与宗法血缘的关系密切D.避免了王位传承的夺权现象2.(2021四川凉山州三模)考古发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但其雕刻工艺明显具有夏、商青铜器面具的特点;铜尊等礼器与殷商青铜礼器形制也有相似之处(如下图)。据材料推知()A.三星堆汇集了多种民族的文明B.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C.巴蜀
2、与中原地区文化基本一致D.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水平最先进3.(2021河北唐山三模)西周初期,周公旦提出的天命观认为,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统治者承受天命,必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标准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一观念旨在()A.借助宗法制维护统治B.强调秩序安定取决于天意C.彰显儒家的治国理念D.论证周王朝统治的合法性4.(2021辽宁部分市三模)楚国立国三百余年来,疆域较大但贵族众多,这些贵族常常侵吞国家土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但在面对外敌时却袖手旁观。因此,楚武王(公元前740前690年)在位时直接任命县级督抚,县内土地和人民都归国家管理。楚武王此举
3、意在()A.彰显君主专制B.缓和当时社会矛盾C.加强中央权力D.调整中央行政制度5.(2021贵州毕节六模)竹书纪年载:“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珪。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打击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巩固了周王室政权的统治。这反映了()A.周天子的权威始终没有变化B.王位世袭制度已消亡C.中央对地方原始的统治手段D.周天子的政治认同感6.西周前期,“王臣”主要为周王所有,平时在国都附近活动。西周晚期,“王臣”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的范畴。“王臣”内涵的扩大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B.天下共主理
4、念日益凸显C.贵族世袭特权地位受到冲击D.周天子的权力得到强化7.(202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模)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大九州”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秦始皇的这一构想()A.有利于中原农耕文明的拓展B.为秦建立统一王朝奠定基础C.反映了华夷观的形成与发展D.推动了儒、法思想的相互融合8.(2021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有学者指出,秦惠王在征服巴蜀之后设蜀郡,并把大量秦国罪徒迁移到蜀郡。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把原来秦国的货币、度量衡等制度推广到全国,同时也把大量罪徒迁移到边远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秦始皇的移民措施()A.有利于各项统一政策的推行B
5、.有利于郡县制在地方的实施C.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有利于消弭区域间文化差异9.(2021东北三校三模)上古时代,“宫”指一般的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和室是同义词。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为宫。这说明()A.权力集中影响特定语词的分化B.秦朝确立了皇权的特殊地位C.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不断变化D.秦汉时期官僚体制不断完善10.(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秦朝御史大夫作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不仅可以代表皇帝纠劾内外百官,而且可以司察丞相合法,弹劾丞相。秦始皇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迁其位。这说明秦御史大夫()A.负责郡县两级官员监察B.成为皇权专制的工具C
6、.承担中央日常监察工作D.位高而且权重于丞相11.(2021吉林延边一模)秦朝郡守在治理本郡时,在不和国家法律冲突的前提下,可以制定一些符合本郡实际的地方法规,这种地方性法规被称为“条教”,在本郡范围内与国家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说明,秦朝()A.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B.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C.初步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2.(2021湖北武汉期中)有学者指出: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A.政治新形态被怀疑和否定
7、B.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C.推行郡县制激化社会矛盾D.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二、非选择题13.(2021浙江衢丽湖质检)历史每到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春秋开始的社会大动乱,使一切旧制度、旧秩序都维持不住,把许多“礼”都弄得名存实亡,徒具形式,甚至大夫竟敢乱用天子的礼乐,简直闹得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这真是古代贵族统治下的社会大危机。为了挽救这个社会危机,于是孔子出来,要把周朝的旧典整理恢复,以继承文、武、周公的大业。摘编自嵇文甫春秋战国思想史话材料二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后,齐、楚、燕、韩
8、、赵、魏、秦7个国家,雄踞一方,以空前惨烈的战争,给时代打上了鲜明的印记七国相继进行了实质上是封建化运动的变法,其中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历时最久,内容最为全面彻底,因而取得的成果也最为辉煌至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由秦王嬴政来统一天下是无数个偶然所促成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六国所犯的错误,二是秦国的偶然性。摘编自孟祥才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社会大动乱”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为“挽救这个社会危机”而提出的政治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六王毕,四海一”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4.(2021陕西宝鸡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谈者好以专制政
9、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力所能专制。故秦始皇始一海内,而李斯、蒙恬之属,皆以游士擅政,秦之子弟宗戚,一无预焉。汉初若稍稍欲返古贵族分割宰制之遗意,然卒无奈潮流之趋势何!故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博士弟子,补郎、补吏,为入仕正轨,而世袭任荫之恩亦替。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而国家疆域亦逐步扩大,社会文化亦逐步普及。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阅读材料,提炼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10、合,逻辑清晰。)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 据材料“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可知,王位世袭使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故选C项;王位世袭制确立后,争夺王位的事情时有发生,故王位世袭并没有完全确保国家的稳定发展,排除A项;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排除B项;王位世袭不能避免王位传承的夺权现象,排除D项。2.B解析 据题图可知,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具有夏、商青铜器面具的特点,礼器与殷商青铜礼器形制也较为相似,说明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故选B项;材料只提到三星堆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的相似之处,并不涉及多民族文明的汇集,排除A项;“基本一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中国
11、,并没有涉及其他文明,无法得知最先进,排除D项。3.D解析 周公旦认为统治者要上承天命,而上天只以道德的标准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是因为小邦周取代大邑商后,为了论证统治的合法性,由君权神授过渡到天命人事并重的以德辅天,故选D项。4.C解析 由题干可知楚国立国三百余年来,由于贵族众多,自身实力不断壮大,使得地方分权严重,楚国中央权力小。到楚武王时期,也就是春秋早期,任命县级督抚,将县内土地、人民归于国家管理,意在加强中央的权力,故选C项。5.D解析 从材料中的“献琼玉”“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可看出周天子与地方诸侯间有严格的上下级隶属关系,材料中“尊王攘夷”的含义是:“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
12、,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对戎狄对中原诸侯的袭扰进行抵御,因此题干总体反映的是周天子的政治认同感,故选D项;西周末年周天子的权威开始走向衰落,排除A项;王位世袭制存在于整个奴隶和封建社会,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6.B解析 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作为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命令,各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再次进行分封,依次类推,“王臣”内涵的扩大体现了周王认同度的增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理念被普遍认同,故选B项。7.A解析 据材料可知,秦始皇欲将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这有助于秦朝将农耕文明传播到四夷之地,故选A项;材料描述的是秦统一之后的
13、情形,排除B项;华夷观形成是在商周,排除C项;儒、法融合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8.A解析 秦始皇的移民措施实施的同时,还把原来秦国的货币、度量衡等制度推广到全国,而其移民的主要来源是秦国罪徒,可见是有利于各地的交流,所以出发点为了维护秦朝的统一,保障各项统一政策能够顺利实行,故选A项。9.A解析 据材料“上古时代宫和室是同义词。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为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权力集中影响“宫”的语义变化,故选A项;秦朝的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但材料主旨是“宫”的语义变化,主体不一致,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主要是居住,基本没有变化,排除C项;秦朝
14、郡县制的推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项。10.B解析 由材料“代表皇帝纠劾内外百官”“司察丞相合法,弹劾丞相”“丞相位缺,御史大夫迁其位”可知御史大夫掌握监察权,为皇权专制服务,成为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故选B项;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而非只监察郡县两级官员,排除A项;御史大夫要监察百官,而非只监察中央工作,排除C项;御史大夫位低于丞相,排除D项。11.B解析 “治理本郡时,在不和国家法律冲突的前提下,可以制定一些符合本郡实际的地方法规”说明在地方治理上,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故选B项。12.B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治者未能了解文化统合的作用,他们试图通过否定旧有
15、文化来达到最大的政治效能,这种做法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全方位的融合也不可能实现,从文化角度而言,秦朝二世而亡变成了必然性的结果,故选B项;材料观点认为秦朝统治者未能处理好政治新形态被怀疑和否定的问题是亡国的关键原因,而不是问题本身,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秦完成了政治统一而未能实现文化上的融合,没有反映郡县制的推行和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C、D两项。二、非选择题13.参考答案 (1)表现:旧制度、旧秩序走向瓦解;礼乐制度被破坏。(写出分封制走向瓦解,宗法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崩溃亦可。)孔子:“仁”(或“德治”或反对苛政),“礼”、中庸。(2)必然
16、性: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统一成为必然趋势。偶然性:六国所犯的错误;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秦国几代国君的自强不息;秦国商鞅变法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写出具体史实亦可,如:秦王嬴政任用贤士,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等。)14.参考答案 论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值得称颂。论证:自秦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汉代还出现了布衣将相的局面,社会逐渐形成了规范的选官制度,军功授爵到察举制到科举制,选拔人才重视才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维系了政治的稳定,疆域不断扩大,维系了祖国的统一;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生产力不断进步,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大型工程建设问世,修长城、大运河;传统文化发展繁荣,儒家思想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结论:古代中国社会专制制度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不应该为世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