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章末知识整合提示:获得性遗传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一、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
2、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同点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认为物种形成是微小、有利变异积累的结果,没有认识到隔离的作用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的作用机理;强调群体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图示二、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1物种形
3、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出现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与原生物的关系属于不同物种仍属于同一物种联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说明生物一定进化了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如下图所示:1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型为aa个体的出现机会是0.01%,在理想状态下,后代中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是()A2.37%B1.98%C1.82%D1.56%解析:因为在理想状态下aa的概率是0.01%,那么a的基因型频率是1%,A的基因频率是99%
4、,后代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21%99%1.98%。答案:B跟踪训练2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下列对现代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C正确;种群基因
5、库是一个种群中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种群中的每个个体的基因不一定包含种群基因库中的所有基因,D错误。答案:D3下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叙述是()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材料较少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形成的基因不能交流,称为地理隔离;由于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所以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材料较少,进化较慢;表现型与外界相适应的个体被保留下来的机会大,所以有机会产生
6、大量的后代。答案:B4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解析: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因而A、B、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条件和目的性,是错误的。D项表明了自然选择中起作用的正确条件。答案:D5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导致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_和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图中指_,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隔离。(3)指_的多样性。(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类型,令其自交,则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_,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原因是_。解析:(1)导致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图中指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
8、层次。(4)由题中信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那么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20%50%3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类型,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AA、Aa,其中基因型为AA的频率为20%/(20%30%)40%,基因型为Aa的频率则为60%。若令其自交,则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60%(1/4)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 占 60%(1/4)15%,此 时 A 的 基 因 频 率 55%(1/2)30%70%。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为其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答案:(1)突变 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 生殖(3)基因、物种和生态
9、系统(4)55%15%70%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第7章 自我检测一、概念检测判断题1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思想是错误的。只有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变异才是可遗传的。2 环境影响造成的遗传物质改变(如多倍体的形成)就是可遗传的变异。3 判断进化的标准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即使环境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改变。4选择题1答案:A 随机交配只有基因间的重组,并没有产生新基因和染色体变异,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基因频率不变。2答案:C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画概念图答案: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包括:种群基因频率
10、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二、知识迁移1答案:这两个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因为未出现生殖隔离。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就是产生生殖隔离。2答案: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作如下解释: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DDT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使用DDT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就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一段时间以后,DDT的杀虫效果就会下降。解析:害虫本身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使用DDT后,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产生大量的后代,通过代代遗传积累从而使抗药性强的
11、个体逐渐增多。三、技能应用提示: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多,相应的基因型频率较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中间体色个体较多。解析: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存活下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四、思维拓展1答案:不一定。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陆后,形成许多新物种,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但是不能说这些新物种比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强。解析:不同种生物在进化地位上有高低之分,但在适应能力上没有强弱之分,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胜利者,都是适应环境的。2答案: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解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有差别,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人工选择的结果是符合人类的需要。3提示:假如达尔文接受了孟德尔的理论,他可能会摒弃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作出较为科学的解释。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作出实质性的解释。点击进入WORD链接章末质量评估(四)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