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陈志琴)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1) 的天空,无垠的大地,让人顿生豪迈之感。 (2)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 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沙群岛有关岛礁滩沙的活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 。A. 辽阔 逐渐 无可非议 B. 寥廓 逐渐 无可非议C. 寥廓 逐步 无可厚非 D. 辽阔 逐步 无可厚非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3分)榴
2、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A小院地偏人不到B只道林间无人至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3分 )(1)在众多的杰出人物中,能集文治和武力于一身, ,既继承又开拓,踣而屡起,挽狂澜于既倒, ,改变国家面貌、民族命运的人,无疑是罕见的巨人、伟人。(2)命运,其实是最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收获也最多。A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扶将倾之大厦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B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扶大厦之将倾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C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扶将倾之大厦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D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扶大
3、厦之将倾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4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您奉送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B. 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 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D. 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5. 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 (3分) A片面地看问题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从本质上看
4、问题 D不实事求是二、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5、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6、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B墙往往而是(到处) C余久卧病无聊(精神空虚)D大类女郎也(太像) 7、下列文句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3分) A比 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借书 满架 或凭几学书 C日过 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 余曰 D庭中始为篱,已 为墙 今已 亭亭
7、如盖矣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B“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C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D“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聊斋先生”指的分别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9、翻译文中划线句。(10分)(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4分) (2)然余居于此,
8、多可喜,亦多可悲。(3分)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1) 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4分) (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 题。高 山 积 雪王兆胜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
9、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长久地苦恼着。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了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这种拼命的拥挤中,积雪感到了有些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又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
10、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嘶声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化为流水的积雪也渐渐明白了,原来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 如风云流散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幼小的动物打死,血红竟差点将自己染红!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它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
11、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口。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有时,积雪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一条不归之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始料不及的。如它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样游
12、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 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和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最后,积
13、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选自天地人心,有删改)12、请根据全文概括出高山积雪在不同时候的心路历程。(6分) 13、此文主要是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积雪的?有什么作用?(4分) 14、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5、文章的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重进罗马”的精神巴 金去年十一月十一日以后,许多人怀着恐惧与不安
14、离开了上海。当时有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给我,绝望地倾诉留在孤岛的青年的苦闷。我想起了圣徒彼得的故事。 据说罗马的尼罗王屠杀基督教徒的时候,斗兽场里充满了女人的哀号,烈火烧焦了绑在木桩上的传教者的身体,耶稣的门徒老彼得听从了信徒们的劝告,秘密地离开了罗马城。彼得在路上忽然看见了耶稣基督的影子。他跪下去呐呐地问道:“主啊,你往哪里去?”他听见了耶稣的回答:“你抛弃了我的百姓,所以我到罗马去,让他们把我再一次钉在十字架上。”彼得感动地站起来。他拄着拐杖往回头的路走去。他重进了罗马城。在那里他终于给人逮住,钉死在十字架上。 绰号“黄铜胡子”的尼罗王虽然用了火与剑,用了铁钉和猛兽,也不能摧毁这种“重进罗马
15、”的精神。像这样的故事正是孤岛上的中国人应当牢牢记住的。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在这里感到苦闷呢?固然在这里到处都听得见“到内地去”的呼声,而且也有不少年轻人冒危险、忍辛苦离开了孤岛。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无法展翅远飞,不得不留在这里痛苦呻吟。他们把孤岛看作人间地狱,担心在这里受到损害。我了解他们的心情。 不用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呼吸自由的空气,我们没有理由干涉他们。对那些有翅膀的,就让他们远走高飞,我也无法阻止。但是对于羽毛残缺或者羽毛尚未丰满的,我应该劝他们不要在悲叹中消磨光阴,因为他们并非真如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比别的人更不幸,而且他们忘记了他们的肩上还有与别人的同样重大的任务。固然可以使人呼吸自由
16、空气的内地是我们的地方,但是被视作黑暗地狱的孤岛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土地!一直到今天孤岛还不曾被魔手捏在掌心里,未必就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放弃?自由并不应当被视作天赐的东西。自由是有代价的。真正酷爱自由的人并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们要在没有自由或者失去自由的地方创造自由,夺回自由。托玛期潘恩说得好:“不自由的地方才是我的祖国。”参加过北美合众国独立战争的潘恩是比谁都更了解自由的意义的。 唯其失去自由,更需要人为它夺回自由。唯其黑暗,更需要人为它带来光明。只要孤岛不曾被中国人完全放弃,它终有得着自由、见到光明的一天。孤岛比中国的任何地方都需要工作的人,而且在这里做工作比在别处更多困难,这里的工作者应当
17、具有更大的勇气、镇静、机智和毅力。工作的种类很多,它们的重要性并不减于在前线作战。我们有什么理由轻视孤岛上的工作?我们平日责备失地的将士,那么轮到我们来“守土”的时候,我们怎么可以看轻我们的职责?撇开独岛的历史不说,难道这四五百万中国人居住的所在就是一块不毛的瘠土?谁能说匆匆奔赴内地寻求自由,就比在重重包围中沉默地冒险工作更有利于民族复兴的伟业?反之,“重进罗马”的精神倒是建立新中国的基石。这不是一句实话。我们在失地中已经见到了不少的这种精神的火花。这种精神不会消灭,中国不会灭亡,这是我们可以断言的。 因此住在孤岛上的人,尤其是青年,应当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而兴奋、振作,不要再陷入苦闷的泥淖中去
18、。 1938年7月19日在汕头 选自无题16. 第一节中的为什么用“孤岛”指称上海?有什么作用?(6分) 17.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该段?(6分) 18. 阅读全文,试分析“重进罗马的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6分) 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中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文面整洁,不少于800字。10、(1)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19、。(1分)深意:虚实结合,古今相融:以“桃花源”之虚代“庆全庵”之实;“暴秦”暗指“暴元”:对桃源人而言,是为“避秦”,对作者来说,实为“避元”;暗示自己厌恶憎恨元朝的感情。(2分,意对即可,不拘泥术语)(2)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强化了眷念故国而又不得不避世山中的孤寂悲切之情。(一点一分,第二点答出“孤寂”“悲切”之一关键词即可。)(3)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花喻己,国亡就像花儿失根,失去依傍,到处飘落;借物抒怀,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忠于故国,洁身自好,绝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和诚心)
20、。(一点1分,意对即可)11、(1)而御六气之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晓来谁染霜林醉?(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12、答:被遗弃在高山之巅时,积雪孤独寂寞,焦虑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春天到来时,积雪化为溪水开始奔跑,感受到了竞争的紧张残酷;被巨石撞得“粉身碎骨”时,积雪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痛感,也明白了生命的旅行就是要经历各种人间之苦的磨练;看到人世间的善与恶时,积雪想起自己的故乡,对旅行有向往情怀、无奈之感,对故乡有眷恋之情;投身大海时,积雪体会到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被大海吞没时,积雪心中有了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再变为白雪的闪念。(每点1分)13、答:文
21、章用第三人称写积雪,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1分),侧重细腻的心理描写(1分),既展现了积雪之水的流淌过程(1分),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谛视和感悟。(1分)14、激动:积雪觉得自己会像流水一样为人类谋福利,觉得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为此激动着;(2分)或可理解为:积雪看到其他流水为人类谋得福利,觉得这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实现,所以为此激动。悲伤:积雪觉得自己会像旁边的流水一样被人取走,那样自己就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所以为此感到悲伤。(2分)或可理解为:身边的流水被人取走,积雪觉得他们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所以为他们感到悲伤。15、答: 从内容上看,最后两段揭示出人生哲理:积雪之水汇入大海后,完成了生
22、命的旅程,生命也结束了,但海水又可以变为云气,化为白雪,孕育新的梦想;人生也是如此,无论生活还是事业,每一个阶段的完成看似终点,其实也是新阶段的起点。(3分)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积雪心中的闪念照应开头积雪在高山上的生活;升华文章的中心:人生的终点也就是新的起点。(3分)16、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1分)上海被日军攻占,上海沦陷,失去和外界的联系,陷入了黑暗之中,(2分)在那里的人们会觉得苦闷、痛苦甚至绝望。(2分)17、 第二自然段写了圣徒彼得被耶稣基督感动重进罗马的故事,(2分)为了引出下文对“重进罗马”的精神的论述。(2分)18、 其实质是这样一种精神:为了信念,不怕危险,不怕牺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2分)勇敢、镇静、机智、有毅力地面对困境,(2分)回到危险的地方继续工作。(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