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的要求)1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4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
2、脉亲缘5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7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
3、构 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削弱了中央集权 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8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9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
4、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10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11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
5、结合12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经过隋唐时期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 B科举制对士族没有产生影响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 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131793年,马嘎尔尼来到避暑山庄万树园。清朝官员称英国使团为“贡使”,并将英王的国书翻译成了“吁请天恩”般的文字。实际上英王“吁请”的是A开埠通商 B鸦片合法 C开设工厂 D割占香港岛14“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
6、不见烟火冲天。”该现象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中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它的经济基础始终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里,所以它是一个无组织的原始的农民之反帝国主义暴动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A鸦片
7、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18“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旅顺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19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抗战的作用是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B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取得了正面战场胜利20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
8、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21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C要依靠政府军队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2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右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23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
9、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24某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进入知府衙门,向知府表示“传教的人原本与地方公事无干涉,但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回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指明要捉拿的会党,不便交给教士带走,却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这个故事的背景可能是 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5分,第
10、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候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
11、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逐渐西传,越南、日本、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重大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正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下人才选拔的方式是什么?(4分)(3) 材
12、料三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什么?(4分)(4) 材料四中科举制下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积极影响。(6分)()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26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1839年11月4日,巴麦尊分别致义律和海军部勋爵专员们的信:“女王陛下政府意欲以中国人自己惯用的手段来对付中国人,即先痛击一拳,而后加以解释。因此,第一步是封锁珠江口。下一步是占领舟山群岛,拦击沿海船只。”“舟山群岛处于广州与北京的中段,接近几条通航的大河河口,从许多方面来看,能给远征军设立司令部提供一个合适的据点。”“最后一步是海军出现在渤
13、海湾和白河河口。女王陛下政府意欲继续占领舟山群岛,直到中国政府妥善解决一切事务,令我方满意为止。军队撤离的一个条件可能是准许大不列颠臣民在那些岛上获得类似澳门的租借地,而且必须以条约形式保证允许他们在中国东海岸所有港口或一些主要港口进行贸易。” -节自舟山史料选编 材料二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一、下列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列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口,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
14、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治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东南亚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37个师团45个师团15个师团材料四 冈村宁次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近代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发生于广州附近的反侵略斗争主要指什么事件?这次战争使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概述这一条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5分) (2)材料二条约的签订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15、的结果?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2分) (3)结合材料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3分)(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大约出现在全面抗战时期(1937一1945年间),这次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5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根据三巨头开罗会议的决定,日本所占领的中国领土一概归还给中国。所有的租界也都恢复中国的主权。全中国20多个租界,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地的租界全部归还。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涉及外国人在华的诉讼由外国领事裁决),经过一个世纪的抗争,也被取消。1931年“九一八事变”被日本占领的东三
16、省,也回到中央政府手中。尤其是被日本侵占半个世纪的台湾也归还中国。这是中国百姓绝没有想到的事。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1945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两个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时中国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对日关系的安排是在1943年11月底的开罗会议上做出的决定。参加开罗会议的是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才有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机会。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材料二 1940至1941年间,英美亦宣布,战后将与中国商谈取消在华特权,尚不肯立时废止。中国要求改善在同盟国的地位不遂。1942年5月,熊式辉主张中国自行废除不平等
17、条约。6月,熊改向白官行政助理居里献策,谓美国对华援助物资有限,正应取消不平等条约,给以精神鼓励。美国政府认为这是惠而不费之举,经与英国交换意见后,10月9日,国务卿赫尔通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准备与中国谈判放弃在华特权及有关问题的条约,另订新约。雅尔塔协定,中国再被出卖,罗斯福忘记了四年前他与丘吉尔宣布的“大西洋宪章”中的未得有关人民同意,不得改变领土的原则。斯大林更不顾1919年苏俄对华宣言中的放弃帝俄在满洲及其他地方掠夺的利权与租借地的诺言,且将1924年中俄协定中的苏俄承认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中东铁路主权概由中国处理的条款置诸脑后。中国虽为同盟国之一,命运依然由强国决定。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 1943年12月的英、美、中开罗宣言保证把所有被日本占去的领土归还中国,并且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坚决主张中国在将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应享有大国的地位。然而,这种把大国地位给予国民党政府的举动是美国完成的,并非中国、更绝非英国或苏联的成就。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民在抗战胜利时就已经站起来了。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此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答案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